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交通(2003年)
工業綜述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2003年,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52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433.3億元,比上年增長9%;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218億元,比上年增長7.3%。
【地方和非國有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國有及規模以上地方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9.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非國有工業完成總產值59.8億元,比上年增長48%。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9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實現利潤62.8億元,比上年增加11.6億元。
【技術改造投資增長強勁】
全市技術改造投資實現46.3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地方技術改造投資完成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0%。
【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
全市有52家國有企業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占應改制企業的43%。截至年末,全市國有企業已有233家實現各種形式的改制,改制面達到77%,其中工業企業達到97%。被列入省考核的15家國有中小工業企業有14家企業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超額完成省下達的10家企業轉制任務。
【企業安全生產成效顯著】
全市工礦企業發生事故12起,死亡6人,重傷6人,為省控指標的72.73%和21.43%;全年無特大傷亡事故發生。
(周名東)
附:盤錦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
一、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全年加工原油63.38萬噸,生產瀝青28.8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1990年不變價)30 452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07 543萬元,實現稅金12 761萬元,實現利潤2 14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9%、-5.1%、-0.5%、9.5%、-1.4%,利潤增加3 145萬元,其中瀝青產量降低原因是瀝青銷售淡季時燃料油產量較大。
二、生產、經營、管理情況。2003年公司圍繞企業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目標,通過采取強化管理、節能降耗等一系列措施,實現裝置連續運行345天,重大安全責任事項為零,實現企業扭虧為盈。(一)提高供產銷各環節的系統化管理水平,加大安全生產、文明生產工作力度,建立并強化以調度室為指揮中心的生產運作體系。在總體經營方面,以外部市場供求關系為指導,科學調節內部供銷的供求關系,使各環節運行協調順暢,各種耗費明顯下降。在原料供應上,嚴格執行月生產銷售作業計劃,保證充足原料的供應。在產品銷售上,公司提高了產品定價科學化水平,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產品定價小組,廣泛收集市場信息,采取科學方法制定產品價格,在產品產量、價格與市場需求之間確定最佳平衡點。在瀝青銷售淡季時,公司生產燃料油,并不斷收集和掌握市場信息,做好銷售工作,使得本期產品售價一直保持在較高價位,銷售收入達到最佳化。在瀝青銷售旺季,公司全力以赴組織落實原料,保證裝置高負荷運行。(二)加強管理,挖潛增效,降低成本。首先,加強質量管理。進一步完善產品質量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成立以總經理助理為組長的質量領導監督小組,建立健全各類檢驗人員崗位責任制,認真執行質量保證體系規范,實行質量否決制。其次,加強計劃和財務管理。圍繞降低成本的工作任務,壓縮費用承包指標,管理費用在上年基礎上壓縮50%,同時降低其他費用支出,嚴格差旅費報銷標準,確保加工費不突破180元/噸。嚴格計劃審批手續,規范物資采購、建設(含維修)項目招標管理和庫存管理。大宗物資采購和較大的建設項目實行招標制度,由專門的招標小組負責操作。取消各車間二級庫,備品備件各類物資實行歸口管理,防止了物資流失,堵塞了漏洞。按可比口徑計算,通過招標直接節省資金920萬元。