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突破謀發展 擎旗奮進戰新篇
——雙臺子區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回顧和2024年工作部署
遼河碑林公園。 王浩攝
2023年,雙臺子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錨定目標、保持定力,真抓實干、攻堅克難,較好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北方水城取得新成效。
聚動能、穩增長,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經濟增長筑底企穩
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5.5億元、同比增長3%。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2億元、同比增長12.7%。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1億元、同比增長37.6%。
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3.3億元、同比增長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3.2億元、同比增長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8950元、同比增長5%。
——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一批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全年開復工項目74個、開復工率105.7%。
36個優質項目簽約落地,實際到位內資30.1億元、同比增長14.5%,引進外資實現零的突破。盤活閑置項目7個、總面積6萬平方米。
——市場主體培育壯大
全面落實政策舉措,累計為14626戶次民營中小微企業留抵退稅、減免稅費17993萬元。
積極幫助各類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健康發展,全年市場主體達到2.85萬戶、同比增長8.2%。
調結構、促轉型,三次產業協同發展
——工業發展步伐穩健
“三新”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0%。
格林凱默等4家企業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易立凱泰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國瑞升聚晶金剛石微粉等5個產品列入遼寧省工業企業創新產品目錄。
新秀新材料等7家企業“小升規”。
鑫安源等5家企業技改升級。
孚音生物等3家企業投產達效。
——特色產業不斷壯大
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康養醫養項目——遼河康養服務中心開業運營。
盤錦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區、遼河康養輔具文化街區入駐企業22家。
建立“雙碳”數字化聯合研究中心。
中檢(遼寧)跨境電商溯源公共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國內首個跨境電商香料制造園正式掛牌。
舉辦2023第四屆遼河濕地國際燈會暨第二屆草雕藝術節。
“禮賢美食街”“川貴小吃一條街”獲評“遼寧美食街”。
——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以友誼村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村寨等為代表的村集體經濟培育壯大。
建立0.5萬畝全程品控溯源農場;會友繼剛榮獲省級生態農場稱號。
稻蟹綜合種養面積達到2.1萬畝。
“蟹田稻海”獲評遼寧省知名農產品品牌。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牢牢守住6.29萬畝耕地保護紅線。
抓改革、重創新,區域活力不斷釋放
——創新動能加快匯聚
承辦科學技術部高技術中心助力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
舉辦2023第四屆甲酯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
全力推進中試基地D區建設,實施中試項目6個。
億源塑膠等11戶企業獲得首席質量官證書。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雛鷹瞪羚企業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家。
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1項。
格林凱默揭榜掛帥省科技廳“光刻膠初始原料綠色生產工藝研發項目”。
引進高端人才團隊3個、高技能產業人才612人。
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5%,創歷史新高。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省委營商專項巡視反饋問題完成整改18項,整改率75%。
解決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等問題,完成清欠4.93億元。
省“萬件清理”監督行動4批次轉辦84件案件全部辦結。
依法廢止違反公平競爭文件35個。
5個政務窗口獲評首批“清風遼寧政務窗口”。
1228項政務服務及便民服務事項納入《辦事不找關系指南》。
——改革攻堅走向深入
搭建國有企業數字化管理平臺。
中檢集團遼寧化學檢測中心項目實現落戶。
區屬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
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一街一所”基數劃定。
制定多個領域規范性文件,政府治理體系、效能不斷提高。
補短板、提品質,城鄉環境穩步提升
——城市更新穩步實施
推進團結等7個和完成慶平等2個老舊小區改造。
實施5條街路及雨排管網改造。
完成3個泵站及管網提升改造,城市低洼易澇路段全市率先全部完成整改。
大力開展清潔能源取暖改造工程,惠及城鄉居民6887戶。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優良天數比例88%,空氣綜合指數全市第一。
4條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均值達標。
農用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遼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完工。
新建3個口袋公園。
——城鄉管理更加精細
科學施劃機動車泊位3742個、非機動車泊位1227個。
開發基層社會治理數字平臺,招聘專職網格員161人。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通過國家驗收。
維修村屯邊溝63.1公里,新建及維修改造農村公路8.43公里。
辦實事、解民憂,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民生保障堅實有力
新增城鎮就業3894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199人,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全市率先完成恒大“保交樓”任務,濱河世家小區759戶居民全部順利入住。
分批分步解決8個小區首登問題。
高家立交橋小區2、3、4號危樓改造歷史遺留問題銷號。
4個小區居民用上正式電。
全年回遷安置居民333戶。
——公共服務更加均衡
完成11所中小學幼兒園基礎設施維修改造。
