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姜安震代表:
您好。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市旅游產業發展的關心和關注。市旅發委收到您《關于加速提升盤錦旅游產業發展的建議》后,認真組織各區縣、經濟區開展專題調研,積極落實您提出的有關建議,現將對建議的答復匯報如下:
盤錦是濕地之都,是全國首批36個率先進入小康的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區,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和全國衛生城稱號。多年來,我們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布局,站上國家平臺,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走在遼寧省前列,躋身全國資源再生型城市行列。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2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盤錦市已經站上了可以發揮綜合優勢的新起點,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
盤錦市旅游資源稟賦優異,旅游產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從旅游產業發展之初,盤錦市便把做強、做大旅游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十二五”至今,旅游產業接待人數增長165%,旅游收入增長300%。累計引進建設億元以上旅游項目56項,完成投資280億元。紅海灘成為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被評為“十大魅力濕地”和“中國最美濕地”。
2016年1月,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李局長做了《從景點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開創我國“十三五”旅游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提出將全域旅游作為新時期的旅游發展戰略。盤錦旅游產業一直堅持的發展方向完全符合國家旅游局關于“發展全域旅游”的總體部署。盤錦市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遼寧省唯一的“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城市,更加堅定了我們依托紅海灘、蘆葦蕩、大濕地等特色旅游資源,創新旅游產品供給,打造國家級全域旅游城市,建設京津冀地區休閑度假“大花園”和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信心。
目前,擁有A級旅游景區13個,其中4A級2個;星級賓館飯店12家,國際品牌酒店3家,商務連鎖酒店10家;旅行社65家,其中國際社4家,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以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遼河口旅游區、鼎翔生態旅游區為代表的濕地游,以紅海溫泉主題樂園為代表的溫泉游,以七彩莊園、綠水灣、繞陽灣為代表的鄉村游,以廣廈藝術街、江南風情園為代表的文化游,以金帛海灘為代表的濱海游,以石廟子村、上口子村為代表的民宿游等“紅海灘+”旅游產品體系不斷完善。冬季稻草藝術節、二界溝開海節、田莊臺廟會、濕地觀鳥月、四季垂釣等傳統旅游主題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紅海灘國際馬拉松更是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了盤錦。紅灘、綠葦、稻浪、溫泉等交織成美麗壯觀的圖畫,使盤錦成為旅游觀光的理想之地。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牢固樹立“綠葦紅灘就是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堅定實施“退耕還葦”“退養還濕”工程,恢復自然濕地8萬多畝。全面推進宜居鄉村建設,為全域旅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連續三年召開全市旅游工作會議,特別是今年年初召開千人工作會議,市、縣、鎮、村四級干部共商旅游產業發展,明確把旅游產業定位為牽動服務業提升發展,推動相關產業轉型發展、拉動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戰略支柱性產業,并將“發展全域旅游”寫進盤錦建設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規劃,提出分三個階段,建成國際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是強化政策資金支持。將旅游局升格為旅發委,組建盤錦文旅集團。相繼制定出臺了《盤錦市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意見》《盤錦市創建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盤錦市打造國際紅海灘濕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專項實施方案》等發展意見及專項工作方案。設立了17億元的文化旅游發展專項基金,每年列支用于主題宣傳、民宿建設、特色活動、市場開發等專項經費超過5000萬元。
