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人大代表建議答復
> 2020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20-003429 | 主題分類: | 2020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對市人大第八屆四次會議《關于完善科技創新體制,依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建議》109號建議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0-11-02 | |
主 題 詞: |
關于對市人大第八屆四次會議《關于完善科技創新體制,依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建議》109號建議的答復
尊敬的李曉東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完善科技創新體制,依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建議,己收悉,非常感謝您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尤其感謝對我市科技體制改革、創新主體培育、科技進步等方面給予的高度肯定。市科技局非常重視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現答復如下:
一、完善科技創新體制,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1、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釋放創新潛能
一是研究起草《關于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產校地企融協同發展(2019-2021)年的實施意見》、《盤錦市引進高端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方案》和《盤錦市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基金管理辦法》,支持高端創新人才帶技術或成果來盤創業及聯合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推動優秀科技成果在盤轉化。二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起草《盤錦市科技領域重大風險防控預案》及4個工作機制,為有效防范化解科技領域重大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設立市級科技專項,2019年設立2000萬元科技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出臺《盤錦市農業科技專項資金管理實施意見》和《盤錦市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專項資金管理實施意見》,進一步培育壯大新動能,激發創新內生動力。共組織實施20項技術攻關項目,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其中2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2、積極培育創新主體,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建立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通過與縣區科技部門上下聯動,幫助18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完成注冊與自評;通過舉辦高企申報培訓、一對一指導,共引導61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申報,48家獲得審批。通過推進校企協同創新、引進高端人才等方式,新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5家,目前全市創新型領軍企業達到15家。二是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扶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做大做強,同時開展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2019年新培育企業研發中心20家。三是開展企業研發投入培訓、科技創新政策培訓等活動,提升企業家創新意識,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助推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2018年度我市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7%,全省排名第一,25家企業獲得省R&D經費投入后補助資金445萬元。2019年,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可達到220.15億元以上,同比增長57.24%。
(四)促進產校地企融協同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一是開展“百企創新能力大調研”活動,成立小分隊,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卡脖子”問題展開調研,梳理重點技術需求60余項,對接中科院沈陽分院、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沈陽化工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等30余家高校院所,在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有組織、多層次地開展科技合作。二是搭建成果對接平臺,實現科技需求側和供給側精準對接。舉辦2019遼寧盤錦科技成果對接會,市政府與7家高等院校簽訂了市校全面科技合作協議,企業與院校簽訂12項科技合作協議,為我市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全年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60項,1個項目獲得2019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性后補助。
(五)加強科技項目管理,助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省級項目支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2019年對上爭取科技項目資金8667萬元,超額完成指標任務。盤錦遼河油田天意石油裝備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獲得6100萬元直投科技創新項目基金資金支持。《遼寧光合河蟹專業技術創新平臺》項目列入2019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地方專業性技術創新平臺建設計劃。天意公司、瑞邦石油2家企業列入省重大科技專項,獲得1500萬元資金支持。盤錦檢驗檢測中心、菜根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家單位列入省自然科學基金指導計劃。
(六)加強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打造創新創業高地。一是繼續推進盤錦高新區晉級國家級,全力支持高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從管理體制上實現由市政府直接管理。加大高新區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引導天意裝備等11家企業開展新型創新主體備案;進一步完善高新區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晉級匯報材料;加大高新區規劃展示和宣傳工作力度,為迎接晉級專家現場考核做好充足準備。二是加強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于2019年8月完成注冊手續辦理,完成實驗室裝修工作設備招標工作。并與盤錦市地方企業聯合成立“盤錦市化學工業暨新材料產業協會”。開展特種工程塑料及助劑生產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技術中試項目3項,為盤錦精細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大連理工大學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賀高紅及團隊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已達15家。三是通過重點培育,幫助創新創業載體提檔升級。盤錦科技孵化器作為我市首批國家級眾創空間,憑借專業的服務和良好的運營,成功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并獲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獎勵后補助30萬。
