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已失效)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盤政辦發〔2018〕41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7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盤錦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24號)、《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的通知》(農計發〔2017〕99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遼政辦發〔2017〕133號)等精神,全面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細化落實到具體地塊,優化區域布局和要素組合,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確保我市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目標。到2019年9月末,全市完成164萬畝〔其中:雙臺子區5萬畝,興隆臺區8萬畝,盤山縣67萬畝(含遼河口生態經濟區10萬畝),大洼區84萬畝(含遼東灣新區2萬畝)〕糧食(水稻)生產功能區劃定任務,做到全部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和精準化管理。
(三)進度安排。
1.試點探索階段。在盤山縣開展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試點工作,形成試點工作方案。
2.組織動員階段。成立盤錦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副市長擔任,市發改、財政、國土資源、農業、水利、統計、金融等部門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市農委。領導小組下設劃定工作推進組、建設工作推進組,兩個推進組分別負責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和建設工作。配合省“兩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兩區辦”)組建市、縣(區)兩級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專家工作指導組。各級政府通過各種媒體進行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建設工作宣傳,積極營造有利于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的工作環境和輿論氛圍。
3.全面實施階段(2019年9月末前)。在試點基礎上全面鋪開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建立月、季、年度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調度制度。
(1)月度進展情況。主要包括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分步驟、分環節累計完成情況,各區域已劃定面積、涉及農戶數量,縣(區)級經費落實情況,縣(區)級宣傳培訓情況等。縣(區)農業部門牽頭,每月5日前通過“兩區”劃定信息監測系統填報截至上月末的工作進展情況。市農業部門要及時審核,確保按時填報、數據準確。
(2)季度進展情況。主要包括本季度糧食生產功能區完成上圖入庫的縣(區)數及圖庫、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等內容,并附相關證明材料以及截至本季度末的劃定完成情況季度統計表(通過“兩區”劃定信息監測系統導出)。縣(區)農業部門牽頭,于每年4月5日、7月5日、10月5日、次年1月5日前,向市農委報送季度進展情況報告,并抄送市國土資源局和市發改委。
(3)年度工作總結。主要包括本年度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總體進展情況、取得的經驗和成效、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有關建議以及下年度工作安排等內容。縣(區)農業部門牽頭,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市農委報送年度工作總結,并抄送市國土資源局和市發改委。
4.檢查驗收階段(2019年12月末前)。各縣區負責本地區成果檢查驗收并逐級報送。
市級負責劃定成果初核。檢查驗收按照每個縣(區)不低于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農田總面積50%的比例進行;抽查核實按照本區域不低于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農田總面積5%的比例進行。
成果初查初驗過程和結果要有專門記錄,并編寫檢查驗收報告,記錄和報告要有具體負責人簽章或單位簽章信息。凡發現資料不全、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時進行補充修正。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過程中涉及國家秘密的資料和數據,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保密規定進行管理,確保不發生失密、泄密等問題。
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成果檢查驗收合格后,按照省“兩區辦”要求,做好整理歸檔、統計和逐級匯交等管理工作,推進成果共享利用。
二、切實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
(一)劃定范圍。糧食生產功能區在永久基本農田和非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應劃盡劃。
(二)立地條件。水土資源條件較好,耕地坡度在15度以下,相對集中連片,在區、片塊、地塊三個層級中,地塊面積不低于500畝。
(三)精準劃定地塊。根據土地利用、農業發展、城鄉建設等相關規劃,以第二次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圖件、數據為基礎,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城市(縣城、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明確具體地塊并統一編號,標明“四至”和拐點坐標、面積以及灌排工程條件、作物類型、承包經營主體、土地流轉情況等相關信息。依托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建立電子地圖和數據庫,建檔立卡、登記造冊,確保每個地塊都能在圖上找到圖斑,每個圖斑都能找到對應地塊。
(四)規范劃定程序。各縣區、經濟區作為劃定工作的主體,要采取內、外業相結合的方式,在摸清區域地塊情況的基礎上開展劃定工作。首先,搜集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第二次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城鎮開發邊界有關圖件及影像等數據資料,并確定劃定的初步區域范圍,開展圖上作業。其次,實地調查核對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地塊情況,搜集劃入地塊的基本信息等。最后,修改完善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圖斑,經公示無異議后,上圖入庫,形成準確的圖斑和數據。
(五)審核匯總劃定成果。劃定工作完成后,各縣區、經濟區自行組織初驗,之后申請市級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向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發改委提出申請,對全市劃定成果進行抽查核實,逐級匯交。
三、工作任務
(一)細化任務。結合各地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面積等因素,綜合考慮當地資源稟賦、發展潛力、各類用地發展規劃等情況,按照我省“兩區”劃定工作任務,將全市164萬畝逐級細化分解到縣(區)、鎮、村。
(二)劃優保優。在永久基本農田內優先劃定優質水稻生產用地。在非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劃定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地塊,要符合《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技術規程》提出的水土資源條件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生態環境良好、農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具有糧食種植傳統等基本條件,選擇已經建成或規劃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劃入。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機制。盤錦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相關成員單位成立聯合督查組,開展督查和指導服務工作,對劃定工作進度、質量和各項措施落實情況及時進行通報。各縣區政府要建立由分管負責同志牽頭,農業、國土資源、發改、財政、水利、統計等部門參加的協調機制,統籌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和建設工作,并研究制定具體推進方案,確保落實劃定任務。遼東灣新區和遼河口生態經濟區要積極、主動配合盤山縣、大洼區做好劃定工作。
(二)明確工作職責。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加強工作協同,密切配合,合力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各項工作。
農業部門負責統籌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各項工作,牽頭組織各縣區、經濟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內、外業及檢查督導驗收工作。
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提供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及土地調查相關圖件及資料、高標準農田建設資料等,指導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內業底圖制作、上圖入庫、數據匯總、表冊圖成果制作等工作。
發改部門負責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推進工作,牽頭指導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與其他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
財政部門負責將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和預算資金使用監管。
水利部門負責糧食生產功能區農田水利等工程設施設備性狀信息調查工作。
統計部門負責配合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的任務分解和認定工作。
(三)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持續性的宣傳和培訓,讓干部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讓技術人員明確要求、掌握規范,讓群眾明白目的、積極參與。要及時宣傳報道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在全社會營造有利于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的良好工作環境和輿論氛圍。
(四)加強督導考評。將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評內容,各縣區、經濟區要嚴肅工作紀律,明晰工作責任,把握劃定進度,確保有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
附件:盤錦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附件
盤錦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長:朱中國(市政府副市級干部)
副組長:張利民(市政府副秘書長)、賈非(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員:楊昕(市農委主任)、張有(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可佳(市財政局副局長)、徐玉榮(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孫曉生(市農委副主任)、李穎(市水利局副局長)、劉杰(國家統計局盤錦調查隊副隊長)、高光明(市人民銀行副行長)、王群英(盤錦銀監分局副局長)
劃定工作推進組組長孫曉生(兼),副組長張有、徐玉榮(兼);建設工作推進組組長張有(兼),副組長劉可佳、徐玉榮、李穎、孫曉生(兼)。
領導小組成員因工作變動需要調整的,由所在單位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報領導小組組長審批。相關工作結束后,領導小組即時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