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文件 > 盤錦市 > 市政府文件
索 引 號: 主題分類: 市政府文件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盤政發〔2016〕42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關于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16-08-26
主 題 詞:

盤政發〔2016〕42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關于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16-08-26 瀏覽次數:760

各區、縣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中國制造2025》,強化工業基礎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培育和壯大六個新的增長點,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加快我市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實現經濟轉型,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工業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服務業發展態勢保持良好。但我市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度不高,主導產業鏈條不長,創新創業活力不足,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等,這些問題都是長期積累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的集中體現。

    全市要把加快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今后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堅持協調發展,抓住產業結構優化這一關鍵之舉,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推進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提升重點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經濟轉型。

    二、總體思路

    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四個驅動”,以“五大理念”引領轉型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釋放農業積累的綜合優勢,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第二產業提質增效;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逐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農業為基礎、工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三、工作目標

    通過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農業內部結構更趨合理,推進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工業兩大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明顯提升,延長石化產品產業鏈,提高化工產品精細化率,實現裝備制造業特色化發展和高端化升級。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致和高品質轉變,提升現代服務業比重。大型企業向集團化發展,中小企業向特色化方向發展,整個產業向集群方向發展。

    四、基本原則

    全市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及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機遇,讓創新、改革、市場、開放“四個驅動”共同發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既是系統工程也是長期任務,要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為引領,以政策為支撐,以法治為保障,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改革開放促進結構調整。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制度創新,破除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

    二是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有效發揮政府職能。結構調整由市場決定和選擇,發揮好政府規劃引導和政策導向作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三是堅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四是堅持補短板、惠民生,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調整政府投資結構,重點投向高標準農田等農業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等基礎性、公益性領域。

    五是堅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充分認識結構調整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加強分類研究、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

    六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立足于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力量振興和發展重點區域、優勢產業以及行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避免盲目重復建設和產業趨同。

    七是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加強統籌規劃,做好指導協調,主動適應新常態。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統籌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八是堅持存量升級改造、增量調結構。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動力,盤活存量,實現提質增效;以增量做優結構,培育新的增長點。

    九是堅持“綠色開發”的原則,以規劃為龍頭,科學把握整體開發、集約開發和可持續開發的要求,突出集約有序,發展與保護同步,堅持所有工業項目一律進園區。

    五、工作方向和重點任務

    按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總體思路,農業、工業、服務業調整優化的重點任務如下:

    (一)農業

    1.優化種養結構調產能。圍繞“雙城雙核”,調整優化農業種養結構,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走與城市功能相協調,與城市發展相聯系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減少旱田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增加高經濟價值作物和水果種植面積;減少畜牧業不規范養殖數量,調精循環養殖和標準化養殖生產結構;減少低值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四大家魚”的養殖,瞄準需求,加快發展市場占有率、市場前景廣闊,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優勢水產品。統籌考慮種養規模和環境消納能力,積極探索標準化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加強優質高產水稻品種研發,加快蔬菜品種的換代升級,改良優化河蟹等水產種質,生產消費市場亟需的名、特、優農產品,提高供給側農產品的經濟價值溢出效應。

    2.發展新型農業業態降成本。穩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五級聯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引導土地流向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堅持國有農場企業化、集團化、產業化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國有農場體制改革,充分釋放墾區優勢。以發展認養農業、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為著力點,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把認養農業打造成為在全省、全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中的亮點。發揮我市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拓展農業多功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深挖供給側農業休閑旅游資源,撬動需求側客源市場。

