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華錦集團(2007年)
遼河石油勘探局
【概述】
2007年,是遼河石油勘探局全面超額完成第一個“三步走”發展目標,深入推進黨委“五個一”系統工程,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的一年。在這一年里,遼河石油勘探局堅持把“職工滿意、上級認可、市場認同、政府支持”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堅持“4442”發展思路,調整隊伍結構,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突出主營業務,大力推進多種經營和基地服務系統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構建持續繁榮、和諧穩定的礦區,廣大干部職工團結奮進、搶抓機遇、開拓創新、扎實苦干,全局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截至2007年底,全局共有二級單位50個,合同化員工總量50718人,其中,主業45433人,多種經營5285人,鉆探、作業系統施工隊伍790個;全局固定資產原值206.4億元,凈值126.8億元;全年投資55.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48.7億元,油氣勘探開發、安全隱患整改及維修改造項目投資7億元。主要生產設備14216臺(套),原值93.5億元,凈值54.9億元,綜合完好率98.3%,石油裝備新度系數0.61,經營性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達到80%,凈資產內部收益率13.3%。
全年鉆井完井1418口,比上年多交井194口,鉆井進尺304.6萬米,比上年多打進尺62.5萬米。生產天然氣4.1億立方米,在蘇11區塊估算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000億立方米,遼河外圍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100萬噸、天然氣3億立方米;二維地震5286公里,三維地震1849平方公里;常規錄井1555口,儀器錄井638臺月,定量熒光錄井543臺月,比上年增長81%;測井12914井次,射孔4070井次;井下作業49560井次,比上年增加6169井次。其中小修作業48806井次、大修951井次;完成井口安裝264套,建各類站23座,管線1037公里,架設電力線59公里,大罐制造安裝58.21萬立方米/70具,金屬預制3300噸;修筑黑色路面121萬平方米,白色路面83萬平方米,橋梁21座。
全年實現收入300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主營業務收入21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多種經營收入85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實現內部利潤23億元,比上年增長53.3%。其中,主營業務實現內部利潤20億元,多種經營實現利潤3億元;上繳稅費18.9億元,其中主營業務14.1億元,多種經營4.8億元。
【主營業務】
一是優化目標市場,擴大市場業務鏈。勘探局完善管理機制,注重技術引領,拓展內外部市場,使“遼河品牌”受到市場推崇,特別是與冀東和長慶油田公司分別簽訂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集團公司CNODC和國際工程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冀東市場的規模開發,取得規模效益,實現外部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二是依托優勢特色技術為客戶提供工程技術服務。規模實施水平井,為提高油藏動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革命性技術手段。全年實施水平井206口,占集團公司全年實施水平井總數的三分之一。物探隊伍首次進入長慶地區二維地震市場,新開發了江蘇帶壓作業市場、海拉爾深井試油項目,相關單位進入吉林、河南等油田開展稠油蒸汽吞吐技術服務。油區涉外合作開發“高3塊蒸汽驅先導試驗項目”,通過反復協調,最終簽署“工程技術服務合作框架協議”。三是堅持細分市場,將施工隊伍向國家級重大工程項目和集團公司油氣上產大場面集中,向國內外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高端領域集中。先后參加西氣東輸、陜京管線以及蘇丹油田等一批大工程的建設;中標殼牌、道達爾鉆井反承包項目,蘇里格氣田蘇11區塊天然氣合作開發項目等,取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等國家級獎項11項,創造了施工作業技術指標多項紀錄。四是形成依托人才開發市場,依托市場造就人才的新機制。堅持“三個統一”的原則,統一局內資源,建立對外營銷平臺;統一局外資源,建立對內共享平臺;統一信息資源,建立市場營銷信息系統網絡平臺。對全局市場營銷統一策劃、統一管理,搭建起信息暢通、反應迅速、資源共享、步調一致的“大營銷”網絡,國內外市場呈現快速協調的發展態勢。建立國內外專業營銷機構12個,擁有專業營銷人員1500多人,國外市場工程技術從業人員1200多人,國內市場工程技術從業人員1萬多人。有72部鉆機、57部修井機及319支隊伍,在國內23個省、市、自治區和非洲、南美洲、中東等地區的15個國家施工。外部市場收入達到91億元,占主營業務的42%。五是圍繞石油產業鏈的延伸,發揮比較優勢,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建設并達成中國石油三大海工基地之一的遼河海洋石油裝備制造基地與寶雞石油機械廠合資設立寶石石油裝備有限公司,石油裝備制造項目成為勘探局主營業務發展的重要替代產業,鉆機、頂驅、鉆桿、稠油熱采設備、燃煤注氣鍋爐以及船舶和海洋石油裝備等產品呈規模發展勢頭,填補了遼寧省石油裝備制造的空白。裝備制造版塊實現收入40億元。煤層氣、地熱、鈾礦、油頁巖等資源的礦權登記、勘探和開發利用取得階段性成果。
【企業管理】
強化、落實預算管理機制和政策,加強會計集中核算和資金集中管理,制定局新會計準則操作細則及參股、控股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實施方案。加強預算執行過程控制,增強預算執行力和控制力。積極利用、拓展金融機構授信額度和使用范圍,著力推進關聯交易資金封閉結算。加強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優化配置局內資源,嚴抓投資管理和工作環節,突出概預算和內部審計監督的作用,實現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概算批復159項,批復79540.62萬元,審減額7953.52萬元,預算(標底)審定審核114項,審定15887萬元,承包方中標價款15742.82萬元。結算審核3656項,審定268459.45萬元,審減2156.97萬元,審減率0.8%。加強審計工作,全年審計項目459項,其中,內部收繳、罰款金額216萬元,建設工程項目凈審減額3883萬元,經濟合同項目凈審減額5631萬元,收追回各項資金229萬元。實施保險集中管理和物資、藥品集中采購。全面清理掛靠企業、掛靠結算和外雇車輛。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步伐,財務、勞動人事、HSE和生產運行管理等12個覆蓋全局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不斷完善。雙燃料鉆機、電動作業機、地熱綜合利用、“三廢”回收利用等節能減排項目進展順利。對多種經營企業進行持續重組,形成機械加工、石油化工、建筑安裝、生產服務四項主營業務。建立傾斜一線、傾斜技術人員、傾斜關鍵崗位,鼓勵發展、鼓勵創效的薪酬分配體系。堅持一、二、三線區別對待,出臺一線8個主要隊種崗位補貼和一線艱苦崗位人員、核心技術人員、生產骨干的特殊津貼政策,提高艱苦地區和外出施工人員補貼標準。調整鉆井、修井和井下作業產業布局,進一步規范、整合鉆探及作業單位主營業務。成立稠油技術中心,發揮勘探局在稠油開發人員、技術、裝備、產品等方面優勢,初步形成地質、工程、注氣、產品、設計“五個中心”,成功開辟哈薩克斯坦卡拉贊巴斯油田、委內瑞拉MPE-3塊及蘇丹稠油市場,為打造世界級稠油技術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
