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市政府辦文件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盤政辦發〔2016〕23號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6-04-05 | |
主 題 詞: |
盤政辦發〔2016〕23號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3月22日
盤錦市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遼寧省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我市區位、產業、資源等優勢,以促進協同、合作、互利、共贏發展為目標,在產業、科技、文化、旅游、人才、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與京津冀地區合作力度,推進我市與京津冀地區優勢互補、內外聯動,探索區域合作發展新路徑,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我市經濟整體實力和區域競爭力。
(二)戰略定位
積極承接京津冀地區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轉移,建設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產業轉移基地。
依托我市優質的農業產業資源,建設京津冀地區優質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依托特色濕地旅游資源,加強與京津冀地區旅游資源、客源合作,建設京津冀地區生態濕地旅游后花園。
(三)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到2017年,與京津冀地區合作發展的協調機制基本建立,在產業合作、農產品供給、現代服務業對接、科技創新和人文交流、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等五個方面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遠期目標:到2020年,合作發展的協調機制更加完善,與京津冀地區經濟和社會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高,全市的經濟總體實力和區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初步形成與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行區。
二、重點工作
(一)加強工業產業合作發展
1.緊緊圍繞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國內領先的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強化與京津冀地區工業產業合作力度,推進我市高端智能裝備、精細化工、新材料、信息產業的孵化、培育和發展,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2.以北方新材料產業園為依托,積極引進以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為重點的工業項目,包括碳纖維、塑料薄膜、復合材料、汽車改裝改造、精密儀器及電子電工制造等;以高升經濟區為依托,加快落地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責任單位:盤山縣政府)
3.積極引進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包括臨港重型裝備、新能源裝備等;引進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包括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等;引進應急救援產業,包括救援裝備、搜救車輛、搶救醫療器械、消防救援器材等。(責任單位:大洼縣政府、興隆臺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
4.以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依托,引進能源裝備制造、潤滑油生產及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重點包括: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石化設備制造、新能源裝備制造、油氣工程技術服務、潤滑油全產業鏈開發、電子產品制造、新材料生產等項目。(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5.以精細化工園為依托,引進新領域精細化工項目,包括生物醫藥中間體制劑、表面活性劑、電子用化學品、新型催化劑、油田化學品、生物質化學品等。充分利用PPP融資方式,做大做強精細化工企業孵化器。(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6.抓住兵器集團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核準獲批的契機,圍繞該項目中下游配套產業,引進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等重點項目;引進以海工裝備、石油天然氣裝備為主導,化工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特種車輛制造、港口機械設備、鋁型材配套產業等相關裝備制造業為補充的產業項目;依托港口,引進糧食物流及加工、石油及化學品倉儲物流、物流基礎配套服務設施項目及船貨代理、運輸、商貿流通類項目;以“智慧盤錦”為引領,依托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吸引關聯附屬高新企業,重點引進電子信息、物聯網、智能裝備、科研機構等項目。(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7.以現有葦漿及文化用紙生產與加工為依托,重點引進生活用紙、醫療用紙等企業;引進設施農業、特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及物流、休閑觀光農業項目。(責任單位: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
(二)建設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8.立足我市優勢農業資源,依托高升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胡家河蟹市場、大洼清水鴨產業園等,加快推進農副產品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和產業化,建成京津冀地區優質的稻米、蔬菜、河蟹、肉鴨等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責任單位:盤山縣政府、大洼縣政府,市農委)
9.重點發展綠色生態有機稻米,以草莓、香瓜、堿地柿子等為主的特色果蔬,以葦田水面和灘涂養殖為主的河蟹、對蝦、泥鰍等淡海水產品,以生豬、奶牛為主的畜禽養殖業及苗木花卉產業等,提高京津冀市場占有率。(責任單位:盤山縣政府、大洼縣政府、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農委)
10.加快社區和農村標準化農產品連鎖零售終端網絡建設,實現農村標準化農產品連鎖零售終端全覆蓋。加強與京津冀地區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合作,建設跨區域現代化農產品批發交易集散中心。(責任單位:市服務業委、市供銷社,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11.加快推進農產品“互聯網+”體系建設。完善我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兩縣建設縣級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支持有豐富農產品資源的鎮開展鎮級農產品電子商務展示中心建設,支持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責任單位:市服務業委、市供銷社,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三)強化服務業合作
