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18年
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2018年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政協043市文廣局關于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進我市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8-09-03 | |
主 題 詞: |
政協043市文廣局關于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進我市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
盤文廣函發〔2018〕20號 簽發人:付艷華
《關于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進我市文化產業與旅游
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043號)答復函
民進盤錦市委:
《關于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進我市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收悉,感謝對我市文化建設工作的關注。提案對我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中肯切實,提出的4點對策、建議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我局認為非常好。現從我們文化角度出發,對提案答復如下:
以我市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一、加快推進文化主導產業發展
一是文化創意產業。以遼河國際藝術區核心項目廣廈藝術街為載體,全力抓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廣廈藝術街已經形成畫廊及畫家原創工作室、文化藝術設計區、藝術類大學生雙創基地、地域特色文化區、藝術體驗與培訓區5大文化板塊,從世界各地招入文化商戶、文化機構170余家,創作經營品牌近百個。已經成功舉辦了7屆匯集了特色美食、創意手作、小眾音樂、異域風情、民間藝人、街頭文化、動漫周邊、親子娛樂等項目的愛特市集,累計吸引游客20余萬人,成為盤錦的城市節日和創意集市品牌。2016年遼河國際藝術區被評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新銳園區。
二是文化會展產業。以遼河美術館及遼河文化廣場、廣廈藝術街、遼河碑林為依托,全力抓好文化會展業發展。遼河美術館舉辦了第11、12屆全國美展、第六屆工筆畫展以及中俄油畫藝術論壇、中澳優秀攝影作品交流展、中英法國際文化交流等國際性國家級展覽40多次,各種專業展覽300多次,累計參觀人數超過500萬人次,成為東北地區專業性最強、知名度最高的美術館,有效擴大了地域文化的影響力。此外,各類展館不斷拓寬文化會展功能和范圍,年創會展類交易額逾1億元。
三是工藝美術產業。以東君信實、遼河油雕、周航葦藝等企業為代表,全力抓好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目前全市擁有7大類、30余種近100家工藝美術企業及產品。產品設計新穎獨特,制作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良好的市場前景。蘆葦畫、葦草編織品、油雕、核雕、大荒皮影、民間剪紙、滿族刺繡等獨具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品正逐步暢銷海內外。
四是演藝娛樂產業。以大型文化項目為帶動,全力抓好演藝娛樂業發展。推進大洼文旅國際城項目建設,打造綜合性娛樂休閑旅游項目。國家級非遺---上口子高蹺參加了全國“十二運”開幕式暖場演出、中國第九屆民間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常年應邀到各地演出,成為演藝文化品牌。盤錦劇橡娛樂傳媒與“開心麻花”等多家知名演藝公司合作上演精品兒童劇、舞臺劇,推動了我市演藝業發展。
五是葦藝草編產業。以產業區域化、產品品牌化為重點,全力抓好葦藝草編產業發展。建立遼河口葦藝草編文創中心、葦藝草編夢工廠、遼河口經濟區葦草編織培訓基地、盤錦印象地域特色產品館等產業基地。加強與院校合作,建立了“魯美大連校區盤錦葦畫藝術實習基地”。加大對葦草編織企業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和培育,十余家企業已形成研制、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可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產品技藝不斷成熟,已開發出品種近300個,遠銷到日韓、歐美等多個國家。作為地域特色文化產品,在中央電視臺《舌尖上中國Ⅱ》《稻米之路》等節目和紅海灘國際馬拉松比賽等活動上多次展現風采,正在成為盤錦地域文化產業一張新名片。
二、加快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
一是實施文化“三進”為牽動,推動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發展。民間文學進景區,將“古漁雁民間故事”豐富到景區當中,開發了文創產品;非遺項目進景區,在五一、十一等旅游旺季,組織田莊臺小吃及工藝美術項目在景區進行展銷活動;高雅藝術進景區,舉辦了小提琴、薩克斯現場演唱會等活動,增加景區文化內涵。
二是以開發文化旅游項目為牽動,推動旅游小鎮建設。打造田莊臺歷史文化小鎮、二界溝漁雁文化小鎮、榮興朝鮮族風情小鎮等。
三是以民宿產業發展為牽動,推動宜居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大力發展地域特色民宿產業,推廣稻田慢行系統,設計“行走中的稻田博物館”,目前全市民宿產業遍地開花,廣結文化旅游碩果。
再次感謝建議,歡迎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希望今后繼續得到更多關注和支持。
盤錦市文化廣電局
2018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