從“南大荒”到“魚米倉”
——遼寧盤錦積極探索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新路
盤錦大遼河流域稻田景致。林松攝/光明圖片
農民在盤錦繞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進行機械化插秧。林松攝/光明圖片
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曉東在“光合1號”河蟹育種田查看河蟹發育情況。中共盤錦市委宣傳部供圖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翠綠的秧苗,從苗盤上依次滑落,踏著節拍鉆進稻田。5月的遼寧省盤錦市,農民將一年的希望播種?!皫烈圃?,減少對根部的損傷,不用緩苗,返青快,鹽堿地里也能年年高產。”盤錦市盤山縣太平街道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里,種糧大戶張亞如滿臉笑容地對記者說,現代化農業便利了生產,用手機就可以放水排水,穿皮鞋也能種地!
從不毛之地的東北“南大荒”到全國聞名的“魚米倉”,盤錦人向鹽堿地要糧食,通過改良土壤、培育稻種、精心耕作,讓貧瘠的鹽堿地煥發勃勃生機,培育出盤錦大米、堿地柿子、紅樹莓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為遼寧貢獻了1/4的水稻產量。他們圍繞現代化大農業做文章,堅持大科技、大品牌、大融合,努力將自然地理劣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不懼挑戰:在鹽堿地上創造豐產奇跡
“白茫茫”“沒人煙”“寸草不生”,70年前的盤錦,土壤含鹽量在8‰左右,有機質含量幾乎為零。太陽一曬,土壤板結,比磚頭還硬;一下雨,又比豆腐還軟。作為東北的“南大荒”,除了耐鹽的蘆葦,農作物很難扎根。吃飽飯這一現實難題擺在盤錦人的眼前。
“鹽隨水來,鹽隨水去,水隨汽散,汽散鹽存?!边|寧省農業科學院鹽堿地所黨委書記、所長于亞輝告訴記者,治理鹽堿地不容易,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開發出“條田化”的排鹽方法,讓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通過水這一載體成功將土壤中的鹽分排走,結合化學和生物改良,不斷降低土壤中鹽分含量。目前,盤錦鹽堿地的平均含鹽量已經降到2‰以內。
為了端牢飯碗,減鹽更要增地。去年以來,盤錦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出大格田改造工程、“鹽改水、旱改水”工程,想盡辦法“擠土地”。通過在稻田地修建地下灌溉水管線、剔除地壟溝改成大格田、改食鹽晾曬場為水稻田、改旱田為水稻田等辦法,改出一大批高標準沃土良田,筑牢“糧倉地基”,2020年以來,新增入庫耕地達1.48萬畝。“不折不扣完成國家要求,堅持應劃盡劃,目前盤錦全市耕地保有量230.28萬畝,84%被列為永久基本農田?!北P錦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秦曉寧說。
稻田里養河蟹是盤錦人向鹽堿地要“糧食”的一個好辦法。蟹稻共生、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三收。從1991年把第一只幼蟹放進水稻田開始,農民們在這片鹽堿地上不斷積累稻蟹種養的科學經驗。如今,盤錦稻田養蟹規模已達93萬畝,盤錦河蟹的優質種苗和技術模式也傳播到了吉林、黑龍江、寧夏等地。在盤錦光合蟹業的實驗室里,中國漁業協會副會長、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曉東正帶領科研團隊,對造成北方地區河蟹(大閘蟹)減產的“牛奶病”進行科技攻關。他告訴記者,采用生態防控理念,科研團隊篩選培育出病源生物拮抗菌,為病害防控提供了有效的生物防控手段。目前,實驗已經進行到中試階段,病菌攜帶率降低了15%,發病率控制在5%以下。
追求品質:擦亮特色農業品牌
晶瑩剔透、顆粒如珠,“盤錦大米”早已成為當地的一張亮麗名片。2023年,盤錦大米品牌價值達到592.42億元,再次榮登遼寧省農業區域品牌榜首。
鹽堿地種出的大米不僅高產還好吃?!胞}堿地,有其特殊的好處。盤錦大米好吃,就與土壤中的鹽堿有關。鈉離子影響氮循環,可降低大米中蛋白質含量1個百分點,讓大米的蛋白質含量保持在5%至7%,口感更好。”水稻育種專家許雷說,“從追求吃得飽到追求吃得好,盤錦大米已經從大力追求高產轉變為追求更好的口味、更強的抗病性?!?/span>
