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19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19-001619 | 主題分類: | 2019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加快推進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工作提案》的答復意見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9-10-08 | |
主 題 詞: |
《關于加快推進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工作提案》的答復意見
盤自然資發〔2019〕140號
簽發人:袁宏志
王丹委員:
按照市第八屆政協第二次會議提案任務中《關于加快推進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工作的提案》,經我局認真研究并與上級部門及相關單位積極溝通,對該提案形成答復意見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對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黨的十九大更是明確指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重要思想遵循。
一、生態修復工作開展情況
(一)明確工作職責,強化組織管理
按照國家及省關于政府機構改革職能轉變要求,根據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自然資源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盤委辦〔2018〕1116號)文件規定,我局已設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科,負責組織擬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并組織實施;承擔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土地整理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海洋生態、海域海岸帶修復等工作。同時我市農業農村、水利、林濕、生態環境等相關單位也按照政府機構職能轉變,各司其職分別對“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進行了職責分工,并相互溝通銜接,確保我市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落實到位。
(二)拓寬資金渠道,加大財政投入
我市始終高度重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自2012年以來單獨國土部門實施以高標準農田、土地整理為主的土地整治項目92個,建設規模92.42萬畝,投資金額16.27億元。其中國家及省投資項目70個,建設規模81.89萬畝,投資金額12.7億元;市級投資項目20個,建設規模10.44萬畝,投資金額3.5億元;企業自籌資金投資項目2個,建設規模0.09萬畝,投資金額0.07億元。同時我市每年向上爭取濕地保護資金約0.2億元/年。
2018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財政、環保、國土牽頭,特聘請環保部南京所相關專家,結合我市實際,針對我市生態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編制了《盤錦市濕地生態補償需求研究報告》并上報國家,爭取相關政策及資金支持。同年7月,我局在《盤錦市濕地生態補償需求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反復的修改完善,編制完成了《關于盤錦市濕地生態保護工作有關問題的報告》,并以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來我市調研為契機,申請提交國家審閱。2019年4月,為更好提升我市生態系統價值,并為國家提供生態補償依據,我局編制了《盤錦市濕地生態補償需求研究報告》,為我市今后生態濕地保護與修復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三)劃定功能分區,謀劃保護修復工程
以空間資源的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為核心,按照“全域覆蓋、集約利用、分級管控”的原則,以“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為契機,結合我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發展規劃、生態紅線”等相關規劃,將空間規劃“頂層設計”和底層情懷的有機結合、科學性和操作性的有機結合、基本性和特色性的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切實形成空間規劃完整的“一本總規、一張總圖和一個平臺”體系,為我市有效實現對國土空間的科學管控,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遵循。現我市已被國家列為“國土空間規劃”試點市,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協調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科學合理調整空間布局,高質量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工作。
(四)加強宣傳引導,營造保護氛圍
我局始終高度重視宣傳引導工作,近年來充分利用“6.25”全國土地日和“4.22”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以“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為主題,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引導社會大眾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提高群眾對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意識,切實打造群眾參與,社會監督的良好氛圍。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局將繼續嚴格按照國家及省、市的要求嚴格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一是,積極對上溝通,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同時積極與農業農村、水利、生態環境、林濕等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對接,切實做好“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相關工作,有效改善全市生態環境;二是,繼續積極對上爭取資金,拓寬資金渠道,加大生態修復資金投入,同時通過市場化、社會化多途徑多渠道籌措資金,按照誰破壞誰治理,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吸納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確保我市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的良性發展;三是,以“第三次國土調查”為契機,進一步摸清底數,以問題為導向,整合各部門資源及手段切實改善全市生態環境,同時強化頂層設計,實現空間規劃“頂層設計”和底層情懷的有機結合、科學性和操作性的有機結合、基本性和特色性的有機結合,科學合理編制我市“國土空間規劃”,切實形成空間規劃完整的“一本總規、一張總圖和一個平臺”體系;四是,以“6.25”全國土地日和“4.22”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為基礎,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增強做好生態保護與修復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同時運用互聯網手段,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創新生態保護與修復宣傳的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體制、機制,拓寬宣傳渠道,增強傳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全市生態環境再上新臺階。
盤錦市自然資源局
2019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