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盤錦市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就業乃民生之本,盤錦市把穩就業作為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實施有效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積極推動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截至11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400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409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48人,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新增創業11331人,帶動就業20352人。
辦好重點民生實事,盤錦市改造完成老舊小區10個,涉及改造樓房137棟、建筑總面積52.05萬平方米,5847戶居民受益;完成“四好農村路”維修改造工程100公里;截至目前,遼西北供水盤錦應急支線供水工程管線工程已全部完工,預計于2023年年底建成投產。
盤錦市把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納入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過程中,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秉承“為民惠民靠民”理念,盤錦市主要領導帶頭暗訪督導,動真碰硬解決難點堵點,市級領導全面包保,各級黨政班子成員下沉一線現場辦公解決問題。盤錦市開展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市容秩序等六大攻堅行動,維修基礎設施22萬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園9個,城區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盤錦市城鎮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農民工欠薪及時動態清零,幼兒園公辦率、普惠率分別達到49%和85%,遼河康養中心即將投入運營。
不僅如此,盤錦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人均住宅面積47平方米,居全省首位;城鄉一體的低保救助標準位列全省前列;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區域性綜合文化中心實現全覆蓋,成為國家公共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市。
通過織密民生保障網、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等舉措,盤錦市書寫了一張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盤錦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紀實
核心提示
2022年,盤錦市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主線,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聚焦聚力“一老一幼”、教育“雙減”等民生熱點,高水平實施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高質量建成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國際濕地城市——盤錦。林松 攝
穩住就業“底盤”做實最大民生
12月初,盤錦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試營業。這個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運行成熟后,預計在運輸批發、配套服務等環節上可直接帶動就業3萬人,間接創造就業崗位10萬個。成績令人矚目。這也是今年以來,盤錦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動體現。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就業工作事關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盤錦市把就業作為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堅持就業優先,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工作。一年來,盤錦市人社局工作人員多次深入項目和企業調研,掌握需求,制定相應對策,持續為供需雙方搭建對接渠道和平臺,做好服務。據統計,全市今年累計為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開展招聘活動24場,提供崗位18432個,為10家企業建立“一企一策”工作機制。大力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服務活動,精準幫扶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暢通用工求職雙選渠道。為及時了解空缺崗位及任職要求,人社部門在全域開展“全市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問題研究”調研,加強與企業對接,全面精準摸排待業、應屆畢業等人員的學歷專業、具備技能、求職意向等信息。圍繞企業用工引才需求,強化就業信息精準推送,多渠道搭建供需平臺,力求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著力提高招聘與就業的“匹配度”。聚焦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開工,設立重點企業就業服務專員,開展專門招聘活動。扶持新業態發展,舉辦物流行業等多個專場招聘活動,提供業務主管、綜合文員等就業崗位;舉辦校外培訓行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專項服務活動,提供教育、管理等3840個就業崗位;此外,針對性地為高校畢業生、有就業意愿的退役軍人、就業困難群體等開展就業服務。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目前,盤錦在全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均設立就業創業服務窗口,搭建基層就業創業工作平臺,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在全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立創業扶持部門,負責創業扶持工作的專兼職人員近500人,通過宣傳就業創業政策,開展普惠制培訓,發布用工信息,建立就業創業數據庫,有針對性地搭建起供需雙方的溝通橋梁。