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遼寧丨經濟日報:遼寧譜寫全面振興新篇章
國新辦23日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遼寧省有關負責同志圍繞“以更大擔當和作為譜寫遼寧全面振興新篇章”介紹了相關情況。
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樂成表示,遼寧省堅決扛牢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政治責任,搶抓“十四五”后三年重要窗口期,奮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去年遼寧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3%,10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增速,經濟總量站上3萬億元臺階;今年一季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良好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4%,高質量發展呈現出更強的韌性、活力和創造力。
李樂成表示,遼寧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得益于黨中央新一輪東北全面振興支持政策的落實落地,把政策紅利轉化為遼寧振興發展的實際成效;得益于獨特的比較優勢,遼寧一二三產基礎雄厚,特別是工業體系完備性全國領先,區位優勢明顯,交通設施完善,科教資源富集,為遼寧科技創新帶來了不竭動力;得益于全省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精神狀態的不斷提升,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先手棋、關鍵仗,推進制度創新,兌付稅費優惠超1400億元,惠及企業1100萬戶次,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持續下降。
遼寧省委提出打造新時代“六地”的目標定位,努力把遼寧打造成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地、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李樂成表示,將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堅持把打造這“六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重振“共和國長子”雄風,讓老工業基地再創輝煌。
工業是遼寧經濟的命脈,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李樂成介紹,遼寧將構建具有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高質量的新型工業化來支撐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抓結構調整,以培育壯大重點產業集群為抓手,加快建成4個萬億元級產業基地,打造新興產業,搶灘未來產業;抓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抓轉型升級,加快以智賦能,今年將推進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累計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超百個;推動向“綠”轉身,加強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提升行業能效水平;抓企業培育,壯大規上工業企業規模,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遼寧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素。2023年遼寧省人口凈流入8.6萬人,一舉扭轉了連續11年人口凈流出局面。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張立林說,這個變化是遼寧經濟發展向上、產業向新、環境變好、經濟活力更足的集中體現。近年來,遼寧創造更多崗位需求,做大人才“蓄水池”;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人才“強磁場”。去年,全省新增兩院院士6人,總數達到61人;全職引進海內外博士和高級職稱人才4387人,同比增長77%;引進高校畢業生40.1萬人,同比增長20.8%。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遼寧不斷厚植全面振興的綠色底色。作為重工業基地,遼寧能耗總量和能耗強度較大,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任務繁重。如何推動能源結構調整?遼寧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健表示,一方面是在源頭上控碳降碳。針對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大的實際,集約高效用好風、光等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強省,到“十四五”末期,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的比重將達到56.8%。另一方面是在存量上減碳降碳。石化、冶金是遼寧的優勢產業,也是減碳降碳的重點,遼寧將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機遇,加快制造業技術改造力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全力推動產業結構更“輕”、經濟形態更“綠”、發展質量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