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20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20-003461 | 主題分類: | 2020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關于堅持分類規劃引領特色小鎮建設的提案》第48號提案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0-11-02 | |
主 題 詞: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關于堅持分類規劃引領特色小鎮建設的提案》第48號提案的答復
九三學社盤錦市委員會:
您提出的《關于堅持分類規劃引領特色小鎮建設的提案》提案,已由市政府辦公室移交我委辦理答復。對此,我委高度重視,召開專門會議進行了研究落實,并與相關部門負責人舉行了專題座談,認為您的提案符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提出的建議措施切實可行。現將辦理意見和落實情況答復如下:
培育創建一批特色小鎮是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的重要平臺,落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市政府高度重視特色小鎮工作,2016年出臺了《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盤政辦發〔2016〕73號),明確盤錦的特色小鎮是聚焦特色優勢產業,集聚高端發展要素,提出通過3-5年努力,分批培育創建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2016年以來我市的趙圈河、田莊臺等鄉鎮進入國家級特色小鎮名單,新立鎮成為全省11個產業特色小鎮之一。但正如提案中所述,我市特色小鎮建設中仍存在“發展歷史較短,城鎮規模較小”、“特色元素不突出,疊加功能不足”、“缺乏產業支撐,特色小鎮建設后勁不足”等突出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吸收提案中提出的“分類施策”,聚焦“旅游型”、“歷史文化型”、“民族特色型”“生態宜居型”“現代農業型”等8個方向,強化問題導向,狠抓頂層設計、特色培育和政策保障。
一、堅持規劃引領,謀劃總體布局。我們圍繞以“雙城”為核心的市域空間架構,發揮陸海發展軸線的引領作用,強化重點城鎮集聚輻射功能,構建“一軸線、多節點、四片區”鄉鎮產業發展總體布局。
(一)“一軸”牽引,即依托305國道、中華路、向海大道等主要交通干線的陸海統籌、產城融合發展軸,著力加強沿線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城市功能拓展和經濟要素外溢,加快工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農業發展,引領和支撐沿線鄉鎮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二)“多點”支撐,根據發展基礎和特色優勢,充分考慮盤錦未來發展軸線需要,重點推動高升、東郭、甜水、新興、田家、西安、田莊臺、二界溝等重點鄉鎮(街道)加快發展,建成人口集聚度高、產業特色突出、設施功能齊全、生態環境優美的全省領先的現代化新市鎮,打造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
(三)“四區”聯動,按照生態保護、海陸統籌、分工協作、集聚發展的基本要求,加快形成四大特色鄉鎮產業片區,促進產業空間集聚與分工協作發展。北部特色農產品種養加工—商貿物流—工業發展區:包括高升、陳家、得勝、羊圈子等鄉鎮。東部工業—旅游—地產商貿—特色農業與認養農業發展區:包括吳家、壩墻子、沙嶺、西安等鄉鎮。西部生態旅游—生態有機種養殖業發展區:包括新興、清水、趙圈河等鄉鎮(街道)。南部港口航運—臨港產業—旅游業—海洋漁業發展區:包括田莊臺、榆樹、二界溝、榮興等鄉鎮。
二、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產業是小鎮的生命力,特色是產業的競爭力。我們堅持鎮域和村級集體經濟協同發力、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同步建設,按照工業、商貿、文旅、農業、融合五種產業特色類型,統籌謀劃、分類指導,促進鄉鎮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因地制宜建設鄉鎮、涉農街道產業園區,集中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功能復合、聯城帶村的特色小鎮。
(一)以工業為特色,旅游、商貿協同發展型。堅持“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突出工業主導地位,使工業經濟真正成為鄉鎮經濟發展的支柱。走“一鎮一業”的專業化發展道路,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現有優勢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幫助困難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引導有特色有潛力的企業轉型升級、擴能改造,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做優做強市級及以上園區,整合重組非重點園區,促進工業企業集聚優質發展。堅持城鎮建設、市場建設、園區建設相結合,盤活土地存量,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積極發展旅游、商貿、房地產、專業服務等生產和生活性服務業,促進城鎮化和產城融合發展。適合以工業為特色的鄉鎮(街道)有得勝街道、陳家鎮、古城子鎮、壩墻子鎮、吳家鎮、陸家鎮、東風鎮、樹街道。
(二)以商貿為特色,輕工、旅游、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型。利用鐵路、公路、港口站場和接通節點的區位優勢,結合專業化市場建設,大力推動農副產品、工業制品市場交易和運輸物流業發展,打造聯接城鄉的商貿物流樞紐和節點,帶動城鎮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和擴建,引領商業、酒店餐飲、房地產、總部經濟、專業服務等產業加快發展,提升城鎮生產生活綜合服務能力,為輕工、旅游和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持續動力。適合以商貿為特色的鄉鎮(街道)有高升街道、甜水鎮、田家街道、新興鎮、榮興街道。