新增普惠托位400個、學位270個,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90%。
引進全區首家心理醫院——安濟心理醫院。
6個社區獲批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
市中醫醫院新院區投入使用、康養服務中心門診實現開診。
獲評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區。
完成1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占全市58.8%。
鐵東街道新府社區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文體事業繁榮發展。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盤和友誼似海深”交往交流交融活動。
舉辦“5·19中國旅游日”主題活動暨遼河濕地萬人徒步大會。
3個項目獲得非遺認證。
雙盛街道常家村農家書屋獲評全國最美農家書屋。
防風險、守底線,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安全發展筑牢底線
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累計整改風險隱患4316個。
居民燃氣用戶“兩件套”安裝率98%,非居民燃氣用戶“三件套”安裝率100%。
安全生產重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
——平安建設縱深推進
刑事立案和治安受案同比雙下降。
成功破獲“2·23”“6·08”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案件。
省“萬件化訪”行動3批次交辦案件化解179件。
陸家鎮任家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債務化解務實高效
全年獲批清潔取暖專項等各類資金12.3億元。
獲得各類債券資金11.75億元。
有力確保全年剛性支出和到期債務風險的平穩化解。
轉作風、提效能,自身建設有力增強
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48件人大代表建議、52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復。
依法開展17個審計項目并積極推動審計整改。
全區工作亮點185次在人民網、學習強國等中央級媒體平臺發表,44次在遼寧日報、北斗融媒等省級媒體刊播。
國防武裝、民族宗教、僑務、檔案、殘疾人、青少年、退役軍人等各項事業均實現健康發展。
2024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委八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雙臺子區委九屆七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鍛長板和補短板相結合,堅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發內生動力相結合,認真落實“六項重點工作”和“五項重要任務”,深度融入“一圈一帶兩區”和“一帶雙創”發展戰略,全力推動“五大產業功能區”集群發展,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遼寧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盤錦建設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先行區征程中奮勇爭先、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實際工作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要力爭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奮勇爭先 做好八項重點工作
持續深化改革,在全力打造良好發展生態上奮勇爭先
——聚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
實施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
大力開展政務服務綜合窗口改革。
穩步推動“清風遼寧政務窗口”提標擴面。
持續深化“助企先鋒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
做好省委營商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后半篇文章。
加強誠信政府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提高“12345”便民服務熱線辦理質效。
——全面落實助企惠企政策
接續落實國家、省、市一攬子政策及有關措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常態化開展政金企對接,精準解決市場主體資金需求。
支持佳合晟世等3戶企業掛牌上市。
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培育計劃,全年市場主體同比增長5%。
——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推動國有平臺公司提檔升級。
持續優化國資國企布局和結構調整,全年區屬國企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
創新區屬國企與各類央企、國企、優質民企、上市公司合作。
建立完善大抓鎮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
繼續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一街一所”設立。
強化項目支撐,在有效匯聚發展強大動能上奮勇爭先
——招商引資要開新篇
豐富完善“1+3+3”現代化產業體系內涵,重新制定產業鏈圖譜和招商地圖。
全力招引一批國內領先、填補空白、延鏈補鏈型項目。
全年簽約落地項目36個,到位內資不低于33億元,引進外資1000萬美元。
加大保險、金融、醫療、體育、文娛、親子教育等行業業態引進。
——項目建設要提速度
嚴格落實“一班、一法、五率、四清單”工作要求。
全年新開工項目33個、續建項目42個、竣工項目25個、投產項目13個。
一企一策推進“僵尸項目”有效盤活、低效企業提質增效。
——向上爭取要再加力
搶抓政策措施密集出臺重大歷史機遇,科學開展謀劃,動態儲備項目,做實前期準備。
全年謀劃申報項目100個以上、入庫總額100億元以上、爭取資金15億元以上。
聚力實體經濟,在科學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奮勇爭先
——千方百計穩工業
依靠華錦、服務華錦、融合華錦。
積極應對華錦大修,全程參與、專班服務,推動下游企業科學排產、降低影響。
強化45戶規上工業企業運行調度,全力以赴穩產增產。
推動科萊恩、杰潤等重點企業改工藝、擴產能,研峰科技、中泓等重點企業開發新產品。
力爭規上石化和精細化工營業收入達到50億元。
全力推動藍殼MOFs材料、清華大學Janus材料等“隱形冠軍”“單項冠軍”項目落地實施。
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專精特新”企業2家、雛鷹瞪羚企業3家。
實現科技成果轉化8項。
完成“小升規”企業3家以上、技改升級企業2家以上。
——全力建設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
深化與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對接合作,協同突破一批“卡脖子”難題。
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試點改革,全力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
全年儲備中試項目10個、實施中試項目5個、產業化轉化中試項目2個。
