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盤錦簡介 > 盤錦年鑒 > 盤錦年鑒(2007年)

財政·稅務(2007年)

發布時間:2010-05-25 信息來源:盤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瀏覽次數:178

財政

    【財政收入】

    2007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96871萬元,為預算的103.8%,比上年實際增收37378萬元,增長14.4%;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04826萬元,為預算的910.0%,比上年實際增收87185萬元,增長494.2%。

    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1274萬元,為預算的100.3%,比上年實際增收15398萬元,增長8.3%;基金預算收入完成78377萬元,為預算的828.5%,比上年實際增收67855萬元,增長644.9%。

    【財政支出】

    2007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479,725萬元,為預算的94.1%,比上年實際增加支出78443萬元,增長19.5%;基金預算支出完成58652萬元,為預算的50.3%,比上年實際增加支出50541萬元,增長623.1%。

    市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62682萬元,為預算的92.8%,比上年實際增加支出21940萬元,增長9.1%;基金預算支出完成31827萬元,為預算的38.5%,比上年實際增加支出25924萬元,增長439.2%。

    【財政收支平衡情況】

    一般預算收支平衡情況。2007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各項收入總計537794萬元。其中,當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6871萬元,省兩稅稅收返還補助收入24532萬元,所得稅基數返還7149萬元,財力性轉移補助78651萬元,專項補助75011萬元,國債補助收入6133萬元,國債轉貸資金上年結余50萬元,上年滾存結余31267萬元,調入資金18130萬元。全市財政一般預算各項支出總計501678萬元。其中,當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79725萬元,財力性轉移支出7246萬元,專項轉移支付14657萬元,國債轉貸支出50萬元,年終結余36116萬元,結轉下年支出31643萬元,凈結余5858萬元。

    基金預算收支平衡。2007年全市財政基金預算各項收入總計128971萬元。其中,當年財政基金預算收入104826元,省專項補助收入11495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2650萬元。全市財政基金預算各項支出總計71090萬元。其中,當年財政基金預算支出58652萬元,調出資金12438萬元,年終結余57881萬元。

    【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培植、擴大財源】

    積極拓展籌資渠道,全年爭取籌措上級補助資金18.4億元,比上年增長7.2%,支持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采取財政承諾、擔保等方式籌措融資10.4億元,比上年增長177.7%,通過貼息、補助、獎勵、借款等形式安排資金10560萬元,比上年增長116.2%,支持工業園區、華錦集團500萬噸/年乙烯原料油、螃蟹溝綜合治理、雙臺子區集中供暖改造、遼河風光帶、市體育場改造等項目建設。為58戶中小企業辦理貸款擔保,擔保貸款總額90301萬元,比上年增長30.1%,有效地緩解了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困難。撥付外事經費、商貿事業費等資金2200萬元,支持因公出訪團組38批100人次,加大對歐洲、澳洲、美洲、東南亞及日韓等重點地區和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支持參加中國天津商品交易投資洽談會、遼寧(南昌)商品展銷暨經濟合作洽談會、2007遼寧建設節約型社會展覽會、第四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活動。兌付東北老工業基地外貿發展資金、出口獎勵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478.8萬元,促進了外貿出口。安排資金73057萬元用于教育事業發展,比上年增長26.2%,改善城鄉教育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安排資金4063萬元用于科技事業發展,比上年增長32.6%,促進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安排資金20316萬元用于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比上年增長22.8%,改善醫療衛生條件與服務。安排資金7158萬元,用于環境保護,比上年增長43.1%,強化污染防治,維護生態環境。支持城市建設和維護,安排資金82326萬元,比上年增長17.1%,通過擔保融資1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支持惠賓大街、興油大街東段、雙臺子區巷路改造、城區綠化工程等重點城市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公路建設總投資達8.2億元,支持濱海公路、營盤線改造、東外環路改造、鄉級老油路改造、村村通油路改造等重點公路工程建設項目。

