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盤錦市人民政府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19年

索 引 號: pjsrmzf-2019-001584 主題分類: 2019年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關于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金融服務的提案的答復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19-10-08
主 題 詞:

關于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金融服務的提案的答復

發布時間:2019-10-08 瀏覽次數:578

盤金融發〔2019〕40號               

簽發人:孫雅娟

 

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市政府督考辦:

 

       貴部門《關于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金融服務的提案》,已由市委市政府轉給我局辦理,接到建議后,我局非常重視,責成金融服務業科處理相關事宜。現對提案答復如下:

 

      一、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金融服務的主要措施

 

      我市金融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將鄉村振興戰略任務與盤錦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推進金融改革相結合,充分發揮金融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優勢,以重點任務為依托,扎實推動各項重點工作,鼓勵引導轄內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切實提升金融支持“三農”的能力和水平。截至5月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278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高于各項貸款7.1個百分點,較年初增加24.4億元。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穩中有升,達到171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2.5%。

 

      (一)完善金融支持農業產業政策

 

      建立健全多元化政策保障機制,制定出臺金融業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國家貨幣政策,優化信貸結構。一是制定支持鄉村振興意見。2018年,組織轄內各金融機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盤錦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制定并印發了《盤錦市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近年來不斷推進實施意見落實。各金融機構制定了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的服務定位、支持重點、產品服務創新方向及保障措施,監管部門通過窗口指導和貨幣政策工具引導等方式,鼓勵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二是建立普惠金融模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大型銀行建立和完善普惠金融事業部“五個專門”經營機制,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普惠金融服務中心或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依托其自身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加大對涉農領域的支持力度。農行發揮三農金融事業部作用,對縣域支行合理賦予信貸審批權限,提高信貸服務效率。郵儲銀行積極拓展小額貸款業務,完善對農村地區的有效信貸供給和資金回流機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結合市場定位和自身優勢,建立三農金融服務專門機制,優化縣域地區網點布局,提升薄弱地區服務覆蓋面和功能。農商行推行董事長主抓“三農”金融服務、董事會下設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制度,農村信用社穩妥有序推進股份制改革,全面提升三農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村鎮銀行構建符合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的多元化股權結構,優先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優質涉農企業和種養殖大戶股東,增加服務“三農”的內生動力。三是落實國家金融政策。合理引導金融機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工行、農行、郵儲銀行等對涉農企業貸款都執行了優惠利率。截至5月末,支農再貸款余額0.4億元,再貼現余額3.3億元。累計為涉農銀行機構下擺再貸款1.9億元。

 

      (二)完善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機制

 

      市金融局明確職責分工,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當好政府與金融機構,政府與企業,金融機構與企業,相關政府部門和各方的橋梁和紐帶,廣泛開展聯系,做好溝通協調。通過“四建立”,統籌資源,合理布局。建立金融小分隊走基層送服務工作模式,組織金融機構到園區、到企業、到田間地頭現場辦公,切實把金融政策、產品和服務送到基層;建立企業和項目融資需求庫,引導和督促各金融機構分類推進資金投放進度,確保信貸項目落地;建立產融供需對接常態化機制,組織多種形式的產融供需對接活動,推廣金融產品,精準對接;建立金融創新機制,大力拓展特色金融產品和創新服務方式,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資金支持力度。年初以來,通過下基層、進機構、請進來、外取經、向上跑,多渠道加強交流聯系,借勢借力廣泛協調。今年以來,先后牽頭完成了小分隊走基層暨產融對接活動13次,召開了各類座談會、部門聯席會議10次,聯系、走訪基層企業、農戶20人次。 

 

      (三)設立政策性資金,建立風險共擔機制

 

      一是設立風險補償基金支持農擔公司服務“三農”。加強與遼寧省農業擔保公司合作,市政府已與省農業擔保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政府出資500萬元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省農業擔保公司按照不超過放大30倍比例,提供涉農貸款擔保,覆蓋單戶貸款額度10萬-100萬元的資金需求。截至6月末,省農擔公司為盤錦市實現擔保貸款1.3億元,涵蓋糧食種植,畜牧水產養殖,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相關三次產業融合領域等行業,主要合作銀行包括郵儲銀行、農行等。二是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加入省再擔保體系。鑫隆泰融資擔保公司等3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已加入省再擔保體系,爭取利用國家、省擔保基金分擔最高40%的信用風險。今后,市政府將根據財力情況,研究設立針對銀行體系的風險補償基金,對不良貸款進行一定的風險補償。

 

      (四)推動金融創新,為鄉村振興提供高效金融服務

 

      積極推動各銀行機構立足“三農”,開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我們收集整理了域內銀行機構支持鄉村振興等特色信貸產品,印制成冊,向涉農信貸主體進行推介宣傳。

