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七種模式”、助推精準幫扶
盤錦市衛計委按照“三年攻堅,五年達標”的總體部署,以提高低保待遇家庭和人群(以下稱幫扶對象)為重點,堅持精準扶貧,分類施策;資源整合,政策傾斜;點面結合,突出重點。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體制、完善機制,著力解決全市幫扶對象看病就醫問題。
1、提高農村幫扶對象大病保障水平。將農村幫扶對象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覆蓋范圍。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村居民貧困戶中的特困戶提高報銷比例,基本段報銷比例為90%,大病段報銷比例為90%,并且不設置起付線。貧困戶中的特困戶由民政部門認定,新農合實行實名制管理,每年農村特困戶實名制管理人員大約在800人左右。2017年經民政部門認定的特困戶為745名,截至目前共報銷的貧困戶患者為454名,總報銷金額為1199796.37元。
2、對農村幫扶對象住院治療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幫扶對象持幫扶健康卡實行先住院診療后付費的結算制度。在縣級醫療機構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在定點醫院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社會慈善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服務,幫扶對象只需負擔自付的住院治療費用。
3、落實對幫扶對象就醫的減免政策。給予城鄉幫扶對象實施醫療減免政策,把因病致貧的幫扶對象作為重點;根據患者具體疾病情況和家庭狀況,為幫扶對象免費提供一定數量的藥品和醫療檢查,需要住院的患者減免一定額度的住院費用,免收掛號費、院內會診費、肌肉注射費和一般物理降溫費,對CT、MRI檢查、床位收費、手術治療和血常規等40項臨床檢驗項目減收20%費用。
4、為農村幫扶對象開展簽約服務。以縣為單位,以幫扶健康卡為基礎,推動幫扶對象與鄉村醫生或鎮衛生院醫生簽約服務,進行定期隨訪,一對一健康幫扶。優先提供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每人建立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提供健康檔案管理,主動提供個性化健康教育服務,提供規范化的預防接種、兒童、孕產婦、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
5、實施大病分類救治政策。患大病的幫扶對象實行分類救治,一次性能治愈的,集中力量進行治療;需要維持治療的,進行長期治療;需要長期治療和健康管理的,由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治療和健康管理。
6、實施全市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穩定持續的一對一幫扶,實施醫療幫扶在全市覆蓋。進一步加強三級醫院對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幫扶工作,通過“派下去”、“請上來”等多種方式,向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派駐一名院長或副院長和至少五名醫務人員蹲點幫扶,各鄉鎮衛生院、縣醫院有機會的派骨干醫生到市中心醫院、遼河油田總院、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免費進修,使派駐幫扶人員與派出進修培訓骨干進行置換,有計劃地為鄉鎮、縣醫院培養和造就一批技術骨干,建設人才梯隊,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7、推動遼河口生態經濟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市中心醫院、遼河油田總醫院、市中醫醫院開展對口支援遼河口三個鎮衛生院的幫扶工作,加強鎮村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和導師帶教工作。有效依托城市大醫院建設的“六大中心”,有針對性的加強遼河口經濟區衛生技術人員系統化培訓,逐步使經濟區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水平和實際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對經濟區衛生技術人員實行“導師帶教制”培養,依托“三個培訓中心”,在城市大醫院導師的“傳、幫、帶”下,逐步實現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能夠獨立解決本專業領域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和急重癥的早期處理的目標。定期組團下基層,深入困難戶免費為遼河口因病致貧或返貧246戶開展診療服務;2017年共出診138人次;免費投入藥品6萬余元。羊圈子52人,涉及52戶;東郭鎮140戶;石新鎮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