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媒體看盤錦丨遼寧日報:遼河養老院招了四名幼師
2023年5月啟動運營的盤錦遼河康養服務中心,不僅為居住在這里的老人們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設施和生活環境,更通過多種方式滿足老人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12月27日,《遼寧日報》1版刊登文章《遼河養老院招了四名幼師》,介紹了遼河康養服務中心別出心裁的養老服務舉措。
粉筆畫的小貓、草莓、西瓜、
葡萄,橡皮泥捏的花蝴蝶,
折紙孔雀……
這些充滿童真童趣的作品
可不是出自孩子之手,
它們的作者是一群
平均年齡80歲的老人。
盤錦雙臺子區遼河康養服務中心
黨支部書記于素玲介紹:
“從去年5月中心成立后,
我們陸續招聘了四名
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師,
這些作品就是她們
帶著老人們完成的。”
12月24日上午9時,楊旭老師和同事們開始接“學生”。把“學生”從房間里接到教室,下課后再一一送回去,這和幼兒園教師每天所做差不多;“學生”整整齊齊地圍坐一圈聽老師上課的樣子,也和幼兒園里差不多。只不過,坐在楊旭她們面前的“學生”,只有鶴發,不再童顏。
10分鐘后,活動課正式開始,楊旭把手機連上藍牙,開始放音樂。今天的教學內容是氣球瑜伽操,老人們雙手捧著心形氣球,隨著楊旭的指令做動作,跟不上節奏的會不好意思地笑,臉上那抹紅暈燦如晚霞。
教師楊旭帶著老人們做氣球瑜珈操。齊欣攝
楊旭說:“都說‘老小孩’‘老小孩’,教老人和教孩子,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差別不大,最重要的是都要有愛心、有耐心。老人們把我們當閨女看,他們開心,我們也很有成就感。”
“讓老人開心”正是于素玲當初決定招聘幼師的首要原因。她說:“隨著社會老齡化日益加劇,高品質養老需求日益旺盛。醫護人員關注的是老人的健康和基本生活問題,在醫養、康養之外,還要有文化養老,讓老人們精神愉悅、文化生活更豐富。誰來完成這個任務?能夠講授音樂、美術和文化課的,非幼兒教師莫屬。”
與楊旭上課同一時間,另一個教室里,袁霞老師的文化課也開始了。每天的內容都不同,書法、繪畫和歷史、地理都有。袁老師說:“很多老人都是文化人,知道得比我多,還會主動提出來幫我上課呢。”課堂上,有的老人找到了發揮專長的舞臺,有的人圓了年輕時的歌手夢、畫家夢,也有人發現了自己的藝術潛能,激發出了創造性,也體會到了價值感。
教師齊旗為老人們上書法繪畫課。齊欣攝
80歲的楊福珠對記者說:“今天選擇進養老院里的老人,不只是因為老了沒人照顧。我就是來養老院里享受生活的!”
幼師來到養老院,為老人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打開了職業生涯的一個新天地——幼兒園教師的社會需求目前處于相對飽和狀態,轉向養老機構就職不失為好選擇。對此,于素玲還有更高的設想:“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一老一小’,如果照顧老人真能像照顧小孩那樣周到細致,才真做到位了。現在大學里有學前教育專業,可不可以開設個老年教育專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