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 上級媒體看盤錦

盤錦立足資源稟賦打造現代化大農業先行地

發布時間:2024-06-05 信息來源:遼寧日報 瀏覽次數:298



  今年以來,盤錦市錨定遼寧省打造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立足農業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著力培育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積極構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體系,以精致農業引領高質量發展,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的現代化大農業先行地。

  為此,盤錦市出臺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的三年行動方案,積極構建“322”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體系,即加快建設稻蟹共生、葦田漁業、海洋牧場3個百萬畝生產基地,粳稻、大豆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新發地區域農產品、中國北方河蟹2個百億級集散地。



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盤錦市委宣傳部供圖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的前提。盤錦市通過在稻田地修建地下灌溉水管線、剔除地壟溝改成大格田、改食鹽晾曬場為水稻田、改旱田為水稻田等辦法,改出一大批高標準沃土良田,2020年以來,新增入庫耕地達1.48萬畝。目前盤錦市耕地保有量230.28萬畝,84%被列為永久基本農田。

  盤錦市充分利用稻田、葦田、海洋漁業資源,推進稻蟹共生、葦田漁業、海洋牧場生產基地建設,形成以稻蟹為主,水產品、畜產品、果蔬為輔的食物體系,以“大食物觀”構建糧食安全大格局。盤錦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稻蟹綜合種養基地和全國最大河蟹種苗生產基地。按照規劃,到2026年,全市稻蟹共生面積力爭達到100萬畝。

  打造百億級粳稻產業集群,盤錦市加快推進遼寧省遼河流域粳稻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嚴格落實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資金支持政策,發揮補助資金撬動作用。支持鼓勵稻米深加工企業開發阿魏酸、香蘭素、蛋白肽等高附加值產品,進一步擴大稻米油、米糠蠟等產品產能,拉長加粗產業鏈,實現稻谷“吃干榨盡”。借助優質稻米優勢,盤錦市積極打造東北糧食儲備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并形成以益海嘉里、盤錦市糧庫、鼎翔米業、豐之錦為龍頭的盤錦稻米全產業鏈。鏈上龍頭企業充分利用稻米副產品稻糠、稻殼、碎米不斷開發出稻米油、米糠蠟、白炭黑、活性炭、阿魏酸、蛋白粉、麥芽糖等高附加值產品,把產業不斷做精做深。今年,盤錦稻谷全產業鏈及大豆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總和力爭達到290億元。

  建設百億級新發地區域農產品銷售集散地,盤錦東北新發地二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該項目以建設東北地區最大的果品交易市場為核心,配套建設農產品加工中心,投入運營后將進一步推動盤錦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業邁上一個新臺階。一、二期項目全部投入運營后,預期實現年交易量550萬噸,年交易額可達400多億元。建設百億級河蟹交易集散地,盤錦市著力建強“胡家河蟹市場+中國河蟹電商平臺”,發展互聯網B2B2C交易模式,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河蟹交易集散中心。

  沃野良田織錦繡

  盤錦市2024年春耕工作綜述

  核心提示

  眼下的盤錦大地,農戶們搶抓農時,鉚足干勁,全面掀起水稻插秧作業高潮,勾勒出一幅壯麗的春耕畫卷。

  盤錦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有序做好春耕工作,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預計達到183萬畝以上,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64萬畝,5月底前大面積插秧結束,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圖片

水稻種植戶開展大規模機械化水稻插秧作業。本報特約記者 劉楊 攝



溝通協作 全力護航保春耕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春播前,盤錦市壓緊壓實糧食生產責任,敦促相關部門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堅持預防為先,加強溝通協作,發布預警信息,備足春耕物資,加強農機調配,做好農技指導服務,全力護航全市春耕備耕。



“防治水稻兩大種傳病害——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一定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滅菌處理,采用藥劑包衣和藥劑浸種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滅菌滅蟲效果。”日前,在盤錦市大洼區長財農機專業合作社,盤錦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植物保護與土壤肥料服務中心農藝師徐清云正在指導合作社負責人李繼財包衣、浸種時的藥劑調配方法和注意事項。



為確保今年水稻生產豐收,實現水稻生產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盤錦市農業農村局制定了《2024年盤錦市水稻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并成立了技術指導小組,全程指導服務。



盤錦市科技局組織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專家和科技人員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技術培訓及科技服務,從水稻良種良法上下功夫,以“科技力量”助力春耕生產。水稻專家們對水稻品種選擇、工廠化育秧、苗期管理、耕整地、機械插秧等方面進行講解。日前,盤錦市科技局還請來省農科院專家團隊深入盤錦鑫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地調研,對企業日光溫室春季育苗溫度、濕度及苗期葉面肥科學噴施進行技術指導,確保秧苗根系發育及植株營養累積充分,并幫助企業制定相關生產管理技術方案。



不久前,在盤山縣太平凱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內,電氣化育秧播種機高速運轉,鋪土、撒種、澆水、覆土等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遠處,國網盤錦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正通過紅外測溫儀幫助合作社仔細檢測變壓器運行狀態。測溫儀屏幕上顯示著變壓器實時運行溫度,工作人員認真核對,并向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春季安全用電常識,為企業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為確保不誤農時,國網盤錦供電公司提前梳理出126條涉及春耕春灌的重點配電線路,有針對性地推出“四屏”聯動供電服務模式,即用電腦屏緊盯線路負荷變化,實現科學運維;手機屏推廣線上辦電,實現一次不跑;紅外屏廣泛應用紅外測溫,實現精準運維;推廣無人機操作屏巡檢,實現智能運維。以多重數字化、智慧化手段全力保障農業生產用電。



