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打造“五色錦”模式 助推美麗中國建設

來源:盤錦日報

發布時間:2024-06-07

閱讀次數:11

—— 我市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紀實

遼河油田打造“無廢礦區”,全部采用綠色低碳采油模式。

華錦集團的廢堿液處理裝置。

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稻田養蟹。

“綜合治理、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為一體的盤錦固廢綜合處理園區。

推進省級美麗宜居村建設。

2019年4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公告,將盤錦列為“11+5”“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和地區,也是東北唯一入選城市。2021年底,生態環境部等18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盤錦作為約1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之一,明確了2025年的建設目標。

為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轉型,響應《“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近年來,我市立足發展實際,圍繞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遵照“無廢城市”建設理念,構建了“無廢城市”建設的“五色錦”模式,即: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以石油石化行業廢棄物(黑色)減量化和高值化處理為目標,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助力;以園區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為抓手,實現危險廢物(紅色)全過程規范化管理與全面安全管控;以農業廢棄物(金色)源頭生產綠色化、過程回收規范化及綜合利用高值化為思路,助力生態農業體系建設和品牌效應的增強;以生活源廢棄物(藍色)全域化、協同化治理為手段,促進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全流程、全產業、全社會的精細化“綠色”管理方式。推動全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水平達到國內領先,確保到2025年,全市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各項考核指標全面完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保障,進而為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循環經濟為產業轉型新引擎

高效高值利用“黑色”固廢

綠色循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遼河油田“無廢礦區”

提高固廢高值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推動危廢全面安全管控

有效控制“紅色”預警點

建立《盤錦市危險廢物管理指南》,完善規范化管理體系

針對處置能力短缺增加項目建設、提升技術水平

發揮農業品牌帶動優勢

變農業廢棄物為“金色”資源

構建“水稻養蟹·綠色有機肥·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的循環體系

分類完善秸稈、廢舊農膜等收運體系和利用途徑

依托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 促生活固廢科學“藍色”分流匯流

探索有效分類模式,促進生活垃圾、再生資源等科學分流

落實園區等工程建設,促進部分固廢匯流后協同處理處置

黑色:工業固體廢棄物高值化利用

盤錦是一座因油而興的城市,具有濃厚的石油文化,作為盤錦特色“五色錦”模式中的“黑色”,代表著石油開采、石油煉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工業廢棄物。對這些工業固廢,我市以循環經濟為產業轉型的新引擎,重點帶動“黑色”工業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資源利用和污染防治,最終成為可再利用的資源。

目前,遼河油田已修訂《環保管理辦法》《遼河油田固體廢物管理指南》《危險廢物管理程序手冊》等制度,以興二聯采油廠為示范,推廣應用“不加藥污水處理技術”,通過污水物理旋流、曝氣和過濾處置,實現不加藥達標處理,實施污水系統離心脫水預處理工藝升級改造,處理聯合站污水浮油和原油清罐底泥,大幅減少含油污泥產生量;開展油泥處理示范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含油污泥中的油類物質的回收率。同時,遼河油田制定下發《遼河油田公司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全部實施綠色修井作業,提升清潔生產綠色作業水平。

通過推進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建設,采用綠色低碳采油模式,單井作業油泥產生量從2019年的300公斤下降至2023年的30公斤,下降率達到90%,鉆井泥漿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紅色:危險廢物全過程規范管理

“紅色”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各種危險廢物。通過“無廢城市”建設,全面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規范化管理與全面安全管控,有效控制違規自行利用、監管力量薄弱、處置能力短缺等“紅色”預警點,降低環境風險。

推進大型企業集團根據需要,自行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進行源頭減量。截至目前,華錦的廢堿液處理、遼河石化的污泥回煉等項目已建成,年可減量危險廢物2萬余噸,大大降低了環境污染風險。建成遼寧亦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油泥利用處置項目,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10萬噸/年。我市現有醫療廢物處置能力9.6噸/日,實現全市醫療廢物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

同時,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可追溯信息化監管工作,開展2023年度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工作,更新危險廢物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將危險廢物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風險防范落到實處,實現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與安全化利用處置。2023年危廢規范化管理評估省級評估結果為A。

金色: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金色”是以秸稈、禽畜糞污為主,廢舊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為重要污染源的農業廢棄物。盤錦市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在農業品牌優勢引領下,重點促進秸稈、畜禽糞污等“金色”廢棄物轉向“金色”資源的高值化利用。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我市圍繞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的目標,以就近還田為主、“五化”為輔,實施了盤山縣和大洼區秸稈綜合利用整縣(區)推進項目,建立了以盤錦恒冠秸稈飼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秸稈收儲運中心。目前全市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覆蓋率達到50%以上,秸稈飼料化應用比例大幅提高;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了大洼區、盤山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區)推進項目,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穩定在98%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78%以上,實現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化肥農藥減量、糧食質量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等“一舉多贏”。開展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集中處置。印發《盤錦市農藥包裝和農膜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實施方案》,推動盤山縣和大洼區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押金制回收處置試點,2023年共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29噸。

同時,我市利用多年形成的生態農業優勢,推進農村“無廢城市”建設。充分發揮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大產業聯盟作用,大力開展“兩品一標”認證工作,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促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185.9萬畝,肥料利用率達到40%以上。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綠色食品認證,有機認證面積0.68萬畝,綠色食品認證面積37萬畝。

藍色:生活廢棄物協同處置

“藍色”為城鄉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在“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重點解決城市和農村地區垃圾分類等問題,加強重點領域監管與污染控制,促進生活垃圾、再生資源、餐廚垃圾等品種的科學分流,促進部分品種匯流園區后的協同處理處置,解決分流過程中存在的餐廚垃圾非法收運、農村易腐垃圾簡易堆存等問題。

投資12.7億元建成了一座集“綜合治理、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為一體的東北地區固廢處理行業標桿性綜合處理園區。目前園區內餐廚垃圾生化處理站、醫療廢物處理站、污泥熱干化處理站、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等協同處置單元項目均已建成投產,進一步拓展園區處理功能,建成爐渣綜合利用項目,形成園區物質及工藝的完整循環鏈條。推廣“互聯網+”等新型回收手段,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市直相關單位及各縣區、經濟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盤錦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印發《盤錦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全面系統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辦公場所和學校、車站等公共場所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經達到35%以上,農村地區生活垃圾收集覆蓋率也達到100%,生活源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再上新臺階。建成興隆臺區100萬噸/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填補了我市建筑垃圾處理空白。

綠色:共同助推城市綠色發展

“綠色”是指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持續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工業綠色發展,社會綠色管理,最終形成全流程、全產業、全社會的精細化“綠色”管理方式。

為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促進形成資源節約、綠色發展生產方式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營造人人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的濃厚氛圍,我市積極開展“無廢細胞”創建工作,推動全社會共同踐行“無廢”理念。

通過“無廢城市”建設,我市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繼續推進環境的綠色發展,始終貫徹以建設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截至目前,我市已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2個、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7家。全面推行綠色建筑,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100%。推進“無廢農業”與“無廢鄉村”建設,全市綠色食品認證企業33家,有機食品認證企業1家,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種植推廣面積占比達到22.1%,累計建成省級美麗宜居村156個。

站在“十四五”的關鍵節點,我市將繼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綠色低碳發展上走在前列,努力開創“無廢城市·美麗盤錦”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