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盤錦市人民政府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18年

索 引 號: 主題分類: 2018年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政協202市農委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激發農業發展活力的提案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18-09-04
主 題 詞:

政協202市農委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激發農業發展活力的提案

發布時間:2018-09-04 瀏覽次數:624

  盤農〔2018〕72號                                                簽發人:楊昕

  關于市政協202號提案的答復

王冬梅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激發農業發展活力的建議》已收悉。此提案市農委非常重視,及時召開了領導班子和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您提出的《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激發農業發展活力的建議》提得非常好,具有建設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采納落實該提案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具體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一)繼續調整種植業結構和產業布局

  1.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細化落實到具體地塊,優化區域布局和要素組合,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市農委已完成《盤錦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方案(討論稿)》,擬于近期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計劃2019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劃定任務。

  2.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中央、省工作部署,將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2018年繼續加大旱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全市調減玉米種植面積3.5萬畝,同時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和露地高效經濟作物。2018年計劃調減玉米種植面積3.5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3.94萬畝,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指標。

  3.加快發展設施農業。著力做強設施蔬菜產業,堅持新建與改造并舉,加強設施蔬菜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棚室結構升級換代,突出抓好標準化設施蔬菜小區建設和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全面提升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2018年,計劃新增設施農業占地面積3萬畝,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面積6410畝,在建面積1720畝,設施農業大規模建設將在秋收后全面展開。

  4.積極推進優質河蟹養殖工程。以創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為目標,以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載體,以提高養殖河蟹質量為抓手,開展多種形式的優質河蟹養殖工程,建設稻田養殖、葦田養殖、水庫養殖、池塘養殖等多個養殖河蟹養殖示范區。2018年,計劃新增優質河蟹養殖面積10萬畝,目前全市已建設28個優質河蟹養殖示范區,落實省稻田養殖河蟹補貼面積9500畝。

  二、持續深化改革,激發農業發展內生動力

  (一)加快推進農墾改革

  1.盤活農墾土地資源。以資本、金融為抓手盤活農墾土地資源,在大洼區積極開展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試點。依托大洼農墾集團在完成農用土地不動產權證“大證”分割及土地價值評估工作的此基礎上,與恒豐村鎮銀行合作辦理了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500萬資金已于4月24日發放。

  2.穩步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各縣區經濟區穩步推進農墾土地清理收回工作,對墾區農用地進行GPS定點測量,測量面積經臺賬核實、農戶確認后,有序收回退休職工經濟田和超出合同面積土地。積極開展各類合同備案審查,重點對涉及耕地、水面等方面的承包租賃合同進行審查,對其中存在的期限過長、費用明顯偏低等顯失公平、違法違規合同依法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全市收回退休職工經濟田4.8萬畝,收回超出承包合同面積土地12.5萬畝,收回顯失公允、違法違規合同地420畝。

  (二)實施三權分置改革

  1.抓好土地確權登記收尾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土地確權調查、耕地面積實測、和成果公示等具體工作任務,進入確權數據庫建庫階段。目前縣區級確權數據庫已經報省農委確權辦,計劃6月底前由省報送農業農村部檢查驗收。待通過檢查驗收后,將及時啟動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頒發工作,年底前頒證率達60%以上。

  2.有序推動土地流轉。繼續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抓好土地流轉的管理和服務,推廣標準流轉合同文本,實行備案制,引導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目前全市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16.62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35.6萬畝的46.7%,涉及農戶數1.8萬戶,全市承包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逐步提高。

  三、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業競爭力

  (一)提升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積極參加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評選及價值評估活動,提高“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等農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盤錦大米”品牌價值達到496.83億元,“盤錦河蟹”品牌價值達到132.17億元。2018年,“盤錦大米”位居全國區域公用品牌大米類第二名,“盤錦河蟹”位居蝦蟹類水產品第一名。

  (二)創新品牌營銷舉措。通過發展線上微商代理,拓展微信“朋友圈”擴大市場銷售份額。成立天貓盤錦大米官方旗艦店,實現了盤錦大米一站直達。以“盤錦河蟹”天貓旗艦店為龍頭,線上銷售電商、微商達到1萬人以上,進一步拓展了市場空間。利用“中國好糧油”影響力,在重點城市統一規劃建設“中國好糧油”直營實體店、體驗店、形象店、加盟店和商超專柜。

  (三)加強品牌保護。重點加強“盤錦大米”品牌保護,開展聯合打假維權活動,組織人員赴北京、上海、沈陽等30多個城市進行打假維權,依法打掉假冒“盤錦大米”店鋪60余家,有效地維護了“盤錦大米”品牌形象。