同時,設立商貿、服務、營銷和IT等創業項目庫,推出600余個創業項目,為初創人員提供免費項目支持。開展集中培訓、分期輪訓、跟蹤培訓,專門為新到崗者“開小灶”,使得就業人員適應新崗位對技能的需要。采取雙向跟蹤模式,實現精細指導、精準匹配,把轄區待就業人員按意愿分為就業、創業或是入伍、備考等類型,結合求職需求,“一對一”精準指導匹配合適單位和崗位,且一跟到底。截至11月底,盤錦市城鎮新增就業2400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409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48人,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新增創業11331人,帶動就業20352人;扶持創業帶頭人402人,帶動就業1331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涉農貸款)3.85億元。
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舉辦專場招聘會。潘軒 攝
把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
做好民生工作、辦好民生實事,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年初以來,盤錦市各地區各部門把辦好民生實事放在突出位置,作為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執行能力的重要檢驗,強化責任擔當,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年來,盤錦市聚焦問題更實、切口更小的民生實事,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以量變推動質變,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其中,總投資14.76億元的遼西北供水盤錦應急支線供水工程管線工程全部完工。作為盤錦重要民生實事之一,遼西北供水盤錦應急支線供水工程竣工后,日供水量達到40萬噸至50萬噸,與大伙房輸水工程、地下水、再生水共同構成城市供水水源,有效提高水源豐富度和保障度,為盤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保障”。
繼續以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和補齊城市人居環境短板為目標,在去年老舊小區改造圓滿收官后,今年盤錦市繼續將其納入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共改造完成老舊小區10個,涉及改造樓房137棟、建筑總面積52.05萬平方米,5847戶居民受益。
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盤錦市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格局,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持續提高醫療救治能力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積極促進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水平,高質量建成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在去年超額完成口袋公園建設基礎上,盤錦今年又將口袋公園列為民生實事,建設完成9個“口袋公園”,以及綠化、休閑等配套設施,進一步提高城市品位,豐富了市民休閑生活。
交通運輸部門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目標,高質量完成“四好農村路”民生建設各項任務。目前,全市累計完成“四好農村路”維修改造工程245.4公里并已通車,切實改善了農村地區交通條件,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振興。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教育、養老等領域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關切所在。盤錦市聚焦聚力“一老一幼”、教育“雙減”等民生熱點,高水平實施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全市相關部門把一樁樁、一件件好事做實,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把民生溫暖傳送到千家萬戶。
盤錦市將“雙減”工作納入市政府“三落實”重點工作考核,并列為各縣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內容。組建了有教育、宣傳、政法等18個部門參加的專門協調機制,加強協同聯動,保障“雙減”任務落實。與此同時,盤錦市全面推進學前教育工作發展,破解“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有效擴大公益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盤錦市始終把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質量提升、模式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連續3年爭取到省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從全省范圍看,盤錦市養老服務工作已站在第一梯隊,成為省內養老服務設施覆蓋面最廣、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推廣速度最快、爭取國家和省級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數目點位最多的城市。
讓城市更宜居更宜業
“亂擺、亂放、亂停車現象越來越少,商家占道經營被取締,門前堆放越來越規范。環境好了,群眾高興?!笨吹奖P錦市城管執法局興隆臺執法大隊執法人員每天在步行街和商東、商西小區整治市容環境,在此居住的居民笑逐顏開。
去年,盤錦市率先在全省提出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爭創文明城市“升級版”,盤錦市把文明城市創建與改善民生統一起來,把民生工作科學納入創城工作中,堅持以創促建、以創促管、以創提質,讓文明城市創建提質升級之際,民生實事落地開花,文明城市創建與百姓美好生活實現同頻共振。
市級領導全面包保,各級黨政班子成員深入一線解決問題;10萬余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職工到基層報到;1108支志愿服務團隊近11萬名志愿者活躍在爭創一線。