對一般物資采取比價采購的方式,按可比口徑計算,直接節省資金24.6萬元。公司制定并實施了《責任追究制度》、《招標采購、比價采購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公司管理步入有章可循、按章辦事的軌道。加大各崗位勞動紀律的管理,做好廠區衛生死角的清理工作,加大綠化美化工作力度,為職工建立一個優雅、文明、有序的工作環境。6月1日至9月1日期間開展“奮戰3個月,再創新佳績”活動。公司上下形成“抓企業管理,樹企業效益觀念”的共識,管理水平有明顯提高。在“非典”時期,公司從組織、人力、財力、制度等幾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和保障,做好“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實現防“非典”與創效益兩不誤。(三)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公司貫徹董事會精神,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有87名職工自愿與企業有償解除勞動合同,有19名職工內部退養。對副科級以上干部實行末位淘汰。年初,公司對排在后10名的中層干部實行了末位淘汰。按照精簡、科學、高效的原則,公司實施組織機構的改革,撤銷原設的16個處,新設13個部。到年底,隨著生產經營的需要,公司又撤消了兩個部,實現了部門職能由原來的管理型向經營型的轉變。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提高中層管理干部的思維敏銳性,公司對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進行經濟管理知識的培訓。為提高各崗位職工的技能水平和業務素質,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技術培訓,并對特種崗位實行特種培訓。全年按計劃完成所有培訓任務。崗前培訓、轉崗培訓達100%,應知應會知識培訓達1 549人次,重點專業人員取得上崗資格證5人次。(四)做好裝置大檢修和技術改造工作。4月上旬公司對主要生產設備進行了檢修。公司以零投入實施通訊系統的技術改造,使公司通訊系統更方便、更穩定,同時節省公司內的通話費用。5月下旬,又對廠區內部分損壞嚴重的運輸主干道進行維修改造。從8月開始對主體裝置進行擴產改造設計,預計2004年5月投產,改造后的裝置年加工能力將達到100萬噸。(五)加大招商投資的力度,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公司與瑞典尼納斯公司達成改性瀝青合作項目。為盤活原蒸餾車間資產,公司以部分土地及原蒸餾車間資產作為投資與民營企業寶來公司合作,于11月組建了合資公司──盤錦北方燃料有限公司,預計2004年7月投入生產。
(曲美娥)
盤錦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總經理
岳連俊
黨委書記
鄒殿臣
副總經理
李光景
衛軍良
董成功
黨委副書記
戴秉春
工會主席
郭廷文
供電
【概況】
年內,公司緊緊圍繞安全、穩定、服務、效益這4條主線,堅持“一加強、兩確保、三提高”的工作思路,積極克服“非典”及地區大用戶用電量下滑的不利影響,實現了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的目標。年底,公司資產總值10.13億元,其中固定資產凈值8.43億元。擁有變電所14座,總容量111.21萬千伏安,其中220千伏變電所4座,變壓器容量78萬千伏安;66千伏變電所10座,變壓器容量33.21萬千伏安。66千伏以上送電線路44條874公里,10千伏配電線路60條314公里,配電變壓器712臺,總容量21.44萬千伏安。營業總戶數10.56萬戶。
年內公司獲得了“遼寧省安康杯先進集體”、“盤錦市廠務公開先進單位”、“盤錦市模范職工之家榮譽”稱號。負荷控制管理中心、興隆臺一次變分別榮獲國家級和省級“青年文明號”稱號。公司黨委被評為“盤錦市先進黨委”,行風建設在全市站排頭。
【安全生產】
認真落實省公司2003年1號文件精神及有關安全生產法規,堅定不移地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的原則,通過嚴格管理,嚴格檢查,嚴格考核,嚴格執行各級人員的到位準則,用“零違章”保證“零事故”。截至12月31日,連續安全生產662天,實現了4個百日安全周期安全年的目標。
年初修訂公司《安全生產工作獎懲制度》、《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管理辦法》,健全三級安全獎懲機制,實行“安全生產以責論處問責制”;繼續推行標準化管理,完善變電、送電、配電等各項專業管理辦法,出臺《盤錦電網事故處理預案》,制定《配電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積極落實《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編制下發“反措”和“安措”;認真開展春、秋檢作業,細化每一次作業項目,并實行作業現場和安全管理的有效監督,共執行第一種工作票1 293份、第二種工作票1 110份、操作票1 372份。
