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召開
4月4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題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盤錦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專項方案(2023-2025年)》,重點介紹我市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盤錦鄉村振興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作出突出貢獻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
發布人
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昕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老干部局局長谷田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玉華
市生態環境保護服務中心副主任尹海
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江流
盤山縣委常委、副縣長馮大慶
大洼區委常委、副區長邢云志
《盤錦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專項方案》解讀
《方案》總體目標
到2025年,產業興旺取得新突破,圍繞“土特產”發展鄉村產業,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大主導產業走在全國前列;生態宜居實現新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打造全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鄉風文明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農民精神風貌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治理有效獲得新進步,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結合更加充分,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生活富裕達到新水平,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前列,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方案》重點任務
聚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要求,細化設置了5個方面共計32項重點任務。
?。ㄒ唬┘涌焱七M鄉村產業振興。一是推動盤錦稻蟹產業走在全國前列。加快稻蟹產業土地規模化、品種優質化、生產標準化、種養生態化、營銷品牌化發展,推廣“產業聯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地+農戶”利益鏈接機制,將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讓農民充分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二是鞏固畜牧業發展,持續提升養殖效率。三是創新發展現代漁業,發展濕地生態漁業,建設海洋牧場示范區。四是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加快高升、遼濱兩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培育遼寧省遼河流域粳稻產業集群、大豆產業集群,建設東北糧食儲備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五是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旅游業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六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和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2025年,全市稻蟹綜合種養面積達到95萬畝,盤錦稻谷全產業鏈及大豆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力爭達到110億元和200億元以上;水稻、玉米兩大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生產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99%、96%,位居全省第一。
(二)加快鄉村人才振興。一是加快培育鄉村本土人才,深入實施“盤錦英才計劃”,積極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農民技術員培訓,加強涉農學科專業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二是吸引人才下鄉創新創業,落實返鄉創業人員扶持政策,加快農業創業創新園區和星創天地建設,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創業創新,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三是強化鄉村人才待遇保障, 打造良好人才生態,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為鄉村振興開足馬力。
(三)加快鄉村文化振興。一是保護傳承鄉村歷史文化,盤活民間民族優秀文化資源,加強遼河口文化等地域文化傳承保護,強化鄉村建設中文物和歷史風貌保護,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社區活動。二是優化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完善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推動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等提檔升級,健全鄉鎮綜合文化站功能布局,加強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級文化廣場建設,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效能。三是強化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組織開展鄉村“村晚”“戲曲進鄉村”等文化活動,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開展“科普之冬”等主題科普活動。四是建設“美麗鄉村 全域文明”。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拓展行動,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和理論宣講基層行活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2025年,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到92%。
?。ㄋ模┘涌焐鷳B振興。一是加強農村生態保護,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秸稈禁燒和水污染防治,加強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污染治理,持續鞏固國際濕地城市建設成果,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開展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創建。二是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三是打造全國美麗鄉村樣板,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村容村貌等為重點,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推進農村道路、飲水、燃氣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完善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服務保障,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