    3.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補短板。引導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同步推進,延長和擴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產業鏈條,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加工和生產,提高供給側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重點依托中儲糧、匯福糧油等企業,帶動大豆、糧食精深加工生產項目建設。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重點研制開發技術含量高的低溫脫水蔬菜、蔬菜汁、蔬菜粉等精深加工產品。發展干鮮果品保鮮儲藏和精深加工,重點開發科技含量較高的植物蛋白飲料、果汁果肉飲料、果蔬混合飲料,果酒、果脯、果粉等深加工新產品。發展優質魚、蝦、蟹、貝、藻和海蜇等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低值水產品的綜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4.發展標準化生產保安全。發展標準化生產,制定推廣一批簡明易懂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逐步建立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規程體系,在全域開展標準化生產,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保障供給側農產品安全。以標準化推動農業品牌升級,繼續加大“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地理標志商標的推廣和應用力度,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品牌價值。創建“堿地系列”、“兩河水系列”、“葦塘系列”等農產品品牌,培育知名度高、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優質農產品品牌。

    (二)工業

    1.加快推進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圍繞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空間布局,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環境容量、運輸半徑、消費市場等因素,以遼東灣新區、遼寧盤錦精細化工產業園區、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化園區和遼寧北方新材料產業園為載體,積極推動以產業鏈為紐帶、資源要素集聚的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建設。

    立足現有煉油裝置,依托重大改擴建和新建項目,上大壓小,逐漸實現煉油裝置大型化。為中下游石化產業提供豐富的烯烴、芳烴資源。

    大力發展烷烴脫氫制烯烴產業,加快芳烴、醇、醚、酚、醛、酮、酸、酯等大型基本有機化工裝置建設,做強基本有機化學品。

    大力發展潤滑油產業,重點發展橡膠填充油、變壓器油、冷凍機油、金屬加工液、熱傳導油、液壓油、壓縮機油、內燃機油、齒輪油、工業白油等。

    充分利用乙烯、丙烯、碳四、苯乙烯、芳烴等原料,積極發展合成橡膠、特種工程塑料、特種纖維和小批量、多品種、多用途、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重點發展(鹵化)丁基橡膠、聚醚醚酮(PEEK)、芳綸、碳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PC)等。

    以精細化發展為目標,在傳統精細化工產品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新領域精細化工產品。傳統精細化工產業以涂料、橡塑助劑、粘合劑和工業催化劑為重點,發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功能性新品種。新領域精細化工產業以催化劑、表面活性劑、增塑劑、采油助劑、水飛薊和淀粉、纖維素衍生物的應用開發為核心,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食品飼料添加劑、水處理劑、油田化學品、造紙化學品、膠黏劑、氣霧劑以及軍工化學品等新領域。

    2.大力推進特色裝備制造業發展。

    積極發展鋁合金制品產業,鼓勵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同時,積極向服務型生產轉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快能源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在建設國內領先的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基礎上,把我市建設成為國家特色裝備制造業重要的研發、示范和高端制造基地。

    石油裝備。重點發展高端石油鉆機、頂驅、旋轉導向鉆井系統、鉆井工具、測井設備、錄井設備、油田特種車輛等石油裝備制造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連續抽油桿、抽油機專用減速機和永磁復合電機以及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環保設備。

    天然氣裝備。重點發展天然氣液化設備、再氣化設備、凈化設備、儲運設備、燃氣設備等產品。

    海工配套裝備。重點發展自升式鉆井平臺、半潛式鉆井平臺、深水鉆井船、油船、海洋工程船、調查船及輔助船;平臺升降系統、平臺鎖緊系統、動力定位系統、超深水鉆機模塊和水下采油樹等海工配套裝備制造業,積極發展新型海工產品研發、海工核心部件國產化制造、石油鉆采設備與海洋工程技術服務和游艇設計、建造、服務產業化項目。

    石化裝備。重點發展高效新型反應器、大型塔器、板式換熱器、高壓換熱器等化工裝備以及關鍵閥門、泵、控制儀器儀表等各種易損耗配套設備;主蒸汽管道、低溫再熱蒸汽管道、高溫再熱蒸汽管道及高壓給水管道等。

