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文件 > 盤錦市 > 市政府辦文件
索 引 號: 主題分類: 市政府辦文件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此文件已失效)盤政辦發〔2015〕110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打造宜居鄉村建設升級版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15-11-23
主 題 詞:

(此文件已失效)盤政辦發〔2015〕110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打造宜居鄉村建設升級版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5-11-23 瀏覽次數:202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打造宜居鄉村建設升級版專項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11月10日         

 

盤錦市打造宜居鄉村建設升級版專項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推進《關于落實“四個著力”實現全面轉型走向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實現經濟轉型的實施意見》的全面落實,全面推動宜居鄉村建設縱深發展,創建全國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市, 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聚焦“四個著力”,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和“四個驅動”、“六個新的增長點”部署要求,以全面落實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和推進“四個著力”“1+5”實施意見為總攬,牢牢把握提升、完善宜居鄉村建設主題,繼續高標準實施村屯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完善、農村產業發展等一系列提升工程,將全市各村、鎮打造成“生態良好、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產業發展、管理到位、宜居宜業”的示范村、示范鎮,全面提高全市宜居鄉村建設工作水平,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1.“十三五”工作目標

    利用兩年時間(2016年至2017年),提前完成宜居鄉村建設任務,建成全國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市,實現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示范村,所有鎮全部打造成示范鎮的任務目標。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快產業發展、嚴格長效管理、創新建設載體,不斷推動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縱深發展,提高宜居鄉村建設水平,真正實現城鄉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發展,建成全國領先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城市。

    2.2016年工作目標

    ——繼續全力推進2015年已實施的26個示范村建設工程,不斷提高建設水平。

    ——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雙臺子區、興隆臺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全域及305國道中心線、沈西工業大道等道路兩側共139個行政村的示范村建設工作。

    ——加大規劃編制力度,各縣區、經濟區、鎮、村宜居鄉村規劃覆蓋率、執行率均達到100%。

    ——環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全年實施植樹造林280萬株,樹木成活率達到85%以上;景觀氧化塘建設率達到60%以上;城鄉一體化農村垃圾處理率、院落環境治理率、鄉鎮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率、秸稈還田等綜合利用技術宣傳普及率均達到100%。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示范村道路及路肩硬化率、院落圍(欄)墻、入戶橋建設提升率、無害化廁所入室率、禁養區內示范村的庭院養殖退出率、路燈完好率、危房改造率、平改坡率、架空線路治理率、村屯文化廣場建成率及體育設施配套率均達到100%,全市鎮村實現24小時不間斷供水。

    ——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示范村浴池、超市、衛生室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燃氣管線鋪裝率達到100%,使用率達到95%以上,公交通行率達到100%。

    ——鎮區治理水平不斷提高,鎮區特色樣板街路建成率,影院、大型超市、快捷酒店、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建設率均達到100%。

    ——農村產業發展不斷加快,長效管理不斷增強。提升農村第三產業對經濟貢獻率,基本形成促進宜居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宜居鄉村長效管理執行率、鎮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率均達到100%,在鞏固宜居鄉村建設成果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重點工作任務

    堅持政府引導、村民主體、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原則,全力推進規劃編制、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改善、產業發展、長效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全面提高宜居鄉村建設水平,為統籌城鄉發展,提高農村發展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一)全力實施規劃編制升級工程

    1.提高鎮區規劃編制水平

    結合鎮區實際,按照適度超前、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集約節約的原則,對照國家、省相關建設標準,對各鎮《鎮區總體規劃》、《盤錦市鎮區商業街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細化完善,重點做好各專項規劃間的銜接,2016年4月30日前全面完成《鎮區總體規劃》、《盤錦市鎮區商業街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并按照標準嚴格抓好規劃的執行和跟蹤審計,引領宜居鄉村建設科學發展。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規劃局