盤錦市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傾情傾力、真抓實干,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爭創工作融入以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更高品質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的過程。既在面上推進又在點上突破,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爭創成果。盤錦市還圍繞交通出行、市容環境、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40項內容問需于民,累計收到問卷14.04萬份,結合座談交流、入戶調查等方式,梳理統計數據形成分析報告,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參考,推動爭創工作更加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
全市城鄉環境持續改善、城市管理不斷優化。一年多來,盤錦市相繼開展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市容秩序等六大攻堅行動,制定26項具體工作舉措,維修基礎設施22萬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園9個,改造老舊小區10個,城區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5G智慧快速公交系統完成線網優化、信號調整及車輛采購。查處各類重點交通違法行為14.5萬起,新增施劃停車泊位6217個,“門前四包”責任書全城覆蓋。
與此同時,盤錦市還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年初至今,長護險國家試點惠及2964人,城鎮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農民工欠薪及時動態清零。幼兒園公辦率、普惠率分別達到49%和85%,遼河康養中心即將投入運營。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鶴鄉時訊
興隆臺區大力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化
“標準化的塑膠場地、干凈整潔的校園食堂、先進的互聯網教室、安全舒適的校車,變化真是天壤之別!”看著升級改造后的校園,盤錦市興隆臺區第二小學校長龐艷華感慨地說。
興隆臺區堅持軟硬兩手抓、資源均衡化原則,大力推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現代化文化教育強區”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全區全年教育支出達4.58億元,同比增長40.79%,占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27%。
迎賓小學得到擴建,遼油一高宿舍樓完成改建,遼油三高體育館完成主體建設……一年來,興隆臺區從提升硬件設施配備入手,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智慧校園”建設,全區各中小學所有班級實現多媒體教學,校園網覆蓋率達100%。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興隆臺區持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推進“區管校聘”管理體制建設,同時全力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學校。(李江峰)
雙臺子區多舉措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持續抓好文藝精品創作,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年初以來,盤錦市雙臺子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著力打造文化惠民工程,讓文化惠民真正浸潤民心。
一年來,雙臺子區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陣地作用,結合傳統節日、全民讀書節及重要時間節點,全年下基層開展送戲下鄉20場,送圖書、送文化輔導近20場。積極發動文藝工作者和廣大文藝愛好者投身文藝作品創作,以疫情防控等為素材,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書法、美術、攝影作品。相關部門通過走訪、調研,對傳承項目及傳承人進行深入了解,深度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完成“浮雕蘆葦纖維畫傳統技藝”“盤錦關東情秧歌傳統舞蹈”“五世藥房白膏藥傳統醫藥”3個項目的整理申報,進一步增強了全區“非遺”保護的傳承活力。(王 帆)
大洼區織密保障網筑牢“幸福底線”
著力提升養老服務、婚姻登記、孤兒收養等基本社會服務質量,聚焦群眾關切、急難愁盼,今年以來,盤錦市大洼區把民生保障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重點,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以“一老一小”為重點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洼區在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同時,以高齡老年人生活補貼發放到位為突破口,切實提高全區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水平。積極構建“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格局,確保老人們衣食無憂,健康舒心享受晚年生活。
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水平。大洼區民政局積極優化婚姻登記流程,開通跨省通辦、預約等優質服務,并積極推進家庭輔導教育,引導樹立健康婚姻家庭觀念。與此同時,大洼區在困難家庭救助上下真功夫。2022年,全區共發放低保金3058.5萬元,臨時救助困難群眾44人次,發放救助金17.4萬元。(陶虹宇)
盤山縣提速路網建設打通致富路
眼下,正是寒富蘋果上市時節,盤錦市盤山縣得勝街道得勝村的果農、經紀人正組織人力,將蘋果分揀裝箱,集中銷往全國各地。
得勝村是盤錦市重要的林果產地,年產各類水果近450萬公斤。今年年初,縣交通運輸部門將其納入全縣農村路網改造工程重點區域,投資770多萬元,對10條全長15.7公里的鄉村道路進行改造。黑色路面一直延伸至種植園,降低了因道路顛簸導致的壞果率。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盤山縣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高標準規劃設計,高水平完善設施,高質量建成運營。今年以來,全縣開工公路建設里程115.9公里,前三季度已完成投資4600萬元,完成99條農村公路維修改造工程。目前,盤山縣正對21座農村道路橋梁進行改造升級,進一步打造“暢、安、凈、美”的農村公路網,讓一條條便捷通暢的城鄉交通干線,成為名副其實的民生路、致富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