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盤錦簡介 > 盤錦年鑒 > 盤錦年鑒(2016年)

文化·媒體(2016年)

發布時間:2019-03-21 瀏覽次數:470

  文化與廣播電視


  【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示范區】


  一、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制定《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和《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市委辦公室和市政府辦公室文件形式下發。


  二、強化問題導向和業務培訓工作。市直與各縣區、經濟區共同建立示范區創建存在問題臺賬,明確各階段重點目標任務;舉辦示范區創建、村屯文化墻建設、示范區檔案管理共3期培訓班,培訓人員260余人次;舉辦示范區創建大講堂35期,普及提升示范區創建工作水平。


  三、推進全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配合市重點項目辦推進遼東灣新區市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等文化場館建設;指導縣區推進文化館、圖書館達標建設,推進鄉鎮影劇院、村屯文化廣場、文化墻建設,村文化廣場實現全覆蓋。


  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改革創新。初步建立起圖書館、文化館理事會制度,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一卡通”實施方案,建立起“文化盤錦”微信平臺。


  【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


  一、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聚項目。策劃并助推遼河國際藝術區成為2016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十大新銳園區,藝術區引進文化商戶、文化機構150余家,建立藝術品O2O線上交易平臺、遼河青年創客園孵化基地,創作經營品牌近百個。


  二、加大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培育力度。遼河文化產業園建成以文化創意為主題的產業集聚區,江南風情園打造文化旅游商業休閑綜合體,遼河農耕文化產業園努力形成特色農耕文化博物館群落,繞陽灣文化旅游度假區、唐家稻藝文化園、種石源文化產業園等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園區。


  三、推動地域文化產品品牌化發展。組織參加第五屆遼寧工藝精品文化節盤錦葦藝草編主題展,獲得“遼寧文創設計獎”金銀銅獎各1個、優秀獎6個,成為全省獲獎最多的城市。周航浮雕葦畫參加第十二屆深圳文博會獲遼寧館參展作品金獎。舉辦“蘆影葦韻”盤錦東君信實葦畫藝術精品展,開展盤錦市第七次黨代會葦藝草編特色產品展示活動。


  四、完成提升服務業質量“三年行動”工作任務。實施138家網吧、121家歌舞娛樂場所升級改造,基本實現提升服務業質量“三年任務一年完成”。


  【開展文化惠民服務活動】


  一、開展新春佳節系列文化活動。舉辦新年音樂會、“和諧鶴鄉”少數民族文化游園、送文化下鄉、社區文藝會演等活動,豐富了盤錦市群眾節日精神文化生活。


  二、開展“四季品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油城春潮、鶴鄉之夏、遼河金秋、盤錦冬韻”四季品牌群眾文化活動,舉辦開海節、插秧節、“紅馬”賽等大型文化展演,宣傳推介盤錦地域文化。舉辦“廣廈大舞臺”文藝演出、“新華書店杯”全民讀書節等活動,增強了濃厚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


  三、完成文化民生實事任務。全年開展送戲下鄉演出371場、公共圖書館惠民活動104場、文化館送文化輔導活動47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3800場,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10000戶,全部超額完成省市政府績效考核任務指標。


  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舉辦第五屆全民讀書節,開展重點圖書“七進”、“五大平臺”閱讀推廣、讀書競賽與有獎征集、閱讀推廣與公益引讀、惠民書展與便民服務、捐書助讀與定向援建等活動,被省讀書節組委會授予優秀組織獎。


  【挖掘和弘揚遼河口文化】


  一、開展“遼河口文化”專題研討。邀請遼寧省著名文史、考古和地域文化專家學者到盤參加研討會,權威專家對盤錦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二、舉辦“遼河口文化”大型展演活動。舉辦第三屆插秧節大型原野情景展示《印象遼河口》、首屆二界溝開海節、“紅馬賽”文化展演等,集中展示遼河口地域文化。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東方衛視、遼寧衛視等多家媒體對活動盛況進行專題報道,影響十分廣泛。


