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實施意見
盤政辦發〔2017〕77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促進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加速發展、轉型升級,努力創建國家級特色產業園區,提升我市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經市政府七屆第65次常務會議討論研究同意,現就加快推進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抓住國家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機遇,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促進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一區多園”建設,推進區域協同創新,以國際化視野,站在國家平臺上,努力打造與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相適應的創新型特色高新區。
(二)主要目標。通過“以升促建”,努力建設國家級高新區,創新驅動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更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組建一批高水平專業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聚集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科技型企業家,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品牌和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將盤錦高新區打造成全市科技引擎和創新高地,成為東北振興的區域創新中心和新興產業發展集聚區、資源型城市轉型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示范區。
到2020年,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GDP實現300億元目標,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例達到50%,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5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家,萬人擁有高端創新人才100人以上。
二、持續提升高新區科技創新能力
(一)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重點推進高新區科技型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通過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引導和支持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推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一次性予以1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一次性予以2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委)
(二)加大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完善企業孵化器建設,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鏈條,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務,推進孵化器向專業化、特色化、市場化和規模化發展。鼓勵創新型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力發展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廠等“眾創空間”,開辟專門場地,配備相應資源,建立創新創業“苗圃”,為創業者和初創期企業提供開放式綜合服務。加快高新區“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拓寬創新創業市場和社會需求對接通道,培育一批迸發活力的創新型企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高新區管委會)
(三)培育創新主體。通過“創辦一批、孵化一批、轉型一批、引進一批”的培育方式,推動一批業績良好,極具發展潛力和培育價值企業快速成長為“小巨人”企業。對照高新技術企業標準,加大服務和培訓,培養一批創新實力強、科技優勢明顯、產業化程度高的高新技術企業,對高新區內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予以一次性10萬元獎勵。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大、研發水平高、發展潛力好的骨干企業,集中資源,加大支持力度,培育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四)打造高端科技創新平臺。加大產業技術研究院引進與建設力度,對主導產業領域新引進的產業技術研究院根據運營情況每年予以20—50萬元運營補助。鼓勵高新區內企業加大產學研合作,通過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技術創新聯盟等,廣泛開展協同創新,填補產業鏈缺失環節的技術、產品,實現產業上下游有機銜接,提升產業整體競爭水平。(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五)組織實施技術攻關項目。在精細化工、海洋工程、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引導實施一批技術攻關項目,攻克一批行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對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或填補國內空白,并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支撐和引領作用的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等項目,根據企業規模和研發投入,予以50—1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三、做大做強高新區主導產業
(一)打造高端裝備產業集群。以遼河重工、天意實業等龍頭企業為主導,按照高端化、信息化、國際化發展方向,提高制造過程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基地。以中藍電子、陸海研究院為龍頭,大力發展智能鉆井機器人、光學鏡頭裝配系統等智能機器人產業。(責任單位:高新區管委會)
(二)打造高端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依托兵器工業集團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充分發揮遼河石化、寶來集團等龍頭企業資源優勢,推動石油產品深加工,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延長精細化工產業鏈,做優精細化工產業。依托和運集團,大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和復合材料,打造重要合成橡膠生產基地。(責任單位:高新區管委會)
(三)大力培育電子信息產業。以中科曙光、東華軟件等企業為龍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多元化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和綜合競爭力。鼓勵以中藍電子為主導的電子產業園延伸產業鏈條,吸引并帶動配套企業、關聯產業加速發展,打造北方最大的手機零部件生產基地。支持福瑞電子、技星科技等公司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產品轉型升級。以盤錦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加快智慧技術在制造業、服務業與農業等領域廣泛應用與傳播,促進傳統產業實現升級改造,實現由“普通產業”到“智慧產業”的轉型升級。(責任單位:高新區管委會)
(四)加快建設臨港現代物流產業。充分發揮我市區位及港口優勢,依托遼東灣科技園,建設布局合理、技術先進、運轉高效、功能完備的現代智慧物流基地。以盤錦遼東灣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為依托,加快引進物聯網、射頻網和互聯網企業,推動物流業系統集成商發展,培育全過程、多功能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加快跨境電商發展。積極引導、鼓勵物流企業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物流產業,實現物流管理網絡集成化和智能化。(責任單位:高新區管委會)
