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市政府辦文件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盤政辦發〔2006〕111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電子政務建設規劃》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08-10-14 | |
主 題 詞: |
盤政辦發〔2006〕111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電子政務建設規劃》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電子政務建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盤錦市電子政務建設規劃 為進一步做好全市電子政務建設工作,根據國家和省對電子政務建設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我市電子政務建設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2〕17號)和《中共遼寧省委辦公廳、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全省電子政務建設的意見〉的通知》(遼委辦發〔2004〕9號)要求,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對政務工作的需要,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務公開,提高工作效率和監管的有效性,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通過積極推廣和應用信息技術,增強政府工作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設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基本原則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按照全市的統一規劃和部署,從實際需求出發,統一標準,明確建設目標、重點和步驟,整合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在總體規劃指導下,分步實施,分層推進。 應用先行,穩步推進。在重點做好政務網絡平臺建設的同時,應用系統的建設要緊密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際需要,根據政府業務和人民群眾的需求,突出重點,穩步推進。 整合資源,務求實效。依托盤錦市電子政務專網第一、二期建設成果,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基礎、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通過整合,促進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避免重復建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統一標準,安全可靠。根據國家統一的電子政務標準規范和國家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有關要求,大力推進統一標準的貫徹落實,建設我市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通過各種管理、技術和設備的優化配置,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二、總體目標及主要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07年,我市要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形成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橫向連通市級各單位,縱向連接各縣(區)及縣(區)各部門的全市政務信息網絡平臺,為各項應用系統提供基礎平臺和接口;建成以電子政務為依托的電子政務專網,逐步建設辦公業務網以及內容豐富、更新及時的政務資源數據庫,開發各類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初步建立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為我市電子政務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二)主要任務 建設成在內部網絡平臺上實現各部門信息共享、數據交換、辦公自動化、電子郵件、社會新聞點播、電視電話會議等各類應用的、開放的、基于標準的電子政務外網(政務專網)。建立各類資源數據庫,實現各單位的應用軟件系統和信息數據庫在網絡上的共享;實現全市政府機關系統統一的信息交換和應用服務平臺;實現以市政府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庫為主體,各部門、各縣區信息資源共享庫為基礎的共享機制,同時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統。 1建設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 盤錦市電子政務專網是全市黨政機關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以大規模光纖設施為載體,以IP寬帶多業務交換網為核心,支持數據和語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應用,提供MPLSVPN等多種IP增值服務。 盤錦市電子政務專網基礎網絡層按分層方式搭建,分為核心層(2個節點)、匯聚層(4個節點)和接入層(76個節點),匯聚層與核心層采用千兆端口進行互聯,各接入節點通過百兆端口連接匯聚節點,并為整個專網提供千兆互聯網出口帶寬。由于核心和匯聚節點采用了星環型結構,即網絡的每個節點之間都有網絡連接,保證了基本路由的同時,任何一個核心、匯聚節點的鏈路出現故障時,都會通過其它通路保證網絡的正常通信,極大的提高了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我市電子政務專網已經覆蓋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及市直共140多個部門,下一階段將陸續完成對縣區的網絡接入工作。 2建設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盤錦”政府門戶網站是對外展示盤錦市和全市政務公開的窗口,也是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市、縣(區)政府和部分市直部門已相繼開通了面向公眾的政府網站,初步構建了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政務信息平臺,形成了政府網站集群。根據全市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已開通的政府門戶網站要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切實加強政務信息的更新和網站管理;尚未建設和開通門戶網站的部門必須于2007年內建成開通。 3建設電子政務專網平臺 構建安全、可靠、先進、穩定的專用寬帶網絡基礎平臺,同時也是面向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的開放式可接入平臺。電子政務專網平臺包括政務信息查詢和政府各部門共享信息的發布、查詢、管理等基本應用,通過電子政務專網平臺實現電子郵件、視頻點播、行政審批、公文交換等系統應用和數據集成等。 4建設主要應用系統 (1)建設五大機關及各部門辦公自動化系統。逐步建設市、縣(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紀委五大機關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各部門建設本單位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五大機關和各部門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實行市、縣(區)按部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分級管理和運用。 (2)業務信息上報及交換系統。根據各部門的業務需求,建設業務上報及交換系統,解決不同部門之間業務數據的共享問題,促進各部門信息的充分利用。 (3)視頻點播系統。網絡用戶可根據需求,在網絡終端上點播視頻資料,包括新聞錄像、歷史文獻、重大活動記錄、內部資料及國內外經濟、政治、風俗民情等資料信息。 其他應用系統的建設,根據全市電子政務建設的實施進展情況和工作需要適時規劃和建設。 5建設全市基礎性資源數據庫。 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任務。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中,要明確界定公開、有限公開和必須嚴格保密不能公開的信息,做到便于查詢和達到保密需要。要強化信息的更新機制,提高信息的一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有效促進政務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優化整合,形成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庫。大力開發基礎性、公共性和戰略性信息資源,建設一批高質量的信息庫。