  三、宣傳推介“遼河口文化”。二界溝排船、田莊臺小吃等“非遺”項目,在央視的《大國工匠》、《天下媽祖》、《鄉土》、《我的記憶我的年》欄目播出,二界溝排船走進中國航海博物館。《遼寧日報》刊登二界溝地域文化系列專訪,舉辦“大美遼河口”美術作品展,創作小說《水雁》等文學作品,發行“美麗遼河口”系列郵資明信片,廣泛宣傳“遼河口文化”。


  四、推廣“遼河口漁家菜”品牌。挖掘整理遼河口傳統美食資源,編輯出版《尋味遼河口》。舉辦“田莊臺小吃”美食展,組織遼河口非遺美食走進沈陽萬象城、參加豫瓏廟會等活動,大力推廣“遼河口漁家菜”品牌。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項目】


  一、參加文化部網絡鄉村春晚。盤山縣太平鎮新村村代表東北三省參加文化部“歡樂鄉村過大年”2017全國鄉村網絡春晚,在文化部共享頻道和全國百家網絡平臺播出,同時向全球直播。


  《中國文化報》連續進行報道,獲得良好反響。


  二、參加中國文聯春節聯歡會。市藝術團參加中國文聯舉辦的“百花迎春”2017年春節聯歡會,共參演舞蹈節目8個,首次登上國家最高藝術殿堂。


  三、舉辦東北表現性油畫作品巡展。集中展示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成果,“東北表現性油畫藝術研究院”、“東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生實習創業基地”在遼河國際藝術區掛牌成立。


  【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一、完成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共登錄國有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6家,其中盤錦市1家、盤山縣1家、大洼區4家。登錄可移動文物374件套。


  二、加強各級文物保護。對遼河油田第一口探井、大堡子城址等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護,制作安裝了文物保護標志碑。邀請省專家組實地考察論證“王鐵漢故居”,積極爭取省經費40萬用于修繕工程。


  三、推動博物館建設。初步完成博物館陳列大綱和展覽陳列文字說明。開展文物征集工作,共征集甲午戰爭兵器和民俗老物件59件套、清代至民國繡品86件。從市法院沒收文物中重新認定、拍照、登記文物850件套。利用遼河口地域文化特點,籌建全國第一家“塘鋪博物館”。


  四、完成非遺保護名錄評審。完成盤錦市第五批非遺保護名錄申報和評審工作,進一步完善豐富了市級“非遺”保護名錄體系。


  五、開展優秀“非遺”項目“走出去”活動。滿族民間服飾走進清華大學傳授技藝,老胡家燒雞、小亮溝葦編、劉家果子鋪參加省“逛大展、看大戲、過大年”迎新春文化惠民示展演,盤錦葦畫、劉坤剪紙、滿族民間刺繡參加桃仙機場“非遺”展示,廣泛宣傳推介盤錦傳統文化。


  【規范文化市場經營秩序】


  一、強化文化市場綜合治理。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全國衛生城為依托,以開學及中考、高考校園周邊文化市場整治行動為重點,采取日常巡查、錯時檢查與突擊抽查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嚴厲打擊網吧、歌舞娛樂場所接納未成年人等違規經營活動,全市共出動文化市場執法人員8294人次,檢查網吧、歌舞娛樂場所4147家次,警告74家次,罰款20家次。


  二、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以“清源”“凈網”“秋風”“固邊”“護苗”等專項行動為抓手,全面清查音像書刊店、印刷企業、網絡文化市場、游商地攤等出版物市場,堅決取締各種形式的非法報刊、非法出版物。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4085人次,檢查各類經營場所2106家次,警告43家次,有效凈化了印刷出版行業的經營秩序。


  三、推動平安文化建設。定期開展對網吧、印刷企業、出版物經營場所的安全生產檢查,清除安全隱患。開展文物保護單位巡查,對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全面進行全面檢查。加強對賓館、洗浴等場所安裝衛星地面接收現象進行清查,防止違規播放境外節目,危害文化安全現象發生。