    鋁合金制品。積極培育發展高端鋁合金產品,航空航天中厚板材、高速列車用板材、高性能汽車板材、超大規格船用板材、化工板材、雙金屬復合板等鋁型材制品。培育發展家用和容器鋁箔、藥用泡罩包裝材料、鋁塑復合袋、電力和電子電容器等帶箔材制品;汽車空調器、中冷器、油冷器、暖風機及空分設備、電器元件散熱器等釬焊式熱交換器,飲料罐、啤酒桶、防盜蓋等鋁合金包裝,PS、CTP等印刷版基,鋁合金機箱,臺式機硬盤用基片鋁基片,建筑結構板等板帶箔下游制品。

    3.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依托現有新興產業的基礎,重點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設備及技術等產業。

    (1)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丁基橡膠、丁腈橡膠、異戊橡膠、乙丙橡膠及專用助劑等特種橡膠產品,積極發展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特種環氧樹脂等工程塑料產品。培育發展電池隔膜、光學功能薄膜、特種分離膜及組件、環境友好型涂料等產品。 積極培育發展建筑、高速鐵路、乘用車等領域專用鋁型材,船舶用鋁合金薄板、厚板、型材、整體擠壓壁板和管材,磁懸浮體材料,鋁、空氣電池等能源領域電極電位材料,鋁硅鎂鈦合金等功能合金、鑄造合金、變形合金,汽車結構件,鋁合金厚板及中厚板等。培育發展碳纖維等高性能增強纖維,提高樹脂性能。推進纖維增強技術在能源裝備基礎材料領域的應用。

    (2)智能裝備制造。重點發展井口管處理機器人、平臺操作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能源機器人及配套組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自動化成套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與試驗設備、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智能自行車等。加快發展無人機機體材料、發動機、飛行控制系統及機載設備等全產業鏈領域,形成應用于公安、城市管理、農業、地質、氣象、電力、搶險救災、視頻拍攝等全行業的無人機產業園。

    (3)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培育發展生物質發電、風電及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服務。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電池等儲能材料、配套零部件等相關產品。

    (4)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培育發展集成電路、計算機及其外設產業;電子元器件、智能手機配件等產業;基礎軟件、云計算軟件、工業軟件、智能終端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等高端軟件和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新興網絡信息服務業。

    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IC封裝、設計、制造及相關產業,安全芯片設計、制造等,包括智能家電控制器、智能傳感器、專用集成電路、家電產品中配套控制電路部件、基于RFID的電子標簽產品、新型顯示器件等。

    應用電子產業。重點推進汽車電子技術和產品,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及設備、GPS系統、汽車行駛狀態記錄儀、車載智能導航儀、汽車多媒體、汽車娛樂系統等。大力發展環保節能的電力電子產品。

    物聯網及軟件業。重點培育和發展與物聯網感知功能密切相關的制造業,推進傳感器、節點、網關,RFID,二維條碼等核心制造業項目引進。推進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系統集成等軟件開發與集成服務業發展,推動物聯網應用創造和衍生出的獨特市場快速發展。

    (5)節能環保設備及技術。加快發展高效換熱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設備、節能監測設備等節能裝備,先進煙氣脫硫脫硝、高效除塵設備,油田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等環保裝備,先進環保技術,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加快油氣田廢棄物環保處理成套工藝技術和專用設備研發與研制。

    4.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用先進適用技術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現有傳統產業,推進低碳造紙產業園、糧油加工產業基地等重點發展糧油深加工產業,積極發展新型建筑防水材料、食品工業及高端紙制品等產業,提高產業的豐厚度,努力實現“穩、強、綠、智、聯、特”的持續發展。

    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充分挖掘行業潛力,完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推動行業形成特色產業鏈或集聚區。  重點發展改性瀝青油氈,積極推進高分子防水卷材,適當發展防水涂料,努力開發密封材料,著重開發地下止水、堵漏材料和硬質聚氨酯發泡防水保溫一體材料,逐步減少低檔材料和相應提高各類中高檔材料的比例。