【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為勘探局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按照“突出重點、集成創新、培育特色、加強應用、支撐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著力提高管理水平,科技創新各項指標取得跨越式增長。全年承擔省部級以上科技項目23項,爭取集團公司科技經費支持4400萬元;開展局級科技攻關項目89項,投入課題經費16955萬元。獲省部級以上獎勵8項,取得局級重大科技成果132項。申請專利233項,其中,發明專利51項,科技創效4億元以上。“注煙道氣提高采收率技術”榮獲“世界石油最佳開采技術獎”,打破了歐美國家對該獎項的長期壟斷。“硬地層鉆頭研制”技術在國家“863”計劃立項。“油氣井側鉆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水平井、側鉆水平井鉆完井技術完善配套及規模化推廣應用”獲得遼寧省成果轉化一等獎(全省僅設2個一等獎)。“蒸汽二氧化碳氮氣聯注采油裝置”等6項發明專利在美國申報,為“一爐三注”技術走出國門開展技術服務實施了知識產權保護。“蘇10區塊天然氣經濟有效開發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評定為勘探局技術創新特等獎。新技術、新成果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蘇10區塊天然氣經濟有效開發、燃煤注汽鍋爐設計制造、套管內水平井測井、錄井信息綜合利用、石油鉆機燃料油替代、電動修井機等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為鞏固和擴大市場占有份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過套管電阻率測井技術成功應用,為老油田落實剩余油分布、尋找剩余儲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油水井帶壓作業技術規模化應用填補了國內空白,開辟并站穩大慶、吉林等油田作業市場。系列稠油工程技術的集成與創新,引領企業成功進入蘇丹、哈薩克斯坦等國外稠油開發市場,特別是承擔一批國內外重量級稠油開發和技術支持項目,標志著遼河石油勘探局進入國際重油工程技術服務高端市場。
【基層建設】
勘探局建立以“責任保證、持續投入、人才培養、隊伍穩定、評價考核、爭先創優”為主要內容的基層建設長效機制,基層建設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各項基礎管理工作全面加強。一是召開30個二級單位參加的“局基層建設工作交流會”,總結推廣基層建設工作經驗,安排部署全年基層建設工作。二是對29個單位進行為期兩周的摸底調查,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基層單位的基本現狀和隊伍情況,為深入開展基層建設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三是認真開展基層建設考核工作,采取二級單位全面考核與勘探局重點考核相結合方式,對29個試點單位、1495個基層隊進行考核,評選1121個先進隊,兌現基層建設獎金7872萬元,有效地激發了全局各基層單位加強基層建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四是勘探局組織各單位20多名職工參加“企業基礎管理和基層建設培訓班”,學習企業基礎管理的現代理論和著名企業加強基層建設的優秀經驗,提高基層建設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務操作能力,研究制定基層建設信息系統建設方案,完成軟件系統的框架設計,主要模塊在部分單位試運行,基層建設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通過加強基層建設,基層領導班子素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基層員工的整體素質穩步提升,基層主要裝備實力進一步增強,基層職工收入和福利待遇有較大幅度增長,基層單位后勤設施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層基礎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局、處兩級領導和兩級機關的工作作風有了新的轉變。勘探局在“2006年度‘中國企業十大新聞’暨‘最具影響力企業’、‘最受關注企業家’和‘最具成長性企業’”推選活動中被評為最具成長性企業,局長張鳳山被評為最受關注企業家。全局15個工程設計及產品項目被中國企業新紀錄辦公室認定為第十二批“中國企業新紀錄”,并在人民大會堂新紀錄發布會上發布。“基層建設配套機制創新研究與應用”被遼寧省評為企業管理進步成果、集團公司管理現代化成果一等獎;“綜合應用現代化管理方法確保生產指標的完成”、“運用現代化管理方法實現技術與管理的整合應用”等5項成果獲遼寧省企業管理進步成果二等獎;“應用系統工程理論提高水平井開采效果”、“實施設備安全點、源控制,實現‘物性’本質安全”兩項成果分別獲得集團公司管理現代化成果二、三等獎。
【多種經營】
多種經營是礦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種經營與主營業務協調發展是勘探局總體發展思路。截至2007年底,全局二級單位直管多種經營法人企業33個,從業人員19935人,資產總額82.3億元,股東權益18.6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2.2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實現利潤29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7.9%,實現稅金58305萬元,比上年增長40.5%;實現增加值16.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按照市場取向,結合規模、技術等情況,采取吸收合并、新設合并等多種方式,對多種經營企業繼續進行區域化、專業化重組整合,骨干企業實施ABC分級管理,進一步集中生產要素和發展資源,優化產業結構,使主營業務和主導產品更加明晰,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二級單位直管多種經營法人從年初的121家整合為33家,實現有多種經營業務的二級單位只保留一家多種經營母公司的目標。同時,全力支持多種經營企業發展,暢通多種經營投融資渠道。投資5.6億元,重點實施鉆井頂驅、石油表層套管、鉆鋌、特種車輛、二甲醚等106個重點項目。在政策、人才、管理、技術、市場五個方面與多種經營實現對接。鼓勵、支持多種經營企業發展裝備制造業,進入油氣化工延伸和天然氣下游等業務領域。對多種經營企業實行統一的財務和專項審計,納入全局安全環保監管體系,進一步規范多種經營企業經營行為,使多種經營企業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質量 安全 環保管理】
認真履行質量監管職能,著力推行卓越績效模式,深化體系有效運行,持續開展“精品工程”和“滿意服務”活動,以“簽訂責任書、量化分解、逐級考核、年終兌現”等形式,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局長與52個二級單位行政正職簽訂《質量管理責任書》,各二級單位行政正職與基層單位領導簽訂《質量管理責任書》406份,嚴格落實局半年考核、二級單位季度考核、基層單位每月考核的三級質量目標責任考核制度。正式啟動“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爭創質量管理獎”工作,局機關牽頭部門和各試點單位在導入卓越績效理念、轉變質量管理觀念、查找改進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完成啟動、導入培訓和自我評價階段的各項預期任務,取得階段性工作成果。總機械廠螺桿鉆具榮獲“遼寧省名牌產品”稱號、井口裝置和采油樹及裝備公司EEC牌石油鉆機分別榮獲石油工業和遼寧省“用戶滿意產品”稱號,油田建設一公司、油田建設二公司承建的“西氣東輸與陜京二線聯絡線工程第4B標段”、“海南8塊開發建設海底管道”等4項工程榮獲“全國優秀焊接工程”,兩項工程同時榮獲石油工業和遼寧省“用戶滿意工程”稱號。中油遼河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的“歡三聯污水深度處理”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歡四聯稠油污水深度處理”等3項工程榮獲集團公司優秀設計和優秀工程勘察獎。勘探局連續第8年榮獲“遼寧省用戶滿意工程先進單位”稱號,錄井公司榮獲“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稱號,油田建設二公司榮獲“全國用戶滿意施工企業”稱號。