培育出優質水稻品種,要滿足農民得實惠、群眾享美味、企業少浪費三個要求?!斑@個品種出米率高達70%,平均畝產達到700公斤以上,而且米飯香氣濃郁、入口回甜、筋道滑膩。”許雷拿起一旁的“紅海灘1號”樣本介紹道,“紅海灘1號”的食味值超過不少優質米品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
從云南到新疆,盤錦鹽堿地水稻品種遍布全國多地,給當地鹽堿地帶去豐收的希望。
在盤錦市大洼區新立鎮盤錦錦輝農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采摘當日的鮮果。
“我們種過草莓,研究過櫻桃,最后還是回歸堿地柿子。”該公司總經理史越輝帶著記者摘了一個新鮮的柿子,“目前我們的土壤全鹽量4‰,而在這種高鹽環境下,我們培育的柿子糖度竟高達9%。”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打響“盤錦堿地柿子”品牌?“我們成立了盤錦堿地柿子產業聯盟,通過種植戶之間的切磋學習,形成了較為規范的減肥、省藥種植技術。”史越輝介紹,現在產業聯盟共包括32家上下游企業及197戶種植戶,種植戶平均年增收20%左右,盤錦堿地柿子的品質更優、品牌更強、產業更精。
酸甜可口的堿地柿子、膏滿黃肥的河蟹、清爽鮮嫩的豆角……隨著一輛輛卡車駛出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的大門,產自盤錦的優質農產品,將出現在全國各地消費者的菜籃子里。
“為了提升盤錦本地優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寬銷售渠道,我們開設了‘北京-盤錦直通車’,現在除了盤錦,錦州、鞍山等地的新鮮農產品都能直達北京市民餐桌?!睎|北新發地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徐璐說,“公司還利用園區智能交易平臺系統,匯總產地數據及銷售端數據,幫助協調平衡供需關系,并直接從農戶收購,去掉了中間商,讓農民多賺錢?!?/span>
三產融合: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
走進盤錦市大洼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映入眼簾的是縱橫交錯在8000畝良田之間的稻田慢行系統。稻田漁莊、休息走廊、垂釣平臺和騎行??奎c……獨特的稻作文化景觀讓人心曠神怡。
“漫步在稻田間,兩旁是綠油油的秧苗,遠處的農家小院炊煙裊裊,仿佛走進了一幅田園畫中?!绷嘀鴦倓倧奶锢镝炆蟻淼聂~,游客張新敏感嘆,這里不僅玩得暢快,吃得也新鮮。
和張新敏一樣,每到周末,大堡子村里的民宿總是一房難求。大堡子村黨支部書記郭美辰表示,作為國家首批美麗鄉村示范村,大堡子村采用“公司+農戶”模式,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當地從單一農業種植向“農業+旅游”發展,幫助村民走出一條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把每一粒稻米“吃干榨盡”,在稻米深加工上下功夫。當記者走進神州沃良(遼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米餅車間大門,米香氣撲面而來,而全自動化生產的車間空無一人。“這是我們剛剛上線的米餅,從稻谷加工至米胚,全部制作在5小時內完成,鮮米現做,保證鮮度?!惫究偨浝斫箲c吉說,一粒米從播種到餐桌,需要25個種植過程和16道加工工序。
現代化農業產業確保了高品質的農產品,并不斷延伸產業鏈,通過從米糠中提煉出阿魏酸、香蘭素及米糠蠟等產品,提升了稻米的附加值,還為醫藥、化妝品及精細化工行業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來源。
盤錦將清熱解毒、保肝利膽的藥材水飛薊作為大農業連通健康產業的新賽道。作為全國最大的水飛薊加工基地及水飛薊素出口基地,盤錦水飛薊產業經過40多年發展,已形成加工、研發、銷售全產業鏈布局,出口量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份額的60%以上?!跋乱徊?,我們將聚焦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持續優化水飛薊產業結構,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擦亮‘盤錦水飛薊’這張名片?!边|寧新材料產業經濟開發區高升農業產業園主任張興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