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文件 > 盤錦市 > 市政府辦文件
索 引 號: 主題分類: 市政府辦文件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盤政辦發〔2012〕128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12-11-27
主 題 詞:

盤政辦發〔2012〕128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2-11-27 瀏覽次數:326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2年11月22日
 

盤錦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1年---2015年)

    為推進我市老齡事業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加快和諧盤錦的構建步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遼寧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和《盤錦市老年人優惠優待規定》,結合我市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趨勢,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關心支持下,我市的老齡事業不斷發展,成績顯著。

    (一)發展現狀

    1.惠老政策措施進一步細化。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老齡事業、做好老齡工作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先后制定出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遼寧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的有關意見》、《盤錦市老年人優惠優待規定》、《關于推進村(居)老年協會建設的意見》等十余個惠老政策性文件,目前正抓緊制定《盤錦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同時,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辦理涉老方面的人大提案和政協建議案,2009年9月17日省人大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貫徹落實情況到我市進行視察,市人大、市政府領導也陪同參加。

    2.老年人優待政策進一步落實。一是落實老年人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具體優待政策。全市共免費為6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老年人優待證”近6萬余份,可享受景點、公園、乘坐公交車等各項減免優待。二是落實高齡老人長壽生活補貼制度。按照《盤錦市老年人優惠優待規定》,市、縣(區)政府為90-99周歲老人發放生活補貼50-100元/人月,為49名百歲老人發放長壽生活補貼200元/人月,補助資金由各級政府列入財政預算。三是落實了老年人醫療服務的優待政策。市、縣(區)主要醫療機構免收或減收老年人的掛號費,實行老年人掛號、取藥優先;對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并到指定醫院就診的,免收掛號費和20%的醫療費,并經常開展老年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等知識的咨詢宣傳和義診活動。四是落實了對老年權益維護的優待政策。各級司法部門和人民法院對需要法律服務的貧困老年人給予積極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各基層法庭對涉老民事案件實行了“三優先”,即: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市領導和司法部門對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情況定期進行檢查,使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強有力的維護。針對特殊老年人家庭簽訂了《家庭贍養協議書》,簽訂率達到了100%。

    3.老齡工作組織網絡進一步健全。一是各級政府都建立了老齡工作組織機構。市、縣(區)政府都成立了老齡工作委員會及辦事機構,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領導為主任,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老齡工作委員會,下設老齡工作辦公室。市老齡工作辦公室級格提為副處級,并增加了人員,配備了車輛。縣區老齡辦為科級,人員由過去7人增加到16人。各鄉鎮(街道)建立了老齡工作辦事機構,并配有兼職老齡工作人員。二是建立健全社區(村)老年協會。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村(居)老年協會建設的意見》,全市有465個社區(村)成立了老年協會,占總數的93%。這些老年協會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調解涉老糾紛、保護自身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其它基層組織不可替代的作用。

    4.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一是城鄉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城鎮享受退休待遇的老年人養老金均按時足額發放,同時逐步解決了國營農場農工的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城鎮無職業無單位無收入的未參保城鎮老年居民,每人每月領取55元的基礎養老金。至此,全市8萬多城鎮老年人已全部納入養老保障范圍。在全市農村開展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中,我市25,840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月享受的55元基礎養老金已經按時足額發放到位。二是醫療保險制度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參保461,143人,城鎮居民醫保參保305,872人,新農合醫療參保477,670人,醫療保險覆蓋面達 95 %。我市17萬老年人全部參加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合醫療保障。三是貧困老年人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首先,將城鄉符合條件的貧困老年人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全部納入低保和農村五保救助范圍。2011年,3,644人城區老年人、4,383人農村老年人進入城鄉低保范圍,分別占低保總人數的29%、15%,補助標準分別為月人均補助187元、年人均補助2240元。此外,全市4973名農村老人享受五保待遇。從今年1月開始,全市分散供養和集中供養五保標準調增到年人均3520元/人年、4970元/人年,居全省第三。四是將患病的貧困低保老年人作為醫療救助的重點對象。2011年累計救助近954人次,支出救助金447.8萬元,其中對老年人的救助人次和救助資金總量占到全市總量的半數以上。五是將貧困老人作為每年冬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的重點對象進行保障。從2010年開始,開展以“七保”(保供糧、保御寒、保安居、保就醫、保市場、保安全、保穩定)為主要內容的冬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其中困難老人占到70%以上。