“有了這筆資金,今年春天我們可以擴大耕種規模了,工行‘種植e貸’業務真是及時的春雨啊。”大洼區田莊臺鎮白家社區水稻種植大戶孫景旭興奮地告訴記者。



為做好金融支持春耕備耕工作,工商銀行盤錦分行按下春耕貸款投放“加速鍵”,為春耕生產施足“金融底肥”,一季度累計投放春耕備耕貸款8700萬元,同比增長14.37%。



圖片

盤錦繞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采用水稻缽苗育秧移栽機械化技術進行插秧作業。本報特約記者 劉楊 攝



藏糧于地 建好高標準農田



在省級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盤錦繞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農機手正駕駛著缽苗移栽機有序穿梭在田間,伴隨著陣陣轟鳴聲,擺放在插秧機載秧臺上的一盤盤水稻秧苗隨著插秧機前進的節奏,整整齊齊地插進水田肥沃的泥土中。



盤錦繞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亞如介紹,在市、縣農業農村部門的大力幫助下,公司育苗和插秧采用的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10項新技術之一——水稻缽苗育秧移栽機械化技術。為了充分增加農田土地的使用面積,做到增產增收,今年,公司還對水稻種植基地進行了改造,把原有的小格田改造成大格田,建設成集現代農業、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于一體的示范區。



近年來,盤錦市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出大格田改造工程、“鹽改水、旱改水”工程,想盡辦法“擠土地”。通過在稻田地修建地下灌溉水管線、剔除地壟溝改成大格田、改食鹽晾曬場為水稻田、改旱田為水稻田等辦法,改出一大批高標準沃土良田,筑牢“糧倉地基”。



正在建設的盤山縣太平街道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項目,建設任務0.63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設任務0.56萬畝。這個項目通過實施大格田改造工程、溝渠路一體化工程、智慧農業工程,推廣農田作業遠程監管、自動化灌溉、無人機變量施肥、北斗導航輔助駕駛、水稻缽苗機插等農機及農藝新裝備新技術,打造出“高標準農田+金融+產業+精準農業”新模式,示范引領稻蟹產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



在實踐中,盤錦市統籌考慮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農業、水利、土地、林業、電力、氣象等各方面因素,圍繞農田生產能力、灌排能力、田間道路通行運輸能力、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機械化水平、科技應用水平、建后管護能力等建設內容,結合國土空間、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資源利用等規劃,緊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田、土、水、路、林、電、技、管8個方面要求,加快構建科學統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體系。通過橋、涵、閘、站、電全面配套,溝、渠、田、路綜合治理,使項目區形成了“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穩產農業田園化新格局,達到了規劃設計的“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帶動一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有力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19年至2021年,盤錦市立項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達41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5.49萬畝。2022年度立項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1個,建設任務7.05萬畝。2023年盤錦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0.45萬畝,其中新建2.99萬畝,改造提升7.46萬畝,截至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



圖片

植保無人機按照設定的路線在水田上方均勻噴灑藥劑水霧。本報特約記者 劉楊 攝



悉心培育 提升大米美譽度



盤錦市處于世界公認的“黃金水稻帶”內,鹽堿性土壤、豐沛的遼河水資源、適宜的氣候條件,為水稻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多年深耕品牌,盤錦大米已成為這個城市最亮麗的名片之一,成為遼寧省首個地理標志產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殊榮,并進入首批中歐地理標志保護清單和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名單,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生態稻米之鄉”稱號。



2023年,盤錦大米品牌價值達到592.42億元,再度蟬聯遼寧省農業區域品牌榜首。



成績面前,盤錦市清醒地認識到,盤錦大米品牌建設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以往全市水稻品種以鹽豐47為主,該品種由于長期沒有提純,品質不斷下降,而其他新培育的優質品種占比很低;從品牌格局看,盤錦大米品牌較多,存在單一品牌知名度弱的情況;從市場格局看,盤錦大米種植、生產加工企業市場集中度偏低,產品標準不統一,導致中低端市場份額較高,高端市場份額偏低。



叫響盤錦大米,種子是先導,資源是核心,品牌是關鍵。去年,盤錦市專門召開盤錦大米品牌提升工程行動會議,出臺實施方案,全力整合大米品牌,精心推出“紅海灘”種子商標,由盤錦市農業發展集團作為商標持有人,將優質品種“錦稻109”更名為“紅海灘1號”并大力推廣。在盤錦大米地理標志基礎上,重點突出“紅海灘1號”水稻品種,作為對外統一品牌進行宣傳銷售,向中高端市場進發。



“紅海灘1號”具有外觀品質好、加工品質高、營養品質好、食味品質醇香等特點,而且抗病、耐寒、耐旱、耐鹽堿,可在各種類型的土壤種植,尤其適合盤錦市獨特的種植模式——稻蟹共生種養模式,目前已在全市重點企業和種植大戶中廣泛推廣種植。



為了促進品種推廣,盤錦市農業農村局和市財政局聯合印發方案,對規模化種植“紅海灘1號”等優質水稻品種面積500畝(含)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單位和科研單位給予補貼,推動品種優質化,提升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