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 縣區動態

興隆臺區繪就2023年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3-01-05 信息來源:盤錦日報 瀏覽次數:1781


中藍電子數字精密制造車間。

推進“一網通辦”,提升“全程代辦”。

與高新區協同發展,與油田融合發展。

城區栽植補植補建,新增城區綠化面積。

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2023年興隆臺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區委九屆五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全力落實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堅定不移保持戰略定力,弘揚興隆精神,瞄準“四區一基地”發展目標,奮力建設全省一流現代化城區,為全市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先行區奮斗目標貢獻興隆力量。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68億元,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1.1億元,增長10%(其中:區本級完成143億元,增長10%。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完成18.1億元,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其中:區本級增長6%,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增長8.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億元,增長11.6%(其中:區本級13.2億元,增長10.6%;高新區6.8億元,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14億元,增長7%;進出口總額完成1.48億元,增長6%;城鎮新增就業10500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

一、穩增長調結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全力抓項目穩投資。做優項目服務。堅持領導包保、專班推進、管家服務“三制并舉”拉動項目有效投資,規劃實施項目50項,其中億元以上12項、新開工14項。推進北京韻達智慧物流產業園等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強化要素集聚。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及政策扶持,全年包裝儲備項目130項,向上爭取資金10億元。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盤活開元、盛道兩處供而未用土地,做好地塊規劃審批和征地組卷,加大土地供給力度,為項目建設提供空間。

聚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強現代物流。全力保障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二期項目建設,謀劃推進項目周邊區域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建設儲備庫、中央廚房、酒店、公寓等一系列配套項目,完善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爭取國家骨干物流基地項目支持;深耕數字經濟。以盤錦數字(跨境)電商產業園為載體,推動898跨境金融項目孵化集聚,實現跨境電商集聚效應。推進遼寧火迅智能消防平臺等項目入駐園區,打造高標準數字經濟企業集聚中心;激發消費活力。大力發展體驗經濟、休閑經濟、商貿經濟,鞏固提升餐飲、健康等傳統消費,鼓勵文化、汽車等新興消費。繼續開展“購物節、消費季”系列促消費活動,穩住“后疫情時代”消費基本盤。提升中網電商、星河傳媒等省級電商直播基地服務功能,引育一批網紅企業,推動服務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升級改造大商步行街,與百年福街、廣廈藝術街、桔子廣場功能互補,打造傳統與現代、藝術與時尚差異共生的特色街區,發展具有地域人文特色、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的夜間經濟;提升房地產業。依托新發地項目和高新區產業增量,推動房地產業精品化、高端化、特色化。做好中天華府二期、納帕沁園、霞光府錦園等7個項目續建工程,推動天璽城二期、鑫華錦府二期、開元唐悅、長安華府二期等4個項目開工建設,以高品質住宅持續打造人居標桿。2023年新開工房地產面積60萬平方米,建筑業總產值達到64億元。

培育壯大文旅產業。依托遼河美術館、楹聯博物館群、廣廈藝術街和盤錦華夏濕地水墨畫院、圖書館、文化館、工會活動中心、中小學美術班唱響文化品牌,讓文化的軟實力成為服務業發展的硬支撐;大力發展教育經濟。以優質教育資源為依托,吸引外市人口購房落戶、工作生活。加速發展職業教育,支持藍晶動漫藝術學校承辦“動漫節”,推動數字動漫產業快速發展,打造動漫領域全產業鏈;強化文化旅游品牌創建,加強遼河藝術區、鼎翔旅游度假區、“美麗胡家”“碧水糧家”景區旅游品牌建設,發揮“文化+”綜合帶動功能,實施“后備箱”工程,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積極融入“紅海灘+”旅游體系,延伸旅游產業鏈條,著力增強服務業發展動能,推動旅游業融合跨界發展,將興隆臺區建設成為盤錦的“旅游服務中心”。

