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概況】
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等五大班子領導高度重視科技工作,把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領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科技工作,把科技作為資源型城市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市委、市政府領導積極參與對科技工作的指導,參與重大的科技活動,抓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落實工作,促進科技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加大科技三項費用的投入力度,圍繞“科技興農”和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促進社會領域的科技進步等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認真組織實施科研與攻關、火炬、科技成果推廣、社會發展等各類科技計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三、科技事業得到全面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了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的轉變及科技進步機制的建立。加強了科技合作與交流,成功舉辦“盤錦市第二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成果對接會。”堅持“四自”原則,技術市場和民營科技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科技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工作又有了新的發展。加大了科技宣傳工作力度,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計劃】
2001年,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和促進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爭奪占領市場服務以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容量、高經濟效益的要求,針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共安排科技計劃項目111項。其中,省以上項目8項,市本級103項,這些項目包括工業42項、農業57項、科技環境能力建設12項。共投入科技三項費用1553萬元。其中,省以上投入35萬元,市本級投入1518萬元。預計項目完成后,可新增產值11.2億元,利稅3.6億元,農業增收3.6億元。
【農業科技開發】
圍繞水稻、水產、蔬菜、畜禽、林葦等農業五大主導產業,加大科研開發的力度。市本級共安排農業科技計劃項目32項,投入科技三項費用483萬元。另外,列國家星火計劃2項、省科技項目5項。在糧食生產中,加強水稻新品種的選育。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承擔的“高新技術培育水稻新品種”課題,利用花藥培養技術,完成20份雜交組合,利用外源DNA導入技術,選出后代材料50余份,其中一個品系實現每公頃產量9946.5公斤,增產29.7%。利用兩系雜交育種技術,選擇穩定株系8個。花粳16參加2001年省區試驗,花粳15參加中熟生產試驗。在蔬菜生產上,全市形成了高升鎮、大荒鄉、西安生態養殖場等10個保護地科技示范區。喜彬鄉建成原種草莓種子培養基地,帶動該鄉草莓生產擴延到400公頃,其中保護地面積180公頃,實現產量900萬公斤,純收入1400萬元,人均收入1700元以上。高升鎮無公害蔬菜示范區建設,做到各種植品種嚴格按綠色食品的標準進行生產和管理,黃瓜、香瓜、番茄、青椒等16個品種,實現了品種的綠色包裝,經省、市技術監督局檢測合格,獲得國家無公害統一標準,進入國內各大超級市場蔬菜專柜。在水產養殖上,“河豚魚產業化養殖及深加工”項目進展順利,利用親魚孵化河豚魚和河豚魚淡水養殖取得成功,孵化仔魚30萬尾,成活率達60%。河豚魚與對蝦混養面積100公頃,產河豚魚750公斤,對蝦150公斤,每公頃產值9.6萬元,成為盤錦市水產養殖的一大亮點。“海淡水系列化養殖南美白對蝦試驗”項目喜獲成功,并初步探明在本地區進行產業化養殖的環境。開展農業富民科技產業化項目公開招標活動。從市內30個鄉鎮中產生9個項目參加競標,通過現場答辯,評委打分,最后盤山縣喜彬鄉“萬畝草莓開發示范基地”和高升鎮“千畝無公害蔬菜栽培試驗示范區”兩個項目,分別以88.9分和87.6分別位居前兩名而中標,每個項目獲得一次性30萬元的科技撥款。農業項目招標活動,不但開拓了科技項目管理的思路,也加速了盤錦市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農業科技信息化工程】
認真實施農業科技信息化工程。在上年4個試點單位的基礎上,2001年,又新增加23個鄉鎮,共27個鄉鎮參加工程建設,擴大工程試點規模。及時為試點單位配備了微機、打印機及上網設備,并為其培訓操作員。各試點單位的操作人員均較熟練地掌握信息查閱、下載、咨詢、發布等環節,部分人員已經利用微機實現網上銷售。10月,召開全市農業科技信息化工程工作會議,總結經驗和提出新的工作目標,推進了農村科技信息化工作。
【科技下鄉】
按照國家11個部委關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要求,全市40個涉農單位在盤山縣高升鎮成功舉辦了科技下鄉活動。參加科技人員300多人,發放各種科技圖書3.3萬冊,各種科技資料4.4萬份。市、縣領導為盤山縣喜彬鄉文化站、統一鄉后么村圖書室和10個專業戶現場贈書。在現場為農民展示水稻新品種、小型旋耕機、機動打藥機等50多種新產品。提供30余盤實用技術光盤,現場放映小尾寒羊、肉犬養殖及食用菌栽培技術錄像。開展以“科技在我身邊”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活動。邀請沈陽農業大學房德純等三位教授深入4個鄉鎮,現場為農民進行咨詢服務,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組織集中科普活動,18個單位參加,安排近百塊展板,展示各行業科技成果以及百余幅以身邊科學、環境科學、倡導科學、反對迷信為內容的科普知識系列掛圖。
