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流營商環境闊步邁進
來源:盤錦日報
發布時間:2024-03-07
閱讀次數:12
一流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核心競爭力。
我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守信踐諾的誠信環境作為關鍵,以服務項目建設為主線,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不斷匯聚起打贏攻堅之年攻堅之戰的磅礴力量。
服務更快捷
政務服務是連接政府和群眾的重要紐帶。
我市把政務服務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首要任務,積極探索創新政務服務舉措。圍繞深化“綜合窗口”“一件事一次辦”“商事登記”改革,精準發力,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效率更高——
深化“綜合窗口”改革,作為全省唯一市級政務服務中心改革試點城市,成立工作專班,倒排工期,攻堅克難,將30個市直部門800多項業務納入無差別綜合窗口辦理,20個窗口縮減至8個窗口,實現了“一事跑多窗”向“一窗辦多事”轉變。
流程更簡——
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按照“一個指南、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口服務”集成化服務理念,推進線上線下融合,企業群眾辦事體驗更加順暢。“二手房轉移登記及水電氣聯動過戶”等35個“一件事”集成化服務在省內率先上線運行,為企業群眾提供服務3.9萬余次。
審批更快——
深化“商事登記”改革,推動企業注冊登記“簡易辦”,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限,不涉及前置審批的企業登記即辦率達到99%,平均辦結時限0.5個工作日。
平臺更智慧
提速,是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追求。
我市圍繞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目標,不斷強化“數字政務”建設,大力倡導“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集成辦”,全力打造24小時“不打烊”政務服務。
持續提升“一網通辦”能力——
完成148個事項上線遼事通App,將電子證照物化種類提升至209類,上傳電子證照280萬個,刻制電子印章210枚,部門覆蓋度100%、調用使用率100%。
打造24小時“不打烊”服務——
將549臺“自助一體機”投放到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分中心)、銀行網點以及48個鎮街、450個村(社區),56項自助服務功能實現“就近可辦”。
全力推進政務服務智慧應用——
不動產“帶押過戶”登記業務成功落地,抵押登記實現順位抵押、網上查詢、抵押權登記、預告登記跨省通辦。推動就醫購藥“一碼通辦”,2023年,全市醫保電子憑證累計激活用戶85萬人,激活率71%。精簡住房公積金個人證明事項,推行個人證明事項“亮碼可辦”。
賦能更精準
打造營商環境的“升級版”,讓企業吃下“定心丸”,讓群眾幸福感更強。
我市堅持以服務群眾、企業為抓手,堅決打通企業發展、群眾辦事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精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開展“千人助千企”活動——
開展“助企先鋒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選派974名干部參加助企工作,建立協調推進、問題訴求分類解決、跟蹤督辦銷號機制,共收集企業問題訴求849個,辦結794個,辦結率93.5%
提升12345熱線服務能力——
創新開展“錯峰回撥”,對常態高峰期漏接和排隊超時的話務進行回撥,保障群眾訴求全量匯聚,2023年,受理各類訴求31.58萬件,話務接通率由86.67%提升至98.02%,辦結率99.81%。
實施惠企強企相關政策——
梳理匯總我市各級惠企強企政策,形成我市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兩個清單”,2023年,收集梳理免申即享清單15項,直達快享政策清單33項,直達快享項目清單1項,并在遼寧省政務服務網上公示。
深化“柔性執法”制度——
作為遼寧省“包容免罰”工作試點市,市司法局創新包容審慎監管方式,推出了柔性執法制度,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推行“721”工作法,構建“服務、管理、執法”新模式。自推行柔性執法工作以來,全市共適用柔性執法制度減免罰89115個案件,296家法人和89947位自然人(非法人組織)因此受益,累計減免罰金額4561萬余元。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開展政府機構失信治理,我市在國家反饋的13個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治理工作中,實現機構、案件雙清零;積極參與全省政務誠信監測評價,被評定為2022年度遼寧省政務誠信建設5個優秀城市之一。
優化營商環境無止境。我市將持續聚焦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等重點領域,實施營商環境建設質量提升行動,實現經營主體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向一流營商環境闊步邁進。
- 上一篇: 牢牢把握高質量項目這個“硬支撐”
- 下一篇: 點燃人才“引擎” 支撐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