歡喜嶺工程技術處、總機械廠、物資公司、裝備公司、興隆臺公用事業處分別榮獲石油工業、遼寧省“用戶滿意企業”稱號,鉆井一公司“水平井服務”、渤海公用事業處“物業服務”、供水公司“供應生活水服務”分別榮獲石油工業、遼寧省“用戶滿意服務”稱號,鉆井一公司蘇丹GW28隊、曙光公用事業處金色陽光幼兒園、振興公用事業公司物業二公司榮獲石油工業“用戶滿意明星站隊”稱號,謝偉明等10名職工分別榮獲石油工業、遼寧省“用戶滿意杰出管理者”、“用戶滿意服務明星”等質量先進個人稱號。勘探局榮獲“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稱號(石油工業唯一獲此殊榮企業)。同時,連續第7年被遼寧省評為“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稱號,有3項工程被遼寧省評為世紀杯工程,1個小區被遼寧省評為優質結構住宅小區,有6項工程被遼寧省評為優質主體結構工程。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和文件精神,認真落實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計劃,全面實施安全生產“五項機制”,不斷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縱深推進“安全環保基礎年”活動,逐步深化HSE體系的有效運行,加強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狠抓基層安全生產管理和風險控制,健全完善局、公司、分公司、基層隊四級安全管理機構,在局機關11個相關職能部門設置安全管理科和專職安全監督,明確系統安全工作職能。在全局33個生產單位、礦區物業單位設立安全總監、副總監,成立安全監督站,在鉆井、修井、油田建設、筑路、物探、化工等66個主要專業施工隊實行現場施工異地HSE監督制度,在26個二級生產單位設立安全巡視組。從健全和實施反違章規章制度入手,組織制定重點領域、要害部位、關鍵環節的違章禁令,完善反違章管理處罰辦法,鉆井、修井等主要生產單位制定本系統反違章禁令和崗位10大禁令。組織員工開展“崗位危害辨識、三違行為辨識、事故隱患辨識”活動,上報崗位危害因素427個,三違行為105項,事故隱患136項。加大現場檢查工作力度,嚴肅查處違章行為,局安全監督總站檢查各類施工現場1219個,查糾三違行為223起;各二級安全監督站檢查2533個科級單位、5532個基層隊、18774個現場,查糾三違行為1484個,停產整頓基層單位20多家。組織處級干部培訓班5期、關鍵崗位培訓班11期,培訓1764人,舉辦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班41期,培訓考核2783人,舉辦HSE等培訓班24期,培訓人員2015人次。全局6種車型3494臺車輛全部實行GPS系統管理,32個鉆井隊安裝施工現場在線監控裝置。強化鉆井、修井系統、煉油化工和油氣開采系統、基建施工系統、物探和測井系統、消防安全、多種經營企業、地區外市場、特種設備、事故隱患和交通安全等10個方面的專項整治工作,全年發生事故數量比上年下降31.43%,經濟損失下降50.35%,沒有發生上報集團公司的交通和消防事故。勘探局榮獲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先進企業”稱號,局質量安全環保部榮獲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先進管理部門”稱號。局萬元企業增加值單位能耗1.3噸標準煤,比上年降低6.3%,污染物排放實現“嚴達標”。全年新增措施節能量3.8萬噸標準煤,能源實際消耗量和新鮮水用量比上年分別降低3.7%和1.7%,超額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承包指標。在經濟規模持續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綜合能源消耗量呈現下降趨勢。
【礦區建設】
按照集團公司統一部署和“三統一”、“三分開”原則,明確業務劃分、管理體制、工作職責,理順運行機制和核算機制,建立完善考核體系,相關工作任務順利完成,以排名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集團公司礦區服務系統改革試點驗收。明確物業與公用事業基本宗旨和功能定位,全面推行服務承諾、投訴查處、用戶回訪等6項制度,以“物業杯”競賽、“住宅小區星級評定”等活動為載體,強化服務意識,落實各級責任,狠抓工作細節,專業化管理職能得到較好發揮,礦區服務質量和小區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推行社區醫療首診制,啟動醫療“一卡通”工程,組織開展“送醫療到基層”和“健康進社區”等活動。社會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提高了員工意外傷害保險賠付額度。離退休職工管理工作不斷進步,職工文化體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2007年,職工群眾對礦區服務系統滿意率比上年上升了10個百分點。大力倡導和諧理念,引導職工群眾用和諧的思維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使崇尚和諧、維護和諧成為全礦區的共同追求,形成共建和諧礦區、共享和諧成果的良好氛圍。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按照“標本兼治、區別對待、疏堵結合、統籌協調”的要求,全面落實維護穩定工作的長效機制,努力做好重點群體矛盾的化解工作,為企業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不斷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局黨政領導班子研究確定的實施十大惠民工程,得到礦區廣大職工家屬的一致好評。
【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
以加強領導干部管理能力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深入推進“五個一”系統工程,認真開展“四好班子”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實現勘探局第一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針對不同階段的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務,組織開展“我與企業同創業共發展”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落實責任;隆重舉行“673廠”四十周年紀念活動,激發了全局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業激情;圍繞發揚大慶精神,加強基層建設,廣泛開展“我的崗位我負責、我在崗位您放心”大討論和“五型五好”班組創建活動;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積極推進十七大精神“進班子、進機關、進班組、進崗位、進礦區”,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構建以“關愛職工、關心企業、關注社會”為主題的“家文化”,形成人企價值共融的情感共同體、人企價值共創的責任共同體、人企價值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建成和諧之家、發展之家、幸福之家。在主營業務單位深化“安全、文明、優質”工程創建活動,基層現場管理水平、安全生產水平、環境保護水平和施工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在“窗口”行業深化精神文明示范單位創建活動,本著“對口檢查、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原則,組織有關單位開展“互訪互查互學”活動,“窗口”行業軟環境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兩級機關深化“責任機關、陽光機關、效率機關”創建活動,制訂《機關文化建設推進實施方案》,廣大機關干部努力“提高服務本領、提高服務水平,讓領導滿意、讓基層滿意”,“學習型、服務型、廉潔型、高效型、創新型”蔚然成風。以“四有六要”凝心聚力工程為載體,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八榮八恥’進礦區、進崗位、進家庭”活動。以“家”文化為主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了職工“身在遼河、心系石油”的歸屬感和“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責任感。勘探局榮獲“中國最具成長性企業”、“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局黨委“五個一”系統工程的實踐得到廣泛認同,被中央黨校收錄為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案例。