【科技培訓】
全年市、縣科技和農業部門共組織各類應用技術培訓班1500余期,培訓15萬人次。1月,根據農業用水嚴重不足的現狀,邀請省內6名專家作農業結構調整、抗旱節水技術及對策的報告。8月,針對逐漸嚴重的文蛤發病情況,邀請全國著名從事貝類病害研究的張福綏院士等10余位專家,舉辦一次文蛤病害防治技術的研討和培訓。
【工業科技開發】
全年共安排工業科技計劃項目42項,已有22項取得明顯效果,12項完成年度計劃,8項取得階段性成果,已完成項目實現產值3.6億元,利稅1.2億元。遼寧天龍藥業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所承擔的“GMP改造及新藥開發”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已有6個車間通過GMP認證,新增煙酸占替諾、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鈉等近10個新品種,實現產值近億元。“垃圾焚燒自控及垃圾場防滲技術”,是盤錦橡塑機械廠與清華大學土木系聯合開發的項目,自2000年10月實施以來進展順利,該技術已通過有關部門的驗收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解決目前城市垃圾污水污染難題進行了有益嘗試。目前已生產焚燒爐5臺,實現產值2000萬元,利稅400萬元。
【高新技術產業】
認真實施“抓項目,帶產業,促發展”目標責任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責任制項目進行認真篩選,確定11個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項目。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三次召開責任制項目生產調度會,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問題。據統計,11個項目完成投資988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6億元,利稅4620萬元。按照高新技術企業(產品)認定條件,通過申報、論證、審定等程序,共認定8個高新技術企業,47項高新技術產品,推動了盤錦市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值13億元。
【企業技術創新示范工程】
在全市選擇遼寧華孚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盤錦興建助劑有限公司等5個企業,作為技術創新試點企業開展創新活動。上述企業普遍采用現代管理技術,建立健全開發體系,增加技術創新能力,在7項主導產品上均有較大創新,全年創產值2.5億元,利稅7000萬元。舉辦“2001年企業技術創新及科技管理人才培訓班”,邀請東北大學兩位教授作“高新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和“加入WTO給企業帶來機遇和挑戰”的報告。
【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保護】
全年共安排科技成果推廣項目12項,其中工業6項,農業6項。工業項目共創產值3100萬元,利稅970萬元,實現社會效益20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獲綜合效益1.3億元。由盤錦泰來實業貿易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的“智能全數字音響”項目,經與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合作,達到設計技術要求,全年生產2萬臺,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利稅300萬元。“綠殼蛋雞引進與推廣”項目,是由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和渤海鄉共同承擔的,23戶存欄近萬只,引進父母代種雞2000套,年銷售商品蛋4萬公斤以上,銷售雞雛25萬只,雞雛和商品蛋銷售獲綜合效益640萬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對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大力宣傳知識產權和專利方面的知識,并對實施專利產業化項目進行了系列報道,使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深刻地認識到專利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普遍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快專利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全年共完成專利申請146項,特別是把專利技術產業化提到了日程。如“PVC異型材”和“嵌段共聚丙烯涂覆料”等項目又有新進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積極參加遼寧省知識產權局組織的錦州民間文化節暨科技合作專利交易會和在錦州市高科技術園區創業中心舉行的展洽活動,均收到較好效果。
【科技合作與交流】
