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規范我市政務公開工作,切實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積極推進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遼委辦發〔2005〕22號)精神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全市政務公開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法行政、規范行政行為,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動全市政務公開工作深入健康發展。
政務公開工作應遵循合法規范、真實有效、及時準確、完整統一的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之外,都要如實公開。
二、政務公開的內容
(一)事權方面公開的內容
1本行政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工作目標的制定、執行及完成情況;
2政府機構的設置、職能確定及依據;
3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決定;
4政府規范性文件及工作措施;
5行政管理權限、服務范圍、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標準、辦事承諾辦事結果;
6當地重大突發事件及處理情況;
7承諾的重要事項及辦理情況;
8其他應公開的政務事項。
(二)財權方面公開的內容
1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報告及執行情況;
2政府投資建設的社會公益事業情況;
3重大事項經費的分配情況;
4重要物資采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基本建設項目招投標情況;
5重要審計結果;
6其他應公開的政務事項。
(三)人事權方面公開的內容
1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和調整變化情況;
2干部的任用、調整和年度考核評議結果;
3公務員招聘錄用的有關事項;
4機構改革定編及人員分流情況;
5其他應公開的政務事項。
(四)重要行政執法公開的內容
1行政處罰實施主體、依據、程序、種類、時限、救濟途徑及行政處罰決定書示范格式文本等;
2行政許可實施主體、事項、依據、程序、時限、救濟途徑以及許可申請必備材料目錄和申請書示范文本等;
3行政強制措施實施主體、依據、類別、程序、救濟途徑等;
4行政收費實施主體、依據、條件、范圍、標準、程序、救濟途徑等;
5其他重要行政執法應公開的內容。
(五)內部政務方面公開的內容
1領導班子成員廉潔自律情況;
2內部財務收支情況;
3人事管理及干部選拔調整、職務晉升、獎懲等情況;
4招待費、差旅費的開支使用情況;
5內部審計結果;
6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其他事項。
三、政務公開的方式
各部門、各單位推行政務公開要因地制宜、靈活多樣,以醒目、易懂、方便、高效、快捷的方式展開工作。向社會公開政務應當根據政務內容特點采取以下一種或幾種方式:
1設立統一的政務公開網站;
2在政府公報上定期刊登,并公開發行;
3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進行發布;
4設立政務公開廳、公開欄、臺卡、胸卡、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摸屏等;
5印發宣傳冊和“明白卡”;
6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聽證會;
7開通政務公開服務熱線;
8便于公眾知曉的其他公開形式。
涉及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等重要執法行為,法律、法規、規章有明確執法事項公開方式的應從其規定。
涉及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或有重大社會影響的事項在做出決策前,實行預公開制度,決策部門應當召開聽證會或將擬定方案或草案向社會公布,在充分聽取意見進行必要調整后,再進行決策。
四、政務公開的程序
(一)行政機關未主動向社會履行公開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以書面或其他形式要求其履行;行政機關應當在接到公開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內容已經公開的,行政機關應當給予指引。
(二)行政機關未主動履行重要行政執法公開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要求行政機關履行;行政機關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并及時將公開的時間、地點、方式告知申請人。
(三)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內部政務提出公開申請的,行政機關應在接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將是否公開決定書送達申請人。行政機關決定公開的,應當在決定書中載明公開的時間、地點、方式;決定部分公開或不公開的,應當在決定書中說明理由。公開時間自作出公開決定之日起,不得超過7個工作日。
(四)政務內容尚未確定是否屬于國家秘密范圍的,由承辦人提出具體意見,經主管領導審核批準后,可依照保密規定的期限和程序暫緩公開。暫緩公開的政務內容在性質或密級確認后,要按照相關要求予以公開。
五、政務公開工作要求
(一)各級政府及部門政務公開主管機構主要通過下列方式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監察、檢查:
1對各行政機關的政務公開情況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2在各行政機關內部開展評議活動,積極聽取工作人員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
3通過明察暗訪的形式,及時了解、掌握落實政務公開工作的情況;
4通過民主議政日,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以發放征求意見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5以政務公開簡報的形式,及時通報情況;
6設立政務公開投訴、舉報電話和意見箱,及時向投訴人、舉報人告知處理情況。
各級政府政務公開主管機構要定期對本級政府職能部門和下級政府政務公開情況進行評議考核。
(二)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行政監察機關視情節給予直接責任人批評或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違反政務公開內容、方式、程序、時限的;
2違反保密法律、法規規定的;
3公開虛假政務內容的。
行政機關隱匿、提供虛假政務內容,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損害構成國家賠償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行政機關進行政務公開,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規章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其監察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報批評,并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行政責任。
六、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成立政務公開工作協調小組,統一協調涉及政務公開工作的有關事項。協調小組由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政府辦公部門及監察、法制等部門相關人員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政務公開辦公室,具體工作由辦公部門組織實施。各部門亦應成立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由部門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對政務公開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
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做到認識到位,工作到位,職責到位,確保政務公開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盤錦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