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 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
來源:盤錦日報
發布時間:2023-08-11
閱讀次數:4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落實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
1月30日,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部署項目建設工作,明確“把抓項目、抓發展作為落實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主要抓手”“集中更多精力和時間抓經濟高質量發展”。
號角吹響,奮進正當時。3月20日,我市在遼濱經開區舉行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動員大會,302個項目集中開復工建設,涉及裝備制造、煉化一體化、精細化工、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糧食物流等眾多領域;3月29日,總投資837億元的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開工儀式隆重舉行,標志著中沙兩國全面戰略合作項目進入工程施工階段;當前,萘二甲酸等14個精細化工項目中試,建設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更進一步……
年初以來,全市上下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篤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聚力攻堅,迎難而上,推動盤錦經濟企穩回升、恢復增長,呈現經濟平穩向好、社會和諧穩定、政治生態好轉、人民生活改善的發展態勢,為打好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貢獻盤錦力量。
強化創新驅動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8月的盤錦,萬物競茂,生機勃勃。穿行于各經濟園區、建設工地,隨處可見抓項目、忙生產、促投資的火熱場景。
遼河油田天意石油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套套頂驅設備打包候時發運;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多條新增的馬達高端生產線24小時持續運轉,產品出貨量位列國內第一;長春化工鋰電池銅箔二期、賽菲化學水性助劑改擴建等8個項目竣工投產運行,形成產值增量3億元,項目的投產促進了減油增化,拉長了產業鏈條……
工業是盤錦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目前12條重點產業鏈已集聚重點項目168個,建設“三大產業基地”邁出重要步伐。尤為令人振奮的是,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全面開工并順利推進,石化產業細分形成17個產業鏈條,金發生物、三力中科等23個項目列入省級重點工業項目,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漸具規模。
在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建設現場,施工人員鉚足干勁、爭分奪秒,幾十臺打樁機緊張作業,此起彼伏的聲響在空中回蕩……“這場面太震撼了!”“有了這樣的大項目,石化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可期!”7月21日下午,2023中國石油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與會嘉賓參觀盤錦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被眼前強勁的發展脈動所震撼,紛紛贊嘆。
當前,相關部門正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圍繞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整體發展和頭部企業的上下游、前后端,精準發力、精準招引、精準培育,在快速實現延鏈、補鏈、強鏈的同時,把重點產業鏈打造成招商品牌,形成更集中、更系統的產業發展態勢。
堅持創新引領,在科技自立自強中積蓄發展動能。當前,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萘二甲酸等十余個精細化工項目正在中試,基地擴容升級加快推進。據介紹,擴容升級后,將更加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轉化,并向打造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與此同時,我市堅持以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優質企業,強化平臺載體建設,推進兩化融合,推動企業創新。
聚力鄉村振興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盛夏時節,走進盤錦的鄉村,一幅幅風光秀麗、村美人和的畫卷映入眼簾。
盤錦鄉村振興基礎良好、優勢突出,已連續多年走在全省前列。在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征程中,盤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盤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盤錦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加快做大做強水稻、大豆等精深加工產業。
立足資源稟賦,盤錦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紅海灘1號”榮獲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糧油博覽會組委會金獎,“光合1號”等優質河蟹品種養殖面積不斷擴大。通過健全完善“聯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地+農戶”利益鏈接機制,大米、河蟹產業聯盟輻射帶動更多農戶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6元,同比增長8.1%,總量位居全省第一。
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盤錦高度重視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打造全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為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盤錦以“送教下鄉”為抓手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全市所有鄉鎮均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遠程醫療協作模式,客運公交一體化實現城鄉全覆蓋,村村通公交、通快遞,提高農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厚植生態底色
鋪展美麗盤錦畫卷
天藍水清大地美。年初以來,我市扎實推進美麗盤錦建設,奮力爭創全域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不斷為壯美的生態畫卷著新色、添新彩。
天更藍——
上半年,我市環境空氣綜合指數位列全省第三,去除沙塵天氣影響,PM_2.5平均濃度31.4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2.5%。
我市系統謀劃、科學實施、分步推進,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全市上下堅持聚焦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個攻堅戰,全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藍天映白云,成為“幸福底色”。