根據盤錦市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少、技術和人才特別是高新技術和高層次人才缺乏的現狀,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走“官、產、學、研”聯合之路,在鞏固發展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沈陽農業大學、遼寧大學全面科技合作的基礎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繼續擴大科技合作的成果。組織企業參加“6·29海外學子創業周”、“深圳高交會”、“北京高科技活動周”等活動。在“6·29海外學子創業周”活動中,全市參加企業99個,參會174人,一次簽訂正式合同39項,協議16項。僅華意環境公司與加拿大愛德摩環保高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稠油污水程度處理回用技術和成套設備開發”項目,投產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并將在國內作為一個示范工程進行推廣。進一步擴大科技對外開放,9月27~28日,舉辦“盤錦市第二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成果對接會”,邀請國內50余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150多名專家和科技人員到會。通過交流和洽談,共簽訂正式合同65項,意向協議18項,技術合同成交額8100萬元,取得圓滿成功。10月12~13日,清華大學一行14名專家蒞臨盤錦市,進行“清華院士盤錦行”活動,共簽訂合同5項,意向協議14項。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使企業找到技術依托,提高了企業技術引進和開發能力,展示出盤錦市科技對外開放和科技進步與創新的良好前景。
【技術市場】
按照“放開、搞活、扶持、引導”的方針,加強對技術市場的管理和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加大科技與工商、稅務、金融、人事等相關部門的協調力度,保障對民營科技企業、獎酬金的歸口審批。新修訂的《盤錦市技術市場管理辦法》即將出臺。全年經過認定的技術合同額5100萬元,新創辦民營科技企業95個,總數達到620個,技工(農)貿總收入達到10.6億元。民營科技企業的迅速崛起和發展,為盤錦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促進盤錦市生產力發展的一支新的生力軍。
【信息化和科技信息管理】
加大信息化的工作力度。編制完成《盤錦市信息化“十五”計劃》和《盤錦市軟件產業發展“十五”計劃》。《盤錦市信息化“十五”計劃》中提出的建設1個寬帶網、3項關鍵性骨干工程、10大計算機網絡、8大數據庫等主要任務已列入全市“十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為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組織人力對政府網絡進行歷時一個月的安全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了整改意見,確保政府網站的安全和政府上網工程質量的提高。完成市委、市政府信息網主干信道工程,實現了市委、市政府與省政府的互聯互通。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科技信息網絡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2001年初,對“盤錦科技信息網”主頁進行了全面更新,增加網頁欄目。在配合9月的全市科技成果對接會,網頁開設“2001科技成果對接會”專欄,及時介紹對接會的進展和項目對接情況。增加信息資源。將2000年編制的高新技術成果數據庫5000項,增加到2001年的7000余項。為企業提供高新技術、專利技術等信息檢索服務200項。
教育
【概況】
一、堅持民主治教,狠抓素質教育。2001年,市教委繼續以民主治教為指導思想,狠抓素質教育。
(一)切實加強德育教育,使德育工程進一步具體化。在全市廣大師生中繼續深入開展人生觀、苦樂觀教育,多次舉辦“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的大討論和辯論會;開展學生給父母做生日賀卡活動。
(二)堅持素質教育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我心靈深處做起,持之以恒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10月,召開第五次培養良好習慣現場會,全市中小學校除繼續推行“七個一分鐘”活動外,開展“十二個習慣”活動。
(三)狠抓必修課,上好選修課,規范活動課。通過“三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在全市中小學繼續開展學習魏書生教育思想活動,運用魏書生的教育思想提高廣大師生的自身素質,推進素質教育。2001年,普通高考人數為5121人,錄取4136人,錄取率80.80%。其中,普通中學學生參考人數為4817人,錄取3860人,錄取率為80.1%。錄取本科2700人,錄取率為56.1%,專科生1160人,錄取率為24.1%。三校生參考人數為304人,錄取276人,錄取率為90.8%。成招報考3665人,錄取到本科院校711人,錄取到專科院校1258人,錄取率為53.9%。參加自學考試的共12906人次,24477科次,已辦理畢業證610人。其中,本科153人,專科457人。
二、依法治教,“普九”成果得到鞏固。200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40000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14930萬元,城市教育費附加4522萬元,農村教育費附加629萬元,學費、雜費2143萬元,地方教育附加費747萬元,企業辦學經費19065萬元。全年基建投資7935.9萬元(其中個人集資2934.2萬元)。新建校舍22671平方米,投資2338萬元;翻建校舍2955平方米,投資429萬元;維修校舍119339平方米,投資853.9萬元。新建教師住宅樓34237.8平方米,個人集資3834.2萬元,解決教師住宅391戶。繼續堅持依法治教,進一步宣傳落實《義務教育法》、《教育法》。與盤錦日報社合辦《教育專刊》,同盤錦有線電視臺聯辦《校園綜藝》節目24期、《教育新聞》72期,加強“兩法”的宣傳,為提高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對進一步鞏固全市“普九”工作起到了明顯作用。2001年,盤錦市被省教育廳評為“普九”先進市,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大洼縣二界溝鎮、唐家鄉和興隆臺區興隆鄉等3個鄉(鎮)成為標準化普九鄉(鎮);大洼縣二界溝中學、唐家中學和興隆臺區興隆中學、渤海中學成為標準化農村初級中學。全市已有7個標準化普九鄉(鎮),23所標準化農村初級中學。