(田英)
中國石油遼河石油勘探局領導成員名單
黨委書記
孫崇仁
局長
張鳳山
副局長
馮艷成
李志杰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黃 剛(7月離任)
總會計師
杜鳳玲(女)
總工程師
劉乃震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
【基本情況】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公司(以下簡稱油田公司)橫跨遼寧、內蒙兩省(區)的13個市、34個縣(旗),以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油氣銷售為主營業務,下設采油、科研、集輸、銷售、消防等21個廠、院、支隊和公司。油田公司總部在遼寧省盤錦市。
2007年,油田公司連續第三年被集團公司評為“節能節水型先進企業”;榮獲“遼寧省廉政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榮獲“遼寧省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遼寧省整治油氣田專項行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油田公司團委首次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全年完成控制石油地質儲量5394萬噸,預測儲量7363萬噸,探明儲量5363萬噸,分別完成年計劃的107.9%、105.2%和107.3%;探明天然氣儲量32億立方米;新增可采儲量1660萬噸,繼續保持儲量替換率大于1,為油田生產穩定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
在特大暴風雪災害影響產量7萬噸的情況下,全年生產原油1206.1萬噸;原油商品量1115.2萬噸,超計劃10.5萬噸;生產天然氣8.73億立方米,商品量4.53億立方米。自1996年遼河油田進入遞減階段以后,原油產量首次實現穩中有升。
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右五)等領導到公司視察工作
全年實現總收入277.28億元,實現國內準則利潤91.92億元,國際準則利潤99.09億元,實現稅費57.84億元;在投資、成本控制難度逐年加大的情況下,油氣單位操作成本控制在預算指標之內。
全年節約用電6800萬千瓦時,節約清水176萬立方米,污水循環利用1200萬立方米,節約用地17公頃;節約和替代原油53萬噸,節約天然氣7390萬立方米,“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油氣勘探】
油田公司認真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考察冀東南堡油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總經理對渤海灣油田精細勘探的要求,按照“深化陸上、加快灘海、突破外圍、拓展新區”的總體思路,圍繞重點目標領域,突出石油預探和天然氣勘探,狠抓老區深化勘探,取得一系列成果。西部凹陷興隆臺潛山深層中生界勘探成果不斷擴大,儲量規模達到8000萬噸,為興隆臺采油廠產量上百萬噸提供了資源基礎。大民屯凹陷潛山勘探再獲新突破,東部潛山帶有望實現法哈牛和邊臺潛山的油氣連片,西側太古界前進潛山有望突破億噸級規模,潛山內幕勘探成為新的儲量增長點。西部凹陷西斜坡薄層稠油勘探獲重大進展,有望形成億噸級規模,打開了遼河薄層稠油勘探的新局面。西部凹陷雙臺子深層天然氣勘探見到良好苗頭,有望發現整裝規模資源,預計儲量500億立方米。西部凹陷中北段砂礫巖體勘探取得新成果,開辟了又一嶄新的勘探領域。灘海勘探步伐繼續加快,整體部署三維地震2105平方公里,完成采集346平方公里,為遼河灘海的整體評價研究奠定了基礎。遼河外圍中生代盆地“下洼找油”在陸家堡、張強凹陷發現新的含油層系,勘探見到好的苗頭。創新部署、豐富成藏理論,加強老區滾動勘探,薄層稠油老區新帶水平井勘探獲得突破,風險勘探初見成效,大民屯曹臺太古界潛山深層獲得新發現,東部凸起西側邊緣帶展現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成功部署華光1和華光2口探井并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批準,南海勘探取得新進展。
【油氣生產】
圍繞油氣產量目標,周密組織生產運行,開展抗災復產勞動競賽,優化產能建設部署,深化老油田綜合治理,加快稠油轉換開發方式工業化實施步伐,油田開發水平穩步提高。全年投產新井511口,建產能142萬噸,當年產油83.27萬噸,產能建設取得良好效果。拓展水平井應用領域,在二次開發、轉換開發方式、邊際儲量動用等領域實施水平井216口,占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全年完鉆水平井800多口的四分之一,216口井日產油50噸以上,其中7口井日產油超百噸,水平井開發保持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領先水平。齊40蒸汽驅11個試驗井組和第一批實施的65個井組日產油達到1170噸,超過方案設計指標。第二批74個井組進展順利,2007年底轉驅41個井組。曙一區SAGD試驗規模逐步擴大,轉驅的11個井組日產油達到585噸,單位操作成本由832元下降到708元,達到方案設計指標。一期工程地面建設全面展開,二期工程前期研究進展順利。老區綜合治理成效明顯,通過優化注汽參數,實施組合式蒸汽吞吐,向多井集團式、水平井高強度注汽轉變,稠油綜合遞減率下降1.6個百分點。通過持續加強注水,稀油、高凝油自然遞減率下降0.9個百分點,加上老區挖潛和新區開發,“十五”以來首次實現了稀油上產、高凝油穩產。率先提出并大力推進老油田二次開發,12個區塊日產油上升1300多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示范區塊新海27塊原油日產從32噸上升到360噸,達到一次開發初期水平,采收率提高15.3個百分點。組織天然氣開源節流,充分挖掘生產潛力,基本滿足了天然氣內供外銷需要。
【齊40塊蒸汽驅開發】
2006年12月~2007年3月,在齊40塊中部分兩批完成65個井組的轉驅工作。在65個井組中,分蓮花Ⅰ套、蓮花Ⅱ套等2套井網(其中,蓮花Ⅰ井網27個井組,蓮花Ⅱ井網38個井組),共有注汽井65口,開井65口。65個井組轉驅后,日產液量從2075噸上升到5603噸,日產油從550噸上升到907噸,含水從73.5%上升到83.8%,平均井口溫度從30℃上升到47℃。65個井組中有油井274口,受效井232口,占總井數的87.9%,受效井日產液量從轉驅前的1234噸上升到5382噸,日產油從313噸上升到559噸,綜合含水從74.6%上升到83.8%。
為了保證65個井組轉驅后產量逐步增長,采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在轉驅前加大吞吐井注汽量,強化地層預熱,提高地層溫度。完善汽驅井網,組織停產井復產,鉆新井10口,大修及檢泵恢復停產井68口,累增油5.3萬噸。完善蒸汽驅注采對應關系,對油井進行補層10井,改善汽驅開發效果。及時做好油井監測,為措施調整提供依據。65個井組轉驅后,對53口注汽井測取吸汽剖面72井次,蒸汽干度取樣62井次,觀察井測溫73井次,生產井測井溫90井次,觀察井測壓2井次,生產井測產液剖面8井次,示蹤劑監測2個井組。及時分析總結,根據變化及時調整措施,保證汽驅效果,采取吞吐引效55口井,分層注汽52口井,籠統注汽13口井,補層6口井,強化了地層熱連通,日增油180噸。
【戰勝暴風雪災害】
3月4日,遼河油田遭受了56年不遇的特大暴風雪襲擊,道路交通全部癱瘓,鉆井作業隊伍全部停工,生產單位全部受災,給油田的生產帶來嚴重影響。油田公司停產油井1基極972口,影響日產油7254噸;停產天然氣井14口,影響日產氣15.6萬立方米。災害發生前,油田公司與遼寧省氣象服務中心密切配合,第一時間通報災害預警信息,緊急啟動應急生產預案,全面組織各單位做好應對準備。災害發生時,油區各單位堅持廠自為戰、區自為戰、片自為戰,開展抗災自救以安全為前提,以預案為依據,全面調動人力物力,及時清除積雪恢復交通,盡快組織開井復產。災害發生后,油田公司上下全力以赴組織抗災復產。僅用4天時間,恢復了道路交通、設施供電、鍋爐運行、鉆井作業、油井生產。從3月中旬至4月底,組織采油單位分兩個階段開展為期50天的原油復產上產勞動競賽。到5月20日,油田公司年累完成原油產量462.67萬噸,比計劃超產1000噸;平均原油日產33894噸,比日均計劃高853噸,實現“雙超線”運行,全面實現競賽目標,奪取了抗災復產的全面勝利。