    2.提高行政村規劃編制水平

    按照當前示范村建設標準,堅持區域協調、統籌規劃,突出特色、整體協調,設施配套、村容整潔,循序漸進、有機更新的原則,進一步對現有的各行政村《宜居鄉村建設規劃》進行豐富完善,并做好各項工程規劃的銜接工作,做到前瞻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于2016年4月30日前全面完成《宜居鄉村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各行政村均要制作規劃展示板,明確村屯建設發展方向。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規劃局

    (二)全力實施鄉村建設升級工程

    3.推進環境治理升級工程

    (1)提高綠化建設管理水平。加大連接各村屯道路沿線綠化力度,植嚴栽滿。全力實施“大樹進村、果樹進院”工程,村內有條件的道路及院外“臺田”要全部實現立體綠化,村屯廣場、氧化塘周圍應栽植大型喬木,每家每戶應種植2株以上高大喬木樹種,并利用空閑隙地等打造綠化景觀節點;不具備喬灌木綠化條件的道路,路肩或“臺田”上應種植草花;農戶庭院內要種植果樹,合理規劃果樹栽植方位及數量,特別是后院種植果樹面積要達到園田面積的50%以上。進一步提高綠化養護質量和效率,樹木成活率達到85%以上,大幅度提高綠地養護管理水平。同時,加大示范村連接線綠化帶建設力度,實施精細化種植。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市林業局)

    (2)提高垃圾管理水平。一要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全部使用統一樣式的分類式垃圾箱,垃圾全部實現桶裝,不得隨意填埋;垃圾堆肥池周圍要設立規范圍檔,及時將可降解垃圾送至垃圾堆肥,防止垃圾飄散。二要規范擺放垃圾箱。在村內科學劃定垃圾箱位置,不得隨意架設,減少環境污染,方便垃圾收運。三要實行垃圾分類。結合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建設,做好示范村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充分利用垃圾填埋池和分類式垃圾收集箱,實行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率要達到100%。四要試行公司化保潔。建立保潔公司,保潔員全天候在崗,實現常態巡查、定點收集、定時清運、日產日清。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住建委、市綜合執法局、市環保局

    (3)提高院落環境治理水平。一是有規劃。各村要對庭院環境進行統一規劃,按功能區劃分,實現院落物品分類管理、有序擺放。二是有硬化。組織農戶對院內甬路、柵欄、矮墻、倉庫等進行合理規劃和建設,要統一院內柵欄邊界,為規范庭院環境提供硬件支撐。三是有凈化。引導農戶經常打掃庭院,規范擺放物品,拆除、整修院內有礙觀瞻的棚廈,逐步取締院內柴草垛,實現院落環境干凈整潔。四是有綠化。引導村民科學種植果蔬、花卉,架設綠蔭廊等,實現農作物種植矮化、美觀,美化院落環境。五是有活動。有對村民(居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婦女素質提升等內容的教育培訓活動,定期對農戶家庭衛生、院落美化情況進行檢查評比,確保家庭衛生合格率達到95%以上。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婦聯

    (4)提高氧化塘建設水平。結合村屯實際,規范氧化塘建設,人均面積不低于2平方米。突出氧化塘景觀作用,實行氧化塘生態護坡工程,在具備條件的氧化塘岸邊建設功能服務區,并栽植喬灌木、花草等。在氧化塘內實施節點景觀建設,不斷豐富塘內植物種類,在保證凈化效果的基礎上,增加觀賞效果,將氧化塘打造成鄉村特色風光帶。同時,1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要實現正常運轉,選擇部分行政村開展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示范工作。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環保局

    (5)提高秸稈治理水平。結合全市水田秋翻試點工作,將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兩側的農田作為秸稈腐熟還田的重點地塊,積極推廣秸稈還田等綜合利用技術,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鹽漬化程度,治理環境污染。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的科普宣傳,增強農民環保意識。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農委

