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21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21-000445 | 主題分類: | 2021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對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關于全面強化河流水環境治理和加強河湖岸線保護力度的提案》第123號提案的答復(水利局)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1-10-13 | |
主 題 詞: |
對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關于全面強化河流水環境治理和加強河湖岸線保護力度的提案》第123號提案的答復(水利局)
尊敬的孫剛委員:
首先,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水利工作和河湖治理保護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您提出的《關于全面強化河流水環境治理和加強河湖岸線保護力度的提案》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符合“十四五”發展戰略和2035遠景目標要求。我局高度重視,現就提案中涉及水利工作的三項內容,向您答復如下:
一、開展河湖管理范圍劃定
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明確河湖管理邊界線,是依法保護河湖,科學合理編制岸線利用規劃的基礎。我市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按照上級水利部門統一部署,從2018年開始啟動,工作要求是完成全市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所有河流的管理范圍劃定工作,并匯總形成全市一張圖。市河長辦負責此項工作,制定并報請市政府印發了《盤錦市河湖劃界確權工作實施方案》(盤政辦〔2019〕7號),明確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林濕、交通等部門工作職責,確定河湖劃界的工作范圍、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建立了聯席工作制度。2019年,投入資金400萬元,完成了全部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5條)、18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4條流域面積不足50平方公里的市管河流管理范圍劃定工作。2020年,投入資金30萬元,完成了6條河流管理范圍劃定,并對2019年劃界成果進行匯總上圖。目前,劃界成果已全部通過各縣區網站進行了公示。
2021年,計劃投入50萬元,完成全部流域面積10-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圍劃定,目前已確定進行劃界河流27條;完成了招投標工作,確定技術支持單位;10月底前將完成劃界工作,形成劃界成果,并通過技術審查;11月底前完成各縣區政府公示,同步開展10-50平方公里河流管理范圍上圖工作,形成全市“一張圖”。
二、構建江河湖庫水系連通
2020年,通過積極申報和爭取,盤山縣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試點縣項目實施期限為兩年,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采取先建后補、獎補結合的方式對試點縣予以適當支持,是以縣域為單元開展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突出系統治理,統籌水系連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河湖管護等多項水利措施,以河流水系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集中連片統籌規劃,與相關部門形成合力,水域岸線并治,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縣域綜合治水示范樣板,建設河暢、水清、崖綠、景美的水美鄉村,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盤山縣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項目,是針對盤山縣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水資源環境生態建設、水域景觀建設、水資源處理等生態建設理念,恢復河道功能和空間形態、改善河流水環境質量,提高區域生態承載能力;從而盤活盤山縣西部鎮街生態水系,達到治理河道防洪標準10年一遇,生態岸線率9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考核斷面水質達到IV類目標標準;解決西部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的問題,從而推動濕地蘆葦產量的提高和淡水養殖業的發展,實現稻蟹生態立體混養,從而促進了鄉村經濟的振興;進而形成“生態水利、生態宜居、生態振興”的發展格局。該項目共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水閘、泵站、土地復墾、交通橋、污水處理廠等13個大項,65個小項,總投資5.28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2.715億元;2021年計劃投資2.565億元。
項目于2020年10月開始施工,截止到4月8日已完成投資2.02億元。目前,1-6標段砼工程已完成90.5%,河道清淤工程完成95%,堤防護坡工程完成80.5%,正在進行設備的安裝;第7標段已完成兩條連通河的清淤工作(共4條),4座倒虹吸已完成2座,第三座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正在綁扎側墻鋼筋;萬金灘閘啟閉機房混凝土澆筑完畢;紅旗站出口混凝土澆筑完畢。爭取6月底前實現紅旗站試車通水;1-6標段砼工程全部完成;堤防護坡工程完成95%;設備安裝完成。
結合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實施七個生態節點項目,全力推進西部生態濕地、生態養殖產業、美麗河湖生態宜居鄉村、現代農業示范、農業產業鏈帶動工業、生態濕地旅游六大產業版塊融合發展,加快西部快速發展崛起。一是推動生態濕地恢復。有了豐沛水資源調節,防止濕地退化,穩定了世界最大濕地中國最美濕地。二是推動生態養殖發展。水資源有效補給調節,葦田蟹葦田蝦等養殖業做大做強,創新品牌。三是推動生態宜居鄉村。綜合治理的生態河流,水青岸綠景美,連接綠樹環抱、青水環繞的美麗宜居鄉村。四是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將現有因地下水枯竭低產井灌區變成高效立體稻蟹混養的農業示范區。結合遼干治理河灘棚戶區政策落實,發展建設西部棚菜產業,采取合作社形式,大戶引領,訂單銷售,建立覆蓋全市至全省的蔬菜批發市場。五是推動農業融合發展。扶持引進一批水產品銷售儲運和特色農產品加工的企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六是推動生態濕地旅游。結合紅海岸,把水系連通形成的七個生態節點與繞陽湖、東郭南井子森林連成濕地生態旅游精品路線,發展盤山濕地生態旅游產業。
三、實施遼凌河生態封育
我市遼凌河干流生態封育工作始于2011年,生態封育面積為61064.93畝。通過實施生態封育,有效防治了河濱帶水土流失,對減輕河道淤積、涵養水源、固沙固灘固堤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清除行洪河道內亂搭、亂建和高稈作物,消除了行洪的人為障礙,恢復了河道行洪能力,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基本穩定在四類標準,有的時段、區段可達三類標準;封育區成為鳥類、魚類等生物棲息的重要生存空間,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
2020年,按照《中共遼寧省委辦公廳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遼河流域綜合治理總體工作方案〉的通知》(廳秘發〔2019〕18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遼河流域生態修復工作的通知》(遼政辦〔2019〕42號)文件要求,我局制定并報請市政府印發了《盤錦市遼河流域生態修復實施方案》(盤政辦〔2020〕4號),成立了生態封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指導組,采取市包縣的方式指導各縣區開展生態封育工作,進一步細化了封育任務,明析了工作責任,明確了各項封育工作的時間節點和推進措施。全市共新增生態封育面積30199.79畝,其中退耕封育面積24010.83畝,共簽訂土地回租協議5211份,各縣區全部完成了封育區上圖工作。省補資金4480.7萬元,市補資金1117.88萬元,通過“一卡通”全部發放到農民手中。
為了加強9.1萬畝豐育區管理,進一步完善了以市水利局為監督主體,各縣區為責任主體,鄉鎮為管理主體的日常監管體系,形成各司其職、上下聯動的工作體制。各縣區以基層河務所為基礎,按照“提升效能、不留縫隙、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貫通、指揮有力的管理體系,封育區內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配套建立健全管理人員考核問責機制和獎懲辦法,切實將封育區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最后,衷心感謝您對水利工作和河湖治理保護工作提出的寶貴建議,我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政協代表的關懷幫助下,在各職能部門的共同支持下,我市水利工作和河湖治理保護工作會更上一層樓,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
盤錦市水利局
2021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