【科技進步】
油田公司強化科研組織管理,加大科技攻關力度,一批關鍵技術和理論取得重大突破。延伸潛山內幕油氣成藏理論,發展砂礫巖體評價技術,建立灘海油氣田及薄層稠油油藏精細預測模式,獲得重大實踐成果。研制成功雙管注汽、大排量抽油泵等多項新技術,水平井鉆完井、注汽、舉升、動態監測等技術逐步配套。蒸汽驅油藏精細描述、分層汽驅、高溫舉升等技術進一步完善,SAGD高干度注汽及分配計量、溫度壓力實時監測等技術取得重要進展,為稠油轉換開發方式工業化實施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海上完井、舉升、井口保護等20余項技術得以試驗和儲備,為海上油田開發奠定了技術基礎。曹臺淺層蒸汽吞吐試采獲得重大突破,歡北低滲油藏有效開發取得階段進展,為難采儲量區塊形成新的油氣增量指明了方向。規模實施一體化排水采氣、螺桿泵采油等15項成熟技術5877井次,增油81.4萬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稠油開采先導試驗基地建設進展順利,稠油開采試驗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全年申請國家專利56項,獲得授權43項;實施各類科技項目和增產措施7200多井次,累計實現科技增油120萬噸。
全年獲得市局級以上科技成果104項,其中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15項。遼河中深層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創新特等獎,污水深度處理技術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經營管理】
油田公司面對投資成本控制難度加大的嚴峻形勢,注重內涵發展,堅持依法依規治企,提高經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加強投資計劃管理,優化投資結構,嚴格項目前期經濟評價和論證審查,投資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保證了油田生產的有序運行,盤—錦輸油管線、200萬輕烴改造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強化預算管理,全面推廣會計一級集中核算,認真開展成本評價,實行商業保險集中管理,啟動關聯交易封閉結算,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為油田生產順利進行提供了資金保障。實行市場準入總量控制,基建隊伍同比下降60%;大力清理優選物資供應商,廠商數量下降56%。深入推進內控體系建設,加強法律、合同、結算管理,開展制度清理修訂工作,強化質量監督、標準化和計量管理,企業管理更加規范。嚴格概預算、審計管理,有效開展效能監察,堵塞管理漏洞。加大設備更新改造和資產調劑挖潛力度,不斷創新勞動組織形式,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努力向管理要效益。加強銷售管理,實現油品客存年末歸零,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打擊涉油犯罪和水電氣管理取得新成績,油田生產治安秩序空前良好,維護了企業整體利益。
【安全環保】
堅持“安全第一、環保優先、以人為本”的理念,狠抓重點工作措施落實,努力創造能源開發與員工健康、安全生產、自然環境的和諧。從領導干部做起,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層層落實安全環保責任,將全體員工的目標、責任和利益有機結合。持續開展“安全環保基礎年”活動,強化安全環保教育培訓,有效遏制“三違”(無違章、無隱患、無事故)行為,努力創建“無違章、無隱患”班組。認真開展危害因素識別、風險評價和隱患排查,全力推動隱患治理,爭取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專項資金4.45億元、自籌資金8000多萬元,重點解決了城區違章占壓、注汽系統老化、加熱爐腐蝕等一批重大隱患,安全環保風險進一步削減。突出重點領域,強化過程控制,認真執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加強動態施工、特種設備、井控、消防、硫化氫治理和承包商管理,落實海洋石油作業安全規定,開展應急體系建設,嚴格車輛交通管理,事故防范能力有新的增強。扎實推進HSE體系建設,認真做好體系修訂、運行監督和信息系統推廣應用,順利通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年度審核。落實節能減排部署,推進清潔生產,投資2.1億元開展重點污染源治理,在污水循環利用、油泥、鉆井泥漿治理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全年未發生重傷以上工業生產事故、火災事故和重大環境污染事件,油田公司連續8年被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并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稱號,持續保持安全環保形勢穩定。
【基層建設】
2007年,油田公司始終堅持以班站建設為突破口,以強化執行力為重點,以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為根本,深入貫徹落實大慶領導干部會議精神,不斷提升基層建設水平。強化基層領導班子和支部建設,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創三優”活動取得實效。制定了基層建設指導意見、實施意見和工作標準,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責任,強化監督考核,基層建設長效機制逐步形成。圍繞基層班子建設、黨支部建設、HSE體系建設、員工崗位技能培訓、班站文化建設和整合優化制度等六個方面,突出工作重點,促進了基層建設向縱深發展。認真開展“學文件、學經驗,找差距、定措施,抓管理、上水平”活動,堅持把學習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落腳點放在基層,全面推動“建五小、創五型”活動,加大基層建設投入,不斷改善基層生產生活條件,班站特色文化建設有新的加強,基層班站建設穩步推進。加強三支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小練兵、大比武”形式,員工培訓率達到96%以上,提升了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基層建設的成功經驗在大慶會議上進行了介紹,得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與會代表的普遍肯定。涌現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標桿站“束濱霞采油站”、“冬梅女子注汽站”和中國十大杰出青年技師趙奇峰和全國知識型員工優秀個人王曉華等一大批先進典型,1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4人榮獲“遼寧省五一獎章”,10人當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優秀人才。基層建設走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前列。
【黨團工作】