  【新聞出版與廣電工作發展】


  一、新聞出版監督管理。推進全市國有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開展各類出版物、光盤、計算機軟件和中小學教輔材料出版發行專項檢查,2016年知識產權宣傳周版權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網絡版權生態環境。強化報刊監管工作,對報刊進行全面審讀,治理虛假報刊、有償新聞和違法廣告,進一步規范了報刊市場的發行秩序。


  二、整治非法衛星地面接收設施。盤錦市文廣局,會同市綜治、公安、工商、國家安全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重點整治了興隆臺區、雙臺子區和大洼區等6家電子市場,共查獲收繳地面衛星設施280余套,自動拆除“小耳朵”50多套。


  三、打擊非法電臺。在盤錦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盤錦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的執法和專業技術人員配合下,利用無線電檢測車和無線電定位設備等高端監測手段,對非法電臺進行嚴厲打擊。全年共打掉非法廣播電臺1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對違法設施全部予以收繳,確保全市的正常空中電波秩序和輿論安全。


  四、加強頻道頻率、廣告播出管理和公益廣告制作播出。全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頻道、頻率、臺標、呼號、標識、節目設置、套數、傳輸覆蓋方式,做到只減少、不增加。清理取締了醫療虛假藥品廣告18條。開展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制作播出優秀作品、優秀播出機構申報推選活動。


  五、加強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確保在新年春節、國家及省市“兩會”以及“國慶節”等敏感時期,實現了廣播電視安全播出。


  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市有線電視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無線綜合覆蓋率達到100%,在全省名列前茅。


  七、加強全市電影市場管理。嚴格管理規范全市電影院管理,對存在非正規電影票、放映無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經營單位進行督促整改,全年沒有出現電影票務系統違規問題。


  【黨建工作】一、學習貫徹黨中央和省、市委精神。盤錦市文廣局黨委,對上級重大會議精神分別進行專題輔導,在第一時間傳達落實。設計學習載體,創新學習方法,組織傳達學習,引領全系統黨員干部深入把握領會,切實入列看齊。


  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分別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完成了整治“圈子文化”、學習“七一”講話、學習毛豐美等專題研討。制定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行為規范、建設過硬黨支部指導規范、黨支部組織生活指導規范、黨員干部改進聯系群眾服務規范等,進一步提升了黨組織正規化建設水平。


  三、規范黨建工作責任制。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幫企業穩增長促振興”以及與沙嶺鎮30戶貧困家庭一對一幫扶“走親戚”等多項載體活動;完成了全局11個基層黨組織換屆工作,通過專題講座、業務輔導等方式對各黨支部班子成員進行培訓,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履職盡責能力;進一步貫徹落實了中央八項規定、廉潔準則及相關政策規定。制定了黨委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責任分工,不斷規范黨的組織生活制度。


  四、整改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全力落實中央第三巡視組開展“回頭看”情況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制定整改落實方案及任務分解,確定兩個方面、七個事項、21個小項共34個整改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全力完成整改任務;重新完善和修訂8項黨風廉政和機關作風建設方面的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了機關干部行為。(陳建軍)


  盤錦日報


  【突出中心服務大局】為了報道盤錦“十二五”期間的成就,盤錦日報利用一個月時間,在一版頭題位置集中推出《轉型之路》大型系列報道。


  為完成好市委交給的這一政治任務,盤錦日報社社委會成員帶頭撰稿,集合優秀編采人員采寫并對每篇稿件反復研究、認真打磨,要求稿件內容必須小切口、大主題,見人見事、見思想。該組報道見報后使讀者耳目一新,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因此成為盤錦日報“戰役性報道”的典范之作。在盤錦市第七次黨代會召開之前,經過周密策劃,盤錦日報社推出《向海之路轉型花開》大型專題報道,并在報道形式上謀求創新,從“信念、理念、格局、布局、路子和精神狀態”等方面入手,另辟蹊徑,在第一版共推出12篇長篇報道和3篇評論,系統回顧總結梳理盤錦市第六次黨代會之后,在“五位一體”建設、全面轉型發展過程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好的做法經驗。