    5.尊老敬老活動分外活躍。一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為老服務活動。全市有360多個老年活動中心(廣場),常年組織老年人開展健身活動,通過廣場文藝演出、健康知識講座、老年“長壽之星”評選等多種活動形式,豐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啟動“銀齡關懷行動”助老項目,通過政府補貼,在城市社區開展了為空巢、孤寡、特困老人日間生活照料服務。去年邀請省市專家,在部分縣區,鄉鎮(街道)舉辦10場(次)健康知識講座和義診。二是建立社區為老志愿服務隊伍。全市共有老年志愿者1.3萬多人,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助老惠老行動。每逢節日節期間,市委、市政府廣泛組織敬老慰問活動,為百歲老人、高齡老人及特困老人送慰問品和慰問金。三是社區各類民間組織日趨活躍。每個社區均有2至3個不等,以老年人為主體構成的各類民間組織,如夕陽紅表演隊、老年門球隊、老年藝術團、京劇票友協會、老年書畫愛好者協會等。每年“九九重陽節”,市老齡辦等單位都聯合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組織老年人開展游園、文藝匯演、健身展演、書法、棋類、知識競賽等適合老年人的喜聞樂見、趣味性強的各種系列活動。老年文體活動成為廣大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重要載體。四是老年教育和文體活動發展迅速。市老年大學學員人數逐年增加,現有油地學員3200名,開設的第二課堂涉及音樂、舞蹈、太極拳、書畫、戲劇等9門課程,在組織老年人參加國家和省舉辦的各類文體演出比賽中取得了較好的名次,充分展示了盤錦老年人的風采。

    6.以老齡工作為牽動,加快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一五”期間,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呈現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新格局。一是把養老機構建設列入市政府民心工程。“十一五”期間,我市新建老年福利機構3家,增加床位310張;共有5所標準化老年活動中心,32所非標準化活動中心;建立分布于各級的老年服務站(點)179個。特別是近三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8268.8萬元,改擴建和整合鄉鎮敬老院及各類養老服務設施。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33家,床位數3657張,供養老年人1986人,配備管理和服務人員760人。其中公辦城市福利院6家、光榮院1家、農村敬老院24家、民辦老年機構3家。市社會福利院的養員生活費達到了900元/人月,處于全省領先地位。市直及兩區社會福利院床位達到滿負荷運行,國辦養老機構在我市社會養老事業中起到了支撐作用。我市現有登記注冊的老齡產業15個,其中有老年福利機構11所,養員911人;干休所1個,軍干28人;光榮院1所;老年書畫研究會1個;老年體育協會1個;老年保健協會1個;新成立夕陽美老年服務中心1個。二是鞏固和拓展城市社區養老模式。我市共建立87個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床位304張,其中部分日間照料中心達到了最新的國家規定標準,配備了生活照料、醫療康復、文體活動、配餐輔助等功能用房。以日間照料中心為依托,促進了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得到了普及和發展。我市社區和居家養老運營模式領先于全省。雙臺子區化工街道濱河社區在養老床位的使用中,采取國辦民營方式,成功地解決了社區養老中普遍存在的難于運營、不可持續的瓶頸問題,為全市的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提供了新模式。另外該社區還率先引入了“一鍵通”居家養老呼叫服務網絡,拓展了基層居家養老服務功能。三是積極推進農村社區養老試點工作。大洼縣作為全省5個試點縣之一,在農村社區(村)開展了社會養老服務“互助幸福院”院建設。目前已完成6個社區(村)“互助幸福院”的規劃建設任務,并通過省廳的檢查驗收,現已投入試運行。

    (二)面臨的形勢

    “十一五”初期我市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15.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1.9%。,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十一五”期末,我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7.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3.3%。“十二五”期間必將呈現出老齡化發展快、老年人口數量大、縣區之間增長不平衡、與經濟發展不同步、高齡化趨勢凸顯的特點。老年人對經濟供養、醫療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將日益增長,必將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解決老齡問題,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實現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和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構建和諧盤錦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二、“十二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振興盤錦,構建和諧盤錦為重點,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質量、促進老齡事業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為目標,深入貫徹實“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不斷開拓進取、與時俱進,推動我市的老齡事業全面發展。

    (二)總體目標

    從盤錦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和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出發,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培育壯大為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完善城鄉一體發展的老年社會保障和老年醫療保健體系,建立架構統一、梯次合理、水平適度的基本養老保障、醫療保障體系和養老金年度增長調整機制,強化社區保健服務;增加養老公共產品供給,發展老年教育和文體,加強科技助老和新科技應用,大力發展老齡產業,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質量,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努力營造代際和睦、人人共享、和諧發展的老年宜居社會環境。

    (三)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促進老齡事業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把老齡事業納入我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逐步加大對老齡事業的投入,使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長比例相適應,把解決現實老齡問題和應對人口老齡化長遠規劃結合起來,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2.堅持以滿足老年人的物資文化生活需求為出發點,重點解決老年人的養老、醫療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問題,充分關注“醫保”老人、“低保”老人、殘疾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和老年婦女等特殊群體,確保他們和其他社會群體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

    3.堅持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形成以家庭養老為基礎,其他養老形式共同發展的養老保障格局,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為老年人生活化服務體系,加快老年服務事業,提高服務質量。

    4.堅持老齡事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機制,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運用市場機制,通過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資本參與老齡事業發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引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老年服務業走向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

    5.堅持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全力構建發展老齡事業的社會環境,加強法治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樹立大老齡觀念,開展“敬老行動”,大力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

    6.堅持從物資和精神兩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在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同時,注意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發揮老年人作用,體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引導老年人自立自強,健康愉快的生活。