2007年,油田公司按照中共中央、遼寧省委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黨組的總體部署,緊密聯系油田實際,采取多種形式,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推進“四好”班子創建活動,健全完善兩級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開展領導班子巡視,領導干部管理能力有新的提高。廣泛開展以“新形勢、新目標、新要求,創業績、創和諧”為主題的形勢任務教育活動,提高隊伍的凝聚力和執行力。鞏固先進性教育成果,健全完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相關制度,組織開展了慶祝建黨86周年系列活動。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在超前教育、完善制度和監督懲戒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加大宣傳力度,多渠道、多角度展示油田公司在節能減排、科技進步、清潔生產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業績。推進企業文化與基層建設相融共進,深化五小文化、廉潔文化、安全環保健康文化建設,豐富基層文化建設內涵,不斷完善提升具有鮮明遼河特色的企業文化。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工會、共青團、計劃生育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油田公司團委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加強治安綜合治理,突出法制宣傳教育,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平安和諧礦區建設穩步推進。堅持向一線、艱苦崗位傾斜,完善績效聯薪分配形式,廣泛開展送溫暖、送清涼活動,拓寬渠道解決1243名子女就業,全年投入穩定資金1.6億元、扶貧幫困資金377萬元,廣大員工家屬共享企業發展成果,歸屬感、自豪感、榮譽感明顯增強。
(楊振喜)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謝文彥
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劉振軍
副總經理
任芳祥
張恩臣
孟衛工
總會計師
李 晶(女)
總經理助理、盤錦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黨委委員
周國華
張慶東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
【概況】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石化分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坐落于盤錦市,擁有員工2811人。公司始建于1970年,經過“九五”、“十五”期間的發展,現已是一家原油加工能力500萬噸/年、固定資產31.36億元的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公司擁有3套可加工不同品種原油的常減壓蒸餾裝置,以及催化裂化、柴油加氫、潤滑油加氫、汽油加氫、延遲焦化、氧化瀝青、潤滑油糠醛白土聯合精制、氣體分流、聚丙烯、制氫等生產裝置,以及污水處理場、酸性水汽提和硫磺回收等環保裝置共計19套,并具備鐵路、海運和管輸等方便快捷的儲存運輸條件。公司堅持“以遼河稠油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資源戰略,“原料以稠油為主,產品以瀝青為主”的特色發展戰略,憑借“沿海,靠近油田”的地緣優勢,使“規模適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發展定位進一步落實。公司突出做精煉油,在加工遼河稠油和超稠油方面獨具特色,傾力開發具有遼河特色的拳頭產品“昆侖—歡喜嶺”牌道路石油瀝青、特種工藝用油,是中國石油的稠油、超稠油加工基地和瀝青生產基地。
【主要生產經營指標】
2007年,全年加工原油(原料油)425萬噸,比上年增加60萬噸;輕質油收率41.25%,比上年提高2.17個百分點;柴汽比4.35,比上年提高0.08;綜合自用率實現大幅下降,由5.07%降為4.2%;綜合商品率95.2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單位因數耗能6.31千克標油/噸,比上年下降6.15千克標油/噸;現金單位加工費119.17元/噸,比預算節約0.19元/噸,比上年同口徑降低42.59元/噸。公司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30億元,比上年增加13億元;上繳稅費6.88億元,比上年增加2.17億元;實現賬面利潤8.9億元,比上年增加6.83億元;考核利潤12.4億元,比預計多完成9.4億元;比上年增加6.4億元。效益目標超過預期,在煉油板塊經濟指標名列前茅。
【主要產品】
全年生產瀝青98萬噸,比上年增加10萬噸;生產柴油124萬噸,比上年增加15萬噸;生產汽油28萬噸,比上年增加2萬噸;生產重油45萬噸,比上年增加29萬噸;生產液化氣8萬噸,比上年增加2萬噸;生產石腦油23萬噸;石油焦25萬噸,比上年增加2萬噸;生產潤滑油19萬噸;生產聚丙稀2.8萬噸。
【主要措施和成果】
2007年,貫徹落實集團公司2007年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兩大主題。努力做到“平穩、均衡、效率、受控、協調”,認真推廣西太平洋石化生產受控經驗。全面開展以“規范化、數據化、精細化”為主要內容的基礎管理工作。加強“兩個基地”建設,堅持特色發展,深化“三化”管理,全公司員工團結奮斗,銳意進取,全面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十一五”規劃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工規模和經營效果實現歷史性突破,各種問題和難題都得到妥善而有效的解決。2007年,公司的生產經營面臨巨大的考驗。主體裝置在沒有大的投入、稠油加工還不完全配套的情況下,完成425萬噸的加工任務,生產壓力很大;稠油加工量,特別是超稠油的大幅增加,給環保和安全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由于銷售體制的變化,給產、運、銷的平衡及效益的實現造成較大壓力。面對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發動全公司員工進行“適應新形勢,樹立新觀念,確定新思路,再上新臺階”大討論。認真貫徹集團公司2007年工作會議精神,將加強計劃與預算管理、加強工程項目管理、抓好安全與環保工作、優化生產運行、保證產品質量、加強科技創新、搞好節能降耗、加強隊伍建設、創造和諧氛圍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在主體生產裝置沒有擴能的情況下,積極轉變思維模式和管理理念,挖掘裝置潛力,優化運行,合理調配,使設備和員工經受住了暴風雪、停電和高負荷運行的考驗,加工量實現大幅度提升,裝置駕馭能力和運行水平顯著提高。生產系統克服了重重困難,積極組織原油進廠,合理安排工藝路線,疏通運銷渠道,圓滿完成了加工任務。并為2008年的生產運行積累了寶貴經驗。2007年,公司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30億元,比上年增長13億元;上繳稅費6.88億元,比上年增加2.17億元,全年實現利潤8.9億元,比上年增加6.83億元,利潤指標在板塊名列前茅,公司的競爭力顯著增強。2007年,公司生產的拳頭產品——瀝青,又率先通過了國家交通產品的行業認證,并榮獲國家名牌產品稱號。
【科技創新與技術改造】
2007年,科技攻關累計創效3000余萬元,部分創新成果得到應用。南蒸餾裝置電脫鹽系統的改造,解決了該系統長周期運行的技術難題,提高了脫鹽效果,并獲得國家專利;脫酸壓縮機密封的改造,解決了密封油污染問題,為長周期運行和提壓操作提供了保障;焦化裝置大型球閥的應用使液收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酸性水汽提裝置的注堿工藝改進,解決了凈化水氨氮嚴重超標的難題;地磅防盜創新成果的應用,基本上堵塞了油品外運丟油的漏洞;凈化車間脫硫工藝的創新,基本上解決了溶劑循環量不夠的難題;歐盟標準的環境友好型橡膠填充油的開發研究進展順利,為公司開發特色產品提供了有力保證。
【工程建設】
2007年,投資2億元,新建每小時600噸的污水處理場工程已正式中交,進入“三查四定”及開工階段;第二電源項目正在建設中;500萬噸/年稠油加工基地配套項目——年加工60萬噸重整、120萬噸加氫、200萬噸蒸餾已經通過審核,并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
【安全環保】
