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盤錦簡介 > 盤錦年鑒 > 盤錦年鑒(2001年)

文化·媒體(2001年)

發布時間:2010-05-21 信息來源:盤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瀏覽次數:685

文化事業

【文化藝術】

    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文化活動,先后開展“迎接新世紀、新千年”系列文化活動,舉辦高蹺秧歌匯演、焰火晚會,“你好21世紀”全省48小時廣場文藝演出直播,《攜手向新春》春節電視文藝晚會等14項大型文化活動。舉辦慶“六一”少兒文化活動周、“愛科學、懂科學、講科學”百米長卷書畫大賽、少兒專場文藝演出,“愛自然、愛家鄉”征文等活動。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組織大型文藝演出5場。開展第二屆“鶴鄉之夏”廣場音樂會,歷時3個月,演出18場,觀眾達20余萬人次。積極組織參加全國和全省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在遼寧省第五屆藝術節藝術表演中,舞蹈《遼河情愫》獲節目銀獎和音樂獎,青年歌手大賽獲銀獎1人,獲銅獎2人,民間剪紙展覽獲二等獎1人。在全國第二屆“蒲公英”獎評選中,美術作品獲銅獎1人,攝影作品獲銅獎2人。在中國第六屆“映山紅”民間戲劇節的8個獎項中分別獲得演出獎、表演獎、導演獎、“育花”獎、樂手獎、編劇和音樂設計獎、舞美設計獎等;在遼寧省少兒美術、攝影、書法、器樂比賽中,美術獲一等獎1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2人,書法獲一等獎1人,器樂合奏獲二等獎,有2人分別獲創作和輔導獎。在注重開展高雅藝術活動的同時,先后舉辦“情系鶴鄉”胡澤濤國畫作品展、慶祝建國50周年書畫展、中國當代著名畫家衣惠春作品展、三味畫苑部分藏品展、魯南書畫收藏陳列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書畫收藏展、濕地風光攝影展等活動。在全省“優秀文化廣場”評選中,“世紀廣場”被命名為省“優秀文化廣場”。農村文化工作有新的發展。大洼縣新建鄉文化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被批準為全省第一批鄉鎮文化中心建設單位。大洼縣新開鎮、盤山縣沙嶺鎮已申報省級文化中心。開展4次送文化、科技下鄉和文化扶貧活動。在盤山胡家等地設立村級圖書點4個,送書2000冊、書架8個,總價值2.2萬元。群眾文化工作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基層和面向農村,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組織參加全國第三屆青少年書法臨帖大賽、省文化廳舉辦的少兒聲樂和器樂大賽、省書協舉辦的書法展、遼寧省農民書畫研究會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作品展、省“小梅花”薈萃戲曲賽;舉辦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游園活動和朝鮮族老年歌詠比賽。重建《盤錦畫廊》。舉辦樂器、聲樂、舞蹈、書法培訓班6期,培訓人員達3000余人次。出版《香稻詩報》、《盤錦文化》各4期。市群眾藝術館被省文化廳授予“遼寧省社會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圖書發行銷售】

    全年共發行銷售圖書407萬冊,實現銷售額1547萬元,實現利稅60萬元。圖書品種由2.8萬種增加到4.5萬種。完成了雙臺子區書店改造工程,“七一”已正式對外營業,到年底完成銷售任務210萬元,平均日銷售額萬元以上。

【公共圖書館】

    市圖書館全年共接待讀者121828人次,圖書流通142341冊次,完成圖書報刊采購和定購22萬元,購進新書6131冊。印發《致富之友》、《科技信息》各12期,發放4800份。市少兒圖書館共接待讀者19120人次,圖書流通47105冊次,完成圖書采購6萬元,購進新書4163冊。

【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在演出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兩個藝術表演團體克服困難,堅持演出。全年演出406場。其中,市歌舞團演出98場,市評劇團演出308場,進一步活躍了城鄉文化生活。

【文博事業】

    在對現有文物進行建檔的基礎上,對甲午末戰“清軍墳”遺址進行了勘測和材料編制,并著手申報市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民辦的盤錦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建成并開館。