    7.堅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重視低收入、低保“三無”、“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和權益保障問題。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發揮地區優勢,在加強城市老齡工作的同時,還應加強農村老齡工作力度,把老齡工作的重點放在社區、基層和農村。

    三、“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

    (一)建立健全養老保險機制、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在城市要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依法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養老保險基金征繳工作,增加各級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入,建立可靠、穩定的資金籌措機制。進一步加強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繼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落實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切實保障老年人“老有所養”。

    積極發展養老互助金的社會化養老補充形式,發展多層次的農村養老保險。支持和鼓勵老人發展庭院經濟,開荒造林,搞農副業生產和種植業、養殖業,提高自養能力,確保基本生活。

    (二)完善家庭養老制度、提高高齡老人生活補貼標準

    要繼續加強家庭成員養老和土地養老保障的基礎作用。在農村要以家庭養老為主,繼續完善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制度,明確贍養責任,有的地區達到100%,但少數村鎮還沒有達到要求,還需繼續加大宣傳此項工作的力度,進行大量認真細致的工作,力爭達到應簽率的100%。鞏固家庭保障功能,鼓勵低齡健康老人提高自養能力,盡早在全市普遍推行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輔助制度,逐步建立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優先對高齡老人、獨生子女家庭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又有經濟困難的老人給予補貼。完善高齡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到2015年,對我市的百歲老人發放高齡補貼達到500元/人月,90—100歲老人發放高齡補貼達到200元/人月,補貼資金由市、縣(區)兩級財政各負擔50%,由市、縣(區)老齡部門發放。

    (三)正確組織引導、發展老年人文化體育事業

    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社區文體活動,對各類專業性老年群體組織給予支持和正確引導,有計劃地組織老年文藝匯演、體育比賽、讀書比賽和書畫展覽。每年都通過培訓等形式,對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進行科學指導。依托全市現有的體育場所,對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提供免費或優惠服務。

    (四)統籌扶持、積極發展老年服務產業

    積極進行老年服務產業化的探索,大力發展老年服務產業,面向老年人的護理、家政服務,文化娛樂等消費市場,滿足不同層次老年群體對設施、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協調市委、市政府為老年服務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制定發展老年服務產業的優待、優惠政策,并加強指導和管理,按照市場原則扶持老年服務產業發展。

    (五)理順機構、加強老齡工作隊伍建設

    繼續理順市、縣(區)老齡工作機構,增加人員編制。組織老齡工作人員系統學習老齡工作方面的有關精神和法規政策,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以增強他們做好老齡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老齡工作開展。

    (六)全民關懷、提高老年人優惠優待標準

    各涉老部門協調社會各界,建立健全與《老年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規體系。同時根據我市經濟發展現狀,不斷提高我市的老年人優惠優待政策。

    (七)完善法律體系、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繼續抓好《老年法》的貫徹落實,協調基層各級法院,對涉老案件推行“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的陪審員制度。設立老年法庭,鄉(鎮)設老年法律事務所,村(居)委設老年民事調解員,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強老年人法律服務工作。各縣(區)要建立法律咨詢中心,司法部門要在老年人集中的地方開辦相關的法律知識講座和法律咨詢,采取多種形式,積極主動地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要指定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網點,使老年人能夠就近、及時地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基層的司法部門對需要獲得律師及其他法律標準但又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老年人,要按照《老年法》的規定向他們提供法律援助。要積極開展老年人合法權益維護崗試點工作,公開掛牌,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各級老齡部門要嚴格履行執法主體職能,督促和協調各司法部門依法行政,做好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發展老齡事業的重要性,堅持政府在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把老齡事業放在社會建設的突出位置并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在人員、經費等方面優先考慮、重點保障,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二)加大老齡事業公共財政投入。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老齡工作實際,多渠道籌資,不斷加大老齡事業投入,切實承擔起“保基本”的責任。要把發展老齡事業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重點領域和重要民生工程,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建立與人口老齡化形勢和老齡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不斷探索老齡事業資金投入的新模式,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和國外資金投入老齡事業,逐步形成國家、社會、個人、境外資金等多元化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

    (三)健全老齡事業工作機制。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要認真履行政府賦予的職責,搞好調查研究、統籌計劃、宏觀指導、組織推動和監督檢查。定期召開老齡工作委員會全體會議和聯絡員會議。老齡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將老齡事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落實到本單位工作計劃中,認真履行,形成合力,對老齡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協調解決涉及多部門的綜合性問題,監督、檢查有關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的實施。

    (四)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老齡事業發展。按照市場化、社會化運作機制,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力量的能動性和較強的社會優勢,通過構建服務組織和志愿者服務隊伍、項目開發、發揮行業監管和群眾監督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

    (五)建立督查、評估和激勵機制。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和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本規劃要求,結合部門職責和當地實際,制定本部門的具體實施方案或本地區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各有關部門提出分年度實施目標,將目標任務逐級分解,研究具體措施辦法,逐級逐年逐步落實。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有關部門定期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總結評估,及時發布規劃執行情況的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