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市政府辦文件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盤政辦發〔2017〕87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7-08-02 | |
主 題 詞: |
盤政辦發〔2017〕87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七屆第67次常務會議討論研究同意,現將《盤錦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7月25日
盤錦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方案
國家文化部確定我市為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為不斷促進和擴大全市文化消費,完成試點工作任務,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部署與要求,以國家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擴大文化消費有關文件精神為依據,以培育文化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經濟轉型升級新支撐點為目標,緊緊圍繞建設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戰略目標,堅持“市場導向、需求引領、完善環境、有序發展”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夯實文化消費基礎,改善文化消費條件,培育文化消費習慣,拓展文化消費空間,帶動文化消費規模和水平整體提升,圓滿完成國家文化消費試點任務。
二、基本原則
(一)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促進推動作用,引入競爭機制,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供需對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文化消費內生動力。
(二)需求引領,創新驅動。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切入點,引導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費觀念,推動文化內容、經營機制、消費模式創新,有效釋放文化消費潛力。
(三)融合發展,產業聯動。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科技、金融、教育、體育、旅游以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筑業、金融業、信息業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拓展文化消費新空間。
(四)資源共享,輻射帶動。立足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戰略定位,堅持促進繁榮我市文化消費與東北區域文化消費相結合,共享文化資源,深化交流合作,提升我市文化消費市場輻射力和影響力。
三、發展目標
(一)文化消費觀念明顯增強。進一步增強居民文化消費意識,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宣傳活動,積極引導大眾文化消費。提升居民文化消費觀念和行為,努力營造“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參與消費”的良好氛圍。
(二)文化消費規模快速增長。實現文化消費規模逐年遞增,到2020年,居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年平均增幅保持在10%左右,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達到2700元以上,努力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5%的目標。
(三)文化消費設施顯著改善。結合開展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提升文化基礎設施數量和水平。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城鄉居民需要,重點建設和完善一批文化基礎設施。
(四)文化消費市場健康活躍。地域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文化市場競爭秩序公平、規范、透明,文化消費示范效應明顯提高,居民文化消費意識進一步增強,各類文化消費需求得到有效釋放。
(五)文化消費服務顯著提升。著眼建設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目標,積極開拓文化消費領域,開發文化消費項目。立足居民文化消費現狀,提升文化服務品質,生產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務。
四、主要任務
(一)不斷加大文化消費供給。積極推進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文化產品供給結構。加大全市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文化集聚區建設力度,注重文化企業培育和文化產品推出。重點發展創意設計服務業、文化旅游業、演藝娛樂業、工藝美術業、文化會展業、動漫游戲業、體育休閑業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重點扶持一批優質文化企業,引導和支持文化企業提供更多文化產品和服務。打造各具特色的原創文化精品,通過文化產品升級促進文化消費升級,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消費選擇。(責任單位:市文廣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市體育局、市旅發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二)積極培育文化消費理念。加大文化消費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互聯網、報刊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消費氛圍,引導居民由主要關注物質生活消費向更多關注精神文化生活消費轉變。完善覆蓋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培養群眾“讀書、看劇、觀展”的文化消費習慣。積極支持影視、演藝、非遺及圖書等文化企業開展文化消費進社區、進校園、進鄉村等活動,推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文化旅游等載體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文化消費需求。(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廣局、市旅發委、市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三)搭建文化消費服務平臺。