三、干部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年初,市教師進修學院依據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十五”規劃,結合盤錦市師訓工作具體情況,制定出《盤錦市“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并于3月15日召開盤錦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會議。對“九五”師干訓工作進行總結,表彰“九五”師干訓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部署“十五”期間師干訓工作。3月16~23日,市教師進修學院組織全市57名中小學微機骨干教師進行一周的培訓,同時分期分批組織全市廣大教師參加了遼寧省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考試。全市已有3190名教師參加了一級證書考試,2930人及格,及格率達98.2%,位居全省首位。8月25~26日,市直中小學教師第五次繼續教育考試,有2485名教師參加。全年共評出161名市第四屆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其中職業學校21人,幼教18人)。市教師進修學院制定并下發《盤錦市“十五”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規劃》,舉辦盤錦市教委“十五”第一期后備干部培訓班和全市中學與市直中學教導主任培訓班。共培訓后備干部33人,在職校級干部5人,教導主任75人。全市評審中學高級教師、小學中學高級教師217人,中學一級教師172人,小學高級教師271人。
四、幼兒教育、職業教育及成人教育整體推進。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市級示范性幼兒園的檢查驗收工作,推進了幼兒園所的建設。全市新建3所農村中心幼兒園,評選省級示范園3所,市級示范園5所。年末,全市共有省級示范園10所,市級示范園21所。共有幼兒園275所,總入園率63%。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遵循民主治教、依法治教的原則,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廣泛開展學習魏書生教育思想的活動,把魏書生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引入職業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對魏書生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與職業教育的結合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全市職業學校普遍開展“學習、工作、助人、盡責是享受”演講、征文比賽活動。12月28日,市內5所中等職業學校在市教委召開學習運用魏書生教育思想論文評優暨賀卡制作總結表彰大會,在204篇論文中,評選出一等獎3篇,二等獎7篇,優秀獎15篇。3人交流了學習運用魏書生教育思想的經驗和體會。全市9所中職學校報考高職330人,報考職業技術學院92人,是上年的2倍。市內6所職業學校考入高職199人,其中本科2人。職業技術學院本年度共招生378人。其中,高職288人,中專450人(普通中專143人,成人中專307人)。年末,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已培養中專畢業生15913人。對全市44個社會力量辦學單位進行全面清理整頓,使其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并下發盤教發〔2001〕35號文件,對經年檢合格的39個辦學單位,換發了《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9月5日,市教委召開全市函授站工作會議,學習貫徹遼教辦發〔2001〕18號文件精神,對全市函授站的工作提出了加強管理的措施。為落實遼教辦發〔2001〕18號文件精神,對全市13個函授站進行檢查,撤銷2個不符合辦學條件的函授站。全市現有電視大學4所,函授站14個。鄉(鎮)農村文化技術學校建設進一步標準化。市教委組織兩縣兩區教育行政部門對典型單位進行了全面檢查評估。批準標準化農民文化技術學校5所。
【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為鞏固“普九”成果,市教委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依法治教,制定系列相應的規定和辦法,提高“普九”水平。狠抓德育工作,加強學籍管理,抓好鞏固率和學生出席率,把初中輟學率基本控制在4%以內。一、加強學籍管理。繼續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控制中小學生輟學工作的意見》,強化學籍管理。市教委不定期地抽查學校的出席率,并要求全市教師每人和一名學習后進生、一名家庭特困生組成互助組,使流失的學生重返校園。二、加強德育工作。繼續貫徹落實市教委下發的《盤錦市德育工作示范評估標準細則》,在全市開展德育示范縣(區)、示范校的創建活動。2001年,評選出6所德育示范校(大洼實小、小洼三校、田家中學、遼河小學、于家小學、遼化小學)。繼續開展“七個一分鐘”活動和給父母作生日賀卡活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提高素質。10月16~19日,市教委召開第五次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現場會,市教委主任魏書生在會上提出“培養學生十二個習慣”(記憶的習慣,演講的習慣,讀書的習慣,書寫的習慣,定計劃的習慣,預習的習慣,適應老師的習慣,大事做不來、小事要快做的習慣,自主留作業的習慣,整理錯題集的習慣,出考試題的習慣,篩選資料歸納總結的習慣)。“十二個習慣”的提出在全市中小學中反響很大,各學校紛紛制定落實措施,并在教學中認真實施。3月1日,全市中小學校舉行校園拒絕邪教的教育活動,在“遵紀守法、崇尚科學、抵制邪教”的橫幅上簽字。全市廣大師生莊嚴承諾抵制邪教,保持清醒頭腦,決不讓邪教勢力沾染校園。三、推進標準化“普九”工作。繼續開展標準化“普九”鄉(鎮)、標準化農村初中創建活動,大洼縣二界溝鎮、唐家鄉和興隆臺區興隆鄉經市教委評估小組驗收,進入市級標準化“普九”鄉(鎮)行列。大洼縣二界溝中學、唐家中學,興隆臺區興隆中學、渤海中學4所學校成為標準化農村初中。