按照國家和省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專項規劃,逐步建立我市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我市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期實施”的原則,近期主要建設以下資源庫: (1)人口資源庫。建設我市人口資源庫,提供我市人口基本數據。建成以居民身份證為唯一標識的全市人口基礎信息庫和查詢服務系統,實現全市人口信息的計算機管理和聯機查詢,為各單位提供人口信息服務。 (2)法人單位數據庫。建設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唯一標識的全市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和查詢服務系統,提供法人單位的基本數據。 (3)自然資源、空間地理信息庫。基本建成水文、礦產、土地、森林、耕地等自然資源的基礎信息庫,提供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數據,形成基礎資源信息交換和共享機制,為各級政府和各行業提供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服務。 (4)宏觀經濟資源庫。根據計劃、財政、金融、投資、就業、重大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的需要,確定指標體系,完善信息采集機制,建成高質量的宏觀經濟數據庫。主要內容包括政府決策、法律法規、人力資源、統計數據、財稅貿易、金融證券、外資外匯、科技教育、生態環境、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等。 (5)盤錦市市情資源庫。介紹盤錦市的市情和自然資源,建立以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水利、氣象、國土資源、交通、旅游、能源、通信、環保等領域為重點的基礎市情信息資源庫。 (6)公文及檔案資源庫。將收集、整理的公文信息通過標準數據轉換引擎加載入庫,同時提供面向公眾的歷史檔案查詢服務。 其他信息資源庫,根據工作需要由相關部門負責規劃,并報市電子政務建設協調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 6完成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建設 (1)公文交換和傳輸平臺。公文交換和傳輸平臺是市電子政務專網的基礎件之一,以此構建全市電子化公文交換和傳輸系統,實現市、縣(區)二級公文信息的交換,保證各部門公文在政務外網安全可靠的交換和分發,對公文的接收、送閱、批辦等進行全流程管理,日常工作中請示、報告類公文及領導批示、辦理情況等通過網絡傳輸和批辦。提供公文及資料的查詢、智能化檢索、分類、歸檔等功能。公文交換和傳輸平臺利用電子政務CA認證中心確保公文交換和傳輸安全,實現電子簽名和電子印章的功能。 (2)視頻會議平臺。完成我市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利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通信服務系統,結合會議室系統、視頻會議多點控制器(MCU)級聯和桌面會議終端等構成,具有實時、雙向多點傳輸的視頻應用功能。視頻會議系統的開發運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召開各種網絡會議及培訓,提高辦公質量和效率。 (3)行政審批平臺。依據市電子政務專網平臺,構建全市電子化行政審批系統,其中包括電子政務互聯網和政務外網兩部分。互聯網部分面向公眾,為公眾提供信息瀏覽、行政審批、辦事指南、辦事流程等服務和申請事項的處理情況及結果查詢;政務外網部分面向各級政府機關,進行行政審批辦事指南、辦事流程等信息的維護和管理,接收并處理公眾的申請,通過互聯網將處理情況及結果向公眾反饋。 行政審批系統可實現各部門與市民之間審批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實現各部門協同辦公,提高辦公效率,增強行政機關辦事的透明度。 7建立電子政務的技術支撐體系 電子政務的建設、運行和維護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運用外包、托管等模式,按照市場化的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電子技術服務隊伍。 三、保障措施 (一)統籌規劃,加強領導 電子政務建設是推進我市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成立盤錦市電子政務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全市電子政務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組織協調電子政務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有關事宜。各縣(區)政府要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組建相應的領導協調機構,加強電子政務網絡管理機構的建設,確定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市直各部門亦要由一位領導負責本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管理工作,并落實相應的電子政務建設聯絡員。各縣(區)、市直各部門要按照全市電子政務建設的統一規劃和部署,制定本縣(區)、本部門電子政務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并報市電子政務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審批后組織實施。 (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 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和應用系統,由市電子政務網絡管理中心負責規劃,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市直各部門業務系統、資源庫的建設,由各部門提出實施方案報市電子政務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審定;具體項目的技術方案報市電子政務網絡管理中心審批后實施。為保證電子政務建設的順利進行,市政府辦公室網絡管理中心將根據國家和省制定的標準體系及安全規范要求,提出統一的地址、域名、路由、信任和授權體系及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規范,為各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創造基礎條件。 (三)突出重點,注重實效 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電子政務建設的統一規劃和部署,突出重點,積極推進。要加快信息資源開發和業務系統建設,有計劃地增加網上辦公和網上辦事項目,不斷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加快整合各部門分散的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形成標準統一的全市電子政務服務平臺;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現有網絡平臺條件,避免重復建設;對具有共性的應用系統,實行統一研制、共享使用,防止低水平重復開發。 要正確處理好應用與發展的關系,建設與應用同步進行,充分發揮系統建設的效益。要深入細致地開展需求調查,科學合理地規劃業務流程;堅持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高起點、高標準地組織實施;要建立電子政務績效管理制度,強化系統應用措施,明確部門應用責任,確保建成的系統能夠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 (四)建立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根據國家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的相關要求,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作用,全面審核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解決方案,組織開發和使用安全技術產品,逐步完善安全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全市電子政務信任體系,完成CA認證中心的建設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電子政務運行保障體系 加快電子政務信息源建設步伐,建立分工合理、職責明確、標準統一的信息更新機制。健全和完善市政府門戶網站維護管理及市電子政務專網管理等規范要求。根據國家技術規范要求,對公文交換、電子印章、電子認證,以及政務專網與各部門網絡的數據共享等問題,制定相應技術標準及管理辦法。 (六)加強對公務員的信息化培訓和考核 充分利用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有計劃、有組織、分層次地開展公務員電子政務知識與技能培訓,提高電子政務專業水平,使大部分公務員熟練應用計算機和網絡平臺進行日常辦公。 (七)建立集約科學的投入機制 電子政務建設所需資金,采取積極爭取國家、省支持和市、縣(區)政府分級負擔的方式解決。要結合實際,建立財政投入、市場運作、統分結合、協調建設的電子政務建設投入機制,做到規劃與標準統一制定,市、縣(區)和部門同步實施。各級財政部門要把電子政務建設資金和運行維護費用列入財政預算,確保電子政務建設工程順利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