一是創新產品,重點解決農村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抵押擔保不足的難題,提供貸款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創新推出銀政合作模式下的“惠農貸”、“助保貸”、“公司+農戶”、“擔保公司+農戶”、“金信助商貸”,倉單質押貸款、機器設備抵押貸款等產品。同時,在抵押登記、風險處置等相關配套措施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創新推出“第三方擔保公司+銀行”、“協議抵押+”等模式的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水稻種植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余額近4.4億元,同比增長62.4%。依托互聯網技術,推出“再貸款+”、“政府補償基金+”、“互聯網+”等金融產品。以市農發行為重點,圍繞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糧油供應鏈”“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土地資源”“海洋開發與保護”“民營小微企業”等六方面創新發力支持鄉村振興。發揮郵儲銀行支農支小優勢,通過運用政府優惠政策和合作機構增信措施,引入風險補償金和財政貼息資金,幫助涉農客戶服務對象、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截至5月末,投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2.1億元。通過開展“百億送貸”、“萬戶送貸”活動,為我市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投放貸款5.61億元。二是積極拓展涉農金融服務范圍,為涉農主體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截至2018年末,轄內農村地區共有11家金融機構、150個金融服務網點,布放銀行卡受理終端3696臺,設立農村助農取款服務點805個,處理銀行卡業務16.97萬筆,金額達11.33億元。截至2019年5月末,綜合運用便民服務站、流動銀行車、自助繳費機具等方式,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設立便民金融服務站32家,服務覆蓋村屯120余個;布設“農金通”等自助繳費機具40余臺,繳費范圍覆蓋村屯100余個,累計辦理業務4658筆,有效提高了支農服務效率,解決支農“最后一公里”問題。

 

      (五)健全農業產融對接機制

 

      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促進產融合作,通過建立政銀企交流機制,強化信息交流共享,促進金融資源向農業產業集聚,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產業與金融協調發展、互利共贏,建立和完善產融合工作機制。一是加強信息共享,建立產融對接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能力,及時向企業和金融機構傳遞產業、財政、金融等信息,引導融資項目與金融機構加強對接。二是開展產融對接活動,豐富對接活動方式和內容,架起合作雙方橋梁。舉辦各類產融對接活動。召開了“農業產融供需對接會”、組織農業主體金融需求座談會等活動,加強金融機構與農業融資主體的對接,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讓企業從多種融資渠道中,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方式。三是加強宣傳培訓。利用報刊、廣播、網絡等媒體,樹立產融對接成功典型,宣傳產融合作的重要性和對促進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提振企業信心;宣傳政府扶助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舉辦各類農業企業融資能力培訓班,創造良好的融資發展環境。

 

      (六)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我市以優化農村信用環境為出發點,以推廣農戶信用評價體系為重點,深入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創新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戶的信用信息采集、評價系統,大力推動信用檔案規范化、信用等級評分科學化、信用信息共享化、信用信息運用鏈條化。各涉農金融機構已為農戶建檔12.6萬余戶,占轄區農戶總數的 46.21%,評定信用戶6.3萬余戶,評定信用村122個,累計獲得貸款戶數5.2萬余戶,貸款余額23億元,累計獲得信用貸款1600余戶,貸款余額近9000萬元。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安排

 

      (一)提供精準惠民服務,持續推進小分隊走基層活動。一是進一步落實促進小微、民營企業及“三農”發展政策,組織人民銀行、銀保監分局、各金融機構及市政府工信、農業等相關部門深入農村、園區,在全市開展金融小分隊走基層活動。二是以產業鏈思維組織產融供需對接活動,跟蹤推動項目落實落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積極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支持農業產業化項目、招商引資項目,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和應用力度。三是加大資金投放規模,增強持續投放能力,有效增加融資供給。 鼓勵引導銀行機構,支持縣域、區域經濟發展,支持產融合作,進一步向“三農”傾斜,積極督促銀行機構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體經濟壯大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大對農村建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入。

 

      (二)改進支農服務方式。一是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探索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模式。以客戶為中心,創新金融服務技術;把小額信用貸款作為特惠手段,創新貸款產品;積極利用農村土地使用權、經營權、財產權的抵押擔保效能,創新擔保手段,進一步提高農戶貸款可獲得性,力爭“兩權”抵押貸款有新突破。二是督促不斷完善“三農”、“小微”服務定價機制。提升精細化定價能力,科學合理設定貸款利率,努力向“三農”和小微企業減費讓利。三是積極開展“銀稅互動”、“銀保合作”,創新金融產品,加大資金投入。四是完善信貸管理機制。充分利用所有經營網點和人力資源開展貸款業務,充實信貸人員隊伍,提高信貸服務水平,提高縣域各場鄉鎮和農戶整體的金融金融覆蓋面和覆蓋率。五是督促銀行機構簡化手續,采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

 

      接下來,我們將協調各金融機構、政府各相關部門,逐步解決貴單位在提案中提出的問題。金融工作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和認可,再次感謝貴單位提出的寶貴建議,希望今后多為我市的金融業發展獻計獻策。

                             

                            

 

 

 

 

市金融發展局

                            2019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