    【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加快新農村建設】

    通過承諾擔保還款形式籌資1.95億元,支持遼濱經濟區、盤山縣新縣城及工業園區、大洼縣食品工業園區建設。支持遼濱經濟區申報國家級節能項目補助資金1590萬元、世界銀行貸款500萬元。申報省縣城及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補助資金2000萬元。安排資金1724萬元,通過承諾擔保還款并貼息形式籌資4000萬元,支持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落實國家、省扶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撥付轉移支付資金4億元,支持縣鄉財源建設。2007年縣域生產總值增長27.8%,比上年提高9.5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5.2%,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盤錦市被省政府授予縣財源建設工程先進市。積極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市撥付支農資金47046萬元,比上年增長76.4%,重點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水利工程、生態農業等建設項目,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及時足額安排兌付種糧農民綜合直補資金8096萬元、農業良種推廣補貼資金2426萬元、農機具配套補貼資金780萬元。安排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資金3880萬元,消除危房9800平方米,新建及維修校舍87298平方米。

    全市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財政性資金6574萬元。其中,借款972萬元,參股1600萬元。共完成土地治理項目7個,治理面積7066.7公頃;建設優質飼料糧基地1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1個;發展一般產業化經營項目3個,重點產業化龍頭項目1個,參股經營項目1項,貼息項目1個;實施科技項目43項。實現新增總產值14821.3萬元,新增利潤3027.65萬元,項目區農民比非項目區農民人均增收450元以上。

    【深化財政改革】

    推進財政預算編制改革。進一步規范預算編制,加強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和預算外收入納入部門綜合預算管理。啟動縣區部門預算編制,不斷增強預算的嚴肅性、權威性和法治性。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繼續做好市本級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基礎上,完成縣區由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轉軌及上線運行工作。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預算及采購范圍。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購金額15520萬元,實際支付價款14495萬元,節約資金1025萬元。其中,市本級完成政府采購金額6840.8萬元,實際支付價款6552.4萬元,節約資金288.4萬元。深化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對市本級39個部門、115個單位、177個非稅收入項目進行全面清理規范,為全面實施收繳制度改革奠定基礎。推進“鄉財縣管鄉用”改革。結合盤錦市縣鄉財政工作實際,制訂下發《關于推進“鄉財縣管鄉用”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整合政府財力資源工作。制訂下發《盤錦市縣區整合政府財力資源工作的實施方案》,縣區共整合政府財力資源72868萬元。落實國家對部分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因石油價格改革增加支出給予財政補貼的政策,撥付兩批石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資金2587.6萬元,全市共有827艘各類漁業船只、334輛公交車、472輛農村道路客運車、3238臺出租車以及盤山縣林場等經營者和企業享受石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繼完成全市農村、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后,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建立健全農村綜合改革組織機構,完成國有農場第二次分離辦社會工作,分離單位131家,撥付資金3524萬元。開展鄉鎮及國有農場債務負擔情況的調查工作。

    【社會保障】

    全市收繳養老保險金50758萬元,比上年增長22.3%;收繳失業保險金14581萬元,比上年增長5%;收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金48426萬元,比上年增長27%;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地方財政補助撥款3355萬元,比上年增長164%,確保各項社保資金的專款專用和及時足額撥付,保障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爭取上級城鎮、農墾企業養老補助資金36830萬元,比上年增長32.9%。加大就業再就業資金的投入力度,撥付就業資金11878萬元,比上年增長36.2%,使大齡就業困難對象4000人實現再就業。加強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工作,共為492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小額貸款擔保,擔保貸款金額1171萬元,比上年增長33.5%。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和管理機制,實現基金收支分離、管用分開、封閉運行。全市參合人數已達55萬人,參合率達99.81%。推進國有困難企業退休職工參加醫療保險工作,全市共有1.1萬余名國有困難企業退休職工參加醫療保險。開展了暴風雪災害的核災、救災工作,撥付救災資金985萬元,撥付農業生產救災貸款財政貼息資金400萬元,爭取省農村信用社貸4694.8萬元,保證受災農戶盡快恢復生產與生活。支持雙臺子區集中供熱改造,在上年安排集中供熱補助資金750萬元的基礎上,全年又撥付集中供熱補助資金750萬元,承諾擔保貸款2000萬元,撥付集中供熱改造拆除供暖鍋爐補償金810萬元,推進集中供熱改造。撥付市熱電總公司、廣田熱力公司和市房產供暖管理處三家集中供暖企業供暖補貼資金673萬元,撥付解決棄燒棄管等供暖突出問題資金423.5萬元與城市困難群體冬季供暖補貼資金600萬元,確保城市居民特別是城市低保戶和特困職工等困難群體安全過冬。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撥付資金2902萬元,惠及81677名貧困家庭學生,解決貧困家庭的實際困難。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