  同時,在三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同步推出12個專版,開設《數字盤錦》、《圖說轉型》、《基層黨建》和《向海先鋒》等欄目,全方位補強一版的專題報道。特別是為迎接盤錦市第七次黨代會勝利召開,歷時一個多月,精心組織策劃出《聽海讀城》電子畫冊,得到市領導和黨代表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晚報從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城市發展變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弘揚遼河口文化,改善民生和大型活動等都進行了不同視角,多層面的強力宣傳引導。結合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的工作總要求和奮斗目標,刊發一批反映盤錦百姓幸福生活的動態稿件。刊發的《47張圖片“秀”出盤錦天空之美》、《城市像個大家庭》、《幸福與文明同行》等,均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圍繞建設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找角度搞策劃,緊緊圍繞用國際化視野謀劃盤錦發展、站在國家平臺推動盤錦建設這“兩大工作要求”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生活,在建設實力之城、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和幸福之城的生動實踐中,發現新情況、新景象、新經驗,進行新思考、新探索、新報道。民生工程一直是日晚報宣傳報道的重點。日報在輿論監督方面全年刊發稿件60余篇,為市幾大班子主要領導提供內參三期,均得到市級領導的重視和簽批。開設《反腐倡廉走基層》、《以案明紀》專欄,到為百姓解決日常生活麻煩事,又曝光侵害群眾利益的典型案例,深受百姓的喜愛。開設《曝光臺》,針對城區不文明現象進行公開曝光,有力地推動創城工作開展。


  晚報策劃《書香家庭》欄目,整版推出書香典型,營造全民讀書的氛圍。《好人》、《最美勞動者》、《創城·沒有特別的故事》、《親歷2016》等策劃報道,用圖文并茂的視覺形式,進行全方位大幅度宣傳,形成了刊發上有密度、文字上有深度,視覺上有強力沖擊。


  在生態建設美麗家園的系列報道中,以螃蟹溝的生態改造為出發點,帶出全市生態改造建設的成果,喚起市民共同保護環境的意識。《向海大道一路美景一路風情》系列的推出,在向讀者詳盡地敘述向海大道美麗的同時,更為深刻地展示了向海大道的多重內涵,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共鳴,新華社客戶端閱讀量超60萬人次,對盤錦全面轉型向海發展以港強市起到了積極地引導作用。在做好常規創城宣傳基礎上,日報、晚報均組織策劃《創城特刊》。晚報的《創城特刊》、《家風特刊》,抽調精干記者從歷證、事鑒、時評、民議、新篇等五個部分,不同角度采寫有分量的創城稿件,充分展示盤錦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經歷和輝煌成就。《家風特刊》被設置在中國文明網首頁,成為創城宣傳最大的亮點。


  【求變求新靈活辦報】圍繞突出宣傳效果,日報和晚報編輯部,在宣傳報道內容和形勢上,不斷大膽探索,體現求變求新、靈活辦報的思想。在增強可讀性上,日報強調突出三個意識(標題意識、圖片意識、策劃意識)。強化標題意識,使之更加生動、準確、個性鮮明;強化圖片意識,注重使用富有沖擊力的新聞圖片;強化策劃意識,圍繞社會熱點加強稿件策劃、版面策劃和活動策劃。充分發揮第一版與其他版面的聯動效應。對其他版面重點稿件,在第一版進行導讀。提示和擴大其新聞的影響力及版面影響力;版面形式創新,多用攝影圖片豐富宣傳樣式。分別刊發多個攝影專版,形象地反映城鄉的變化。晚報在人力緊張情況下,既內挖潛力,又向外借力。