聚焦總部樓宇經濟。堅持依托核心區位優勢吸引總部企業聚集,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持續招引為長城鉆探、西部鉆井、長慶油田蘇里格氣田等大型油氣田服務的企業入駐,形成更大規模集聚效應。強化榮亞大廈、東方銀座商廈等存量資源招商盤活,提高閑置資產利用率。深挖樓宇資源,引進城市商業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大力引進區域型總部和研發中心、設計中心、結算中心。設立心里程興隆臺區域總部,為區域能級提升注入活力。重點跟進山西大宗商品交易集團供應鏈項目,打造平臺型總部。2023年引進總部型企業10家、金融分支機構2家,盤活存量樓宇5000平方米以上。

二、抓改革激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圍繞企業服務更精細、群眾辦事更方便、政府監管更有力,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推進“一網通辦”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提升“全程代辦”水平,發揮“辦不成事”窗口作用,打造興隆政務服務品牌。加大“12345”熱線投訴辦理力度,持續提升辦結率、滿意率、優秀率;強化法治約束,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嚴格落實省“一條例一規定”,推進信用惠民便民。落實黑名單制度,構建一次失信、處處受限聯合處置機制,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增強成本競爭力,推動助企紓困政策落實落地,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規范涉企收費行為,開辦企業零收費。開展市場主體倍增行動,完善企業投資、創新創業、人才引進保障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著力增強民營經濟發展動能,2023年市場主體數量增長10%以上。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財稅制度改革。推進街道財稅體制改革再深化,確保依法治稅、應收盡收。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全力爭取化解政府債務試點區,進一步化解債務存量;穩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開展國有企業賦能行動,有序推進國有企業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國企,全力推動市場化實體化轉型發展;盤活閑置資產,提高原政務中心、蘇寧、錦城明郡及油田移交資產使用效益和變現能力,實現增收創收。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增強區屬國企市場化能力。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展產業鏈培育提升行動。錨定石油化工、現代物流、數字經濟、文創旅游4條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形成經濟新增量。以提升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為重點,依托遼河石化、中藍等重點頭部企業的上下游、前后端,開展頭部企業及配套產業鏈精準招商、引智招商。圍繞閑置樓宇廠房強化“二次招商”,通過優勢資源互補開展“飛地招商”,開啟“云端招商”新模式。緊盯“遼洽會”“進博會”等重要活動,著力引進心里程等國內500強企業上下游產業來興隆臺區發展,形成高質量項目群。2023年引進延鏈補鏈產業項目25項、引進內資115億元。

三、強統籌促融合,提升協同發展能級

與高新區協同發展。持續優化機制、優勢互補,不斷提升園區發展層次和產業集聚力,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強化要素保障服務,保障北瀝集團危化品停車場項目順利實施。加快推進光學基地東側地塊掛牌、做好氮化鎵東側地塊規劃調整;推動項目互落共建,協同推進高新區品質提升與生態低碳發展PPP項目順利實施。加快推進錦程環保資源化再利用等“飛地”項目早建成、早達產。全力保障北瀝白油加氫裝置和軍用燃料油項目開工建設。支持中藍電子上市,推進光學基地、鍵凱科技等在建項目順利投產,以一批高質量項目構筑協同發展新局面;開展創新協同共進行動。積極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科技協同共進上發力。承接松山湖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大力發展研發經濟,不斷提升科技型企業增長率和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

深入推進油地融合。全力構建共同高質量發展的運行機制,推動油地聯動發展、協同發展、共贏發展。整合優勢資源。加強遼河智慧公司與油田新能源事業部合作,利用閑置土地架設光伏發電設施,合作開發歡喜嶺地區地熱能源輔助供暖,探索新能源產業園共建路徑,推動現代化能源體系建設。積極參與中石油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服務保障,支持遼寧中油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協同推進輸油氣管線完整性管理,全力服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繼續完善油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美麗幸福油區家園。

提升美麗鄉村面貌。開展城鄉統籌更新行動,著力增強協調發展動能。推進鄉村振興。抓好42°彩虹小鎮建設,推廣“協會+企業+農戶”經營模式,引領近郊旅游新風尚。加快推進糧家村綜合生態農業基地項目,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做強盤錦大米、堿地柿子品牌,實現農業產業小而精,優而特。支持涉農街道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推動農業向高質化高效化邁進。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新建、維修改造9公里“四好農村路”,不斷提升公路建設管理水平。鞏固農村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成果,推進農村改廁問題整改,高標準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以生態之筆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四、優生態強治理,打造綠色宜居城區