    4.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升級工程

    (1)提高道路及邊溝建設管理水平。加強連接各村交通沿線管理養護力度,確保道路通行順暢。道路應修建、硬化雙側路肩,路肩必須進行基礎施工,路肩較窄的可進行水泥硬化,具備條件的要鋪裝牙石,并提高路肩硬化檔次和水平。村內主要街路要有道路名稱,設立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標識牌,并設置可移動擋車樁等安全防護設施,科學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泊位)。邊溝要在工程化基礎上,統一水平標高,統一建設尺寸,建設風格要與整體環境相協調,上沿要與道路、臺田接茬平順,與道路之間要進行硬化并及時進行清淤,確保邊溝互連互通、排水通暢。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住建委、市交通局

    (2)提高院落圍(欄)墻建設管理水平。統籌推進圍欄(墻)、庭院門、門樓、大門垛建設,統一建設尺寸、風格樣式和色彩,力求簡潔大方、整潔美觀。院墻建設必須有地墩、地梁作為基礎,確保堅固耐用。院墻粉刷前必須罩面,確保墻面平整美觀。加強后院圍(欄)墻的建設力度,及時拆除后院的殘墻斷壁,并用整體協調、規范統一的柵欄進行圍欄,實現“前院墻,后柵欄”,圍(欄)墻與邊溝之間區域要進行綠化,提高美化效果。同時,結合鄉村文化特色,實施文化墻建設,文化墻位置應位于村內主要道路兩側,全面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盤錦地域特色文化。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住建委、市文廣局

    (3)提高入戶橋建設管理水平。要統一入戶橋樣式、寬度,入戶橋應由橋洞、橋面、橋欄桿等部分組成,確保結構科學、質量堅固。橋洞應與過戶管緊密契合,與邊溝接茬平順;橋面必須硬化、平整;橋欄高度、大小必須適當、無破損;橋體、橋欄桿顏色應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住建委

    (4)提高廁所及畜禽糞便治理水平。全面推廣使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在政府提供廁具的基礎上,引導村民自行出資實施廁所建設,無害化廁所入室率達到100%,室外非無害化衛生廁所全部取締。同時,加強畜禽養殖管理,引導規范村民傳統庭院養殖,逐步退出庭院。各鎮、村統籌規劃,在村外劃定集中飼養區域,統一規劃建設畜禽養殖場所,引導商品化養殖戶入區飼養,并滿足動物防疫條件要求。做好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建設,結合畜禽養殖數量,建設防滲漏、防雨淋、防外溢的畜禽糞污貯存設施,滿足環境保護需要。建立健全鎮、村畜禽糞污處理體系,各鎮、村安排專人負責畜禽糞便統一處理工作,實行“戶暫存、村收集、鎮處理”。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衛計委、市畜牧局、市環保局

    (5)提高路燈管理水平。有條件的村可根據實際需要,自行籌資增加路燈數量。在不影響路燈安全使用的基礎上,可結合村屯旅游產業發展,加大對路燈桿的美化和利用力度,實施村屯夜間亮化工程,改善村內夜間整體環境。同時,要加大村內路燈光源、燈桿、元件、線路等配套設施維修養護力度,確保路燈完好率、亮燈率達到100%。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住建委

    (6)提高危房改造及平改坡建設水平。科學規劃設計,農村危房翻建、新建房屋要符合國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改造后住房要有寢居、食寢和潔污等功能分區,并達到相關抗震設防要求。同時,整村推進示范村農房平改坡工程,實施村屯建筑立面改造,建設綠色農房。危房改造率和平改坡率均要達到100%。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農委、市城鄉一體化辦公室

    (7)提高架空線路治理水平。規范村莊通信、有線電視線路,實現線路、設備等資源共建共享,有條件的村屯可全面入地,確保線路路由規范、合理、美觀,提高村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通信辦