2007年,堅持“安全第一、環保優先、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安全環保工作放在首位,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強化崗位安全責任。有效推進HSE體系運行;通過開展“安全環保基礎年”活動,夯實基礎工作;注重安全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創新工作思路,把“從零開始,向零奮斗”作為安全工作的座右銘,不斷探索實現本質安全的有效途徑,嚴格監管,員工安全意識不斷提升;在生產管理方面,認真落實16項生產管理制度,各生產裝置運行平穩,各項經濟指標完成良好。嚴格執行崗位巡檢制度,裝置定期工作臺歷和替崗申請制度的實施,有力地保證了生產裝置安全平穩優化運行。在設備管理方面,制定出完備的設備管理制度和體系,專業人員配備齊全,責任落實到位,開展設備“創完好”活動,重視清潔文明生產,保持良好的生產環境,設備完好率達到規定的要求;公司建立了運作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管理系統,配備一支作風過硬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隊伍,使安全工作更加扎實。在環保管理方面,公司認真落實環保優先的要求,從排污總量、污水質量兩個方面入手,加強源頭控制,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環保設施配套,增加處理手段。新建污水處理場和尾氣回收裝置,徹底消除水和大氣的污染,使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公司高度重視三級防控措施建設和環保應急預案演練,環境污染防控取得了明顯效果,使環保工作得到徹底改觀。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07年,全面開展以“規范化、數據化、精細化”為主要內容的基礎管理工作。加強計劃與預算管理、加強工程項目管理、保證產品質量、搞好節能降耗工作。通過認真細致的工作,取得顯著的效果,綜合計劃和預算管理工作有效加強,一切項目納入計劃、一切費用納入預算、一切采購納入供應,通過“三化”管理,把不可控因素變為可控因素;認真分析超稠油加工比例的提高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優化運行,合理調配,使產品質量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加大節能降耗工作力度,開展“節能管理年”活動,注重每個細節,堵塞各種漏洞,將公司各項指標細化到每個班組,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加強工作創新,綜合自用率、綜合能耗持續降低,現金單位加工費進一步下降,使經濟技術指標有了新的提升。
(馬德君)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總經理、黨委書記
李占寧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盧 鐘
副總經理
屠規龍
閆鐵倫
張世杰
安全總監
余昌信
中國兵器遼寧華錦集團
【概況】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遼寧華錦化工集團公司以生產化學肥料、聚烯烴樹脂為主業,2007年末資產總額165億元,職工總數13013人,其中在崗職工11062人。集團下屬遼河化肥公司、錦天化公司、阿克蘇華錦化肥公司、乙烯公司、雙興公司等生產企業,現有年生產能力:尿素160萬噸、聚烯烴(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28萬噸、甲醇6萬噸。在建重點工程包括45萬噸乙烯、500萬噸油化兩個主體工程,20萬噸ABS、20萬噸環氧乙烷等產品深加工項目及油品儲運、供汽鍋爐等配套的公用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95億元,計劃2009年3月基建工程竣工。該工程建設正在緊張進行之中。
【主要生產經營指標】
2007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打造兵器石化產業基地和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為目標,全力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質量,生產經營和工程建設都取得良好成果。2007年,全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8.6億元、利潤1.4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4%和17.2%;上繳稅金2.11億元,比上年增長5%;全年重大安全、質量、環保事故為零。
2007年12月31日,華錦集團與營口港務集團簽訂乙烯原料上岸港口儲運工程合同
【生產經營】
2007年,華錦集團以提高運營質量和效益為目標,以連續高產、降本增收為重點,在原料漲價、自然災害、稅費增加等減利2.3億元的情況下,通過嚴細管理、深挖潛力,經營能力穩步提升,多項指標創歷史最高水平。
一、阿克蘇華錦化肥有限責任公司成為集團新的增長點。年內,該公司僅用15天時間完成投產后的首次設備大修,消除了尿素201-D上封頭腐蝕、大機組等關鍵設備隱患;合成氨、尿素生產設備有效運轉天數分別達到329天和327天,尿素產量超過50萬噸,實現利潤1.43億元,成為集團新的效益支柱,并帶動集團化肥產量、收入邁上新的經營臺階,使華錦集團尿素總產量達到154.4萬噸,比上年增加26.5萬噸;尿素銷售收入達到24.3億元,進入兵器集團36種主導民品的前三位;化肥企業利潤達到3.33億元,比上年增加1.79億元。
二、遼河化肥廠、錦西化肥廠生產裝置運行達到新水平。遼河化肥公司戰勝特大暴風雪、冬季低負荷對裝置連續運行的威脅,及時發現和處理201-D泄漏重大設備隱患,尿素生產裝置連續A級運轉217天,創造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全年生產尿素46.6萬噸;10月中旬以后,利用乙烯富氫甲烷氣252萬立方米,緩解了冬季天然氣供應不足的狀況,增產尿素5100噸。錦天化公司合成氨、尿素裝置運轉天數比上年分別增加25天和20天,尿素產量達到57.2萬噸,比上年增加6.5萬噸;實現利潤2億元,比上年增加7715萬元。
三、乙烯公司、雙興公司優化運行取得新成果。乙烯公司繼續深化與中原乙烯公司的對標管理,通過原料和工藝優化,雙烯收率達到46.81%,比上年提高1.42個百分點;通過改進乙烯裝置運行方式、實施雙苯加熱爐和燃燒氣油氣混燒改造等,解決了低壓蒸汽過剩、燃料氣放空問題。全年通過挖潛降耗,降低成本近億元。順利完成8萬噸芳烴裝置搬遷改造,生產雙聚雙苯28.5萬噸。雙興公司完成聚合T801系統粉塵污染治理、工藝冷凝液回收改造,起到了增產減排的較好效果;全年生產ABS 5.1萬噸、丁二烯1.89萬噸,ABS產量比計劃增加889噸。
四、供銷系統市場運作能力有新提高。采購工作努力優化石腦油供貨渠道,全年采購大慶石化優質低價石腦油23.4萬噸,占總量的62%,開辟大連化工七廠輕烴汽運、中海油石腦油新的供貨渠道;燃煤采購保持大廠直供,全年采購82萬噸,保證了煤爐優化運行和消耗進一步降低;繼續實施化學品采購整頓,獨家供貨由原來的100余家減少到22家,個別品種采購價格大幅下降。化肥銷售針對旺季不旺、淡季價格上揚的新情況,及時調整營銷策略,淡季出口尿素13萬噸,增加效益550萬元;按“多元化經營、實體化運作”模式,發展錦禾農資公司,自主營銷能力有所提高;開發新疆化肥市場,在新疆地區內銷量達到新疆化肥廠總產量的80%以上。聚烯烴產品銷售面對下游需求萎縮、價格低位運行的壓力,緊跟市場動態,及時調整價格,合理安排區域資源投放量和時機。全年綜合產銷率達99.7%。
【重點工程建設】
2007年4月,隨著45萬噸乙烯、500萬噸油化工程開工奠基,華錦集團重點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年內,圍繞2009年3月基建竣工的總目標,全力推進“基礎設計、設備訂貨、現場施工”三項工作,狠抓設計審查、投資控制、施工管理等關鍵環節,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主體工程基礎設計基本完成。“十一五”工程共有25套生產裝置及其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統,由國內7家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年內,集團加大與設計院溝通交流,派專人常駐寰球院和洛陽院督促設計進度,年底已完成21套裝置的基礎設計,其中油化工程全部9套裝置及系統配套單元的基礎設計于2007年9月10日完成。乙烯工程全部6套裝置及公用工程系統基礎設計于2007年12月19日完成。
二、設備訂貨進度加快。“十一五”工程共有設備總數4114臺,其中長周期設備267臺。針對部分設備制造周期長、設備參數提供晚等困難,集團提前進行了油化三臺加氫反應器和乙烯“三大機組”等關鍵設備訂貨,搶抓時間與制造廠家、設計院進行技術交流,堅持高質量和國產化原則,優選采購廠家再進行招標采購。到2007年底,乙烯工程2020臺設備已訂貨434臺,占總量的21%;油化工程1343臺設備已訂貨65臺,占總量的5%。
三、工程施工按計劃順利推進。2007年4月工程正式開工以來,集團克服多雨、霧雪、嚴寒等惡劣天氣的影響,以及邊設計、邊采購、邊施工等多重壓力,統籌謀劃、嚴細管理、搶抓進度,先后完成場地回填72萬立方米、主干道施工16.4公里、主干地管76.6公里、鐵路編組站及廠區走行線7公里、公用主雨排4公里,2007年底完成現場“三通一平”,為大規模施工創造了條件。進入冬季以后,圍繞裂解爐鋼結構安裝、樁基、儲運管線三項重點施工任務,完善冬季施工措施,加強設計催圖和人力機具調配,裂解爐基礎施工于2007年12月4日按計劃完成,共澆注混凝土3533立方米,為鋼結構安裝奠定了基礎;儲運工程于2007年底確定了原料上岸港口和路徑,為2008年輸油管線施工創造了條件。
