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對0—7周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現“應救盡救”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市扎實推進0—7周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取得了良好效果。據市殘聯介紹,今年原計劃救助對象為155名,實際救助了238名,達到了“應救盡救”,為更多符合救助條件的殘疾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家中有0到7周歲的兒童,患有孤獨癥、肢體、智力、聽力、視力、語言等方面問題的,家人持相關證明通過網上申請或到戶籍所在縣(市、區)殘聯實地申請,經審核符合康復救助條件的殘疾兒童,就可以由法定監護人自主選擇,到殘聯定點康復醫療機構實施手術救治或康復訓練或給予生活補助。”市殘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市殘聯在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的同時,積極與財政、衛健等部門協調,從兒童早診斷、早介入、早干預等方面入手,將康復救助與新生兒致殘早發現及殘疾人精準康復、特殊教育、托養等政策進行有效銜接,確保全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順利開展。
我市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了4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分別是市人民醫院、沈陽中醫馥安康復醫院、啟智兒童康復訓練中心和妍鑫殘疾兒童康復訓練中心。日前,記者在啟智兒童康復訓練中心采訪時看到,這里兒童生活教學設施一應俱全,還有各類幫助孩子們康復訓練的設備、器械,專業的康復師和指導老師正在幫助孩子們進行康復訓練,訓練內容主要包括語言訓練、感知訓練、認知訓練、運動訓練和社會交流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等。
“康復訓練主要從糾正他們孤獨癥、腦癱、智力發育遲緩的認知偏差入手,識別有效和無效的治療方式。”啟智兒童康復訓練中心劉老師說,“有很多孩子接受康復訓練前后對比十分明顯。小康康是進步較大的孩子,他3周歲來到這里時,不會說話,坐不住,但能聽懂指令,疑似孤獨癥。經過不到兩年時間,他不僅能與人正常溝通交流,評估數據的各項指標都已經達到正常水平了,現在5周歲的小康康已經返回幼兒園,和正常的孩子一起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