    對全市696戶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資產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清查前全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賬面數為73.21億元,經中介機構核實認定資產盤盈0.51億元,盤虧1.29億元,清查后全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為72.43億元。其中,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前帳面數為36.47億元,經中介機構核實認定資產盤盈0.16億元,盤虧0.82億元,清查后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為35.81億元。

    【會計誠信】

    組織開展“會計誠信建設年”活動,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推進會計誠信建設,提高社會各界人士對會計誠信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為迎接全國第三屆會計知識大賽遼寧選拔賽,舉辦盤錦市第三屆會計知識大賽。參加第一賽程網上答題的會計人員17095人,占全市會計人員17955人的95.2%,居全省第三名。

    【財政監督】

    認真貫徹落實《遼寧省財政監督條例》,制定并實施《盤錦市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質量考核辦法》,推進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組織開展教育、報社、衛生、房產、交通、動檢等部門非稅收入征管情況檢查,確保各項非稅收入及時足額繳入國庫和財政專戶。開展教育、科技、經委、發改委、統計、物價等系統(單位)預算執行及財政制度改革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共檢查236個機關事業單位,查出違規違紀金額2400余萬元,進一步規范機關事業單位財務行為,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制定市本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方案。對資金額度較大、涉及民生利益、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評價,為進一步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與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積極作用。開展2006年度本級財政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規范財政內部理財行為,強化內部約束機制。

    【非稅收入】

    全市非稅收入實現165488萬元,比上年增長123.3%。其中,市本級實現118534萬元,比上年增長169%。依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項,對收費標準有上下限幅度規定的,明確按下限標準收費政策執行,共涉及收費項目12項,標準86個。形成《盤錦市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依據目錄》,經市政府批準后,在市政府政務公開網公布。

    【財政體制】

    1994年國家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以1993年地方財政收入為基數(不考慮支出),對1993年的財政收入按照新稅制和稅種進行轉換,按國家的分稅制辦法,分別把轉換后稅收分為中央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消費稅為中央財政收入,增值稅中央和地方75∶25共享,對上劃中央后影響1993年地方既得財力的部分核定基數中央予以稅收返還,以后年度增加的稅收按1∶0.3進行返還。2002年中央對財政體制進行調整,實行所得稅共享,2002年按5∶5比例分成,2003年按6∶4比例分成。在中央分稅制體制下,省實行宏觀調控的分稅制財政體制。(一)將四大部門(石油、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在中央分稅制體制下分給地方的25%增值稅全部列為省級收入,對93年的基數予以返還,增量部分返還市30%;(二)金融保險企業營業稅全部列為省級收入,返還93年的基數,增量部分返還市30%;(三)石油資源稅不實行屬地征收,由遼河油田統一核算繳稅,收入省、市5∶5分成,并返還93年基數;(四)土地使用稅省市5∶5分成,并返還93年基數;(五)土地增值稅省市5∶5分成;(六)土地有償使用收入省市5∶5分成,1997年改為包干上解;(七)中央兩稅按增量1∶0.3返還的收入省集中0.1;(八)對1993年增長的財力省集中15%。對完不成中央兩稅和省級收入基數的都要扣減稅收返還。中央和省財政確定的財政體制同樣適用于縣區,盤錦市對縣區沒有附加任何調控措施。市對縣區老體制的上解和補助改為包干實行,不再遞增。2003年省政府決定進一步完善省市財政體制,從2003年1月1日起采用按稅種和按比例分享的辦法,重新確定省市財政收入范圍,在此基礎上核定省市體制劃轉基數和支出范圍。將原省級收入的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等稅種收入下放到市;原由省級和盤錦市分享的原油、天然氣資源稅下放到采油企業所在市;其他財政收入省與市劃分范圍按原體制不變。省市共享的財政收入包括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五個稅種。分享比例:(一)增值稅,中央分享75%,省分享10%,市分享15%;(二)營業稅,除繼續作為中央收入的營業稅外,其他營業稅省分享30%,市分享70%;(三)企業所得稅,除按中央規定繼續作為中央固定收入的企業所得稅外,其他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按屬地征收,中央、省、市按比例分享:中央分享60%,省分享20%,市分享20%;其中,屬于跨地區經營、集中繳庫的企業所得稅,按相關因素和上述分享比例在有關市之間進行分配;(四)個人所得稅(含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2003年中央分享60%,省分享15%,市分享25%;(五)房產稅,實行省與市按比例分享:省分享50%,市分享50%。原油、天然氣資源稅下放到采油企業所在市,由盤錦市統一征收,月末按比例分別劃入各市金庫。2006年各市分配比例是:盤錦市58.8%;沈陽市12.58%;錦州市23.16%;鞍山市4.59%;遼陽市0.87%。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省市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遼政發〔2003〕17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完善市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遼政發〔2003〕19號)精神,本市決定完善后的省對市新的財政體制適用于縣區;原由省和市分享的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省下放到采油企業所在市,本市征收部分繼續作為市級收入;從2003年1月1日起對城市規劃區內新建企業按稅種實行市、區共享。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五個稅種。共享比例按照市以下收入部分市和區4∶6分享。對盤錦市轄區外礦區不實行稅收分享辦法。對市經濟開發區內新建企業形成的稅收,市分享部分5年內全部返還用于開發區建設。對原溢洪區范圍內形成的稅收,作為市級收入,待城市防洪工程建設項目欠款歸還后,再按屬地原則劃分收入范圍。在此基礎上重新確定市縣區財政收入范圍,核定市縣區劃轉基數和支出范圍。