【電影發行放映】

    全年共放映600場,觀眾18萬余人次。紅旗劇場正在抓緊拆遷重建。職工隊伍進一步穩定。

【劇目創作】

    完成了反對邪教“法輪功”的小品《為了孩子》和劇本《錦繡盤錦》、《情滿鶴鄉》、《堿灘之戀》的創作。

【文化市場管理】

    配合“嚴打”整治斗爭,積極開展各專項整治。2月,召開全市第十三次“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動員大會。清理檢查各類網吧230處,查處違法經營案件29件,收繳盜版音像制品2萬余盤,銷毀違法音像制品6.2萬盤,書刊1.5萬冊,游戲機40臺。查處違法文化經營活動347起,收繳違法音像制品82000盤、非法書刊2.69萬冊,罰款12萬元,吊銷許可證17個,文化市場得到凈化。6月,與有關部門配合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清理和整治,收繳盜版教材和教輔讀物7300冊,盜版卡通“口袋書”1800冊,VCD光盤8100盤,錄音帶885盒,取締無證經營文化場所6個,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開展音像市場法制宣傳周活動,舉辦法規知識競賽和培訓班3期,參加人員320余人次。

【新聞出版】

    加強對印刷、復印行業管理,制定整頓和規范印刷市場秩序工作方案,成立整頓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對全市300個印刷、復印企業進行登記,開展兩次突擊檢查,查封2家無證經營印刷廠。對電子出版物市場進行專項治理,7月,與有關部門聯合突擊檢查,收繳盜版計算機軟盤1700余張,查處4個無證經營單位。定期召開報刊、內部資料審讀會,全年共召開4次,形成審讀報告50篇,及時向報刊社反饋審讀意見。堅持年檢制度,堅持辦刊宗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保證了書報刊的質量,發揮了書報刊應有的作用。

【文化產業】

    年初,調整文化產業辦公室成員,并將發展文化產業納入全年工作目標,進一步強化對文化產業工作的領導,組織人員到外地考察,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完成《關于發展我市文化專業的調查與建議》的調研題目。圍繞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招商引資50萬美元、繳資額15萬美元的目標,大力扶持與日本合資的“東贏河豚魚餐館”,促進雙方達成協議,并于12月正式開業,引資額80萬元。市演出中心在運作中不斷完善,吸納外省、市文藝團體到本市演出。

【甲午末戰遺址群發掘修繕工程啟動】

    4月27日,市委常委會會議作出“發掘和修繕甲午末戰遺址群”的決定,并成立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責成盤錦市愛國主義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大洼縣政府具體組織落實。甲午末戰遺址群地處大洼縣田莊臺鎮鎮郊。整個工程包括清軍墓遺址、炮臺遺址、大型雕塑群和紀念館四個部分,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該工程由大洼縣城建局負責規劃,沈陽魯迅美術學院具體設計,盤錦眾幫建筑安裝責任有限公司組織施工。工程計劃投資1450萬元。所需資金除財政投入外,采用社會集資的辦法予以解決。全部工程計劃2003年12月末完成。一期工程(清軍墓遺址)于9月18日舉行奠基儀式,擬于2002年8月15日竣工。奠基儀式當天,遼寧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市五大班子的領導、駐盤大型企業負責人、駐盤部隊部分官兵、中小學生代表及新華社、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遼寧日報等多家媒體的負責人或記者參加了奠基儀式。市委副書記郭興文在儀式上講話。8月16日,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盤錦軍分區政治部、市愛國主義教育辦公室,共同通過《盤錦日報》等媒體發出“倡議書”,號召廣大共產黨員、團員青年、機關干部、在校師生、企事業單位職工、個體經營者、駐盤部隊官兵踴躍捐款,為工程建設貢獻力量。

 

盤錦日報

【重大活動報道】

    成功地報道了中央、省、市“兩會”、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申奧和入世成功等重大事件。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政協會“兩會”期間抽出精干力量組成三個報道小組,深入會場、代表中間和委員駐地,及時、迅速、準確、全面地報道大會精神,細致地解讀市政府工作報告,形成全方位立體報道。為祝賀申奧成功,刊發專號。入世報道,開設“迎入世”欄目,共發稿100余篇。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開辟1個專題、3個系列、6個專欄、12期專版的全方位報道。在第一版開設“中國共產黨在盤錦”、“光輝的歷程”,在第四版開設“神州大地”,在第二版和其他版開設“黨旗飄飄”、“先鋒頌”、“黨建論談”、“共產黨人”、“黨在我心中”等專題、專欄、專版。深入報道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三個想一想”學教活動,在第一版開設“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巡禮專欄,發稿100多篇,配發評論文章40余篇。與此同時,側重對“法輪功”、“嚴打”整治斗爭的連續性報道。