加強安全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認真組織“安全生產月”和“職業衛生宣傳周”活動,舉辦變電運行崗位培訓班2期,送電、配電專業、繼電保護專業培訓班1期。公司開展了“安全生產無違章班組”競賽。全年共獎勵個人獎金7 900元,獎勵單位獎金41 980元,扣罰違章人員及單位罰金15 400元。
【電網建設】
全年共收到省公司老舊設備改造工程計劃2批,12個項目,計劃投資1 799萬元,到年底完成8項,完成率66.7%。完成大修工程23項、更改工程32項,完成率均為100%。保質保量、安全地完成了220千伏電曙線新建和曙光變改造工程,電曙線按計劃年底驗收投運。220千伏太平開閉所完成土建施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66千伏高新變土建施工完成80%。擴建的公司調度辦公樓已完成主體框架8層。大洼分公司新建辦公樓即將投入使用。
【電力營銷】
受遼河油田限產等因素的影響,5月到10月公司售電量持續下滑;盤化改制和九化建經營困難給電費收繳工作帶來壓力,電力營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公司采取多種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省公司優惠政策,扶持高耗能企業,積極與政府協調,幫助解決盤化改制和九化建問題,終于在年底前扭轉了被動局面。全年完成售電量26.94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4%;線損率完成3.62%,比計劃指標降低0.04個百分點。售電平均單價完成353.36元/千千瓦小時,比上年提高8.01元/千千瓦小時。電費回收率100%,上繳率100%,陳欠電費結零。銷售凈收入實現92 491萬元,比上年增長0.8%;內部模擬市場實現利潤1 322萬元。
【經營管理】
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體系,試行成本預算管理,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年內,根據盤錦地區供電、農電、油田3家配電網并存的情況,重新劃分營業區,規范報裝接電范圍。加強對城鄉結合部居民的用電管理,順利完成城鄉居民同價的調價工作,實現電價平穩過渡。依法對用電市場進行檢查,共檢查用戶3 260戶,查獲竊電13戶,違章用電89戶。追補電量3.9萬千瓦小時,追補電費2.17萬元,收取違約使用電費65.1萬元。不斷加大合同管理和審計監督力度,規避企業經營風險,全年審查各類合同154份,合同總金額8 596.9萬元。完成309份工程預、決算審計簽證,決算總金額12 069萬元,節約支出589萬元。
【行風建設與優質服務】
認真落實國家電網公司“優質服務是國家電網的生命線”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省公司關于開展“優質服務是國家電網的生命線”宣傳教育和《供電企業職工文明服務行為規范》演示競賽等要求,精心組織征文、演講、營業知識競賽和現場模擬競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共有7支代表隊30人參加比賽。先后開辦禮節、禮儀培訓班2期,微機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班1期,參加培訓人數300多人次。
為盤山和興隆臺的營業大廳新裝了視頻監控儀,既對優質服務起到監督保證作用,也加強了“窗口”的防搶、防盜。農電系統投資近800萬元對合并后的鄉鎮營業所進行了修建和裝修。公司現有的供農電營業“窗口”全部進入了省級規范化“窗口”行列。11月4日,大洼縣東風供電所、盤山縣陸家供電所、興隆臺區興隆供電營業所營業“窗口”分別通過省公司糾風辦和省農電局組成的國家電網公司農村示范“窗口”的聯合驗收組的驗收。
推行配電帶電作業,除不停電更換變壓器項目因技術原因未能實現外,全公司基本具備所有帶電作業能力。全年開展帶電作業108次,減少停電10 360戶時,使供電可靠性提高了0.11%,達到99.98%。
積極與市郵政部門溝通,利用全市25個郵政儲蓄網點,實現郵政儲蓄聯網購電,方便居民購電。防控“非典”期間,積極落實省公司有關文件精神,為440戶符合用電減免政策的用戶一律按規定進行減免,有39戶符合政策的峰谷用戶改按平段電價執行,公司減少收入102.4萬元。年內“95598”人工座席受理客戶電話5 904次,自動語音受理客戶電話5 975次,回訪呼出5 609次。受理舉報、投訴共81件,投訴辦復率100%,辦結率100%,及時率100%,客戶回訪滿意率95%。堅持停電公告制度,在《盤錦日報》刊登停電公告41條。
【科技管理與職工教育】
全年評出公司級科技成果16項,在申報省公司的成果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66kV防舞動相間間隔棒》分別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變電設備巡檢系統》獲得三等獎,《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獲得遼寧省企業管理一等獎、盤錦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另有3篇學術論文在省電機工程學會獲獎。