(三)以文化生態旅游為特色,現代服務業、輕工和都市農業協同發展型。以旅游業發展為先導,圍繞生態、文化、民宿等主題,加快旅游資源的精深開發,加強多元化、高端化旅游產品的包裝設計,豐富“紅海灘+”、“紅馬”賽事、冰凌穿越旅游產品體系,依托旅游特色村、民族文化村培育一批鄉村A級景區,積極開拓內部和外部旅游市場,促進旅游文化產業的大發展。通過旅游業的優先發展,帶動服務業的全面振興,為特色農產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適合以文化生態旅游為特色的鄉鎮(街道)有趙圈河鎮、田莊臺鎮、東郭鎮、石新鎮、西安鎮、王家街道。
(四)以現代農業為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文化生態旅游協同發展型。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積極開展土地整理,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力推動土地流轉,開展以稻米、河蟹、棚菜、水果、畜禽等為重點的農副產品規模化經營,積極發展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提高農業發展綜合效益,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進程。適合以現代農業為特色的鄉鎮(街道)有胡家鎮、沙嶺鎮、羊圈子鎮、二界溝鎮、統一鎮、清水鎮、平安鎮。
(五)以融合發展為特色,工業、農業、旅游、商貿協同發展型。依托產業發展基礎,以服務“三農”和承接產業、人口集聚為方向,推動具有一定特色的綜合性城鎮建設,促進工業、農業、旅游、商貿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加快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適合以融合發展為特色的鄉鎮(街道)有太平街道、大洼街道、唐家鎮、新開鎮、于樓街道、新立鎮。
三、強化保障措施,推進小鎮建設。我們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基本要求,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一)強化基礎支撐,完善服務功能。圍繞人的城鎮化,補齊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強化重點城鎮與交通干線、中心城區的交通聯系,加強鎮區道路、供水、供電、通信、信息、污水垃圾處理、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集交通、商業、休閑等為一體的開放式小城鎮功能區和開放式住宅小區建設。根據城鎮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和空間分布,統籌布局建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文化體育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大力提高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使群眾在特色小鎮能夠享受更有質量的公共服務。
(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生態建設放在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首要位置,以綠色優先為引領,以垃圾、污水處理為重點,保護小城鎮特色景觀資源,加強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綜合整治,有機協調城鎮內外綠地、河湖、林地、耕地建設與保護,推動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互促共融、新型城鎮化與旅游業有機結合,帶動城鎮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實現獨特的自然風光之美、錯落的空間結構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的有機統一。
(三)推動機制創新,增強發展活力。創新統籌推進機制,推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各方參與機制,凝聚各方合力,做到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創新多元投入機制,通過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發揮集成政策、集聚資源、集中資金的優勢,按照市場法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城鎮建設。創新市場營運機制,通過提供優質的政務環境、社會環境、生活環境,運用市場手段,推進土地、旅游資源等有形資產經營市場化,不斷提升價值,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四)重視文化傳承,提升發展品質。增強文化特色保護意識、開發意識和經營意識,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農耕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把文化基因植入特色小鎮建設的全過程,促進文化、產業和城鎮建設融合發展。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民族風情小鎮等的保護,匯聚人文資源,挖掘文化內涵,譜寫文化個性,彰顯鄉愁特色,提振特色小鎮神韻,建設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盤錦風貌、民族特點的特色小鎮。
今后,希望你們繼續關注和支持盤錦市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盤錦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