 

國家稅務

    【稅收收入】

    2007年,遼河油田原油價格大幅下降,原油產量持續減產,全市國稅收入在經過多年高速增長之后,出現負增長現象。全市國稅系統在嚴峻的組織收入形勢下,堅持“依法治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加強稅收分析和加強收入預測,強化稅源監控,全市國稅系統累計組織入庫稅收收入749718萬元,實現全年無欠稅。其中:增值稅475407萬元,消費稅36808萬元,企業所得稅175360萬元,外企所得稅33547萬元,居民儲蓄利息所得稅12508萬元,車輛購置稅16088萬元。在入庫級次上,中央級收入完成600268萬元,省級收入完成62215萬元,市本級收入完成72204萬元,縣區級收入完成15067萬元。形成地方財力98935萬元。

    【稅收征管】

    按照屬地管轄原則,重新劃分征管責任區,明確管轄交叉地界的納稅戶管轄權,全市共劃分責任區96個,配備稅收管理員256名,平均每名管理員負責60余戶納稅人的征收管理工作。完善征管責任區管理辦法和稅收管理員制度,制定《盤錦市國家稅務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稅源管理的實施意見》和《盤錦市國家稅務局納稅評估管理操作規程》,細化、量化稅收管理員崗位責任體系,按照稅款催報催繳、案頭稅收分析等可單人完成的工作和納稅評估、日常檢查等須兩人以上完成的工作兩個層面,實行一人多崗或一崗多人,采取動態管理。積極參與省局組織開發的全國第一個與綜合征管軟件完成無縫聯接的“稅收管理員系統”,盤山縣局圓滿完成試點推行任務。10月23日,稅收管理員系統在全市國稅系統全面推廣。深入開展納稅評估工作,建立重點行業評估模型,以行業評估數學模型指導納稅評估工作,做到評估一個企業,規范一個行業。截至年末,全市共建立谷物磨制(大米加工)、原油加工及石油產品制造(瀝青生產)、石油鉆采專用設備制造等12個行業的評估數據模型。加大監督考核力度,建立納稅評估工作獎優罰劣機制,開展“全市國稅系統優秀稅收管理員”評選活動。10月18~19日,盤錦市國稅局承辦全國納稅評估優秀案例評選工作會議。2007年,全市國稅系統共開展納稅評估1052戶,取得評估成果338戶,總體稅收成果5132萬元。全市的整體稅負水平進一步提升,行業稅負預警數量由19個下降到11個,稅收征管秩序進一步規范。2007年總局選擇遼寧省國稅局為全國試點單位,對國家稅務總局委托中科院研發的“納稅評估模型”進行實際數據的試點測試,盤錦市局受省局委托成為全省除沈陽、鞍山、營口之外的第四個試點城市,經過努力,完成試點任務。