12.加快推進物流園區建設。以盤錦港晉升為國家一類口岸為契機,推進遼東灣新區臨港物流園區、盤山現代物流集聚區、盤錦精細化工物流園區建設,增強大宗商品、重要生產資料的口岸和區域分撥能力。(責任單位:市服務業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13.加強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我市第三方物流企業與京津冀地區知名物流企業開展交流與合作,培育創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物流企業。(責任單位:市服務業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14.建立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結合公路運輸企業、沈鐵物流、盤錦港等多種運輸網絡,與京津冀地區建立多式聯運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發布、在線業務撮合、貨主實時監控、金融保險、人才招聘、信用查詢、電子委托、電子支付、電子確認、貨物單證傳輸等現代物流功能。(責任單位:市服務業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15.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遼河文化產業園為依托,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推動遼河藝術區建設,打造東北地區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產品展示中心、創意設計中心、交易中心和國際文化物流中心。(責任單位:市文廣局,興隆臺區政府)
16.進一步提升我市遼河文化產業園和盤錦江南風情園2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水平和質量,充分發揮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引領和拉動作用,共建盤錦—錦州—秦皇島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帶。(責任單位:市文廣局,遼東灣新區管委會、興隆臺區政府)
17.積極拓展京津冀客源市場,全力引客入盤。與京津冀及環渤海城市建立密切聯系,通過設立代理、咨詢中心及合作伙伴,積極拓展北京、天津、秦皇島、北戴河等沿海城市客源市場,形成500公里旅游圈客源地。(責任單位:市旅發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18.全力提升旅游產品品質,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改造,增加城市服務功能。推動鄉村旅游、溫泉旅游、文化旅游等全面發展,構建“紅海灘+”旅游產品體系,建設國家級溫泉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打造京津冀地區生態旅游后花園。(責任單位:市旅發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四)加強科技和人才合作
19.面向京津冀地區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重點推進遼東灣新區與中關村、北京—盤錦石油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高新技術合作與產業開發項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在我市設立研究分支機構或技術轉移中心,提高我市科技創新水平。(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20.與京津冀地區建立相互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加強我市推進人才集聚政策宣傳,有針對性的引進京津冀地區高層次領軍人才和研發團隊,引進京津冀地區知名人力資源機構、獵頭公司,實現與京津冀地區人力資源共享。(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五)開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
21.以流域三大戰役成果為基礎,加大遼河、大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堅持“河段長制”,確保2020年遼河、大遼河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重點治理繞陽河、螃蟹溝、清水河等支流河水質污染。(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住建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22.全面鞏固盤錦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成果,大力實施灘涂整治工作,提升濕地生態功能。推進退養還灘,落實圍海養殖灘涂收回工作方案,確保五年內全部收回遼河口海域8萬畝圍海養殖灘涂。以遼河口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為重點,建設全國重要的濕地生態涵養區,提升濕地生態涵養水平。(責任單位:市海洋與漁業局、市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23.嚴格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最大程度減少對海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協同省內環渤海城市,科學確定入海污染物總量,嚴格統籌實施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24.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藍天工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有效保障大氣環境質量,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合作機制
市政府成立推進盤錦市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主動加強與京津冀地區的對接,建立高層對接機制。建立會商機構,制定會商制度,共同會商提出協同發展重大舉措,研究解決產業、科技、文化、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定期召開會商會議,遇重大問題可不定期及時協商。
(二)爭取政策支持
積極爭取國家、省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園區和企業參與京津冀合作。研究完善金融、保險、投資等機構支持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的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銀行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三)加強招商引資
按照我市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產業合作發展方向,加大對京津冀地區招商引資、合作力度和項目推進力度,積極主動承接京津冀地區產業轉移,確保在招商引資方面實現新突破。
(四)加大宣傳力度
抓好對外宣傳推介工作,提高我市在京津冀地區知名度。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在京津冀地區宣傳推介我市,廣泛邀請京津冀地區媒體、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外遷企業來我市實地考察,做好我市對接投資洽談會有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