全年舉辦各類學習班18期,培訓職工1 012人次。開展用電檢查、現場緊急救護、變電運行和繼電保護4項專業競賽。在省公司舉辦的用電檢查技術業務競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
在全公司廣泛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個務必”、“艱苦奮斗求發展”主題教育和“向鄭培民同志學習”活動,相繼舉辦中共十六大精神學習班、征文比賽和知識競賽,掀起學習十六大精神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熱潮。
繼續培育和弘揚“優質、高效、求實、創新”的企業精神和“團結、拼搏、誠信、文明”的地域精神;加大治安防范和綜合治理力度,對職工進行普法教育,組織班子成員參加縣處級領導干部“四五”普法考試。加強班組建設,開展創建“學習型班組”、“安全生產無違章班組”和“安全行車優勝班組”等競賽,舉辦形式多樣的健身活動(籃球、毽球、跳繩及釣魚比賽)等。
(鄧衛紅 孫寶安)
【農電概況】
全局共有66千伏變電所27座,主變51臺,總容量254 450千伏安。其中,盤山局17座,主變33臺,容量146 100千伏安;大洼局10座,主變18臺,容量108 350千伏安。66千伏送電線路15條97.89公里。其中,盤山局9條78.65公里,大洼局6條19.24公里。10千伏配電線路142條2 725公里。其中,盤山局82條1 367公里,大洼局50條1 301公里,興隆臺局10條57公里。0.4千伏低壓線路4 778公里。其中,盤山局2 147公里,大洼局2 454公里,興隆臺局163公里。
【農村電網改造】
根據省農電局批復,全市二期農網改造計劃總投資20 292.7萬元,其中完成形象進度資金18 875.2萬元。縣城電網改造計劃總投資2 379.8萬元,本年度完成1 109.8萬元。由于市、縣兩級局加強對網改工作的領導,全局二期農網改造從2002~2003年12月15日已全部結束。本年度完成的主要工程有:
一、66千伏工程。(一)城電網建設改造項目:66千伏新興變電所新建工程。該變電所為省農電系統示范工程,總投資1 109.8萬元,征地面積3 600平方米,10 000千伏主變兩臺,66千伏進出線2回,10千伏出線7回。新建66千伏送電線路5.12公里。新建10千伏配電線路16.6公里。(二)二期農網改造項目:66千伏羊圈子變電所改造工程,總投資261萬元,10 000、4 000千伏安主變各一臺,66千伏進出線1回,10千伏出線6回。
二、10千伏以下二期農網改造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1 193.8公里;新建及改造0.4千伏線路2 199.8公里;更換高耗能變壓器444臺/43.35MVA;臺區改造959個;更換電能表71 342塊。
【農村電力營銷】
2003年,各縣(區)局農電營銷情況發展不平衡,全市總體是呈增長趨勢。全年完成售電量49 852.9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加5 183.9萬千瓦小時,增長11.6%。躉售收入,全年實現躉售收入2 778萬元,比上年增加155萬元,增長5.9%;平均單價,全年完成售電平均單價414.46元/千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4.66元/千千瓦時,增長3.6%;電費收繳、電費上繳100%。線損率、綜合損失率完成6.87%,購售損失率4.96%,分別比上年增加3.04和3.14個百分點(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含大工業的10%,而上年未含。東郭、羊圈子供電區由60千伏無損戶改成有損戶)。
全年農電營銷市場較好的主要原因是:大工業電量增長幅度較大,電價并軌促使工業負荷向農村發展,新用戶增加。同網同價后由于農村照明用電價格下調,農村生活用電增加。由于春旱,農村抽水用電增加。加強了營業內部管理,完善考核及監督機制。不斷挖潛,增加收入,同時加大了反竊電力度。
少數局電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鎂砂停產,其次是中、小化肥電量減少。
【農電安全管理】
為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市、縣兩級局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安全工作體系,制定各種作業的到位標準,狠抓習慣性違章,實行安全管理連帶責任制,出現問題層層追究責任。同時,為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增強職工的自我保護能力,堅持開展安全生產活動。全年全局共對一線職工進行安全培訓和安規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考試1 342人次,7個基層供電營業所所長參加省局培訓,年末,全局35個基層所長已全部培訓完畢,3個縣(區)局領導班子成員分批輪訓完畢。抓好安全生產宣傳活動。結合“全國安全生產活動月”,扎扎實實開展好“百日安全”活動,期間共出動宣傳車12臺次,深入鄉、村張貼、散發安全生產標語和傳單70 000余份。全年除發生一起農村合同制電工死亡事故外,未發生設備、交通、火災等重大責任事故。
【農電“窗口”建設及營業規范化管理】