2025年,全市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3.5%;非動遷村美麗宜居(示范)村覆蓋率達到97%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ㄎ澹┘涌爨l村組織振興。一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建強用好村黨組織場所陣地,廣泛開展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著力提升黨群服務中心服務效能。二是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優化農村網格化管理服務,嚴格落實“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積極推行村級“陽光三務”,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深化“黨建引領、智慧治理”,加強“一庫一中心兩平臺”建設。三是發展壯大村集體(分場)經濟,深入開展“黨群共同致富”專項行動,組建黨群共富責任區,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探索建立產業聯合黨委,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
2025年,集體(分場)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達到80%。
《方案》保障措施
《專項方案》從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土地政策保障、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強化金融服務保障4個方面,進一步明確各項保障措施,為鄉村振興三年專項行動提供堅強保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盤錦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專項方案》為2023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經濟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工作部署,完善機制、壓實責任、強化落實,堅持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確保責任不懸空、任務不落空,扎實推動各項工作任務有力有序有效落地落實,在鄉村振興方面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作出突出貢獻。
記者提問
問
圍繞“推進鄉村振興”,組織部門下步重點工作有哪些?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老干部局局長谷田:
組織部門將聚焦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強化黨建聚勢賦能,推動各類政策資源向鄉村振興一線傾斜,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產業發展優勢,以組織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是深入開展“黨群共同致富”專項行動。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通過因地制宜組建黨群共富責任區、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建立產業聯合黨委等多種方式,帶動鄉村產業聚合發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格局。圍繞鄉村產業振興,在財政支持、土地政策、金融扶持、商務服務、供銷合作、人才保障、激勵措施等7個方面予以全力支持,推動各有關部門把工作開展到鄉村、把服務投送到一線、把政策落實到基層。
二是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深入實施“頭雁領航”工程,注重發現和培養懂經營、善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選優配強適應鄉村產業發展需要的村干部隊伍。同時,建強農村黨員帶富隊伍,推動每個有勞動能力的黨員都有致富項目、每個村都有一批黨員致富能手。繼續選優派強管好駐村干部,為建強農村基層組織、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三是深入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聚焦不斷提高鄉村治理精準化、精細化、智慧化、規范化水平,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加強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村黨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優化農村網格運行,發揮網格黨組織作用,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規范村級事務管理,落實村級重大事項“四議一審兩公開”決策制度,深化村級“陽光三務”,營造風清氣正的鄉村環境。
總之,組織部門將堅持黨建引領,整合各方力量,合力繪就產業更興旺、生態更宜居、鄉風更文明、群眾更幸福的鄉村振興新藍圖。
問
在“鄉村人才振興”方面,提到“通過開展免費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技能水平,將葦藝草編項目納入免費技能培訓”,請詳細介紹一下這個免費技能培訓?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玉華:
對重點群體開展免費技能培訓是政府促進就業最行之有效的舉措之一。重點群體包括下崗失業人員、低收入家庭子女、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殘疾人、退伍軍人等。培訓項目有母嬰護理、養老護理、烹飪、面點、電焊、電工、短視頻拍攝和制作、農副產品銷售等50余個工種項目。今年,我們立足盤錦資源優勢,發掘民間非遺傳承人的力量,著手把盤錦地域特色的葦藝草編納入免費技能培訓項目。通過培訓,讓有就業意愿的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實現體面就業,并將自然資源與傳統手工藝完美結合,促進產業振興,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培訓工作完全交給社會培訓機構,市人社局對培訓機構進行監督和管理,培訓結束考試合格發人社部門的鑒定證書,再由市人社部門對培訓機構進行補貼,這就是政府免費技能培訓。除了技能培訓,人社部門也努力在“人才振興”方面做文章,助力鄉村發展。其中,深入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就是一項具體舉措。三支一扶即支教、支醫、支農、扶貧,招募對象以應屆大專以上畢業生為主,服務期限兩年,我市每年的招募計劃30人左右。對聘用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員,可享受公務員定向考錄政策,每年公務員考錄部門會安排考錄計劃的10%左右,面向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員,三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滿進行創業的還可享受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和創業場地補貼等政策。三支一扶報名時間是每年的6月末,有志于農村基層服務工作的大學生請關注盤錦市人社局官方網站。
問
請問在下步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市生態環境局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轉化方面將采取哪些重要舉措?
市生態環境保護服務中心副主任尹海:
市生態環境局將以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為契機,以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作為落實“兩山”理論的重要抓手,引導鎮村堅持走以環境改善促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穩定發展強村屯生態建設、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新路子,大力挖掘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轉化路徑、生態利民惠民新模式,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路徑。今年,我們啟動了盤錦市“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創建工作,并推薦大洼區平安鎮平安村作為全市首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參加全省評選。我們將不斷探索、積極引導、深刻挖掘,到2025年全市力爭創建8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努力探索具有盤錦特色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模式,努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盤錦生動實踐樣板,激發美麗鄉村釋放出更大更多紅利,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為我市鄉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
問
圍繞“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市文旅廣電局下步重點工作有哪些?