(七)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助推鄉村振興實現綠色發展。一是成立省農業科學院盤錦分院,針對我市農業發展需求,探索農業科研機構與農業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有機融合的新機制,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我市鄉村振興步伐。二是發揮農業產業技術聯盟作用,研究制定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產業技術標準,成立產業聯盟技術服務小組,為聯盟成員提供科技服務與支持。三是組織鄉村產業發展論壇。以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為主題,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天來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鄉村振興重點難點問題,尋找農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有效治理的有效解決方案,為我市鄉村振興發展出計獻策。四是啟動“科技示范村”建設工作。通過對全市農業科技基礎較好的鄉村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確定唐家北窯作為“科技示范村”試點。與遼寧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開展科技戰略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同時,引導科技創新要素向鄉村轉移聚集,發揮“星創天地”、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特派員的創業引擎作用,帶動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
(八)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優化科技創新環境。一是推進企業“科創板”上市工作,組織中藍電子、華孚環境等企業參加全省科創板上市培訓會,加快我市企業股改上市步伐。二是推廣科技金融普惠工作,面向中小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聯合中信保為我市1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免費的出口信用保險,優化科技企業發展的金融環境。三是開展創新創業大賽、送科技下鄉、科技活動周等活動,集中展示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創建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關鍵一年,大力實施“科技強市”戰略,進一步加快實施創新型城市建設,做好“科技興企”、“科技興農”兩篇大文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動能培育,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進一步推動盤錦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加快實施“科技興企”,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中小科技企業“入庫”計劃,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力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新增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30家。二是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升級。支持大中型企業整合科技資源建設等高水平研發機構,創新為行業提供集成化研發服務。組織開展企業研發機構績效評估工作,通過分類指導,幫助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三是激發企業研發熱情。開展企業家培訓,提升企業家創新素質;加大重點科技政策落實力度,實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實專項行動,幫助企業活學活用創新政策,切實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二)推進產校地企融協同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一是深化市院、市校合作。持續推動與中科院、省農科院、大連海洋大學等院校的戰略合作,建立科技成果供給和企業需求信息共享發布機制,深挖大院大所優質科技成果來盤轉化。二是組織各領域院士、專家為企業把脈問診,“一企一策”解決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承接成果轉化能力差等問題。三是打造特色成果對接活動。通過組織品牌化、專業化、常態化成果對接活動,為企業與高校院所搭建交流平臺,提升產學研對接成效。四是提升科技國際合作和區域合作水平,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強與江蘇等先進對口地區合作交流。力爭明年實施重點科技成果轉化60項以上。
(三)構建高端平臺載體,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一是推進盤錦高新區晉級工作。支持高新區瞄準國家、省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前瞻布局,重點培育具有先發優勢的特色產業,加快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全面建設國家級高新區。二是加大力度推進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重點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補齊創新資源短板。推動重點領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構建,力爭實現主導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全覆蓋。三是支持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開展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估,提升孵化載體的服務水平,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業孵化鏈條。
(四)拓展引才聚才工作格局,構筑科技人才高地。一是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依托大連理工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載體,面向全球引進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二是圍繞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開展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培訓,努力培養一批掌握關鍵技術、具有國際視野、懂經營會管理的高端復合人才。三是優化提升人才服務。落實人才發展規劃,持續完善人才引進的政策和機制,開展引進人才一站式服務,使高端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四是加強與歐洲、俄羅斯等“一帶一路”國家在人才合作方面的溝通交流,提高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
(五)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一是依托遼寧省農科院盤錦分院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強農業領域技術創新,加大農民技術員培訓力度,加速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二是發揮農業產業技術聯盟作用,推廣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產業技術標準,為聯盟成員提供科技服務與支持,提升“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的品牌價值。三是推進農業科技示范村建設。積極打造創新載體,強化技術集成,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讓創新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民生,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四是繼續推進紅海灘翅堿蓬濕地修復工作,借鑒中科院研究成果,指導紅海灘集團按照項目修復技術方案,開展規模化集中區域試驗,為大面積修復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六)深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一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的宣傳落實力度。二是深化科技與金融融合。探索科技創新和金融資源對接新機制,發揮盤錦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深入推進科創板上市等工作,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三是辦好創新創業大賽、科技活動周、送科技下鄉等活動,激發創新活力,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盤錦市科學技術局
202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