2003年農電“窗口”建設的重點是鞏固省電力公司規范化服務“窗口”成果,爭創“為人民服務,樹行業新風”國家電力公司示范“窗口”。2003年全局35個基層供電營業所,除羊圈子、東郭兩個營業所新成立外,其他33個營業所已于2002年全部進入省級規范化服務“窗口”行列。2003年的目標是東郭、羊圈子營業所進入省級行列,全市確保2個力爭3個所進入國家電力公司“為人民服務,樹行業新風”示范窗口,沙嶺、東風等7個所達到省“百強站所”行列。
為全面抓好這項工作,市局上半年結合上級標準和本地區實際,制定規范服務實施細則,統一標準。各縣(區)局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本著節約實用的原則,積極籌措資金,改善“窗口”條件,完善服務實施。年末,東郭、羊圈子農電所通過省級驗收,至此,全市35個農電所全部被遼寧省電力公司命名為規范化達標單位。大洼局的東風、興隆局的興隆2個供電營業所通過國家電網公司的驗收。沙嶺等7個所已被遼寧省電力公司授予“百強站所”。
(張良軍)
附:盤錦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2003年7月開始實行債務重組。改制重組后全面按照股份制企業制度實施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使企業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經營軌道,首次實現年利潤146萬元,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計劃目標(新、老公司在經濟指標核算上沒有合并計算)。全年供電量7 910萬千瓦小時,實現銷售收入2 393萬元,比上年增加30.78萬元;供暖面積194萬平方米,收費率94%,實現銷售收入4 394萬元,比上年增加991萬元;水泥銷售4.1萬噸,比上年減少0.9萬噸,銷售收入865.64萬元,比上年減少376.28萬元。共實現銷售收入7 687.92萬元,比上年增加608.93萬元。生產成本6 274萬元,比計劃降低139萬元,比上年降低524.9萬元;管理費用646萬元,比計劃減少29萬元,比上年增加76.9萬元;財務費用494萬元,比計劃減少6萬元,比上年減少1 320萬元;銷售費用101萬元,比計劃多20.9萬元,比上年增加25.4萬元。
設備檢修和技術改造。計劃大修項目共有142項,實際完成131項,完成計劃的92%;計劃小修項目115項,100%完成;設備檢修合格率達到100%,保證安全生產;設備更新改造計劃37項,實際完成24項,有13項因資金緊張而未能實施。主要檢修技改項目有:2#機大修、1#、2#、3#爐大修、8#站改造、汽機射水泵補水系統改造(年節約水費16.8萬元)、鍋爐二次風門改造、外網循環水加藥系統改造等。全部項目均由公司職工完成,全年共發生修理費362.4萬元。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生產原則和“兩票、三制”制度,認真開展春、秋兩季安全大檢查,對特殊工種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員工全部達到持證上崗。公司與各分場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狀和安全防火承包責任書,全年實現無重大事故、無重大人身傷亡事故、無火災事故、無交通事故。
生產管理部門制定《供暖補水承包考核辦法》、《燃料工程車輛費用承包考核辦法》、《酸、堿、鋼球、點火油考核辦法》等多項生產指標考核管理辦法;大力開展小指標競賽、調峰運行,僅調峰一項就多收入154萬元。外購水車計劃為15萬噸,實際10.78萬噸,減少4.3萬噸,外購電車計劃370萬千瓦小時,實際為313萬千瓦小時,減少57萬千瓦小時,其他各項成本也都有較大幅度的降低。
堅持定期召開經濟分析會,做好期中控制。積極主動與金融部門協調,年減少財務費用12萬元。通過內部職工借款,克服流動資金短缺的難題,進行夏季儲煤工作,保證燃料供應。注重加強培養收費人員的服務意識,努力樹立熱電供暖品牌,對收費員實現“目標考核、末尾淘汰”制度,供暖收費工作較好。供熱監察人員對所有停供面積進行一一核查,共查出私自聯網面積4.5萬平方米,違章用熱4萬平方米。改制重組后重新進行定崗定編,全員實行競聘上崗,在崗人數由原來的653人降為574人,增強企業競爭。
(楊麗萍 劉春生)
盤錦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黨委書記、總經理
石玉琢
副總經理
馬曉東
曹春平
紀檢書記、工會主席
呂慶山
顧問
李向年
李厚政
公路
【公路建設】
2003年是全市農村公路網建設的開局之年,全年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7 450萬元(超計劃4 056萬元),改造黑色路面254.2公里(超計劃70.8公里)。其中,農村公路網建設完成37條線路223.7公里(超計劃13條43.7公里),橋梁66座1 014延長米(超計劃6座29.3米),完成投資13 029萬元(超計劃1 530萬元),解決31個行政村通油路(超計劃4個),建成標準化村19個、路段18 900延長米,全面改變了農村公路面貌,真正改善了農民出行條件。全市23項交通工程質量全部合格。其中,5項為精品工程,12項為優良級品。在全省農村公路網建設現場調度會上,各市交通局局長、公路處處長到本市參觀學習;交通部在遼寧召開農村公路示范工程經驗交流會時,與會的各省(市)交通廳廳長、公路局局長到本市考察指導村鎮路段標準化建設。遼陽、大連、朝陽等市的交通系統,各縣、區長也先后來交流學習。全國公路學會的領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等各級領導分別視察了公路建設并對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公路養護】