    【依法治稅】

    深入貫徹落實稅收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定期執法檢查和專項執法檢查制度以及行政執法公開、公示制度,并根據省政府關于“建立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的要求,自5月起在全系統組織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活動,把案卷評查作為一項內部監督形式固定下來,把行政執法案卷評查的結果作為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扎實做好稅務案件復查和審理工作。完善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合議制度。全年市局案件審理辦公室共收到處理重大稅務案件26件,召開案件審理委員會2次,集體討論6件,合計審理補稅3105萬元,罰款253.25萬元。加強普法教育。全系統被評為遼寧省“四五”普法先進單位。2007年是“五五”普法第一年,認真抓好稅務行政執法人員素質教育,積極配合市依法治市辦做好普法教育工作,辦好《盤錦普法》報。4月,以“依法誠信納稅,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開展第16個稅收宣傳月活動,“一言千金——我為國稅發展建言獻策”、稅收宣傳走進“五點一線”、“稅收大講堂”、“重組之后話稅收”等4項活動被省局評為優秀項目。在11月中旬國家總局組織的全國稅務人員執法資格考試中,盤錦市國稅局參加考試干部全員通過。強化稅務稽查。實行打擊型、審計型和管理型稽查,通過競爭程序評選出各個類型的稽查專家,實行首席稽查專家制度。全年全市稽查系列共檢查各類納稅人471戶,有問題263戶,查補稅款4921.77萬元,罰款309.62萬元,加收滯納金547.72萬元,查補合計5779.1萬元,入庫率100%。深入開展稅收專項檢查。2007年對電力、食品加工、農產品加工、廢舊物資等5個行業的185戶企業進行稅收專項檢查,查出99戶有問題,查補稅款719.86萬元,罰款19.26萬元,加收滯納金78.73萬元。認真開展發票協查工作。共受托協查案件79起,查補入庫稅款20.53萬元。嚴厲查處涉稅舉報案件。共受理舉報案件8起并全部查結。

    【稅種管理】

    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針對各稅種管理中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消除管理隱患。加強民政福利企業政策調研,完善民政福利企業管理措施。加強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管理,下發《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管理辦法》等3個文件,堅決執行國家對福利企業的稅收優惠和對殘疾人的勞動保障相結合的政策,嚴格控制購銷渠道。廢舊物資收購發票一律回收,對不符合免稅條件的單位一律恢復征稅。針對全市經濟結構特點開展消費稅政策專題調研,強化對企業產品產量和產品結構的分析與評估,強化對銷貨退回和價外費用等涉稅事項的評估與監控。認真做好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匯算面100%;加強企業所得稅分類管理和中介鑒證管理;加大涉外稅務審計力度;開展反避稅工作;積極參與全市涉外企業聯合年檢;加強非居民納稅人的稅收監管,嚴把售付匯稅務憑證開具關,共為企業開具售付匯稅務憑證43份,收繳外國企業所得稅和預提所得稅2192萬元,做到應收盡收,同時認真開展情報交換和稅收協定的執行工作;積極做好“兩法合并”準備工作,開展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學習培訓,組織“兩法合并”理論研討和政策調研,為2008年正式實施新法奠定了基礎。加強運費發票管理,堵塞運費發票管理漏洞。認真執行《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辦法》,認真貫徹車輛“一條龍”管理辦法,與交警、農機管理部門建立定期聯系、協作制度,做到應收盡收。加強出口退(免)稅認定工作,規范退稅程序,建立健全登記臺賬,強化計劃統計和退調庫管理工作,加大稅收函調力度,加強預警評估工作。

