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盤錦市人民政府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人大代表建議答復 > 2018年

索 引 號: 主題分類: 2018年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人大001市農委關于“生態農業”建設的建議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18-08-28
主 題 詞:

人大001市農委關于“生態農業”建設的建議

發布時間:2018-08-28 瀏覽次數:163

  盤農[2018]90號                                                   簽發人:楊昕

  關于市人大001號建議的答復

高素梅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生態農業”建設的建議》已收悉,此建議市農委非常重視,及時召開了領導班子和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您提出的《關于“生態農業”建設的建議》提的非常好,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采納落實該建議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現就我市生態農業發展狀況匯報如下:

  一、近年來我市發展生態農業的工作情況

  二十一世紀初,國家糧食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農業部2001年4月提出“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2003年4月啟動

  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遼寧省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2005年至2007年推動“三品”整體推進,同時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態農業生產技術,截止2017年底,我市“三品”生產面積達到152萬畝。

  為了發展“三品”認證,推廣農業標準化生態農業生產,2003年至2006年遼寧省農委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全省耕地果園進行了產地“環評”,為各級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為“三品”認證單位提供了便利條件。

  2007年至2009年進行了盤錦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種植業污染源普查,通過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種污染物的區域分布、類型、產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為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提供決策依據。

  2012年10月開始開展了全國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2012年度完成了大中城市郊區、工礦企業周邊農產品產地的土壤采樣工作,2014年5月底將完成一般生產田的土壤采樣工作,2014年度進行全面總結。農業部對農產品產地較重度污染區域已進行布點試點防治。屆時,對農產品產地安全等級劃分、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全民身體健康提供科學依據,做好產地安全現狀的管理服務。同時,摸清農產品產地及周邊的環境污染現狀,農業生產情況及自然與社會經濟狀況。開展農產品產地安全區劃,為科學設置監控點,開展動態預警監測,及時掌握農產品產地安全變化提供科技支撐。

  2012年10月起遼寧省農委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對全省農產品產地面源污染進行了全面調查和布點調查,以后每兩年進行一次。

  二、2017年我市生態農業(標準化)生產工作完成情況

  2017年,我市加大了對標準化(生態農業)生產的宣傳,充分利用媒體,邀請市電視臺、市報社錄制撰寫關于標準化生態農業生產、“三品”生產及食品安全的專題片和宣傳質料。同時,利用“食品安全宣傳月”等活動發放宣傳單,宣傳冊數萬份,使廣大農民和生產企業更明確更清晰的了解標準化生產生態農業的新技術,為農民的增收“三品”企業的增效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2017年,全市在農業生產上,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程:田園清潔工程,主要推廣農業資源保護與外來入侵生物防治技術,田間農膜和農用投入品包裝廢棄物收集技術,實施水稻高留槎沃土技術,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節水、節肥、節種技術等。村落庭院生活環境清潔工程,主要推廣秸稈養畜技術、秸稈氣化技術;建垃圾站處理生活垃圾,統一清運垃圾;村民水源清潔工程,完善供水工程,實施示范村內居民飲用水全部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試點村根據鄉村清潔工程總體要求制定完善了建設規劃,開展了建設項目,試點村的建設任務全面推進,示范村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畜糞便基本做到無害化

  處理與資源化利用,亂堆亂棄和露天排放現象得到徹底改觀,農田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在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使用量大幅度減少,農業投入品等廢棄物全部集中回收,示范村內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截止2017年底,我市推廣標準化生產面積152萬畝,占全市耕地果園總面積的80%。“三品”生產企業共計74家,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50家,綠色食品生產企業23家,有機食品生產企業1家。“三品”生產面積達到152萬畝。其中,有機食品生產面積0.68萬畝,綠色食品生產面積3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118萬畝。在農業生產中化肥、化學農藥使用量大幅度減少,農業投入品等廢棄物全部收回,農田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我市農業生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盤錦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種植業污染源普查結果表明:

  一是單一過量施用化肥,肥料利用率低,造成土壤普遍性的耕層變淺,土壤板結,養分非均衡化嚴重,鹽漬化增加,防旱排澇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礎地力下降等問題。隨之而來的氮肥、磷肥、鉀肥的利用率降低。大量的氮磷鉀元素隨農田排水,徑流、滲漏而進入河流和大海,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惡化水質,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長期飲用含硝酸鹽的水和食用高含量硝酸鹽的農產品會產生人體慢性中毒以至于癌癥發病率增長。

  二是根據對土壤全氮、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緩解鉀、硫、鐵、銅、錳、鋅、硼硅等營養元素和有機質、PH值進行檢測數據顯示,從我市耕地質量整體下降,土壤質量養分含量看,雖然氮和磷的缺乏已初步緩解,中微量元素嚴重缺乏,并出現有機質、鉀和鋅、硼、硅很多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面積仍在擴大。已利用耕地的土壤肥力水平養分比例失調。農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層變淺,土壤耕層已下降5-10厘米,土壤板結,養分非均衡化嚴重,鹽漬化增加。防洪排澇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礎地力下降。特別是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1%-2%和低于1%的面積逐年增加,總體水平是比較低的。土壤中的有機質是有效養分的儲存庫,有機質的嚴重缺乏勢必造成土壤嚴重退化,水土流失,土壤耕層變淺,鹽漬化等現象出現再繼續擴展的趨勢。

  三是過量施撒化學農藥,每年化學農藥施用量在200(純量)噸左右,每年有大量的農藥通過地表徑流,地下淋溶流失和揮發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在灌水與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或通過食物鏈進入農產品及生物體內產生危害。

  四是農膜的使用,每年產生的垃圾農用地膜殘留在土壤中。加之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空瓶隨意丟棄,未能妥善處理,在短時期內難以降解,滯留于田間,既不利于中耕,又會對深層土壤造成污染危害。土壤中廢膜多時,由于破壞了土壤結構而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通透性下降,妨礙作物根系生長和土壤中水分、空氣、營養元素的正常分布運行,嚴重污染了耕地。造成部分作物減產,嚴重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關鍵措施

  一是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廣大農民的宣傳、培訓、教育、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生態農業)的意識理念,增強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技術水平。

  二是對農業生產和農作物種植應加快研制出高產、高抵抗能力作物,減少化肥和化學農藥的施用量,提高農藥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勵施用有機肥料和實施秸稈還田技術。嚴禁施用國家嚴令禁止施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努力控制農業非點源污染,要求政府將投資重點放在生態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生態工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營養元素植物帶控制生態工程、農田徑流污染控制生態工程。從根源上制止農業污染,使農業生產體現出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并達到整體效益的最大化。改以往的粗放型的農業生產方式為依靠科技提高農業生產率的精密型的生態農業生產。強化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綜合治理,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處理,鼓勵建設養殖業和種植業緊密結合的生態工程。

  三是加快水污染源處理設施建設,提倡農村社區污水的處理和資源化,首先,廢水排放和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以政府投資為主,籌集民間資金為輔,加快廢水處理設施的上馬和廢水處理廠的建設。

  盡量做到水的循環利用,提倡節約、高效用水。其次,按“污者付費原則”,通過合理的價格體系,征收生活污水處理費,多渠道加大環保投入。更重要的是,我們應學習發達國家建設“污水凈化與資源化生態工程系統”它是人類應用現代生態學、環境科學、系統工程和高效生態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設計建構的,具有使污水凈化和資源化的人工生態系統。農村社區污水多為生活用水,可加以利用和資源化程度高,可以將污水處理生態工程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即可降低污水處理費用又可增強土壤肥力。由此可見,基于生態工程所獨有的特點及農村現有的條件,生態工程將是一種非常適合農村社區污水處理的技術。

  最后,感謝您對我市生態農業建設的支持,關心和幫助,歡迎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多提寶貴意見,為我市生態農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盤錦市農村經濟委員會

  2018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