計劃創建省級文明樣板路26公里,實際完成115公里。創建省級文明養護公司1個(盤山縣公路段養護公司)。年末,各級公路好路率72.8%,年平均好路率71.2%。結合《盤錦市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大力開展公路綠化,投入66萬元,綠化里程185公里,改善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大盤線、中新線、營盤線兩側綠化帶已經形成了公路景觀。
【路政管理】
依法加大路政管理力度,由路政部門牽頭,組織公安、城建部門和主管交通的鄉(鎮)長、交通助理參加的綜合整治隊伍,開展4次大型清障活動。加大路政群管網的工作力度,與公路穿越鄉鎮所在地的25個鄉(鎮)簽訂合同。路政糾紛發案5起,結案5起,結案率100%,路產恢復率100%。
【場站建設】
基本完成市客運站改擴建項目,投資600萬元,新增建筑面積2 05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5 300平方米),新增停車場面積8 000平方米(停車場總面積達12 000平方米)。向省交通廳爭取,省廳將大洼縣長途客運站新建工程列入計劃并補貼600萬元,工程于10月開工。與市規劃部門協調,在全市規劃建設了5處貨運車輛停車場,使貨運車輛全部實現進場待租。
【交通運輸管理】
重點開展汽車維修市場、客運、出租汽車行業、危險貨物運輸和運輸服務業治理整頓。采取聯合執法、分區域、分線路整治方式,解決運輸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穩定因素。全系統參加全市聯合開展的整頓日、整頓周、整頓月執法檢查8次。全年系統內組織全方位、大規模的集中清理整頓和日常管理工作,出動稽查人員16 643人次,稽查車輛3 058臺次,檢查各種車輛32 463輛,查處違章車輛4 516臺(其中黑車169臺)、非法經營的兩輪摩托車465臺,查扣證件2 039個,檢查各類汽車維修廠點364家,責令停業整頓57家,滯留違規修車工具300件(套),暫扣違規修理車輛22臺。通過整治,客運線路矛盾得到緩解,貨運市場管理逐漸規范,出租“黑車”受到嚴厲打擊,維護了合法經營者的利益。完成了出租車“四統一”(頂燈、座墊套、服務監督卡和標識統一)工作。會同市總工會、市文明辦聯合開展全市創建文明出租汽車行業競賽活動,出租汽車車輛檔次、車容車貌、衛生狀況有明顯改觀,服務質量和組織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眾聯出租汽車服務公司被省評為先進出租汽車服務公司,有65名出租車司機被省評為文明出租車駕駛員,有600臺出租車被評為品牌出租車,初殿軍、謝偉兩名同志被授予省“五一獎章”榮譽稱號。組建“謝偉車隊”,全面提升出租行業服務質量和文明水平。
【交通經濟】
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經營出現連續5年來最好的局面,全年加工原油63.38萬噸,完成工業總產值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7 543萬元,利稅12 761萬元(其中利潤2 147萬元)。改性瀝青項目與瑞典尼納斯公司簽定合作協議。與遼寧寶萊投資有限公司(民營企業)成功合作,盤活閑置資產。全市道路運輸企業積極克服“非典”影響,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分別完成1 450萬人和56 500萬人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1.8%和0.4%;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完成2 660萬噸和143 000萬噸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1.2%和0.4%。
【港口建設】
盤錦港完成吞吐量40萬噸,首次開展外貿貨物運輸業務。引進200多萬元資金在港區建造3座汽油罐,結束汽油不能車船作業的歷史。引資1 100萬元,興建15座瀝青罐,儲量為4萬立方米,2004年可竣工使用。牽頭進行海港籌建工作,完成考察論證和科研,編制完成港口總體布局規劃送審稿;海岸線使用規劃上報省交通廳;港口建設立項報告材料送交市計委;委托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了環境評價資料。
【安全生產】
集中開展道路旅客運輸安全、道路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全系統無火災事故發生。工業生產、水上運輸、港口裝卸、公路建設養護安全生產均無事故發生。專業運輸企業安全管理4項指標均達到省廳要求。
【體制改革】