建設覆蓋全市的文化消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積極開發文化服務平臺,聚集優秀的文化商戶和文化產品信息,有效利用文化、旅游、體育、購物、餐飲、娛樂等信息,構建線上線下全方位、一體式文化商業平臺。開展盤錦文化消費節、消費季活動,打造彰顯盤錦文化魅力、釋放文化產業活力、促進文化消費的集中展示和宣傳推介平臺。加強文化消費市場引導、商戶聯合營銷、綜合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建設,實現企業有效銷售和消費者有效消費。(責任單位:市文廣局、市商務局、市旅發委、市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四)加強文化消費設施建設。結合各縣區、經濟區特色文化資源和區域功能定位,建設演藝娛樂一條街、工藝美術一條街、小吃一條街等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的特色文化街區。鼓勵開設創意集市、文化夜市、古玩淘寶市場、文化跳蚤市場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集市,促進文化消費多樣化發展。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旅游、體育項目設施建設,鼓勵各類主體利用自有存量土地以及通過轉換老舊廠房、倉庫等資源,興建或改造文體園區載體,促進文化、旅游、體育消費增長。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進文化資源合理布局。(責任單位:市文廣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旅發委、市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五)打造特色文化消費品牌。積極整合全市文化消費資源,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色文化消費品牌產品。舉辦“中國盤錦二界溝開海節”、“印象遼河口插秧節”、“中國盤錦國際稻草藝術節”等重大活動,打造一批主題鮮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利用遼河美術館、廣廈藝術街、城市規劃館、遼河左岸會展中心等場館設施,推出獨具特色的專業“會、展、節、賽、演”等各類文化消費活動,形成盤錦會展知名文化消費品牌。深入挖掘遼河口餐飲文化資源,打造底蘊深厚、富有盤錦特色的“遼河口漁家菜”品牌,使其成為承載盤錦地域文化的符號,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到盤錦消費和體驗。(責任單位:市文廣局、市商務局、市旅發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六)優化文化消費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準入機制,加大實施簡政放權改革舉措,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優化文化經濟發展環境。支持同類文化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文化消費服務聯盟,搭建文化消費服務平臺。建立適度競爭、消費掛鉤、擇優扶持的新機制,通過消費補貼、以獎代補方式,不斷激發和提升文化企業服務質量。加強文化領域核心人才、專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培養和扶持力度,為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責任單位:市文廣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七)促進文化消費跨界融合。加大全市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把傳統小吃、傳統手工技藝做優做強,推進文化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打造具有盤錦濃郁地域風情的文化旅游演藝項目,增加旅游產業中的演藝份額。依托盤錦地域資源重點推進一批特色小鎮建設,助推全市特色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全力打造濕地體育旅游賽事,通過舉辦“紅海灘國際馬拉松賽”、“冰凌穿越賽”、“冰釣賽”等活動,形成國際戶外運動品牌。發展文化體育配套服務產業,引導大眾體育消費。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加強文化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培育數字創意、電子競技、網絡娛樂、數字閱讀等文化消費業態,針對城鄉居民消費新需求,發展以科技為支撐、以資本為動力、以創意為核心的新興文化產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廣局、市體育局、市旅發委、市科技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八)推動文化消費金融創新。加強金融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推動金融機構開發更多適合文化消費發展的金融產品。建立文化與金融融合發展創新機制,加大對文化企業貸款及相關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拓展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和體育健身等消費信貸業務,提供靈活多樣的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市國資委(金融辦),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九)大力拓展文化消費空間。引導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賓館酒店等引入特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商業服務與休閑文化高度融合的綜合消費場所。大力發展“文化+”融合項目建設,開發文化消費項目。推進有條件的文化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支持旅游景區增設文化消費項目,開辟特色文化旅游新線路。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拓展文化消費新空間。加大文化產品出口交易,搭建國際營銷網絡,推動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走向世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廣局、市旅發委,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十)規范文化消費市場管理。積極推進文化消費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創新監管方式,完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和“掃黃打非”工作機制,提高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以網吧、歌舞娛樂場所、圖書市場、音像及演出市場為重點,加大對非法文化產品和服務查處力度,有力規范市場經營秩序。依法嚴厲打擊文化侵權行為,懲處盜版、非法出版、非法營銷等行為,維護公平交易、誠實守信的文化市場秩序。(責任單位:市文廣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盤錦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領導小組,名單詳見附件1),統一協調落實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文廣局,辦公室主任由市文廣局局長擔任。(責任單位:市文廣局)