    (8)提高村屯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具備數字服務能力,資源充足,功能齊全,服務規范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面積不少于200平方米。廣場面積一般不低于600平方米,地面要實現硬化覆蓋,周圍要有花卉植被,有良好排水條件。廣場要配套建設路燈、座椅、體育設施、健身器材、不低于10平方米的宣傳櫥窗和電子預報屏及公益廣告牌等。要有搭建臨時舞臺的位置、用地、電源接口,具備接待市、縣區送戲下鄉演出條件。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文廣局、市體育局

    (9)提高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水平。全力推進大伙房輸水延伸工程建設,清理、整合鄉鎮供水資源。遼河口生態經濟區、高升經濟區充分利用石山、高升水源,達到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標準。2016年底前全市鎮村要實現24小時供水,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 -2006)要求,實現農村飲水工程水質檢測指標與頻次雙達標。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水利局

    5.推進公共服務建設升級工程

    (1)提高浴池運營管理水平。村浴池一般不小于200平方米,鼓勵使用空氣熱能轉換裝置和太陽能、燃氣、電等清潔能源,限時運營的每周必須保證至少運營4天,營業時間須固定且不得隨意變更。村浴池可增加小商品、理(美)發等服務項目,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同時,加大村浴池污水排放管控力度,統一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解決浴池污水排放問題。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服務業委

    (2)提高超市運營管理水平。按照2014—2015年關于超市建設的相關文件要求建設金社裕農超市,對超市營業面積、庫房面積、物品擺放、防盜設施、水路電路、門前硬化、周邊環境等進行規范。加大管理力度,統一工作人員服裝,端正服務態度,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同時,不斷加強標準化超市運行體系建設,豐富商品種類,開展“村屯通”速遞代收代投,代收公共事業費、電話費,代購、訂購等服務,并引進農村電商平臺“裕農購”,為百姓提供便捷服務,滿足群眾不同需求。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供銷社

    (3)提高燃氣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加大燃氣管線、設施建設力度,燃氣管線鋪裝率要達到100%,使用率要達到95%以上。鼓勵村民冬季使用燃氣壁掛爐取暖,使全部村屯具備壁掛爐安裝使用條件,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正確認識燃氣安裝的重要性,加大對村民引導教育力度,黨員干部要帶頭垂范。做好用氣安全管理,加大入戶檢查和日常巡查工作力度,確保用氣安全。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住建委

    (4)提高村衛生室管理水平。村衛生室必須為公有用房,實用面積不小于80平方米,分設診室、觀察室、治療處置室、藥房、檔案室、殘疾人康復訓練室、衛生間、鍋爐房等。要完善村衛生室基礎設施、藥品及醫療器材配備,常用藥品不得少于120種,且必須為國家基本藥物,配齊基本醫療、辦公、水電等設施設備。每個村衛生室從業人員按服務人口1‰-1.2‰比例配備,醫護人員必須全天候在崗,并加強醫護人員技術培訓,提高醫療醫技水平。同時,加強對村衛生室運行管理情況的考核,提升村衛生室使用率,為群眾提供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衛計委

    (5)提高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建設水平。以主城區為中心采取合并、延伸等方法,向縣區、鎮、村輻射,科學合理規劃線路、配置車輛,開通市區至旅游景區、特色農產品產業園區線路,在全域內的主要干道、跨縣區的重點鎮設計公交走廊,建立“村—鎮—縣—市區”完善的線網體系。實現行政村“一站式進城”,構建“城有樞紐、鎮有站點、村有亭牌”的一體化場站格局。2016年底前,開通市區至各示范村的客運公交化改造線路,全面提高城鄉客運公交服務水平。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交通局

    6.推進農村產業體系升級工程

    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創新農村產業業態,重點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帶、設施農業、認養農業等農業產業,休閑觀光、特色餐飲、民宿度假等旅游產業,在示范村建成農家樂等休閑旅游示范點,并探索建設特色旅游鄉鎮(街道)和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認養農業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網絡化運營體系,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提升農村產業發展水平,全面形成宜居鄉村建設與農民增收致富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農委、市旅發委