  2016年,晚報對版面進行細節調整,在精辦大澤地文化副刊等欄目版面的基礎上,增創《視覺閱刊》,以圖片為主,講述歷史,紀實當下,憧憬未來。加大特刊報道的力度,先后組織精干記者編輯策劃“開海節”、“插秧節”等特刊宣傳,從地域文化中挖掘內涵,多角度闡釋遼河口文化的底蘊和發展。遼東灣二界溝開海節前,晚報特派4名記者深入采訪。3月11日,編輯出版16版、全彩色的開海節特刊——《開海》,將二界溝人世世代代的漁獵文化真實地再現在廣大讀者的眼前。晚報《插秧節特刊》被遼寧文史館收藏。


  【網絡平臺宣傳報道】充分利用已經創辦的微信、日報、晚報官方微博平臺,精耕細作,以新媒體的自身特點、方式進行傳播,產生新聞傳播的多重效應。加大管理,規范運行,傳播主流聲音,杜絕負面影響。日報、晚報官方微博,發稿量、粉絲量、閱讀量和影響力均有較大提升。部分雙休日和節假日發生的重大新聞,日報、晚報官方微博當日報道,添補假休日無新聞傳播的空白。日報、晚報官博新開設《盤錦“兩學一做”》(原創和轉發稿件包括圖片368篇幅)、《老卜話歐洲杯》、《大美盤錦——濕地風光》、《濕地之都——鳥類樂園》等。推出重大主題系列報道:《盤錦市第三屆插秧節》、《盤錦市第二屆稻草藝術藝》、《向海大道——一路美景一路風情》。其中系列報道《向海大道——一路美景一路風情》新華客戶端閱讀量超60萬人次,被網民譽為“最美大道”,晚報的《家風特刊》登上中國文明網首頁。


  【創新思路促進報業發展】2016年,由于大的經濟市場環境影響,地產、汽車廣告下滑,商業廣告接近絕收,加之政策性控制,新媒體沖擊等因素,導致廣告等經營普遍處于低勢。在新常態下,全社上下一心,為單位經濟發展獻計出力,把降幅控制在最低點,千方百計增收。廣告中心為擴大經營效益對全員崗位調整,根據人員情況定崗定位,對業務人員實行量化考核,充分調動全員積極性。同時大家集思廣益,開展多種活動創收。先后策劃“大拜年”、車展及春秋季房產交易會、家居建材展銷等活動,以活動帶動廣告經營。組織策劃系列專版,增加收入;適時增加對遼河晚報的廣告投放,先后創辦車行天下、繽紛旅行、名品名店、人才市場等專欄,均有效果。社委高度重視發行工作。年初把征訂和創收指標落實到人,績效掛鉤,全員參與,使兩報總發行量大幅增長且增加了收入。大客戶開發推出了“晚報進病房”,通過和興隆區地稅局合作,開發了晨宇集團、華油公司等新訂戶;在商網訂戶的開發上,通過和廣告合作贈送分類,取得很好效果。側重了小記者俱樂部征訂工作,2016年小記者共征訂報紙260余份。印務中心面對外部經營環境惡化,各種材料、成本費用上升的不利局面,采取措施對內節約降耗,對外積極拓展市場營銷份額,加強零活市場業務量。加強管理挖潛,穩定隊伍,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報紙和外活印刷任務。按照年初計劃擴大專版專欄經營,增開《盤職院專版》、《市總工會專版》等專版專欄。繼續辦好教育、衛生和縣區等專版,在提升專刊質量上下功夫。


  面對市場的嚴峻形勢,全社上下在努力經營創收,各相關部門努力挖潛,開源節流,科學經營、管理、增效。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改善基礎設施。2016年,共爭取資金348萬元,其中248萬元用于出版系統升級、云平臺合作和購置攝影設備。


  【黨建工作】


  一、強化理論學習,提高黨員綜合素質。結合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機關黨組織認真抓好黨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為黨員發放了學習資料、組織黨員手抄黨章,社委班子、各黨支部分別開展了六次和四次專題研討、社委班子成員和各支部書記分別為黨員上了專題黨課、組織黨員學習測試,收效明顯。