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江流:
按照《盤錦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專項方案(2023-2025年)》部署,市文旅廣電局將全力深耕鄉村文化、聚焦融合發展,在優化公共文化體系布局、強化優質文藝作品供給、保護傳承鄉村歷史文化、推動鄉村文旅產業升級等四個方面謀劃新藍圖、構建新格局、制定新目標、實現新突破:
一是推進新時代盤錦鄉村文化文藝繁榮取得新突破,努力爭創“鶴鄉品牌”。我們將持續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反映盤錦農民生產生活的優秀文藝作品,推出歌舞詩劇《養鶴人》、系列舞蹈《盤錦四季》等優秀劇目;持續組織開展鄉村“村晚”“戲曲進鄉村”等品牌活動,每年送文化下鄉不少于100場;實施文藝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挖掘和吸引一批熱衷于基層文化工作的鄉土藝人和文化服務團隊參與到文藝創作中來。
二是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全力打造“遼寧樣板”。我們將堅持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成果的基礎上,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效能提升,不斷優化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完善縣區、鎮街、村屯三級圖書館、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總分館制度,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創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推進數字農家書屋平臺建設,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向群眾提供精準服務;落實好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三是推進鄉村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利用取得新突破,積極傳承“盤錦模式”。我們將堅持保護第一、有效利用的原則,讓非遺“活”起來、讓文物“動”起來,提升鄉村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持續做好鄉村非遺項目挖掘整理工作,評定第二批市級非遺傳承基地,健全我市非遺四級名錄體系,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非遺名錄項目;實施“星火傳承”盤錦非遺傳承人才培養三年行動計劃,逐步形成傳承人群梯隊,為鄉村振興儲備人力資源;打造以田莊臺鎮為代表的“建成遺產+活態遺產”文化游項目,做強以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為主題的研學游線路。
四是推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推動文旅“深入融合”。我們將深耕鄉村文旅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推動文旅產業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引進“阿里本地生活”平臺盤活零散民宿資源,扶持鄉村民宿精品化發展,打造“盤錦民宿”品牌;培育鄉村文旅業態,開展好開海節、采摘節、冬捕節等文旅活動,將四季“農事民俗”打造成特色“文旅產品”;鼓勵葦藝草編、刺繡剪紙等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推動符合條件的村鎮創建國家級、省級鄉村旅游重點鎮、重點村,將“美麗村”打造成“旅游村”。
問
盤山縣在很多領域都走在了全省前列,比如人居環境建設方面,請談談有關情況?
盤山縣委常委、副縣長馮大慶:
盤山縣按照盤錦市創建遼寧省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市和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市的要求,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并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先后獲得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等殊榮,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獲得全省通報表揚。
一是全力推進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和運維,全縣新改建無害化室內水沖廁所4.5萬戶,占常住戶93%以上。同時做好日常維護工作,做到壞了有人修,滿了有人掏。獲得省政府通報表揚。
二是實施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構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四分類處理體系,形成全縣“大環衛、全覆蓋、一體化”服務體系,被住建部評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三是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全縣13個鎮街154個行政村(社區)全部實現24小時供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合格率達到100%。
四是加大農村公路建設,依托“四好”農村公路建設,每年投入5000萬元改造200多公里農村公路,保證農村公路完好狀態,被交通部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五是做好農村畜禽糞污處理工作,結合全縣畜禽糞污整縣推進試點縣項目,在全縣83個村建設173個糞污池和污水池進行無害化處理,極大解決農村面源污染問題,農村環境進一步改善。
六是打造全國美麗鄉村樣板,到2025年,累計創建省級美麗村145個,覆蓋率達到100%,位居全省前列。
通過以上工作措施,盤山縣人居環境建設持續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問
大洼美麗鄉村建設已經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在大洼區鄉村振興三年行動中,如何規劃整合資源優勢,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大洼區區常委、副區長邢云志:
在鄉村振興三年行動中,大洼區將做好美麗鄉村的“后半篇”文章,繼續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把美麗鄉村打造成靚麗的田園風景線,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擘畫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一是持續開展美麗鄉村提檔升級工作。以農村環境全域凈化為切口,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處理、農村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為重點,有序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運維管護長效機制,探索調動村民自治管理,實現共建共享共治。繼續推動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讓農村既美又兼具城市功能,力爭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打造全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
二是引領提升產業振興。打造農業全產業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好生態牌,擴大大米、河蟹的知名度,建設好堿地柿子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做大設施農業規模,打造棚菜產銷集散地。放大美麗鄉村的產業溢出效應,因勢利導鎮村發展特色產業,讓更多北窯葡萄、新興食用菌等,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環境改善的重要產業。建設鄉村人才服務平臺,著力吸引“能人返鄉、市民返鄉、企業返鄉”,促進發展要素向鄉村回流,激活民間投資潛力,實現良性循環。
三是推動文旅、農旅深度融合。錨定推動文旅、農旅深度融合發展,重點做實做強大洼現代農旅產業帶、美麗鄉村觀光帶、濕地風光帶、非遺文物產業帶、遼河產業帶這五條旅游產業帶,實現大洼區全域旅游形象品質提質升級。通過增加多樣化、常態化、全季化鄉村旅游產品供給,引進民宿運營管理企業盤活零散民宿資源,積極創建國家級及省級重點旅游村。深入挖掘紅海灘等景區地理獨有資源、古農墾文化、古漁雁文化,廣泛開展以“農事民俗”為主題的文旅活動,加快推進葦藝、草編等旅游商品規?;a等,推動生態價值轉化。預計到2025年,鄉村景區接待旅游人數超過6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