(二)強化工作機制。將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工作納入市政府及各縣區、經濟區年度重點工作和績效考核任務。科學制定年度試點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各項工作,扎實推進落實。強化督查機制,市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調度會,市政府督查室適時對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查通報。(責任單位:市政府督查室,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三)文化消費資金保障。在為期兩年的文化消費試點工作中,市及縣區、經濟區要積極安排文化消費資金,用于開展文化消費各類活動和宣傳工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文廣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四)開展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盤錦廣播電視臺、盤錦日報、遼河晚報以及各級政府網站、“文化盤錦”微信平臺等,開展文化消費宣傳,營造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五)完善統計監測。完善文化消費統計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消費和文化市場統計監測。利用大數據做好文化消費數據的收集監測、分析應用和及時報送工作。各縣區、經濟區要做好試點參與人次、資金投入、文化消費規模、消費者反饋意見等方面數據統計工作。(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綜合執法局,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附件:1.盤錦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名單
2.盤錦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工作任務分解表
附件1
盤錦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名單
組 長:市長
副組長:郭 倫 常務副市長
王慶良 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委宣傳部長
潘元松 副市長
成 員:孫雅娟 市政府副秘書長
魏洪利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督查室主任
楊曉靜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張曉輝 市經信委主任
宋全明 市教育局局長
劉吉廣 市科技局局長
宋 健 市公安局副局長
崔 建 市財政局局長
何 敏 市人社局局長
楊 凱 市商務局局長
趙書哲 市旅發委主任
付艷華 市文廣局局長
辛榮嘯 市統計局局長
楊壯力 市綜合執法局局長
張密堂 市體育局局長
劉玉平 市工商局局長
毛延紅 市國資委主任
劉鵬飛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
劉 忠 盤錦日報社社長
王若成 盤錦廣播電視臺總編輯
孫 雨 盤山縣縣長
李吉峰 雙臺子區代區長
陳寶庫 興隆臺區區長
葛立軍 遼東灣新區管委會主任
馬曉春 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主任
附件2
序號 |
任務名稱 |
主要內容 |
完成時限 |
責任單位 |
配合單位 |
1 |
不斷加大文化消費供給 |
加大全市文化產業園區、文化集聚區建設,注重文化企業培育和文化產品推出。重點發展創意設計服務業、文化旅游業、演藝娛樂業、工藝美術業、文化會展業、動漫游戲業、體育休閑業等。 |
2018年末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市文廣局 市商務局 市體育局 市旅發委 |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重點扶持一批優質文化企業,引導和支持文化企業提供更多文化產品和服務。 |
2018年末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市文廣局 市財政局 市經信委 市商務局 市體育局 市旅發委 |
||
2 |
積極培育文化消費理念 |
加大對文化消費試點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消費氛圍。 |
2018年末 |
市委宣傳部 |
市文廣局 盤錦日報社 盤錦廣播電視臺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完善覆蓋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養群眾“讀書、看劇、觀展”的文化消費習慣。支持影視、演藝、非遺及圖書等文化企業開展文化消費進社區、進校園、進鄉村等活動,推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文化旅游等載體建設。 |
2018年末 |
市文廣局 |
市教育局 市旅發委 市體育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3 |
搭建文化消費服務平臺 |
建設覆蓋全市的文化消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積極開發文化服務平臺,聚集優秀的文化商戶和文化產品信息,有效利用文化、旅游、體育、購物、餐飲、娛樂等信息,構建線上線下全方位、一體式文化商業平臺。 |
2017年末 |
市文廣局 |
市商務局 市旅發委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開展盤錦文化消費節、消費季活動,打造成為彰顯盤錦文化魅力、釋放文化產業活力、促進文化消費的集中展示和宣傳推介平臺。 |
2018年末 |
市文廣局 |
市商務局 市旅發委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4 |
加強文化消費設施建設 |
結合各縣區、經濟區特色文化資源和區域功能定位,建設主導產業突出的特色文化街區。 |
2018年末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市發改委 市文廣局 |
