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19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19-001655 | 主題分類: | 2019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對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關于發掘遼河水利文化資源補齊做長我市水利文化短板的提案》(第113號)的答復函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9-10-08 | |
主 題 詞: |
關于對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關于發掘遼河水利文化資源補齊做長我市水利文化短板的提案》(第113號)的答復函
盤水利〔2019〕49號
簽發人:宗克昌
劉杰、佟偉委員:
非常感謝您對盤錦水利的關愛和支持。按照《關于做好2019年市政府系統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的通知》(盤政辦〔2019〕49號),您在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發掘遼河水利文化資源補齊做長我市水利文化短板的提案》被市政府列為第113號提案,由我局負責辦理,現將辦理情況函復如下。
一、修志問道,以啟未來
發掘遼河水利文化資源,是傳承水利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舉措。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說,回首百年盤錦發展歷程,興水利、除水害始終是抵御自然災害的主旋律,盤錦人民在治水用水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巨大成就,在滄桑巨變的同時,也積淀了相對厚重的水利文化。近年來,水利、文史等部門在整理積累宣傳水利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礎性工作,但由于多年來水利文化留存較少,制約了水利文化的宣傳和我市抗洪精神的弘揚。近年來,市水利部門高度重視修史修志,將其作為必修之課,必增之軟實力,正致力于發掘水利文化,讓文物說話,讓歷史智慧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相通。您提出的加快推進發掘遼河水利文化資源工作,補齊做長水利文化短板提案恰逢其時。
二、創新合作,多方助力
在該提案辦理工作中,我局與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密切合作,雙方都注重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遼河水利文化資源發掘整理工作,實現了提案辦理工作的創新。
我局與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都高度重視該提案辦理工作。市水利局黨組按照提案工作辦理制度,明確由局長負總責,由局機關黨委和局機關黨委辦公室具體負責辦理工作,專門抽調2名人員駐市政協與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人員一起開展相關文史編撰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宗克昌同志多次與市政協與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王德友主任等溝通協調,通過座談會、現場視察等形式推進辦理工作。王德友主任親自部署推進辦理工作,積極籌備組建史料編撰委員會,多次召集相關人員調度編撰工作,積極協調市文旅局、市檔案局、市攝影家協會、市地域文化檔案室等單位助力辦理工作。
7月12日,市政協副主席王太水專題調研“發掘遼河水利文化資源,補齊做長我市水利文化短板,建設水利博物館”提案辦理情況。先后對二道橋排灌站歷史沿革和保護情況,遼河水利風景區、遼河閘建設及水利博物館選址情況,紅旗水庫水利風景區和生態治理工程情況進行調研,并召開座談會聽取提案辦理情況的匯報。
在辦理工作中,我局認真落實“辦前溝通、辦中協調、辦后回訪”制度,積極征求您對提案辦理的意見。
三、乘勢而上,善作善成
按照在1-3年內,完成“一本書、一座博物館、一組雕像”的建設計劃,今年重點推進一本書《盤錦百年水道》編撰工作。加緊推進一座博物館、一組雕像群規劃工作。
(一)《盤錦百年水道》,已經收錄治水方面文史資料及文章50余篇,治水圖片100余幅,總體編撰工作已全面鋪開,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初稿,明年出版。《盤錦水利志》同步修訂完善,年底完成書稿,為《盤錦百年水道》提供了強力的基礎性支撐。
(二)盤錦水利博物館擬選址在遼河濕地公園上游的遼河閘區保護地內,充分利用遼河閘和遼河濕地公園現有的房屋、場地、河閘設施、溢洪區壩等資源。建設主旨是展示治水歷史,保護水利遺產,傳承治水思想,弘揚水利文化,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博物館主體由石牌坊、塑像群、鎮海碑、館舍構成。在博物館入口建石牌坊一處,楹聯可用劉春烺的“人品清於在山水,天懷暢若當風蘭”。復制1923年盤山百姓紀念劉春烺疏浚雙臺子河設立的鎮海碑一通。
博物館館舍分為陳列區、科普區、綜合服務區三部分。 陳列區陳列1896年至今百余年來與盤錦治水有關的告示、圖紙、書信、會議紀要、地圖、老照片、題詞、公文、報紙、獎勵、獎章、書籍、電影膠片、錄音帶、錄像帶等文獻資料,《盤錦百年水道》《遼東才子劉春烺》《盤錦水利志》《盤山縣水利志》《盤山水利百年》《大洼縣水利志》等相關史料、志書,沙盤模型,早期水利機具等。
資料查詢區和科普區可供查詢盤錦水利資料和治水科普知識。包括“盤錦歷代水災”“盤錦古今水利工程設施”“盤錦水利人物”“盤錦水利詩詞”“遼河風采”等供游客自由選擇瀏覽。《盤錦百年水道》《遼東才子劉春烺》可制成電子書供游客瀏覽。既是教育基地,也是科普基地。
綜合服務區。融游客餐飲服務、紀念品售賣、工作人員辦公等功能為一體。
下步將吸收水利專家、考古專家、文史專家、地域文化專家等相關專家參與,對博物館的性質、定位、選址、規模、結構、布局和運作模式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編制項目策劃書和可行性報告,推動項目立項。以編制陳列大綱為抓手,積極開展文獻資料搜集和基礎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盤錦水利文化內涵和特色。
(三)雕像群設置在盤錦水利博物館周邊,設置劉春烺塑像、李龍石塑像、盤錦防洪保衛戰塑像、盤錦百年來治水有功人士浮雕等。
發掘遼河水利文化資源與傳承遼河口文化相結合。盤錦的水利文化與漁雁文化、濕地文化、稻蟹文化都是盤錦地域文化符號——遼河口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一本書、一座博物館、一組雕像”建設要成為遼河口文化傳承展示的重要場所。“一本書、一座博物館、一組雕像”項目建設,將與我市文明城市建設、旅游城市建設、生態河流建設等相結合,與宣傳改革開放40周年和建市40周年相結合,近期建設要與長期規劃相結合。
以上復函,請您提出寶貴意見。
此函。
盤錦市水利局
2019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