推進城市更新工程。改善出行條件,啟動油英路等道路修建,增加城市停車泊位兩萬個以上,讓城市出行更便捷;改善居住環境,完成246個小區燃氣、供水、供熱管道設施改造,實施125萬平方米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堅持拆違建綠、見縫插綠,開展城區栽植補植補建,新增城區綠化2.5萬平方米,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改善基礎設施,推進新發地市政設施配套、南外環—中華路城市排水系統改造提升等重點工程。全力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持續提升城市“顏值”。

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強化基層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完善黨員下沉式精準服務的基層治理機制,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職、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共同體;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提高網格服務管理能力。充實社區工作力量,建強社區“兩委”隊伍、專業社工隊伍、志愿服務隊伍,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社區服務品牌;強化智慧治理,推進“城市大腦”智慧系統建設。優化系統功能模塊,推動各領域資源整合、功能重塑、流程再造,將全區各項數據匯聚形成區中心大數據,以“大數據+網格”為重點,構建精細化社會治理體系。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開展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著力打好藍天保衛戰,強化秸稈焚燒、工業企業排放、工地揚塵、燃煤鍋爐排放等長效管控,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0%以上。嚴控“兩高”項目,提質升級“光伏+”工程,布局電動汽車公共充電設施;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實施遼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確保繞陽河左岸堤防工程汛前完工。建成曙光污水處理廠,推進螃蟹溝下游支流河(生態)整治工程。抓好“河長制”工作,切實維護河湖水生態環境。著力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強化對固體廢棄物、有毒化學物品等環境風險管控。推進文化公園改造提質工程,建成3處口袋公園。持續開展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沿線周邊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鞏固反饋意見整改成果,確保問題不反彈、效果有提升。

五、惠民生增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堅持教育優先優質發展。保障教育支出占比不少于20%。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天璽城、愛頓、霞光府3所公辦幼兒園實現開園。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對勝利小學、市一完中等學校進行改造提升,曙光學校、神彩學校投入運營。繼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推進“區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工作;加強教師招聘,緩解教師數量不足問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進中小學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雙減”工作,多措并舉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課后服務水平,強化綜合治理推進民辦教育規范發展。

精準落實社會保障。積極推動居民就業,認真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優先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全力提升保障水平,落實惠民幫扶政策,穩定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做好城鄉低保等困難群體救助工作,做到應保盡保、應享盡享。實施公租房困難群體燃氣灶具更新行動,讓群眾生活更安全、更溫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實施歡喜嶺、曙光養老服務中心提升改造工程,高標準建成2.1萬平方米綜合型養老院,推動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全力做好農民工欠薪整治,防范消除新的欠薪隱患。

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寶石花醫院急診科樓、發熱門診樓項目竣工運營。推進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質增效,加強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加快推進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打造“總館+分館+基層服務點”新模式。廣泛開展萬人廣場舞、萬人乒乓球大賽等全民健身活動,打通公共文體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開展“治重訪、化積案”專項攻堅行動,全力化解信訪矛盾。強化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聚焦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問題排查整改,確保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推進常態化重點行業領域整治掃黑除惡斗爭工作,不斷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做好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復檢工作。

六、守初心擔使命,加強政府建設

強化政治建設。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

強化法治建設。深入踐行依法行政,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打造誠信政府,切實兌現政策承諾。加強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強化作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抓住“關鍵少數”以上率下,持續深化糾治“四風”,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弘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激發“拼、搶、爭、實”的工作斗志,努力干出實實在在的業績。

強化廉政建設。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厲行節約,樹牢政府過“緊日子”思想,強化財稅管理,嚴格執行預算剛性約束。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審計監督,強化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公共資源交易等廉政風險點防控。扎實做好各類審計反饋問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