【學生體育衛生】
一、全市中小學校繼續堅持長跑計劃,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長跑活動,學生的心肺功能得到增強,收到良好效果。舉辦全市中小學生足球、籃球、排球比賽及“大課間操”活動。
召開盤錦市第十五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原來的單項比賽改變為集體比賽項目,每個學校的運動員由20人增加到80人,部分學校多達110名運動員,參加面廣、場面宏大,全市共有28個代表隊,2320名運動員參加運動會。市教委對全市高中和市直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一次業務考核。通過對全市13所高中、13所初中、10所小學體育教師的考核,排出名次,通報全市。市第二完全中學名列初、高中第一名,育才學校名列小學第一名。
二、4月,市教委衛生保健所配合關工委,對盤錦市中學4000名學生進行視力普查,其近視患病率為39%。5月,為4000名中考生進行體檢。9月,又為市直中小學2500名學生進行了體檢。
【師訓干訓】
一、全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又有新進展。市教師進修學院依據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十五”規劃,結合盤錦市師訓工作具體情況,制定出《盤錦市“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并于3月15日召開了盤錦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會議。縣(區)教委(文教局)和市直學校主要領導參加了會議。會上,對“九五”師干訓工作作了總結,表彰了“九五”師干訓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部署了盤錦市“十五”期間師干訓工作。市教委、市教師進修學院歷經5個月的時間,經過資格審查、理論考試、教學水平考核,評選出盤錦市第四屆中小學學科帶頭人161人(含2001年總評教師45人)。其中,中小學45人,中學48人,高中28人,職業學校21人,幼教18人,盤山縣教師進修學校1人。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培訓與考核驗收工作。年初,市教師進修學院組織各基層單位的微機骨干教師進行為期一周的全封閉式培訓,在此基礎上進行考試,有3190名教師參加了一級證書考試,2930人獲得遼寧省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一級證書,及格率98.2%。8月25~26日,市直中小學2485名教師參加第五次繼續教育考試。
二、進一步貫徹落實《盤錦市“十五”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規劃》,舉辦“十五”期間第一期后備干部培訓班。參加培訓班的有后備干部33人,在職校級干部5人。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教育政策法規、素質教育、學校管理及魏書生教育思想。舉辦全市中學與市直小學教導主任培訓班,共75人。培訓班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為指導思想,以《遼寧省“十五”期間中小學校長培訓實施方案》為依據,從全市中小學校長基本素質與管理能力的實際狀況出發,堅持以提高校長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樹立素質教育觀念為重點,以提高校長組織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主要內容,培養一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德才兼備、勇于改革創新的魏書生式的干部隊伍。
【幼兒教育】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幼兒教育工作。在大洼縣唐家農場、二界溝鎮和盤山縣喜彬鄉,新建3所農村中心幼兒園,年底,全市有各類幼兒園275所,總入園率63%。依法治教,加強園所建設。由市教委牽頭,聯合衛生局組成市級示范園評估驗收小組,于10月18~19日,分別對遼河油田的泰山幼兒園、蓓蕾幼兒園、小精靈幼兒園、熱電廠幼兒園及盤山縣太平幼兒園進行檢查評估。驗收小組依據市級示范園標準,采取了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幼兒園的軟、硬件進行全方位檢查。檢查評估結果,5所幼兒園達到市級示范園標準,成為盤錦市示范幼兒園。全市現有省級示范園10所,市級示范園21所。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幼兒教師素質。5月30日,市教委、遼河油田聯合舉辦了新世紀“六一”兒童節油、地師生同臺參與的文藝表演大會。有19所幼兒園,500名師生演出26個文藝節目,充分展示出油地幼教事業發展的勃勃生機及幼兒教師的良好素質。9月25日,在全市幼兒教師及幼兒中選出56件自制教、玩具作品,參加市第二屆科技節展覽,有14件作品獲獎。市教委學前教育科對全市幼教系統20名幼兒教師進行條件資料的審查,授課和說課的觀摩,最后綜合評選出18名幼教學科帶頭人。
【職業教育】