    食品加工。圍繞我市特色資源,以打造營養、綠色、方便、功能食品為導向,規范食品加工業的發展。 重點發展熟食加工、畜禽深加工、水產品深加工、功能飲料、水飛薊加工等,逐步擴大產業規模,提升品牌影響力。

    糧油深加工。積極推動油脂、油料蛋白及其功能性方面的研究,引導行業大型化、規模化發展,建設全國知名的糧油加工基地。重點發展糧油深加工產業。全力延伸大豆及豆粕深加工產業鏈條,重點發展飼料產業及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大豆復合保健功能因子、大豆皂甙、大豆異黃酮、大豆膳食纖維粉等。

    高端紙制品。加快推進遼河口生態經濟區低碳造紙產業園建設,按照能耗少、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標準,推動產業健康、綠色發展。重點發展靜電復印紙、輕型印刷紙、臨摹紙、電子打印原紙、無碳復寫原紙、傳真紙(含原紙)、激光多功能一體化機專用紙(含原紙)、防偽紙等文化辦公用紙,高中檔手帕紙、面巾紙、濕巾紙、擦手紙、廚房用紙、餐巾紙等高中檔生活用紙和紙品,以及高端包裝紙和紙板等品種。

    (三)服務業

    1.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以信息技術應用、標準化推廣和模式創新為重點,加快物流現代化進程。一是完善資源型產品物流體系。二是加快推進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建設。三是完善城鄉配送體系建設。四是發展“公—鐵—水”多式聯運模式。五是發展壯大冷鏈物流。六是培育發展骨干商貿物流企業。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以提高支撐服務能力為目標,大力發展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以深化金融改革為契機,大力發展金融業。以發展業態先進、特色突出、配套完善、效益顯著的商務樓宇為目標,大力發展樓宇經濟。以“一網兩園三基地、一城一館多平臺”為抓手,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2.不斷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創新發展。以建設國際濕地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加快發展旅游業。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生產生活需要為主線,加快傳統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引導傳統商業企業、商品市場創新經營模式,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轉型升級。以繁榮文化產業為先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遼河文化產業品牌和精品文化旅游線路,推進江南風情園、種石源文化產業園、葦藝草編產業園等建設。結合宜居鄉村建設,加快發展鎮域服務業。以國家集中連片推進農產品流通和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試點市為契機,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穩定發展房地產業,認真落實稅費、信貸等相關扶持政策,放寬購房落戶政策,合理控制開發用地供應總量,調控商品住房供應節奏,完善住房供應結構,大力發展養老、旅游等多元化地產。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六、保障措施

    1.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放權決定,推進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吸引各類資本參與國有企業股權轉讓項目和新投資項目的合資合作,形成產權多元、治理規范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啟動產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金融與產業深度整合,在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下設立產業金融投資基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提高非公經濟比重。

    2.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著力精簡審批事項,規范中介服務,加強審批監管平臺建設,實現投資項目信息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在線并聯審批、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把審批工作重心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營造便利創業創新的營商環境,激發社會活力和創造力。落實國家各項稅收政策,合理優化稅費結構,制定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工作方案,加強政策宣傳與執行,建立政策落實聯動機制。

    3.發揮規劃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依據《盤錦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全市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升級的大思路。各部門要制定本領域和本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專項規劃,指導今后一段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工作。并結合我市實際,加強地區規劃與國家和省發展規劃的銜接,全面推進我市產業健康和諧發展。

    4.抓好關系結構調整的重大項目。在培育和壯大六個新的增長點的同時,把抓好結構調整升級重大項目作為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途徑,統籌推進一批對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影響較大的重大項目。同時,鼓勵投資額較小的轉型項目建設。以項目庫為抓手,進一步篩選項目,統籌納入市級項目庫中。

    5.加強政策支持。在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各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資金的基礎上,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現有相關專項資金政策,加大對各產業重點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

 

盤錦市人民政府     

2016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