公路養護單位加快事改企進程,公路處與兩縣公路段、市直養護所簽定養護合同,將責任分解到養護公司和小修隊。認真落實交通部225號文件精神,個體經營超過兩個以上類別的線路車輛基本按要求調整到位,推進客運企業集約化經營進程。市聯運公司在完成職工失業并軌后,進行股份制改造。市運輸總公司完成人、財、物清理及裁員工作,進行股份制改組。
【出租車市場管理】
一、明確工作職責,加強宏觀調控。市運輸管理處設立出租汽車管理科,在體制上實行行業垂直管理。各縣、區運輸管理所均設有出租汽車專門管理機構,兩區分別設立了由市運輸管理處垂直領導的出租汽車管理所。同時,把流動分散的個體出租汽車業戶組織起來,分區域、按車籍成立了8個出租汽車服務公司。各級管理部門和出租車服務公司職責明確,分工具體,一級對一級負責,實現對出租汽車市場的統一管理。針對1996年以前,車輛發展較快,運力大于運量的實際情況,1997年下半年,停止了對出租汽車的審批。1998年政府成立出租汽車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在一定時期內不再新增車輛。全市現有出租汽車總數保持在1997年末的3 226輛,基本供需平衡,出租汽車市場相對穩定。
二、開展專項整治,凈化市場環境。不斷加大對出租汽車市場秩序的動態管理,集中時間和人力,連續3年對出租汽車市場開展專項治理整頓。針對部分出租車經營者素質低下,經營行為不端正、遵紀守法意識較差等問題,自2002年9月以后,開展全市道路交通運輸秩序綜合整治活動,將整治出租汽車市場秩序作為重要內容之一,重點打擊無證經營、公號出租和出租汽車并客、強行攬客、從事定線營運等違法違規行為。采取聯合執法和轄區自治等各種辦法,組織聯合檢查35次,出動稽查車輛1 732臺次、稽查人員8 860人次,檢查各類營運車輛36 000臺次,依法終止營運車輛運行803臺次,扣留“黑車”328臺(其中“三無”車輛49臺,無營運證車輛279臺),扣留營運證546本。結合貫徹新的《遼寧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和“非典”疫情對出租汽車經濟效益帶來的負面影響,重點開展出租車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著重解決6個問題:(一)解決無證經營和手續不全,車況不好,無上崗合格證問題;(二)解決車容車貌不整、車內臟、亂、差問題;(三)解決設施不全、標志不齊問題;(四)解決亂停、亂靠、亂調頭問題;(五)解決從業人員思想業務素質低,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六)解決出租汽車行業主體散、弱、亂,效益不高的問題。出動車輛1 888臺次,執法人員6 320人次,檢查車輛41 580臺次,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車輛940臺(其中出租汽車156臺、黑出租車10臺),維護了出租車市場的正常秩序,出租汽車市場基本形成有序競爭、規范經營的局面。
三、圍繞出租車“四統一”工作,市交通局、總工會、文明辦聯合開展創建文明出租汽車行業競賽活動。市出租汽車一公司、眾聯出租汽車公司100余臺參賽車成立“謝偉車隊”,統一懸掛標識牌,司機統一著裝和佩戴胸卡,統一制做標明車號、監督電話的名片。出租汽車一公司、眾聯公司和金寶永成出租車服務公司的20余臺出租汽車組成“抗擊‘非典’,創建文明出租汽車行業”宣傳車隊,車隊張貼20多條宣傳標語,沿街宣傳;出租汽車服務二公司,開展“抗擊‘非典’,奉獻愛心,爭創文明行業”活動,15臺出租汽車在高考時,自發組織在全市11個考點,義務接送高考工作人員,受到好評。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通過開展競賽活動,出租車司機為乘客做好事千余件,收到表揚信400多封,多次受到新聞單位表揚。有近百名出租汽車司機分別受到省、市有關部門表彰。
四、依法行政,認真貫徹《遼寧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令》(2001年第5號)中“無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道路運輸證從事道路運輸的車輛,一經查扣,罰款走上限”等有關規定。繼續實行舉報“黑車”,查實獎勵制度。廣泛依靠社會群眾積極性,查實1臺,獎勵舉報人500元(盤政辦發〔2002〕201號)。采取明察暗訪等手段,掌握“黑車”停、駛時間及地點,及時組織多個大隊集中圍堵查扣。對查扣的“黑車”處罰一律由市交通局集體研究,公開處理。
五、強化管理,學習經驗。(一)加強對出租汽車管理部門和服務公司的管理,對出租車服務公司實行定量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企業,不批準新增和更新車輛。(二)加強駕駛員職業培訓工作。出租車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對駕駛員的儀器儀表、營運車輛的車容車貌、車內衛生、營運服務標準等進行統一規范。對駕駛員實行崗位記分考核,對考核不合格、問題嚴重的駕駛員,取消從業資格。(三)組織行業管理部門和出租車服務公司到錦州市學習出租車管理的先進經驗。年末認真總結競賽活動經驗,表彰先進人物,進一步培育弘揚盤錦地域精神,全面提升出租行業服務質量和文明水平,樹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六、工作協調,社會監督。加強對出租車司機遵守交通法規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加快出租車經營行為的管理力度。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出租車亂停、靠、調頭問題,積極與公安交警部門溝通,加強對出租車經營者的宣傳教育,對嚴重違反交通秩序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與廣播電臺聯辦“伴你同行”特別節目,印發各類宣傳單,出動宣傳車,加強對出租車司機的交通法規宣傳教育。出租車行業管理部門聘請社會監督員對出租車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文明水平進行監督。