【經濟報道】

    制定“關于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深入報道若干內容的提要”,對可持續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八大商品基地建設、支柱產業、第三產業、城市建設等重點報道任務做周密策劃,精心組織,共發稿500余篇、言論100余篇、照片200余幅。貫徹落實全市農村工作會議、對外開放會議、經濟工作會議等會議精神,組織大策劃、大戰役。及時報道赴南昌、新疆、廣州三大招商活動。成功地推出蟹文化系列活動的背景、結果及系列思考文章。圍繞經濟發展,推出“十五開局”系列化報道,包括:“抗旱增收”、“實施外向型牽動戰略”、“對外開放加快發展”、“治理經濟發展軟環境”、“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拆違行動”、“推進產業化進程”等。

【探索與改革】

    在辦報過程中,注重采編市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讓新聞宣傳更具有貼近性、服務性、地域性。較有成效地報道了治理非法廣告、居民用水用電、行路難、小區不文明現象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晚訊”和“周末版”已在市民生活中發揮作用,倍受讀者喜歡。

【正面宣傳典型引導】

    先后推出一批先進典型。其中,有以遼化為代表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典型,以菲德維爾和華孚為代表的非公有制典型,批判法輪功的典型,見義勇為的典型,反腐敗的典型;有全市十大杰出青年、人民滿意政法干警等典型,有在巾幗建功、扶貧幫困、科教文化三下鄉、群眾性創建精神文明等活動中涌現出的典型;有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科技、文化、教育等工作中涌現出的典型。對活躍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一定的影響,有力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開展新聞宣傳質量年活動】

    盤錦日報社確定2001年為“創建報紙優質年”。從創“優質版面”、上“精品稿件”、培養“名編輯、名記者”、強化報紙質量、降低見報差錯入手,打好總體戰。全社干部實行“兩小時學習制”,編采工作量化管理,追蹤考核,鼓勵競爭。通過運作,報紙質量大幅度提高,采編隊伍素質得到明顯提高,文字差錯率一直保持在萬分之0.4以下,精品佳作不斷見于報端。實現織網、網絡、定位三大工程。(一)在遼河油田建立11個新聞工作站,開設油田專版,加大對油田礦區的宣傳密度,擴大《盤錦日報》在油田礦區的訂閱面和輻射面;發行公司向社會公開承諾“當天報紙當天到,當天不到白看報”,組建“丹頂鶴售報隊”,發行數量和投遞質量均好于往年。(二)投資近百萬元進行網絡工程建設,建立兩個微機工作平臺,使新聞工作者的辦公條件進入到較高的層次。(三)從9月起,在社內外開展全面的社會調查活動,多角度、分層面進行讀者問卷調查和建言獻策,收回答卷數百張,了解到讀者的需求。借此對《盤錦日報》重新定位。

【廣告與印刷】

    在廣告業務活動中,抓住新世紀開局和“入世”成功的機遇,通過全員的積極努力,實現利潤500萬元,提前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印刷廠面對市場競爭激烈,本著“內抓管理,外拓經營,服務為本”的指導方針,廣開門路,擴寬市場,強化服務水平,全年在保證印好報紙的同時,零活收入增加,為報社補充報紙費用50萬元。

 

廣播電視

【新聞宣傳】

    認真貫徹落實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以經濟宣傳為中心,以“新聞宣傳質量年”為載體,以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宣傳為高潮,較好地完成年內的各項新聞宣傳任務。

    (一)在經濟工作宣傳中,年初旱情形勢嚴峻,三臺一報的工作人員采取專訪、新聞調查、系列報道等形式,多側面、多角度進行報道,開闊眼界,啟發思路。在對外招商宣傳中,克服電視節目不能直接傳輸等困難,及時發回洽談會節目。

    (二)在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宣傳中,突破以往人物報道中的套路,推出一批有影響、有力度的個人和單位典型。

    (三)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宣傳工作中,完成市慶祝建黨80周年大會和《頌歌獻給偉大的黨》等大型廣場文藝活動的錄播、直播任務。