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一)拓寬人才引進渠道。落實人才發展規劃,持續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和機制,充分調動人才流動積極性。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充分發揮院士及其專家團隊技術引領作用,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在高新區創業。圍繞先進制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以及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等新興領域,面向國內外引進高端創新人才。國家級專家等領軍人才和其他高端創新人才來高新區領辦或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市本級與高新區按1:1比例予以100萬元創業補助(高新區補助部分先行撥付),加快形成吸引、匯集高端創新人才的多種渠道。(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以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為依托,加大對優秀創新創業人才、企業經營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努力打造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快提升企業家創新素質,努力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理念、戰略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企業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實習基地建設,依托中藍電子、陸海研究院等科技型企業,培養一批青年技能型人才。(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三)完善人才激勵制度。加快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的政策環境。推動企業以股權、期權、分紅權等激勵方式,讓科研人才與其創新成果收益對接,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鼓勵創新型領軍人才、科技研發帶頭人、項目創新骨干等到企業任職或兼職。對首次引進的高端創新人才,在高新區領辦或創辦企業、研發中心及研究院的,經審核認定,碩士以上學歷或相當層次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地方實得部分,由受益財政予以全額獎勵。(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五、優化高新區管理機制
(一)建立高效管理運行機制。深入研究、學習、借鑒《遼寧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政策和精神,積極推廣復制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站在國家平臺、對標先進,結合實際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按照國家級高新區建設要求,堅持精簡高效和服務型政府管理理念,支持高新區實施投資和服務便利化改革,加快“四不”園區建設,以企業注冊登記電子化為突破,大力推進審批事項網上審批進程。積極推進“一區多園”建設,實行統一管理和統一規劃。深化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改革,圍繞“你投資項目、我辦理手續”,探索構建“零審批”服務模式,實現“全程代辦”向“全程我辦”升級。(責任單位:高新區管委會)
(二)創新干部管理體制。支持高新區干部管理方式改革,創新考評體系,打造公司化管理的干部隊伍,實現干部“能上能下”。在“規范、精簡、高效”原則下,自主決定工作人員錄用調配、考核培訓、福利待遇,實現“多勞多得”。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制約,通過智力引進、人才創業、人才派遣、掛職鍛煉等多種形式,柔性引進社會優秀人才,促進人才資源有效、合理配置。(責任單位:高新區管委會)
(三)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落實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的股權、期權激勵和獎勵等收益分配政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投資的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國有控股企業轉讓或轉化職務技術成果的,要將收益或部分技術權益獎勵給成果完成人。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作價出資創辦科技企業,科技成果作價份額最高可占注冊資本總額的70%。逐步建立完善高新區專利技術轉化機制,高校院所職務技術成果在高新區轉化,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予以科技人員個人獎勵,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六、提升高新區綜合服務能力
(一)促進科技金融結合。鼓勵在高新區設立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金多渠道進入創業投資領域,重點培育和扶持處于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優先推薦高新區科技項目申報遼寧省直投基金。盤錦智能制造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盤錦啟迪天使投資基金等優先支持高新區內石化及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重大項目。拓展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數量和服務范圍,鼓勵運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引進風險投資、基金等股權機構向高新區集聚。支持高新區科技型企業在主板、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以及遼寧股權交易中心上市、掛牌和融資交易,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國資委(金融辦)〕
(二)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積極引進科技服務機構,支持高新區大力培育科技咨詢、技術評估、專利代理、科技投融資、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建設技術交易、信息、檢驗檢測、中試孵化、科技金融、國際化發展等公共服務平臺。組建科技服務業協會,規范從業機構市場行為,提高服務水平,促進創新要素流動整合。(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委、高新區管委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研究推進工作機制和重大措施,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認真落實高新區建設各項部署和工作任務,相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加強協調,做好服務。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市級、興隆臺區財政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確保財政科技經費逐步增長。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強化企業科技投入意識,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構建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
(三)強化責任落實。將促進高新區建設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定期對工作進展、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相關單位要制定具體計劃,明確工作任務、時間節點和保障措施,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6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