  四、創新經營方式,釋放土地規模化經營效益

  (一)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在組織農民創辦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整合地域產業資源,做強做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2018年,計劃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6個,截至目前已完成野禾果蔬種植和雁灘禽類養殖2個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規范工作。

  (二)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建立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升小農戶的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引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2018年計劃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8家,其中盤山縣12家,大洼區6家,目前已確定擬培育名單。

  (三)培育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扶植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的帶動作用,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產業模式,推進農業組織化經營。2018年重點培育加工型、外向型龍頭企業5家,盤山縣2家,大洼區2家,雙臺子區1家,目前盤山縣、大洼區已完成培育企業篩選工作。

  五、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推動生態農業發展

  (一)落實主體責任。將全市農產品和農資生產經營單位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建全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實行“紅黑榜”管理制度。落實全市農產品生產主體生產記錄制度,嚴格執行禁限用農藥管理、農藥安全間隔期等規定,重點農產品生產主體實現了自檢自查。

  (二)強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監管、檢測、執法、標準四大體系,構建市縣鎮村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健全檢測體系建設,市縣兩級農產品檢測機構實現“雙認證”,鄉鎮監管站實現全覆蓋;完善執法體系,設立市、縣兩級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建立標準體系,制定發布水稻、河蟹等7項綠色食品地方標準。

  (三)強化源頭管控。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農業生產救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項目實施方案已上報省農委,項目招標采購工作正在有序組織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完成土壤樣品采集工作,6月初開展田間試驗。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盤山縣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項目通過省檢查驗收。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成年度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裝備配套率及資源化利用率指標任務,對新改擴建畜禽規模養殖場落實“三同時”制度。大力發展立體高效生態農業,實現稻蟹魚豆“一水三養、一地四收”,推廣認養農業新業態,實施畜禽養殖國家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

  (四)推進標準化生產。全市綠色食品認證品種數量41個,“三品”認證企業83家,認證面積151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0%以上。“盤錦堿地柿子”成為繼“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盤錦河豚”“盤錦泥鰍”之后,我市第五個國家地理標準保護產品。

  (五)推行追溯管理。投入資金1755萬元,開展遼寧省肉菜流通可追溯體系試點市建設。推廣“盤錦大米”二維碼包裝標識技術,全市大米加工重點企業實現了質量可追溯。抓好農墾優勢產業質量追溯整體推進試點工作,對70萬畝河蟹、80萬畝水稻進行整體追溯。大洼區成為阿里巴巴農特產品溯源全國首家試點,通過農產品質量追溯,實現了消費安全。

  (六)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全面、全域、全程監管,目前已委托市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向政府招標辦申請進行平臺建設招標。大洼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化系統,做到了農業投入品經營單位監控視頻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檢測數據實時上傳,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智能化水平。

  六、加大政策扶持,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10.1萬畝,其中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2.5萬畝,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5%;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7.6萬畝,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以上。實施水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45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2.41萬畝,完成總建設任務的44.2%。

  (二)強化金融支農力度。繼續抓好“惠農貸”項目推薦工作,截至5月底,全市累計推薦2181筆65131萬元,累計投放資金1579筆、35157,有效地破解我市農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確保了春耕工作順利完成,為奪取全年農業生產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抓好農業科技培訓。在第30屆農業“科普之冬”活動、2017-2018年度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和農業“三下鄉”活動中,全市共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1760期,培訓總人數達17.2萬人次;舉辦科普大集2次,參加人數達1萬人,直接接受咨詢人數達1500多人;講師團深入到縣區、場鄉(村)開展實用技術巡回講座15場次,培訓人數達1500人次;利用盤錦農業信息網、新聞單位農村欄目向農民推介先進實用技術10項,種養業新品種10個,農村致富典型10個;免費向農民發放科技宣傳圖書資料9萬多份,農業技術光盤2000多套。

  (四)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做好2018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指標申報工作,計劃爭取培訓任務指標1000人以上,目前正在等待省農委批復。建立市、縣(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學員數據庫和師資庫,目前學員數據庫已有學員3592人,師資庫有培訓教師106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技能鑒定,以省校技能鑒定站為依托,組織縣區成立了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技能鑒定委員會,累計完成農業職業技能鑒定160人。

  最后,感謝您對我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支持、關心和幫助,歡迎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多提寶貴意見,為我市農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

  盤錦市農村經濟委員會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