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機制 做好“綠”文章 推動盤錦林濕事業高質量發展
——訪市林濕局副局長張海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對推動綠色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提出要求,賦予林業和濕地部門重大歷史使命。近年來,盤錦林濕系統大力推進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實施國土綠化,持續加大重要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林業和濕地執法,全力發展林濕產業,全面深化林業改革,不斷創新生態文明制度,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盤錦獲評‘國際濕地城市’,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已經取得初步成果。”市林濕局副局長張海說。
張海來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接下來,市林濕局全體干部職工要按照黨的二十大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戰略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扛起生態保護的政治責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不斷夯實綠色基礎、注入綠色動能、提供綠色保障。
要培育綠色發展理念。著力規劃和建設遼河口國家公園博物館,進一步完善盤錦濕地科學館、盤錦濕地科普宣教館等自然教育基地、濕地生態文化基地建設,大力開展“濕地講堂”活動,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叫響濕地科普宣教品牌,講好盤錦濕地故事,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
要構建綠色發展空間格局。利用“三區三線”規劃,為生態“留白”、為自然“增綠”,留足“綠量空間”,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原真性; 發揮好林長制的指揮棒作用,全面推進落實四級林長責任,加強林濕巡護執法,堅決守住林濕生態安全底線;做好盤錦候鳥棲息地申遺、黑嘴鷗繁殖種群棲息地保護、丹頂鶴繁育種群野化和生態修復等工作,強化遼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
要探索綠色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放大國際濕地城市名片效應,做足盤錦國際型城市品牌,包裝一系列綠色產業和綠色產品品牌,提高盤錦產業美譽度和知名度。打造國際知名的濕地生態旅游產業,探索碳匯交易模式,推動蘆葦、堿蓬資源利用、生態文化創意等濕地產業發展。
要健全綠色發展的制度體系。完善生態保護法規體系,推進依法治林治濕,建設林草濕火災預防體系,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狠抓林濕有害生物防控,加快林濕信息化步伐,推進林長制、遼河口國家公園創建等應用平臺建設,精準實施遼河口自然保護區保護與監測設施建設項目,推進“空天地人”一體化管理體系建設。
張海來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明確將遼河口列入國家重點建設的濕地類型國家公園,市林濕局全體干部職工將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為契機,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建設、維護好盤錦“國際濕地城市”生態名片,保持戰略定力,注重發展品位,持續涵養生態,為建設美麗盤錦、美麗遼寧、美麗中國貢獻盤錦林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