    【信息化建設】

    2007年,著力“五個新系統”建設。抓好稅庫銀聯網電子繳稅系統上線運行工作。對CTAIS系統中鑒定的基礎數據進行維護和修改,通過多種渠道對納稅人進行宣傳、動員和引導,提高納稅人對聯網繳稅的認識,積極主動地與各商業銀行聯系,做好“三方協議”的簽訂和驗證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7月1日,稅庫銀聯網電子繳稅系統一次上線成功,全年全市共有2947戶納稅企業簽訂三方協議,實時扣稅成功企業2018戶,簽訂協議企業數量和進度以及實時扣款成功率都居全省前列。抓好“稅收管理員系統”的測試推廣及試點工作。抓好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推行工作。制定《盤錦市國家稅務局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2.0版推行工作方案》,12月1日,正式上線試運行,實現計算機自動考核和人工考核相結合的嶄新的考核模式。抓好新的車輛購置稅稅收軟件安裝使用工作。五是抓好貨運發票認證系統應用工作。繼續抓好網上申報、網上認證等系統的運行工作,截至年末全市共有3000余戶納稅人實現了網上申報,申報成功率始終保持在99.9%以上,共有1143戶一般納稅人應用網上認證系統,切實提高認證質量和效率。繼續加大硬件設備投入,全市國稅系統擁有計算機700多臺,人機比例1.15∶1,市局基本達到1∶1。

    【服務經濟】

    認真貫徹落實與資源型城市轉型聯系密切的老工業基地振興稅收優惠政策,全年,共辦理增值稅退稅1732萬元;享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納稅人73戶,盈利企業享受所得稅優惠23246萬元,虧損企業增加費用扣除316萬元。認真執行出口退(免)稅政策,全市共辦理出口退(免)稅認定企業177戶,共審批出口退(免)稅9449萬元(免抵調庫1,315萬元,出口貨物退稅8134萬元,采購國產設備退稅800萬元);共為民政福利企業減免稅998萬元,為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151萬元;為已領取下崗再就業優惠證的979戶個體戶免稅務登記工本費38632元;審批吸納下崗富余人員享受所得稅減免企業28戶,安排下崗失業和富余人員732人(其中:扶持創業帶頭人9戶,帶動下崗失業人員122人),累計減免企業所得稅11035萬元。

    【黨風廉政建設】

    深入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制定《盤錦市國家稅務局2007年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分解表》,層層建立責任機制,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嚴格實行行政管理過錯責任追究制,促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到實處。認真執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認真執行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和重大事項報告等一系列監督管理制度。適時出臺《關于春節期間開展廉政安全教育活動的通知》和《關于重申嚴禁稅務干部借子女升學之機操辦斂財的通知》等文件,切實把住廉政關口。加強行風建設。優化納稅服務。全系統各單位深入落實《納稅服務工作規范》和文明辦稅規定,完善納稅服務工作考核評價制度。強化社會監督。加強特邀監察員隊伍建設,全系統共聘請特邀監察員133人;繼續深化“百千萬工程”、“誠邀萬民評國稅”等活動,加強對干部“社交圈”、“生活圈”、“娛樂圈”的監督,拓展社會監督渠道。強化職能監督。全年各級紀檢監察部門通過明察暗訪累計檢查基層單位40余次,批評教育11人次。優化稅收軟環境。提出“執法更規范,辦稅更高效,服務更優化”的軟環境建設目標,出臺《盤錦市國家稅務局行風建設暨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工作實施意見》。認真開展執法監察。加強“兩權”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十廉”教育活動。制作的電視專題片《稅苑花開廉花香》被省紀委評為遼寧省廉政文化進機關評比第四名。在全市行風測評中,連續5年獲得第一名,連續12年被評為盤錦市行風建設先進單位。在全市82個部門參加的評比中再次名列全市第一名,榮獲糾風和軟環境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隊伍建設】

    深化“人才戰略”。強化“六員”崗位技能培訓和業務競賽,共組織八次考試和競賽,參考人員達1200余人次。順利通過總局稅收管理員考試,選拔出6名市級“崗位標兵”和38名“崗位能手”。選派28人參加全省征管能手考試,團體成績全省第一。規范公務員管理。開展市局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工作。認真落實“制度落實年”各項工作任務,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優化工作作風,開展“楷模式機關”創建活動。加強機關黨建工作。確定4個基層分局(所)黨支部為黨建工作示范點,在機關黨員中深入開展“五比”和“十佳共產黨員”評選活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星級服務”模式在全市國稅系統辦稅服務廳全面推廣。全市共評選出“五星級”辦稅服務廳2個,“四星級”辦稅服務廳4個,“五星級”辦稅服務人員7名,“四星級”辦稅服務人員29名。年內,全系統共擁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60余個,60余多人次受到市級以上表彰或嘉獎,1人被授予遼寧省“十大杰出青年”稱號,1人被授予盤錦市“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地稅