四、公用工程及產品深加工取得新進展。環氧乙烷裝置基礎設計已經開始,22000立方米/小時空分裝置和2臺500噸環氧乙烷反應器等長周期設備已排產制造。本體ABS裝置已完成技術選擇,開始進入設計階段。積極推進華錦化工園區的籌備工作,完成了園區管理機構組建及人員配備。園區征地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進行,14萬噸本體ABS、20萬噸芳構化、12萬噸丁苯橡膠等6個首批入園項目有望在2008年開工。配套公用工程中,2臺410噸/小時高壓蒸汽鍋爐已經開始基礎施工,5萬噸/日污水廠、供電外線、水源地改造等已開工建設。
五、資金籌集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完成“遼通化工”收購雙興公司產權的工作,為重點項目建設籌集資本金5億元;“遼通化工”股票增發工作于2007年12月底結束,募集資金22.6億元,累計工程資本金已達44億元。2007年落實了油化工程38億元貸款、9.1億元企業債券,累計借款總額91億元。主體工程建設資金基本已落實到位。
【技術開發】
2007年,集團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積極推進與大連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單位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開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技術,完成耐熱、蠕變改性及新萃取劑技術應用的實驗及熔融法紡絲工藝技術的開發,已具備產業化條件;完成ABS板材、無鹵阻燃聚丙烯專用料研制;啟動錦天化40萬噸大顆粒尿素改造項目的設計工作,完成了新型包裹長效肥配方研制、MUSP肥小試生產,并進行了田間種植實驗;完成了新型硝化抑制劑開發試驗。
【節能減排】
2007年,集團認真落實遼寧省和兵器集團節能減排的工作部署,成立組織、制定規劃,分解落實了指標和責任。通過實施節能改造、優化工藝控制,集團控制的21項重點消耗指標中,有15項好于上年、20項達到年計劃目標。其中:遼河化肥廠通過增設尿素粉塵回收裝置、嚴格控制各項工藝指標,蒸汽耗煤、尿素耗氨量,分別比上年降低0.71公斤/噸和0.64公斤/噸;錦天化和新疆化肥的二氧化碳回收裝置投入運行,降耗增效的效果明顯。加強對減排重要意義的宣傳,嚴格三廢排放管理,落實責任、完善措施、精心操作,加強日常檢查和講評,超標排放的問題有明顯好轉,廢水、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與2005年同口徑相比,分別降低15%、44%和23%。
【質量和安全工作】
加強產品質量管理,新疆化肥的尿素、乙烯公司聚乙烯系列產品分別通過了國家免檢和遼寧名牌的評審,解決了新疆尿素粉塵多、縮二脲含量偏高等質量問題,完成三大化肥廠的測量體系年度審核、原材料手冊修訂等工作,產品質量保持較好水平。組織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演練,認真開展“反三違”和事故隱患排查活動,堅持安全月專題活動、日常安全檢查和教育,促進了安全生產制度的落實,新疆化肥消防、安全通過了當地政府的檢查驗收。全年千人負傷率為0.18,一般火災事故5起,重大安全、防火事故為零。
【財務資產管理】
2007年,集團公司以樹立“大財務”的理財思路、建立發展型財務體制為目標,確立“十一五”項目財務組織架構、會計核算模式和資金流轉程序;加強資金集中管理,流動資金貸款總額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優化貸款結構和爭取優惠貸款政策,努力節省財務費用;穩步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將投資、采購、生產和銷售每個環節都納入預算監控體系,全面預算對經營的控制、指引作用明顯增強。完成了對“北瀝公司”的股權收購,華錦集團投資1.22億元、占48%的股份,為500萬噸油化工程項目審批提供了重要前提。實行重大合同全過程跟蹤和聯合會審制度,全年審查合同3467份,堵塞合同漏洞,避免了合同糾紛的發生。加強內部經濟效益和財務收支審計、工程結算審計、效能監察等工作,及時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控制力。
【人力資源管理】
2007年,人力資源工作緊跟集團改造發展步伐,總結新疆化肥人員配置經驗,選調、招聘管理和技術骨干342人到工程指揮部,采取主體裝置成建制劃撥、后勤輔助單位考核錄用、骨干抽調等方式,完成了1385名生產操作人員配備工作。通過待崗和輔業人員充實一線、適當補充應屆畢業生等措施,充分挖掘內部人力資源潛力,保證了生產經營和重點工程建設的人員需求。完善激勵和評價機制,啟動了科技和關鍵技能帶頭人評聘工作;按照向效益良好企業和科技生產骨干傾斜的原則,進行了職能工資調整,薪酬分配的導向激勵作用有所增強;實行生產經營和工程建設單位目標責任考核、機關績效管理、工程管理部室ABC考核辦法,推動了績效的提升。組織工程預決算與造價管理、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化工設備安裝與調試等專業培訓,提高工程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開展高、中、初級工培訓、鑒定工作,共有1658人參加,促進了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認真組織新裝置生產人員的理論培訓和軍訓,新項目生產操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思想作風有較大提高,為現場實習和裝置開車奠定了較好基礎。各生產企業通過技術比武、名師帶徒、以老帶新等多種形式強化崗位培訓,轉化提升隊伍素質初見效果。
【黨建思想政治工作】
2007年,根據兵器集團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新體系創建的有關部署,結合華錦集團實際,實施黨建、班組建設、凝聚力和企業文化“四大”工程,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保證監督作用明顯增強。以“四好”為班子建設目標,調整充實了重點工程各分指和專設部室的班子,深入學習十七大精神,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開展“人人愛企業、人人有擔子、人人創效益”主題教育,持續提高職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敬業意識,營造了全員發動、全力以赴,為集團跨越發展而奮斗的思想氛圍。針對一線骨干力量不足、后勤系統充實到一線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制定“素質建設工程進班組”活動方案,開展“五好一準確”優秀班組創建、“學習有氛圍、崗位能成才、工作有創新”的“創學”活動,提高了班組建設整體水平;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和職工技能比武大賽,激發職工學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利用報紙、電視、宣傳欄、板報等宣傳工具,深入宣傳工程建設、生產經營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弘揚華錦“三為”宗旨和“三講”理念,為跨越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撐。完成了生活區1500平方米庭院綠化、8400平方米活動廣場建設,實施生活區供暖和華錦公寓改造,開展職工健康體檢、困難職工幫扶救助等利民項目,營造了氣順人和的良好環境。
(鞠海峰)
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董事長
溫 剛
副董事長
馮恩良
董事
王成國
李春建
劉云文
植玉林
劉開勇
于 焱
李玉德
董事會秘書
范志平
執行董事
馮恩良
總經理
李玉德
副總經理
于國宏
王成虎
呂慶剛
陳 軍
杜秉光
范志平
總會計師
任勇強
總經理助理
王志芳
王利人
李萬忠
許曉軍
黨委書記
馮恩良
黨委副書記
王明江
李玉德
王久洲
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王久洲
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