  二、深化教育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黨日活動。端午節、十一、春節期間,組織黨員開展“走親戚”活動,給幫扶戶送去慰問金,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把黨的溫暖及時送到貧困戶家中;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組織黨員進社區參加義務勞動;“七一”結合建黨95周年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黨員小記者互動”、“學習習近平建黨95周年講話精神”等黨日活動和專題學習討論。


  三、加強組織建設,強化黨員意識。認真做好黨員組織關系、黨費收繳排查工作。制定下發組織關系排查實施方案、召開會議進行了傳達部署,進一步落實好補繳黨費工作,86名黨員補繳黨費37126元;排查出7名失聯黨員,補繳黨費5172元。根據黨的組織條例要求,盤錦日報社機關黨委于2016年7月15日進行換屆;所屬6個黨支部完成換屆工作。


  【隊伍建設】干部隊伍建設上,克服多重困難,按照組織要求和程序,公開公正進行中層干部崗位競聘,并報市委組織部進行備案,解決了盤錦日報社自成立以后,多數中層干部有名無實的狀況,為干部的梯隊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下大力氣、清查審核、完善全社干部檔案,實現了檔案建設的規范化。加強人事管理,實現人事管理工作和組織部門接軌。在資金緊張情況下,先后幾次派人參加省新聞出版局新聞業務培訓及外地學習業務、經營和新媒體經驗。內部管理建設上,完善修訂30余項規章制度,逐步進行規范管理,各種例會得到堅持和加強。行政后勤安全保衛工作業績突出。2016年榮獲省公安廳“全省企業事業單位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個人一等功,全市獨此一家。


  【融媒體開發建設】


  一、根據新媒體的特點,不斷加大融媒體開發建設。擴大和增強新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全年投入160萬元,加大網絡建設和開發力度,已對采編系統進行全面更新升級,并建立網站和APP新聞端口,已達到省內同級報業的領先行列。


  二、11月中旬,投入38萬元與擁有500萬數字電視客戶的遼寧北方廣電深度合作,邀請北大方正公司開發建設網頁與北方廣電云平臺對接,重點通過北方廣電云平臺做好全省數字發布工作,實現了向全省發布以版面、眾攬和滑動翻版、點擊分解摘讀《盤錦日報》、《遼河晚報》新聞,并實現與《人民日報》、《遼寧日報》同樣模式的網上閱讀,在全省地市級報紙屬首家。


  三、設立APP新聞客戶端端口,增加了微網頁、手機、平板電腦融屏瀏覽功能,隨時可在盤錦150萬手機用戶(中國移動用戶約100萬;中國聯通用戶30萬;中國電信用戶20萬)中推廣《盤錦日報》、《遼河晚報》,讓手機用戶、電腦用戶以最便捷的方式閱讀到盤錦新聞,隨著未來的開發推出,將擴大內宣的影響力,彰顯新媒體的傳播力。(包枝彬)


  遼河油田新聞中心


  【概況】2016年底,遼河油田新聞中心在冊職工358人。其中,干部204人,工人154人;全民固定工213人,市場化就業144人,自負盈虧小集體1人。干部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33人,中級技術職稱的92人,初級技術職稱的69人。處級干部13人,科級干部74人。下設3個經營輔助單位,15個部編采部室(含1個記者站)。機關設7個科室。


  2016年3月23日,遼河石油報社與遼河油田有線電視臺實現重組整合,成立遼河油田新聞中心。一年來,盡管同樣經受了石油企業經營發展的寒冬期,也面臨著重組整合后的各種矛盾與困難,以及經費下降1500萬的嚴峻形勢,但是,新聞中心干部員工堅持以新聞主業為龍頭,有節奏地推進各項工作,實現了全年收入8583萬元的好收成,確保了8466萬元成本的生成和117萬元利潤的形成,從而有力確保了5080萬元人工成本的生成,使新聞中心員工2016年比2015年的平均收入有所增長。