水更清——
上半年,我市4個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我市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改善河流水環境質量;深化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加強海洋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監管能力建設,同時,不斷鞏固提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管理水平,全力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地更美——
我市厚植生態底色,持續在廣袤大地上書寫綠色答卷。以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為牽動,項目化推進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遼河流域(渾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下游盤錦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同時,不斷構建健康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遼河口候鳥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通過國際專家現場評估。
發展更生態——
我市堅持用生態“含綠量”贏得發展“含金量”。年初以來,我市錨定“雙碳”目標,制定方案,實施任務,遼河石化二氧化碳回收裝置進入施工階段,遼濱經開區國家循環化改造試點任務基本完成,盤錦高新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
日益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質、美麗的大地,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深化改革開放
增強發展活力動力
改革開放是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一招。年初以來,我市加快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打造層次更高、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遼事通”完成上線事項136個;實行“無差別”綜合受理服務模式,172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綜合受理;打造“精品一件事”服務模式,為企業群眾提供集成化服務1.9萬余次;扎實推進營商環境問題“萬件清理”工作,辦結率達到97.2%;啟動“助企先鋒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幫助各類市場主體減負紓困。
持續打造東北開放新前沿,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我市不斷提升開放能力,以港口為依托推進海陸大通道建設,10萬噸級拓寬型深水航道投入運行,30萬噸級原油碼頭及通用泊位、液體散貨泊位工程有序推進,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8%。
我市奮力招引優質產業項目,招商引資煥發新活力。1-7月份,全市簽約注冊項目121個,實際到位內資234.3億元,同比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3.3億美元,增速全省第一。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深化與央企合作。通過“央企進盤錦”等活動,與華潤電力等央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0個,推動中國石油、中儲糧等15家央企合作項目55個,完成投資157.3億元。另外,雙臺子儲氣庫雙向輸氣管道工程、馬19儲氣庫先導試驗工程成功投產。盤錦與央企深化合作共促融合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增進民生福祉
筑牢百姓幸福根基
“李大爺,我來了!”7月8日早晨8點,盤錦常護護理公司護理員趙馨宇走進居住在興隆臺區渤海街道河畔社區的李師傅家。李師傅是完全失能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老伴也年事已高,按政策他享受了長護險待遇。
“現在不僅老年群體有保障,從孩子到我們大人都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采訪中,這位90后護理員興奮地說,盤錦有了長護險給失能半失能等老人帶來了福祉,也讓沒有崗位的一大批人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也很可觀,更讓自己高興的是孩子進了公立幼兒園,每月的托幼費降了不少。居住的老舊小區,政府進行了改造,環境好了,休閑娛樂的設施更齊全,真的感覺好幸福啊。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辦民生實事,增民生福祉。
市委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宗旨,把推進改善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引導預期,守住底線,強力保障民生,讓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上半年,我市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大力實施促就業惠民生系列舉措,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大眾創業,帶動就業,保收入促和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064人、新增創業6147人、失業再就業12277人,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實現了穩就業的目標。
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推動,推進城市更新和美化亮化,改造老舊小區36個,口袋公園15處,改造城市內澇巷路取得明顯成效。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規劃停車位16475處,有效緩解了停車難等問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完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國檢驗收。
義務教育均衡得到進一步落實。推進公辦幼兒園開園和增加普惠性幼兒園學位,到上半年我市公辦幼兒園達到了76所。同時,認定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43所,可提供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15000個。公辦率達50.6%,普惠率達89%。
健康盤錦建設發展迅速,依托三級醫院構建緊密型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城鄉分級醫療服務讓群眾健康更有保障。城鄉居民醫保門診慢特病病種由25種增加到41種。遼河康養服務中心開業運營,實現了康養結合的新發展。
民生底線兜得更實更牢。城鄉居民低保月均標準提高到792元,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標準保持全省前列。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透過經濟發展、城鄉融合、生態文明、對外開放、社會民生這些“瞭望口”,我們看到了產業與生態共融共興、轉型與重構攜手并進,高質量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盤錦錨定目標、知難奮進的步伐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