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盤錦市人民政府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監督檢查 > 公共衛生

索 引 號: govswsjkwyh-2022-107286 主題分類: 公共衛生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健康科普】多“高”才算高血糖?高血糖有啥危害?吃糖太多會得糖尿病?怎么管理血糖?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22-06-09
主 題 詞:

【健康科普】多“高”才算高血糖?高血糖有啥危害?吃糖太多會得糖尿病?怎么管理血糖?

發布時間:2022-06-09 信息來源: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瀏覽次數:167

水果糖分多,吃起來會更美味,然而咱們的血糖高起來,可不是什么好事!

高血糖有啥危害?多“高”才算是高血糖?糖尿病對生活影響有多大?吃糖太多會得糖尿病?糖尿病是富貴病很難預防?趕緊跟小編一起來了解!


一、 高血糖的危害



二、 血糖的標準


專家提醒: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也稱為糖尿病前期!雖然還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干預,很容易發展成為糖尿病。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高達1.1億,患病率10.9%,成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國家。


三、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以血糖升高為基本特征的代謝綜合征,此外,患者還往往合并有高血壓、高血脂和肥胖等。糖尿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改變表現為胰島素分泌的缺陷、胰島素作用不敏感或作用能力下降。長期的血糖控制不好還會引發諸多慢性并發癥。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有很多,主要可以總結為胰島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島素敏感性的下降。截至目前,糖尿病的確切發病機制還未完全清楚,換言之,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作用下降的機制還未被完全揭示,其背后可能有多種原因,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工作壓力等。


四、 糖尿病有什么癥狀?

糖尿病的典型癥狀是“三多一少”,即口干喝水多、多尿和吃得多,“一少”主要指體重下降、體力匱乏。1型糖尿病患者的癥狀表現更為明顯,而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起病隱匿且癥狀不典型,所以經常在很偶然的契機下才能捕獲“漏網之魚”確診糖尿病,例如單位體檢查血糖發現異常,用眼時視物模糊才診斷為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經常皮膚瘙癢經過驗血才發現血糖高,發現傷口愈合困難才聯想到是不是得糖尿病等等。

糖尿病的發現不容易,發現后若不注意控制血糖,則會引發更多不良后果與并發癥,從頭到腳來列舉:腦血管病變的幾率增加、眼底病變乃至致盲風險高、心臟疾病發病率和致死率升高、腎病和尿毒癥發病率提升、周圍神經病變增多、糖尿病足、壞疽和截肢的風險也明顯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五、 吃糖會得糖尿病嗎?

很多人以為得糖尿病是因為吃糖或主食太多,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其實是高脂等高熱卡食物吃太多,導致總熱卡攝入過多所致。因此,盲目地減少乃至不吃主食,改吃蔬菜加肉類的飲食方式是不均衡、不正確的。總體來看,應適度減少高熱量、高能量食物的攝入。


六、 糖尿病可以預防嗎?

答案振奮人心:可以!

一級預防:生活方式的干預可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生活方式的干預包括健康飲食和保持運動。糖尿病高危人群應管住嘴、邁開腿,盡可能延緩發病,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二級預防:對已經發病的患者,密切監測血糖,規律就診,通過積極有效的干預和治療,可以盡可能地防止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足等并發癥。

三級預防:對已患糖尿病且病程較長以及出現了并發癥的患者,合理的治療方案可以延緩并發癥進程,減輕致殘致死的風險。

原則上,專家建議40歲以上,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積極參與篩查。如果通過家庭血糖檢測儀發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糖耐量測試等來確診是否患有糖尿病。


七、 糖尿病藥物治療的誤區

誤區1:最貴的藥=最好的藥?

錯!專家提示您,判斷降糖藥好壞的標準主要在于有效(個體化)、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質優價廉和使用方便等。

誤區2:他人用的藥=自己也適用?

錯!專家提示,用藥事關生命安危,請您務必聽取醫生意見,結合自身病情合理用藥。即便是在用藥后,醫生也會進行長期觀察,并根據病情波動進行用藥評估并酌情調整。

誤區3:吃了藥就不用復查了?

錯!有的患者自以為“久病成良醫”,吃上降糖藥后就以為進入保險箱,常年不復查不隨診,殊不知這其中也暗藏隱患。隨著醫學科技的日新月異,藥物機制和作用機理也與時俱進,請您一定要定期找專科大夫隨診復查、評估病情并調整用藥。


八、 5個小習慣輕松管理血糖

1、堅持藥物治療

這是管理血糖最基本的措施,切不可隨意停用降糖藥或減少用藥量,以防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發生。

2、血糖監測

規律監測血糖,可以及時發現血糖波動,從而避免高、低血糖導致的急性并發癥。口服藥治療患者,建議每周監測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時血糖。使用基礎胰島素者,建議監測晨起空腹血糖;預混胰島素治療者,建議監測晨起空腹和晚餐前血糖。一般來說,空腹血糖應控制在4.4~7.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有心腦血管并發癥或高齡者可適當放寬控制范圍。

3、合理飲食

糖友們要做到飲食與運動平衡,保持血糖穩定。每餐比平時酌情減少主食量5%~10%,盡量保證奶類及豆類的攝入,可適當增加魚禽等優質蛋白質和蔬菜的攝入,減少肥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攝入。注意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先喝湯(盡量少喝),后吃蔬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最后吃主食。此外還建議每日飲水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淡茶水,限制飲酒。

4、運動鍛煉

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體成分及生活質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且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效果顯著。建議減少久坐靜坐時間,將有益的體育運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原地踏步、八段錦、太極拳或瑜伽等中低強度的運動。

5、保持良好心態

過度壓抑、焦慮、煩躁會引起血糖升高,長期情緒波動過大的患者血糖控制難度及并發癥發生風險均增加。而健康的心理以及充足的睡眠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對血糖穩定很重要。建議糖尿病患者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悅,有問題及時咨詢醫生,獲得專業指導和情感支持。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酮癥或高滲的信號,比如明顯乏力、口渴多飲、多尿、體重減輕、食欲差、惡心嘔吐、腹痛、呼吸有爛蘋果味,出現皮膚干燥、眼球下陷等嚴重失水現象,以及幻覺、煩躁、淡漠或嗜睡等精神癥狀,需立刻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