  2016年全年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榮譽,成績創歷史新高。共獲得中國企業報、中國石油、遼寧省等各類新聞獎53項,其中一等獎17件、二等獎20件、三等獎16件。中國企業報新聞獎14件,其中一等獎5件、二等獎6件、三等獎3件。中國石油新聞獎29件,其中一等獎9件、二等獎10件、三等獎10件。遼寧省新聞獎10件,其中一等獎3件、二等獎4件、三等獎3件。5人分別獲得由中國企業報協會頒發的“十佳管理者”、“二十佳新聞工作者”、“優秀新聞工作者”、“優秀經營管理者”榮譽稱號。記者站工作卓有成效,各項業績位居中石油前列,為油田公司的新聞宣傳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聞宣傳】2016年,報紙共編輯出版正刊250期;《遼河晚訊》249期;《健康安全環保專刊》24期,《政法專刊》12期,《科技專刊》4期;各種特刊、增刊、加報16期。電視臺全年共播發《油田新聞》243期,播發各類新聞近1600條,制作播出《遼河論談》52期、新聞周刊52期。


  中國石油報駐遼河記者站工作卓有成效,各項業績位居中石油前列,為油田公司的新聞宣傳做出了重要貢獻。遼寧電視臺、中國石油電視臺駐遼河記者站全年在集團公司影視中心《中國石油報道》欄目播發新聞72條,在《石油新聞快訊》欄目播發新聞655條,中國石油報駐遼河記者站發稿200篇,榮獲“最佳記者站”稱號,多人獲“最佳記者”稱號。


  【經營管理】新聞中心全年以“精細、精準、精確”管理為抓手,各項工作不斷向“精美、精致、經典”邁進。機關各部門不斷完善充實管理流程,各項經營管理工作日趨科學規范,目錄化網絡管理日臻完善成熟,各項費用都得到有效節約,提高了經濟效益。財務、經營計劃、勞動工資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繼續提高,各項成本得到有效益控制。全年節約增效2000余萬元,彌補了1600余萬元的成本缺口。


  印務、印刷、廣告、發行、電視收費業務發展良好。印刷廠和廣告部的收入突破1000萬元以上收入,電視收費保持2600萬元。印務中心、發行公司成本不斷下降,安全形勢穩定。


  文化傳媒公司在成立半年的情況下,想方設法節約開業費用,降低成本,勇闖市場,實現收入600余萬元,員工工資、保險、獎金全部到位,成為多種經營企業最好的單位。


  【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隊伍建設】新聞中心黨委工作融于辦臺治社中心工作,“兩個責任”、“一崗雙責”落實到位。黨委的主體責任、紀委的監督責任和黨員領導干部的“一崗雙責”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中心組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如“四新”形勢任務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班子建設、反“四風”、黨風廉政建設、隊伍作風建設、群團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得到落實,并取得了較好效果。


  新聞中心組織召開了第一次黨代會,完善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為新聞中心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工作和隊伍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政治支撐,形成了2017年工作要點。


  堅持“三重一大”議事決策制度,保持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做到公開透明。新聞中心生產經營年度計劃、重大項目投資、干部聘任、涉及員工利益的問題,黨政領導班子都通過“三重一大”會議議事決策。


  采取激勵機制,發揮群團作用,積極選樹各種典型,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建設,定期、及時給予表彰、獎勵,不斷擴大骨干員工隊伍,使各種典型成為新聞中心各路工作的優秀人才。關心弱勢群體,關懷困難家庭,增強組織溫暖。


  不斷加強員工心理、心態、心靈建設,相繼舉辦了健身、理財、心理學等各種專題培訓講座,組織各項有益活動。加強食堂建設管理,提高了員工凝聚力。在保證員工物質福利的基礎上,在員工精神福利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魏新望)


  遼河油田新聞中心領導成員名單


  主任、黨委副書記


  王公民


  黨委書記、副主任


  陳萬濤


  副主任、總編輯、中國石油報駐遼河記者站站長   張建凱


  副主任  顧萬慶


  王曉民


  孟祥煒


  副主任、遼寧電視臺駐遼河油田記者站站長


  劉劍波


  副主任   趙同鐵


  副社長   王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