——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升工程。
辦好“遼河夜市”“雙臺城夜市”。
提升“汽車電商博覽會”“中外商品博覽會”等會展品牌價值。
持續開展“全民樂購·約會盤錦”系列促消費活動。
多措并舉培育壯大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向專業化、規模化轉型。
促進醫療康養、家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向品質化、多樣化延伸。
全年新增限上企業5家。
——做優做大特色產業
盤錦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區、遼河康養輔具文化街區入駐企業突破30家。
高標準籌備2024首屆遼寧(盤錦)遼河養老產業推介會。
開展2024第五屆遼河濕地國際燈會等特色主題活動。
深度開發“碑林書法”系列文創產品。
做大盤錦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示范區規模。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和鄉村特色產業。
完成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2萬畝,規模化種植“紅海灘1號”優質水稻1萬畝,推動稻蟹綜合種養面積達到2.2萬畝。
支持龍人農業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
打造省級美麗宜居村1個。
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增強前沿意識,在不斷提升開放合作水平上奮勇爭先
——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
高標準打造跨境電商香料制造園和跨境電商產業園。
鼓勵企業建設布局海外倉和海外獨立站。
穩定催化劑等出口規模,擴大高端化學品等進口品類,鞏固外貿基本盤。
全年新增外貿企業5家、跨境電商企業10家。
——打造更高層級開放通道和開放平臺
堅持做好“高鐵+”文章,努力把盤錦高鐵站通道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
推進開發區“南擴東拓”,加快裝備制造產業園規劃建設。
——更大力度開展交流合作
深度融入國家和省重大戰略,努力在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對接、產業轉移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效。
深化與無錫市新吳區對口合作,在招商引資、城市治理等領域復制一批制度性成果。
全面落實沿海六市協同發展機制,共建遼河三角洲高質量發展試驗區。
對標綠色低碳,在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環境上奮勇爭先
——不斷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保持全市第一。
確保河流水質持續穩定達標。
不斷提升黑土地保護水平。
高標準完成“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全力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果。
——持續提升城鄉功能品質
啟動長征二號等地塊開發。
完成2個項目征收和4個棚改小區竣工交付,全年回遷安置居民300戶以上。
推進冬季清潔取暖項目(二期)及路燈智慧化節能改造。
實施2個泵站和7個老舊小區改造。
實現5個歷史遺留問題小區“臨轉正”。
維修改造農村公路8公里以上。
完善停車配套功能,科學設置單行線,加大公共充電樁布局。
鞏固“多城聯創”成果。
——優化美化生產生活環境
新建3個口袋公園。
推動谷家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建設。
實現遼河口國家公園博物館選址落地。
加強主次街路行道樹補植和各類小微濕地保護。
提高人口素質,在持續夯實人力資源支撐上奮勇爭先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試點開展“強校工程”。
完成全部中小學教學照明設施以及建設小學等4所學校操場提檔升級。
實現“惠民”等3所公辦幼兒園開園,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90%以上。
——做好一老一小服務
實施14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新增3個社區便民食堂。
抓好遼河康養服務中心運營,健全旅居養老、老年大學等板塊功能。
進一步構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更高水平醫養結合示范區。
實現生育保險保障人群全覆蓋。
——建設人才發展高地
招引戰略科技人才、產業高端人才、行業領域專門人才等,加快“高精尖”人才聚集。
全年引進高端人才團隊2個、高技能產業人才650人。
堅持人民至上,在更好推動發展成果共享上奮勇爭先
——穩住就業基本盤
構建完善三級就業服務體系,確保城鎮調查失業率始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加強靈活就業和勞動者權益保障,全力守護好農民工兄弟“錢袋子”。
——深化健康雙臺子建設
推動盤錦骨科醫院分院落地開工。
完成區婦幼保健院、遼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移址擴建。
實施網格化布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共建工作。
持續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做好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擴大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覆蓋面。
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穩步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標準。
——完善公共文化供給
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
辦好遼河濕地萬人徒步大會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守住底線紅線,在精準構筑安全發展堤壩上奮勇爭先
——全力抓好安全生產
持續鞏固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成果。
妥善解決順地城商場、高家舊貨市場等歷史遺留問題。
堅決防范遏制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大力推進平安建設
爭創全國信訪法治化示范區。
加快推動“三大智慧管理平臺”數據整合,實現基層治理“多網合一”。
保持打擊電信詐騙、黃賭毒、盜搶騙等違法犯罪高壓態勢。
——防范化解債務風險
用好用足二次化債試點政策,嚴防債務償還風險。
堅決遏制債務增量。
嚴控“三公”經費,堅決守住“三保”底線。
進一步加強國防動員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梁紐帶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紅十字會等工作。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年的槍聲已經打響。雙臺子區將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奮力開創現代化北方水城建設新局面,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進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