三是倡導部門聯動。市委市政府堅持各部門聯動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原則,主要領導坐陣,打組合拳,建立聯合執法機制,推動從封閉的旅游行業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旅游”轉變,從單一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文化部門挖掘地域文化推出特色文化旅游節慶活動;體育部門聯合重點景區打造精品體育旅游線路;交通部門在城鄉公交一體化工程中注重交通與旅游集散的緊密結合;宣傳部門在“五一”“十一”期間開通91.4頻道24小時直播熱線發布各類旅游資訊,規劃、土地等部門為旅游產業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各部門專項資金向旅游項目傾斜。
四是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積極培育領軍企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紅海灘廊道創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將紅海灘這片“中國紅”打造成為國際品牌,成為撬動客源市場的“吸引物”,擴展產業鏈條的“支撐點”、打造旅游產品體系的“核心”,提升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的影響力。推動遼河國際藝術區建設,以廣廈藝術街、遼河碑林為核心打造國家級文創產業基地和國際級書畫交流平臺。積極打造金帛海灘愛情主題小鎮、二界溝漁雁文化小鎮、趙圈河濕地度假小鎮等八個旅游特色小鎮。整合紅海濕地溫泉樂園、恒隆溫泉、紫瀾門溫泉等重點溫泉企業,打造國家級溫泉旅游度假區。
五是創新旅游產品供給。做好“旅游+”“紅海灘+”文章,與一二三產業、與文化、體育等深度融合。挖掘遼河口文化,將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和非遺傳承演化為旅游主題活動,全新打造了“印象遼河口”插秧節。依托豐富的稻田稻草資源,將普通的稻草轉化為造型各異的藝術品,用500噸稻草創造性地打造出了遼河口稻藝文化園。利用中國最北海岸線遼東灣冬季結冰的自然特點,開辟四天三夜的遼河口冰凌穿越極限挑戰線路,被評為中國最具特色的十大體育精品線路之一。充分發揮盤錦河蟹產業優勢,利用冬季冰封水面,推出“遼河口冰釣蟹”系列活動,冰上釣蟹給游客帶來從未有過的生動體驗。成立遼寧品風創意研究院,策劃組建遼寧振興東北文化旅游研究院,連續兩年舉辦旅游商品創意大賽,推出葦藝草編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挖掘包裝“遼河口漁家菜”,推出河蟹豆腐、蒲筍炒肉等地方餐飲名菜,打造特色美食街區和名師名店。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憑借紅海灘國際馬拉松賽事榮獲全國十佳體育精品景區稱號,一帶一路國際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在“紅海灘”激情啟幕。國際象棋錦標賽、各類國字號書畫展等聚焦游客目光,二界溝開海節、開鐮節等20多個創新創意型旅游節慶活動不僅破解了冬季旅游瓶頸,更是滿足了全域、全季、全天候旅游的需求。
六是打造國際化城鄉環境。2016年以來,按照建設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的工作要求,盤錦市固定資產投資超過600億元,全面推動城鄉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對全市城鄉道路、街區商網、交通設施、標識系統等進行設施提升、功能提升和綜合環境提升。作為遼寧省公交都市化試點市,城鄉居民將不超過500米即可便捷乘車。全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工作,徹底改變鄉村整體面貌,被授予遼寧省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市稱號。實現了農村道路黑色路面全覆蓋,全面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排水體系,村村通燃氣,村村有金社裕農連鎖超市、公立衛生所、大眾浴池,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各行政村全部達到“美麗村”標準。全面實施“百村萬床”工程,以精品民宿建設為突破口,實施標準化建設、公司化管理,發放“民宿貸”,推動衍生民宿游、采摘游、美食游、垂釣游等系列產品,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產品品質,使鄉村旅游成為全域旅游重要支撐。
七是樹立特色化品牌形象。以國際化的視野,充分利用央視等國家平臺,樹立“五色盤錦生態之城”旅游形象。在國家旅游局的支持下,“紅海灘”登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在全國高速鐵路網絡中,每天都有三列“盤錦紅海灘號”冠名動車在各區間運行。在央視一套、二套、四套、十三套黃金時段刊播城市旅游宣傳廣告,利用遼寧衛視、吉林衛視、黑龍江衛視等平臺發布旅游產品資訊。在首都機場、北京火車站及公交站亭發布旅游宣傳廣告。廣泛聯合主要新聞媒體,組織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旅游報、遼寧日報、遼寧電視臺等各級主流媒體對我市特色主題活動進行宣傳。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多次對紅海灘馬拉松、插秧節、開海節等旅游主題活動全程直播報道。積極倡導文明旅游,培育開放、包容的人文情懷,打造“景美”“人好”宜居宜游宜商的城市形象。
感謝您對我市旅游產業發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繼續全力推動此項工作,并與您保持溝通聯系。
2017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