    (四)在“嚴打”整治斗爭中,除集中報道掃黑除惡等重大活動外,從細微之處挖掘干警閃光之處,營造“嚴打”聲威。(五)在“三個想一想”教育活動中,及時報道教育經驗和做法。全年共播發稿件9896篇,其中盤錦電臺3450篇,盤錦電視臺3500篇,盤錦有線電視臺2919篇,在省以上電臺電視臺發稿467篇,其中廣播電臺報送95篇,盤錦電視臺報送227篇,盤錦有線電視臺報送135篇。

【提高精品意識】

    按照“把握導向出精品”的要求進行新聞改革。盤錦人民廣播電臺設置《早(午、晚)間新聞》、《整點新聞》、《新聞廣角》、《新聞總匯》等欄目。盤錦電視臺確立“新聞立臺”的目標,突出本市新聞,由原來的10分鐘增加到15分鐘,在播發形式上廣泛采用消息、現場報道、連續報道、專訪、視點等形式,增強報道深度。盤錦有線電視臺的《新聞播報》側重社會新聞,增加百姓生活內容。各臺增強品牌意識,努力創辦優質欄目、節目。其中《伴你同行》、《法制之聲》、《周末視點》等深受聽眾、觀眾歡迎。《盤錦廣播電視報》由原來的4開16版擴充為4開20版,成功地進行彩版印刷。2001年,“三臺一報”共有7件作品獲國家級獎勵。其中,盤錦人民廣播電臺采制的《菜頭、魚頭、蟹頭當上了村頭》榮獲中國新聞一等獎,盤錦市電視臺采制的“穿旗袍的感覺”獲百家電視臺音樂節目展評金獎,盤錦有線電視臺的《天語》、盤錦廣播電視報的《固守艱辛與清貧》4篇作品獲國家級二等獎,《老實人不老實》獲國家級三等獎。有29篇作品獲省級獎勵。其中,《攜手向新春》等8篇作品獲省級一等獎,《農村經紀人當上了村干部》等11篇作品獲省級二等獎,《盲目引栽果樹鮮桃變苦果》等20篇作品獲省級三等獎。

【改進設備條件】

    本著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抓質量、保安全,技術管理得到明顯加強。盤錦人民廣播電臺投入70多萬元,購買一套全新數字化音頻工作站、慢錄設備及文稿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播出質量。先后有5個省23個市級臺派人到盤錦參觀。盤錦電視臺投資66萬元,購買二拖六數字化制作設備,替代傳統、陳舊的編輯機,節目質量提高了檔次。盤錦有線電視臺投資10萬元,購置自動播出和不間斷電源設備。加大對有線網維護和改造的力度,從信息采集、制作、播出、發射到有線網絡的傳輸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達到了新的標準。大力加強農村有線電視工作,加速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全年發展農村有線電視用戶6800戶,城區用戶4300戶。堅持周二檢機,嚴格各項規章,處理各種隱患。保證安全播出中央、省臺一套節目。

【提高整體素質】

    大力開展崗位練兵,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對政治理論和相關知識的學習。共組織學習培訓24次。完成省廣播影視學院《專業證書班》的培訓工作。購買微機62臺,對從業人員進行微機培訓,一線工作的編輯、記者全部能夠操作使用,實現無紙化辦公。在抓好培訓的同時,對編輯、記者實行崗位聘任制。在播音員、主持人中實行嚴格的崗前考試,堅持持證上崗。全系統有各類不同崗位主持人、播音員36人,全部實行有證上崗。

【依法行政】

    聯合公安、安全、工商等部門對全市衛星接收設施的使用情況進行聯合集中檢查,查處個別擅自安裝、接收境外衛星電視節目單位和個人的違規行為。完成對市內37個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轉播機構的年審、年檢任務,合格率達97%以上。加強對全市各級、各類廣播電視播出、轉播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實行統一、規范的供片制度,全年供片1120余部(集)。強化廣告管理,采取檢查、監測、抽查等方法,基本解決了游動字幕過多、商業類廣告過密和性病廣告過亂等問題。對相關法規、規章、文件實施規范化管理,實施地面衛星安裝使用責任狀制度、季度抽檢制度、文藝節目許可證制度、有線電視工程安裝設計許可證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