繼續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民主治教、依法治教,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運用魏書生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指導職業學校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職業教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抓好規范化管理。市教委對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進行全面的清理整頓,把學校各方面工作全部納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按照文件規定更換和確定現有專業名稱,規范成12大類,32個專業。規范專業設置和審批權限,根據《遼寧省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對已開設的專業履行學校申報、市教委批準手續,并下發(盤教發〔2001〕26號)文件。各學校于秋季開設新專業,實行學校申報、市教委審核,對《專業目錄》范圍內的專業進行可行性論證后予以批準,并為此下發(盤教發〔2001〕25號)文件。規范教學工作,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及教材,全市做到統一規范。
運用魏書生教育思想,辦好職業教育。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繼續開展“學習、工作、助人、盡責是享受”的演講和征文比賽活動。4月,用一周時間由市教委組織的檢查評估小組分別到北方工業學校、市經濟技術學校、遼河工業學校、盤山縣職業中專、大洼縣職業中專5所學校聽取各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有5名教師、20名學生演講,有15名師生獲獎。3月28日,市經濟學校全體教職工聽取魏書生的專題報告;4月13日,遼河工業學校全體教職工聽取了市教科所負責人所作的關于學習、運用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專題報告。12月28日,市內5所中等職業學校在市教委召開學習運用魏書生教育思想論文評優暨賀卡制作總結表彰大會,師生代表175人參加了會議。評出一等獎3篇,二等獎7篇,優秀獎15篇。3人交流了學習運用魏書生教育思想的經驗和體會。在“送師親賀卡,表學子摯情”活動中,學生制作賀卡866件,評出一等獎5件,二等獎10件,三等獎14件,優秀獎17件。
加強職教科研,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協作校作用。4月,市教委舉辦協作校園丁杯語文、計算機科教師公開課大賽。5月,在市經濟技術學校舉辦協作校新科杯學生計算機大賽,推動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工作。6月,在北方工業學校舉辦“開發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觀摩課活動。5所中等職業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語文教師70多人參加活動。
【成人教育】
2001年,在全面調查兩區社會力量辦學情況的基礎上,分別與兩區文化局、市勞動局、市衛生防疫站舉行社會力量辦學協調會,確定對社會力量辦學的管理整頓措施,現已初見成效。首先為做好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的換證工作,對全市44個社會力量辦學單位進行了檢查,為39個換發辦學許可證。制定下發職工教育調查表,調查遼河油田、遼化、興隆大廈、建委職工學校、保險公司等有代表性的企業,對成人大專專業證書班的生源情況進行摸底調查。錄取專業證書學員137人。農民教育進一步發展。落實遼教發〔2001〕29號文件精神,7~12月,分別在盤山和大洼舉辦歷時5個月的農村學校職教教師專業課培訓班,兩縣農村初中專職職業技術課教師、鄉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校長和教師113人參加培訓。繼續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推動鄉鎮、村農民文化學校建設。市教委在調查典型鄉鎮、村校工作情況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典型、科學致富典型的基礎上,組織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對典型單位進行了全面檢查評估,評估結果,批準5所市級標準化鄉校。年末,全市有12所市級標準化鄉校。12月,在大洼縣唐家鄉召開盤錦市農民科技文化教育工作會議。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市科委、市科協、縣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各鄉鎮長、職教助理、鄉校校長155人參加會議。與會人員參觀該鄉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和南美螺養殖基地,聽取兩縣教委、鄉政府代表、職教干部、農民代表的工作匯報。市教委主任魏書生全面總結建市以來盤錦市農民科技文化教育工作,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五點要求。副市長王秀杰要求各級政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從事農村成人教育工作人員把振興農民科技文化教育事業提高到振興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高度,切實抓緊抓好。全年鄉鎮、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共培訓325715人,其中鄉鎮校培訓149089人,村校培訓1766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