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文件 > 盤錦市 > 市政府辦文件
索 引 號: 主題分類: 市政府辦文件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盤政辦發〔2017〕138號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的通知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17-12-26
主 題 詞:

盤政辦發〔2017〕138號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7-12-26 瀏覽次數:280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12月25日     

  (此件公開發布)    
 

盤錦市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

  為積極推進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負擔,保障人民健康,依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的通知》(遼政辦發〔2017〕82號)和《“健康盤錦”2030行動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控制慢性病危險因素、建設健康支持性環境為重點,以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為手段,堅持統籌協調、共建共享、預防為主、分類指導,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機制,構建自我為主、人際互助、社會支持、政府指導的健康管理模式,推動由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為推進健康盤錦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我市建設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環境顯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負擔。

盤錦市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主要指標

主要指標

基線

2020年

2025年

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1/10萬)

338.87/10萬

下降10%

下降15%

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

32%

提高5%

提高10%

高發地區重點癌種篩查早診率(%)

63.6%

65%

70%

70歲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1/10萬)

6.24/10萬

下降10%

下降15%

12歲兒童齲齒率

34.5%

控制在30%以內

控制在25%以內

40歲以上居民肺功能檢測率(%)

7.1%

15%

25%

高血壓患者管理人數(萬人)

13.15

14.8

16.3

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數(萬人)

4.77

6.38

7.2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

60%

65%

70%

35歲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檢測率(%)

19.4%

25%

30%

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

45%

65%

80%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12.47%

25%

30%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比例(%)

30.1%

43%

45%

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

27.7%

控制在25%以內

控制在20%以內

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克)

7.17

下降10%

下降15%

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覆蓋率(%)

25%

50%

75%


  三、工作措施

 ?。ㄒ唬╅_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1.加強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建立健全全民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體系,完善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媒體協同的健康教育網。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健康教育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衛計部門要廣泛宣傳普及健康知識,規范健康科普管理。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防治宣傳教育,各級各類媒體加大慢性病防治公益廣告和科學知識的宣傳力度。深入推進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健康中國行等活動,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到2020年,居民重點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60%,2025年達到70%。(牽頭部門:市衛計委,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廣局)

  2.開展健康促進,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實施全民健康干預服務項目,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務。開展以“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開發推廣健康適宜技術和支持工具。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大力推廣傳統養生健身方法。加強幼兒園、中小學營養均衡、口腔保健、視力保護等健康知識和行為方式教育。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健身、健步走等活動。(牽頭部門:市衛計委,配合部門: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二)實施早診早治

  1.開展篩查與體檢,促進慢性病早期發現。在高發地區和高危人群中,繼續開展城鄉居民癌癥早診早治、心血管疾病、腦卒中等篩查干預工作。全面實施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檢測、口腔預防保健、簡易肺功能測定和大便隱血檢測等服務。逐步將臨床可診斷、治療有手段、群眾可接受、國家能負擔的疾病篩查技術列為公共衛生措施。加強健康體檢規范化管理,將口腔健康檢查納入常規體檢內容,將肺功能檢測和骨密度檢測項目納入40歲以上人群常規體檢內容。健全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將兒童口腔檢查納入學校常規體檢內容。推廣老年人健康體檢,推動慢性病的機會性篩查。(牽頭部門:市衛計委,配合部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2.強化干預,提供個性化服務。在“12320”熱線中設置戒煙咨詢內容,提供戒煙門診等服務。在試點地區開展促進合理膳食、提供個體膳食評估與營養干預服務。促進體醫融合,在有條件的機構開設運動指導門診,提供運動健康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逐步開展超重肥胖、血壓血糖升高、血脂異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風險評估和干預指導,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加大兒童口腔常見病干預力度,實施局部用氟、窩溝封閉等措施,降低12歲兒童患齲率。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依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為其提供常見慢性病、口腔疾病、心理健康的指導和干預。組織開展集慢性病預防、風險評估、跟蹤隨訪、干預指導于一體的人群健康管理服務。(牽頭部門:市衛計委,配合部門: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總工會)

 ?。ㄈ┮幏对\療服務

  1.開展簽約轉診,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優先對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積極推進慢性病患者的分級診療,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合理就醫秩序,健全預防—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逐步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就診。(責任部門:市衛計委)

  2.改進醫療質量和安全,提高診療服務質量。建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平臺,開發重點腫瘤規范化診療監測指標體系和信息平臺,加強慢性病診療服務實時管理與控制。推進居民健康卡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全程應用。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診療行為,優化診療流程,努力縮短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到就診有效處理的時間,推廣應用癌癥個體化規范治療方案。基本實現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責任部門:市衛計委)

 ?。ㄋ模﹨f同健康管理

  1.加強機構和隊伍能力建設,提升慢性病防治能力。發揮市慢性病管理機構在政策制定、監測評價、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等方面的作用。開展慢性病防治指導中心建設工作,組織市級醫療機構創建市級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口腔疾病等慢性病防治指導中心,承擔對全市慢性病防治的技術指導。二級以上醫院的疾病預防控制部門要配備專業人員,履行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根據工作實際,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滿足慢性病防治需求。(牽頭部門:市衛計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2.分工協作,建立健康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加強醫防合作,構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防治結合工作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明確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個人等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責任,完善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和服務流程。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企業、公益慈善組織、商業保險機構等參與慢性病健康管理,培育健康管理服務產業。(牽頭部門:市衛計委,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工信委)

