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臻于至善
——記全國工人先鋒號、遼寧泰利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泰利達城市大腦項目組
“某街道某小區多處堆積雜物……”點開興隆臺區智慧治理決策指揮系統,對應著這個“任務信息”的,是旁邊的“任務歷程”,綠色標志的“完成”那步寫著具體的處理措施。任務信息從路上掉落的捆柴,到住宅樓墻體剝落,事情有大有小,多而且雜,但無論什么任務,從發布、轉辦、協辦再到完成,每一步都讓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快的只需一天就得到了完美解決。
城市大腦是為城市生活打造的一個數字化界面。市民憑借它觸摸城市脈搏、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城市服務,城市管理者通過它配置公共資源、作出科學決策、提高治理效能。城市大腦智慧治理的優越性,在興隆臺區這個指揮系統里就可一目了然。
“城市大腦能讓政府執行效率更高,民生反饋渠道更便捷,解決問題更精準,評價結果更真實,后續提升完善更優化……”遼寧泰利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泰利達城市大腦項目組負責人張亮,對于自己和團隊伙伴親手操刀的項目如此評價。
據按照省委組織部關于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工作意見要求及盤錦市委市政府“黨建引領、智慧治理”工作的統一部署,泰利達公司在鞏固興隆臺區原有成果基礎上,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了“1+5+N”城市大腦平臺,精準了解社會大眾的需求,科學決策各類公共事務的優先順序,推動黨委政府可調動資源與解決緊迫需求精準匹配,成功將興隆臺區打造成為全省黨建引領智慧治理的標桿典范。
近幾年來,很多人都通過城市大腦這個項目享受到了政府服務的便捷暢通,但為了讓這個項目完善再完善,泰利達城市大腦項目組付出的艱辛卻一直鮮為人知。
數據研發過程中遇到難題都是正常的,要一個個攻克卻沒想象得那么簡單。城市大腦有一個駕駛艙的功能,原來都是通過多臺顯示器,需要多人同時運作,這樣就存在人員配合不方便、日常管理不方便等問題。要想把硬切的方式換為軟件切換,由原來的多人操作簡化為一個人操作,項目組遇到了很多技術難題。比如在切換時可能出現的白屏現象、切換有時不同步等問題……項目組因此起早貪黑、天天加班到凌晨,寫了好多算法,用了整整半個月時間才把這些問題完美解決。
智慧治理中領導需要對網格員進行巡視,當初是用了一套會議系統來實現這個功能,但是和駕駛艙的整體聯動效果不理想,項目組就自己設計調研分析研發,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個類似于微信視頻的功能,實現了對網格員的巡視以及對話等。據張亮介紹,雖然相關技術他們不是從零做起,但實現整套功能對他們來說是從零起步的,這里涉及了很多協議和穿透技術,包括硬件和手機型號的匹配等,都是以前他們沒有涉獵過的,但為了把項目做得更好,他們硬是加班加點,攻城克寨一般,一個難關一個難關的過,最后做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統。
產品的質量決定著企業的發展。為了對標頭部企業的UI設計,項目組的8名工作人員就分成兩組,三四個人背靠背地去單獨設計,匯總后結合各自特點優勢,再重新進行分工再設計。在做大量這種設計優化功能時,項目組成員都倍受煎熬,他們廢了改,改了廢,甚至一版頁面就改了30多遍,最后才達到他們的預期效果。
“我們建設這套平臺的主旨是解決問題,包括政府效率執行、企業管理、民生需求、各類數據的綜合應用等,城市大腦是整體的一個核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連續持續建設的過程。”張亮說,他們團隊秉承“貼合特色需求,打造核心精品”的研發理念,一直在不斷完善這套平臺,希望通過這套平臺的不斷升級,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