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旅游、體育項目設施建設,鼓勵各類主體利用自有存量土地以及通過轉換老舊廠房、倉庫等資源,興建或改造文體園區載體,促進文化、旅游、體育消費增長。 |
2018年末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市發改委 市文廣局 市旅發委 市體育局 |
||
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進文化資源合理布局。 |
2018年末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市文廣局 |
||
5 |
打造特色文化消費品牌 |
舉辦好“中國盤錦二界溝開海節”、“印象遼河口插秧節”、“中國盤錦國際稻草藝術節”等重大活動,打造一批主題鮮明的文化旅游品牌。 |
2018年末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市文廣局 市旅發委 |
利用遼河美術館、廣廈藝術街、城市規劃館、遼河左岸會展中心等場館設施,推出特色的專業“會、展、節、賽、演”等各類文化消費活動,形成盤錦會展知名文化消費品牌。 |
2018年末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市文廣局 市商務局 |
||
深入挖掘遼河口餐飲文化資源,打造底蘊深厚、富有盤錦特色的“遼河口漁家菜”品牌。 |
2018年末 |
市商務局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6 |
優化文化消費發展環境 |
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準入機制,加大實施簡政放權改革舉措力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優化文化經濟發展環境。 |
2018年末 |
市行政審批 服務局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加強文化領域核心人才、專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培養和扶持力度,為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
2018年末 |
市人社局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7 |
促進文化消費跨界融合 |
打造具有盤錦濃郁地域風情的文化旅游演藝項目,增加旅游產業中的演藝份額。 |
2018年末 |
市文廣局 |
市旅發委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依托盤錦地域資源重點推進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鎮建設,助推全市特色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
2018年末 |
市旅發委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全力打造濕地體育旅游賽事,舉辦“紅海灘國際馬拉松比賽”、“冰凌穿越賽”、“冰釣賽”等活動,形成國際戶外運動旅游品牌。發展文化體育配套服務產業,引導大眾體育消費。 |
2018年末 |
市體育局 |
市文廣局 市旅發委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加強文化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培育數字創意、電子競技、網絡娛樂、數字閱讀等文化消費業態,發展以科技為支撐、以資本為動力、以創意為核心的新興文化產業。 |
2018年末 |
市科技局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8 |
推動文化消費金融創新 |
建立文化與金融融合發展創新機制,加大對文化企業貸款及相關金融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拓展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和體育健身等消費信貸業務,提供靈活多樣的金融服務。 |
2018年末 |
市國資委 (金融辦)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9 |
大力拓展文化消費空間 |
引導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賓館飯店等引入特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商業服務與休閑文化高度融合的綜合消費場所。加大文化產品出口交易,搭建國際營銷網絡,推動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走向世界。 |
2018年末 |
市商務局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推進有條件的文化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支持旅游景區增設文化消費項目,開辟特色文化旅游新線路。 |
2018年末 |
市旅發委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10 |
規范文化市場消費管理 |
推進文化消費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創新監管方式,完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機制,提高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依法嚴厲打擊文化侵權行為,懲處盜版、非法出版、非法營銷等行為,維護公平交易、誠實守信的文化市場秩序。 |
2018年末 |
市文廣局 |
市公安局 市工商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11 |
加強文化消費資金保障 |
在為期兩年的文化消費試點工作中,市及縣區、經濟區積極安排文化消費資金,用于開展文化消費各類活動和宣傳工作。 |
2018年末 |
市財政局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12 |
完善文化數據統計監測 |
完善文化消費統計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消費和文化市場的統計監測。 |
2018年末 |
市統計局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利用大數據做好文化消費數據的收集監測、分析應用和及時報送工作。 |
2018年末 |
市綜合執法局 |
市文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
做好試點參與人次、資金投入、文化消費規模、消費者反饋意見等方面數據統計工作。 |
2018年末 |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市文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