    【稅費收入再創新高】

    2007年,稅費收入完成44.6億元,稅收和社保費又創歷史最高水平。稅收收入實現22.6億元,比上年增收3.4億元,增長17.7%,是1994年建局時的5.5倍,完成省地稅局下達計劃的103.4%;一般預算收入口徑完成19.5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完成計劃的102.3%;市級收入完成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完成計劃的104%;縣區級收入完成5.81億元,比年增長26.8%。社保費收入實現22億元,比上年增收3.3億元,增長17.6%。基本養老保險完成182575萬元,其中市級及市級以下企業養老保險完成49396萬元,完成市政府計劃的118%,超收7500萬元;征收企業失業保險14570萬元,完成市政府計劃的104.4%,超收620萬元。代征其他各費均創歷史最好水平。代征殘疾人保證金705萬元,超計劃55萬元;代征河道維護費6462萬元,比上年增收2848萬元;代征工會經費1822萬元,比上年增收759萬元。

    【稅源管理不斷強化】

    年內,不斷探索和完善各稅種管理措施手段,收入超億元的稅種達到6個。強化“兩稅”管理。2007年,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總收入達到47559萬元,占全口徑稅收收入的比重達到20%。企業所得稅增長速度顯著加快,全年收入11801萬元,增長幅度達到78.26%。加強營業稅稅源監控,實施有效的動態管理,完成6.3億元。小稅種增幅強勁。印花稅實現較大幅度增收。制定《盤錦市印花稅核定征收暫行辦法》,全年累計入庫印花稅3992萬元,比上年增長33.29%;契稅增收3959萬元,比上年增長33.29%;加強土地增值稅預征、清算管理,比上年增長204.6%。社保費的稅式管理不斷完善。進一步完善稅費“同征同管同查同考核”的工作機制,夯實征管基礎,社保費由2000年開征之初的1.14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22億元,從2000年到現在,社保費收入總計實現90.9億元。

    【稅收政策調整】

    落實土地使用稅的調增政策,全市的土地使用稅21693萬元,實現稅額上調3倍的目標。積極做好車船稅開征工作。為了新車船稅能于7月1日在盤錦順利實施,協調駐盤各家財險公司,確定代征車船稅的有關工作事項和方法。全年征收車船稅1037萬元,比上年增收170萬元。年納稅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申報工作取得較好成果。全市共有1323人自行申報,申報稅額4351.6萬元,補稅額127.2萬元,此項工作受到省地稅局的通報表揚。全員全額扣繳申報進展較為順利,有27家重點行業和企業36000人,實行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稅收法制環境不斷完善】

    嚴格稅收執法監督。在全市范圍內進行為期近20天的稅收執法專項檢查,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全年將房地產業及建筑業、交通運輸、服務業、石油化工、大型商業零售企業等作為稅收專項檢查的重點。對172家各類企業實施專項、專案檢查,共查補地方各稅費合計4000余萬元。做好稅收定期定額的調整工作。7月1日起,對全市5431個體工商戶月核定稅額進行調整,平均上浮76%,全年增加稅收1000余萬元。對個體工商戶雙委托“批量扣稅”進行試點,取得較好的成效。改進和優化納稅服務。發揮“12366”熱線的服務溝通作用;完善各縣分局辦稅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加強基層稅務所辦稅大廳的規范化建設;抓好地稅網絡咨詢互動建設,接受網上政策咨詢等近百次;繼續推行“春風工程”和“陽光工程”,堅持“八公開”,不斷豐富和拓展辦稅公開的內容和形式。抓好稅收宣傳工作,利用好各種媒介宣傳好稅收政策。

    【稅收信息化建設】

    1月12日,金稅三期工程在盤錦市全面上線。為提高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4月17日在直屬分局申報大廳舉行新系統操作競賽。強化后續管理,市地稅局成立運行維護小組,解決各類問題200余件,部署和落實省局運維組工作近100項,較好地解決了應用中的問題。電子報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有442家企業實現了電子報稅。

    【地稅干部隊伍建設】

    年內,培訓的重點是計會統崗位人員,在省局競賽中,團體成績獲得第7名,個人成績一人進入前10名。4月份,組織第二期能力素質培訓班。選派兩批4人參加省局組織的兼職教師培訓班。做好思想工作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確保隊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