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林業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文件解讀
一、《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
林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產業和公益事業,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快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對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遼寧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省林業改革與發展正處于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雙重任務。在推進新一輪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過程中,林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同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和林產品多樣化的需求愈來愈強烈,這為林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省林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短板,制約著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第一,生態質量較差。局部生態系統仍較脆弱。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不強,荒漠化、沙化土地防治任務依然艱巨;第二,森林資源質量不高。森林資源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同時,全省自產材中,次小新材比例高,市場價格低。大徑級材和珍貴樹種木材少,供給不足;第三,林業生產規模小,經營分散。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較低;第四,林產品深加工水平不高。缺少精深加工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產業鏈條短。
針對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迫切需要我們從林產品供給端、生產端入手,補資源、技術、產品等短板,積極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加快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大力發展林木種苗花卉、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中藥材等林業產業基地,實施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冷鏈運輸物流業,延長產業鏈。增加林產品有效供給,提升效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實現精準脫貧。
二、《指導意見》起草的依據
按照省政府部署和要求,依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41號),省林業廳研究制定了《遼寧省林業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并與國家和遼寧省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和建設重點進行銜接。同時,組織專家進行專題研討和論證,征求了國家林業局、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部門意見,通過了省政府法制辦合法性審查,并經省政府第9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下發了《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林業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遼政辦發〔2016〕105號)。
三、《指導意見》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針對林業短板,提出了我省林業產業發展思路和工作方向。
第二部分為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升級。主要針對林業短板,提出加快推進林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升級的10個重點方面,并確定了16個林業重點工程項目。一是加大國土綠化和生態建設力度;二是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三是推進紅松果材兼用林和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四是推進林地經濟開發產業發展;五是推進林木良種苗木花卉產業發展;六是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七是大力發展森林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八是加強林業生態公益產品供給;九是加快林產品加工和冷鏈運輸物流業發展;十是加強龍頭企業和品牌培育。
第三部分為措施保障和政策支撐。是為補短板,提出10項政策措施。一是強化規劃和政策引導;二是調整和修訂《森林經營技術規程》;三是鼓勵和支持林業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四是加強林業科研和技術推廣;五是推進林業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六是調整林業資金投資方向和重點;七是加大森林養生養老產業支持力度;八是拓寬林業融資渠道;九是加快推進林業多元化擔保體系建設;十是加強組織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