【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各級班子建設。在全局225名副科級以上干部中開展“兩個務必”學教活動,取得一定成效,在全市交流學教活動經驗。按要求召開“兩個務必”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班子民主生活會,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對港務局、市客運站、質監站的班子主要領導進行調整,配合市委組織部對公路處、運輸處、長途客運公司班子主要領導進行民主推薦和考核任用。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加大公路“三亂”治理和案件查處力度。開展“創文明機關、樹公仆形象”活動,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堅持政務公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在市電視臺直播間舉辦交通系統“實踐三個代表、弘揚行業精神”電視演講比賽,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的反響。加強載體建設,深入開展“規范執法、文明服務、誠信經營”活動和“創建文明出租汽車行業”等“窗口”單位優質服務競賽活動,與吳家鄉榆樹村開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動,組織200余人的隊伍參加“市四運會”的入場式和比賽,獲全市團體總分第四、田徑總分第三的成績和“最佳道路風尚獎”、“最佳組織獎”等榮譽稱號,樹立良好的交通形象。樹立系統內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先進典型,既宣傳優秀養路工孫凱文、文明出租車司機初殿軍等老典型,又培養“十佳紅旗出租車車主”謝偉、孫振元等新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提升了全行業的文明程度。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扶貧幫困活動,全年捐款捐物折合28萬元。
(孫維彬)
鐵路
【概況】
盤錦車務段管轄范圍:起自溝海線五七站至中小站,全長92公里,共11個車站。其中,三等站2個、四等站9個。使用設備:正線11條,到發線兼編組線44條,貨物線15條,專用線13條,專用鐵路8條;站舍12座,旅客站臺16座,旅客人行天橋1座(停用),貨物站臺8座,貨場倉庫1座,風雨棚1座;龍門吊1臺,調車機3臺,T15止輪脫軌器10臺,液壓起復設備1套;輪重測定儀12臺,聲控記錄儀11臺,非正常接發車監控儀1臺,貨車偏載測試儀1臺,手持電臺146部,微機21臺。
【盤錦車務段劃歸溝幫子車務段】
盤錦車務段1984年5月建段,管轄溝海線五七至中小站11個車站。隨著鐵路跨越式發展計劃的實施,2003年8月31日,錦州鐵路分局將盤錦車務段劃歸溝幫子車務段,同時撤除溝海線的中小、西四兩站。9月7日,溝幫子車務段正式接管,原盤錦車務段機關人員由溝幫子車務段統一分配,其他各站全部歸屬溝幫子車務段管轄。
【安全管理】
緊緊圍繞鐵路跨越式發展目標,強化安全管理,狠抓干部作風,“3·13牛莊站事故”后,重點對科室干部和各站干部的工作作風進行強化整頓,建立失職責任追究制度,對8名干部進行調整,抽出16名干部組成8個添乘小組,每天添乘1列客車,1列貨車;抽出20名干部組成7個夜查小組,每天必保2個組分頭測查;抽出8名業務骨干組成4個寫實小組,跟蹤調車作業全過程寫實,集中主要兵力添乘摘掛列車,遏制調車作業的慣性違章違紀問題。通過跟車作業、跟班寫實,發現和處理調車方面存在的問題350余條,防止可能發生的事故12起。截至8月末,實現無行車大事故、重大事故7 054天,無行車險性事故3 294天,無行車一般事故537天;無職工死亡事故6 819天,無職工重傷事故6 252天,無職工責任輕傷事故6 406天;無貨運責任事故7 074天,無火災爆炸事故12 597天,無旅客傷亡事故12 344天,無行車責任事故8 6990天。從8月31日止,安全天數終止。
【運輸經營】
以強化鐵路客貨營銷為主,強化管理,規范服務,千方百計組織貨源保裝車。針對旅游流、學生流集中的特點,積極向分局請調票額,保證企業產品運輸和旅客的乘車需求,截至8月末,完成裝車28 210車,卸車43 085車,旅客發送人數49萬人,完成運輸收入9 881萬元。
(韓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