    7.推進農村日常管理強化工程

    根據示范村建設管理實際,分類制定宜居鄉村建設專項村規民約,或在現有村規民約基礎上,以宜居鄉村建設作為主要內容進行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要包含宜居鄉村建設各項工程,引導和約束村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履行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衛生習慣,增強美化、優化生態環境意識。嚴格長效管理,認真貫徹落實資金、人員、制度等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村屯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民政局

    (三)全力實施鎮區建設升級工程

    8.推進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工程

    高標準規劃、建設鎮區特色樣板街路,充分體現地域特色,統籌交通通行、綠化美觀、便民利民、產業發展等多項功能,建設過程中要嚴把建設標準,真正將規劃設計落實到位。同時,加大鎮區環境綠化、美化力度,打造特色鎮區主街入口,提升鎮區整體風貌。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宜居鄉村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9.推進鎮容鎮貌提升工程

    繼續加大違法建設、私開門臉、出店經營、占道經營、亂懸亂掛、破壞綠地等違規問題治理力度。街路兩側戶外廣告、商業牌匾等設置要符合規范要求,實現統一規格、統一樣式、統一風格。同時,要及時清運垃圾,實現全天候、全覆蓋保潔,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宜居鄉村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10.推進鎮區服務提升工程

    以縣區、經濟區為單位,綜合考慮人口規模、地理位置等因素,在人口集聚、規模較大的中心鎮統籌規劃建設影劇院、快捷酒店、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不斷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宜居鄉村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四)全力實施社會化管理升級工程

    11.全面加強鎮村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規范鎮級職能和機構,推進鎮級社會管理中心建設,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工作局面。強化社會管理工作,創新網格化管理方式,提高統籌協調、改革創新、服務群眾、依法治理、組織共治、引導自治、信息化運用等工作水平,不斷完善農村社區化管理新模式,提高鎮村社會化管理水平。

    牽頭部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配合部門:市民政局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打造宜居鄉村建設升級版專項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由副市長白光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志堅、市住建委主任李之棟任副組長,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市規劃局、市水利局、市衛計委、市環保局、市監察局、市服務業委、市綜合執法局、市城鄉一體化辦、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等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行動計劃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推進實施。各縣區、經濟區、鎮(涉農街道)要高度重視,及時成立相應組織,確保將專項行動落實到位。重點是進一步固化、完善現有的各級宜居鄉村建設工作領導機構,安排專職人員負責具體工作。各級宜居鄉村建設機構要根據工作實際,抓緊明確各項工程具體措施、時限安排,分解落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各村要繼續加強保潔員隊伍建設,配齊保潔員數量,并定期對保潔員履職情況進行檢查,真正發揮保潔員環境保潔、基礎設施巡查等職責。

    (二)強力組織推進

    宜居鄉村建設工作水平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農村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多項工作。推進過程中,縣區、經濟區、鎮要結合各自實際,科學配置資金、人員、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科學安排工程建設時序,確保工程建設高效穩步推進。同時,要充分挖掘市、縣、鎮、村各級黨員干部等多方力量,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全面推動各項建設工作不斷進步。

    (三)嚴把質量安全

    嚴格按照建設標準、施工工序進行建設,狠抓質量監督和旁站監理,嚴把材料入場關、工程建設關和竣工驗收關,建設優質工程。同時,按照宜居鄉村建設提升工作的總體工作目標和時限要求,采取倒排工期、交叉作業等方式,擬定工程推進時間表,并科學合理安排冬季施工項目,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建設,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四)強化監督檢查

    市宜建辦、市督查部門、各級指導組要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堅持定期檢查、常駐一線等工作機制,不斷強化全市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的督促檢查,市督查部門要定期通報全市宜居鄉村建設情況。對行動遲緩,未按要求實施建設的村,要督促抓緊建設;對嚴格執行上級要求,推進順利、成效顯著的要給予表揚。同時,各縣區、經濟區及各鎮也要健全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定期對宜居鄉村建設工作進行檢查,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