  (五)完善保障政策

  1.完善醫保和救助政策。完善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等相關政策,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慢性病患者按人頭打包付費,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鼓勵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開展各類慢性病相關保險經辦服務。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患慢性病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實施醫療救助。(責任部門:市人社局、市衛計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紅十字會)

  2.保障藥品生產供應。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實行采購目錄統一、按規定比例全部配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加強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銜接,發揮社會藥店在基層的藥品供應保障作用。老年慢性病患者由家庭簽約醫生開具慢性病長期藥品處方,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優勢和作用。(責任部門:市衛計委、市食藥監局)

 ?。I造健康支持性環境

  1.建設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推動清潔生產,改善作業環境,嚴格控制塵毒危害,強化職業病防治,整潔城鄉衛生,優化人居環境,加強文化、科教、休閑、健身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設健康步道、健康主題公園等運動健身環境,提高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和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程度和利用率,形成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環境保護和監管,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污染物綜合控制,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飲用水水源水質和土壤環境質量。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風險評估制度,降低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責任部門:市衛計委、市工信委、市安監局、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文廣局、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委)

  2.完善政策環境。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加大控煙執法力度。嚴格執行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有關法律規定,減少居民有害飲酒。加強食品安全和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推動營養立法,調整和優化食物結構,倡導膳食多樣化,推行營養標簽,引導企業生產銷售、消費者科學選擇營養健康食品。(責任部門:市衛計委、市住建委、市水利局、市農委、市食藥監局、市工信委)

  3.推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要緊密結合衛生城鎮創建和健康城鎮建設要求,與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相融合,強化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工作機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培育適合不同地區特點的慢性病綜合防控模式。(責任部門:市衛計委)

 ?。ㄆ撸﹦撔陆】捣諛I發展

  1.動員社會力量,促進醫養融合發展。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慢性病防治服務,創新服務模式,促進健康服務業體系發展。促進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務與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緊密結合。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加快推進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試點。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設置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責任部門:市衛計委、市民政局)

  2.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應用。促進互聯網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健康產業,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新模式。完善移動醫療、健康管理法規和標準規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健康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推進預約診療、在線隨訪、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等網絡服務應用。依托我市慢性病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手機APP以及智能終端設備,探索開展“互聯網+”高血壓、腦卒中等重點慢性病綜合管理與防控系列工作。(責任部門:市衛計委、市工信委)

  (八)增強科技支撐

  1.完善監測評估系統。建立健全重點慢性病、死因監測、腫瘤登記等慢性病與營養監測信息網絡報告機制,逐步實現重點慢性病信息實時更新,掌握慢性病流行規律及特點,確定主要健康問題,定期發布慢性病相關監測信息。以縣區(經濟區)為單位,基本摸清轄區內主要慢性病狀況、影響因素和疾病負擔。加強水、土壤、空氣等環境介質和工作場所等環境質量監測,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逐步實現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的縱向報告和橫向交換,動態實施環境、食物等因素與健康的風險評估與預警。(牽頭部門:市衛計委,配合部門:市環保局、市農委、市食藥監局)

  2.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適宜技術應用。系統加強慢性病防治科研布局,深入推進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協同研究網絡建設,以信息、生物和醫學科技融合發展為引領,加強慢性病防治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轉化醫學研究。結合慢性病防治需求,遴選成熟有效的慢性病預防、診療、康復保健適宜技術,加快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針對中醫藥具有優勢的慢性病病種,總結形成慢性病中醫健康干預方案并推廣應用。開展慢性病社會決定因素與疾病負擔研究,探索有效的慢性病防控路徑。(責任部門:市衛計委、市科技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區、經濟區要將慢性病防治作為健康盤錦建設的重點內容,納入重要民生工程,確定工作目標和考核指標,制定本地區慢性病防治規劃及實施方案,強化組織實施,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協調機制,定期研究解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ǘ┞鋵嵅块T責任。市衛計委要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本規劃并開展監督評估。各級發改部門要將慢性病防治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設。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政府衛生投入政策要求落實本級的相關工作經費。各級人社部門和衛計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門診相關保障政策和支付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

 ?。ㄈ┘訌娙瞬排囵B。各級教育、科技、衛計等部門要完善有利于人才培養使用的政策措施,加強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醫療、公共衛生、護理、康復及中醫藥等領域人才培養。各級教育部門和衛計部門要加強醫教協同,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加強對醫學生慢性病防治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培養,支持高校設立健康促進、健康管理等相關專業,加強有針對性的繼續醫學教育,著力培養慢性病防治復合型、實用型人才。人社部門和衛計部門要完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制度,促進人才成長發展和合理流動。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縣區、經濟區及各部門要廣泛宣傳關于維護促進人民健康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方針政策,宣傳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策略措施。要加強正面宣傳、輿論監督、科學引導和典型報道,增強社會對慢性病防治的普遍認知,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慢性病防治的良好氛圍。

  五、督導與評估

  市衛計委要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本規劃實施分工方案,各相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及時掌握工作進展,定期交流信息,聯合開展督查和效果評價,2020年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2025年組織規劃實施的終期評估。要建立監督評價機制,組織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評價,將規劃實施情況作為政府督查督辦的重要事項,推動各項規劃目標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