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亮點解讀之二:下好改革“先手棋” 激活先行區建設“一盤棋”
實踐證明: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
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奮力建設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先行區。未來五年,盤錦要實現“六個走在前列”,其中改革與開放并列排在“經濟發展走在前列”之后,列第二位;要著力抓好七個方面工作,第一個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活力提高效能”。
報告起草組成員在外出考察時深有感觸:即使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深圳,仍以綜合改革試點牽引戰略戰役性改革,努力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在千絲萬縷中抓住主要矛盾?黨代會報告擲地有聲: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胸懷,持續解放思想,用高水平制度創新破堅冰、疏堵點、增動力。報告重點向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有效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聚焦,以下好改革“先手棋”,激活先行區建設“一盤棋”。
只有改革,才能讓營商環境“優”起來
改革是一部大劇,優化營商環境是重頭戲。
黨代會報告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時,首先提出要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這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的殷殷囑托,和落實省委有關要求的具體體現。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近年來,盤錦優化營商環境頻頻落子,既體現自我革命的勇氣和胸懷,也嘗到甜頭。市場環境逐步改善,政務服務不斷優化,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滿意度不斷提升。2019年盤錦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東北地區營商環境試評價中獲得了地級市第二名的好成績,2020年被省營商局評為營商環境便利度水平較高的5個城市之一。
“讓企業家來了不想走”,是盤錦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對投資者越來越有吸引力的真實寫照。英國威格斯、浙江信匯、北京新發地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用項目投上信任票,為盤錦發展增添了動力和活力。
發展無止境,改革不停步。
黨代會報告對未來五年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目標,持續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
著眼“辦事方便”,盤錦將進一步優化調整現有審批模式,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最多跑一次”為目標,推進政務服務環境建設。扎實推進“綜合窗口”改革,推動“一事跑多窗”向“一窗辦多事”轉變。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讓企業群眾辦事痛痛快快。著眼“辦事方便”,盤錦還將建立“辦不成事”工作機制,在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企業群眾辦事回訪處”或“辦不成事”窗口,讓企業群眾沒有辦不成的事。
如果說報告指出營商環境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等規定動作“走在前列”,體現的是“你有我先”,那么作為遼寧省“包容免罰”工作試點城市,追求的是“你有我優”。
地域文化研究專家認為,盤錦依河傍海,先天具有闖與創的性格基因。今年盤錦率先在行政執法中推行柔性執法制度,清單內容涵蓋22個執法部門831個事項,70%的問題用服務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解決,構建了“服務、管理、執法”新模式。這是盤錦刀刃向內深化改革在行政執法領域的一場自我革命!
報告把推行柔性執法“721”工作新模式作為今后加強法治環境建設的第一舉措,應該說抓住了盤錦特色和亮點。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疏堵結合,服務前置,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柔性執法“721”工作法,讓行政執法工作中多了些“溫情”少了些“強制”,讓“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在盤錦得到了生動詮釋。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就會打造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盤錦樣本”。
盤錦把加強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建設作為決勝之舉,把增強服務意識作為關鍵之舉,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沒有旁觀者,都是局中人。報告提出樹牢“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理念,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擺進去,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定能匯聚起優化營商環境的不竭動力。
只有改革,才能讓市場主體“活”起來
改革是一部大劇,營商環境這個“臺”搭好了,關鍵之處要看“主角”的戲份。
高質量發展的“主角”是市場主體。市場主體少、小、弱,就不會有充滿生機活力的市場經濟,不會有高質量發展。市場主體活力迸發,經濟增長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那么,市場主體活力從何而來?
盤錦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有活力的市場主體;一方面眼睛向內,激發域內企業的活力。
報告強調“兩個毫不動搖”。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
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就是要抓住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這一窗口期和機遇期,把各項工作做深、做實、做細,進一步增強國企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使其更好地發揮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作用。
央企多,是盤錦的一大優勢。如何充分釋放這一優勢,報告提出加大實施“央企+”行動力度。深入推進央企地方合作,是一篇必須下大氣力做好做足的大文章。這篇文章做好做足了,才能充分發揮央企產業龍頭牽引作用,實現中小企業與央企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各環節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近年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新階段,呈現出步伐加快、領域拓寬的良好態勢。今后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深入推進改革,通過并購重組、投資進退,讓國有資本更多聚焦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先進制造業、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行業等重點領域,確保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新突破。
農墾是盤錦特色,農墾改革同樣是報告關注的,要求這方面改革“取得新進展”就是要有新成果。
報告用“確保”搭配“新突破”“新進展”,體現敢進深水區、敢啃“硬骨頭”的堅定性和勇氣,也體現了追求“干事有結果”的工作導向。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報告把實施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培育計劃作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之舉。既要大力招商引資,又要鼓勵創新創業;既要推動形成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局面,又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做優做細“專精特新”企業,扶持發展“頂天立地”的大型企業。
報告關于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是壯大增強有實力的市場主體的舉措,開展“千人助千企”專項行動是形成推動市場主體壯大增強的社會氛圍,不斷“澆水”才能讓更多小企業長成參天大樹。
推動市場主體多起來、大起來、活起來、強起來,是未來五年鮮明的工作導向和重要的工作內容,也是檢驗“放管服”改革成效、評判營商環境好壞、考核抓經濟工作的能力和力度的重要標尺。
只有改革,才能讓市場要素“流動”起來
改革是一部大劇,市場要素好比燈光、道具等,配置得好,在一定環境下,推動市場主體活躍度會更高。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要素保障。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清除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盤錦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土地、勞動力、資本等關鍵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尚未實現市場化機制全覆蓋,需要以問題為導向,持續深化改革,不斷打破要素資源瓶頸,保證要素供應不“卡殼”。
那么,未來五年如何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黨代會報告在工業用地、勞動力和人才、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作出了回應。
在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報告提出建立隨用隨供“產業用地標準庫”,實施工業項目“標準地”“拿地即開工”改革,就是要倒逼土地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
土地資源有限,關鍵是要科學地配置土地資源要素,實現土地效益的最大化。所謂的“標準地”,是指對擬出讓的工業項目國有建設用地,在完成相關區域評估的基礎上,明確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畝均稅收等控制性指標,實行“標準地”出讓,做到拿地即開工。“標準地”的實施,可以提高工業項目落地效率、有效助推高質量發展。
報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離不開“土地”的支撐,是必然要求。無論是高標準建設“兩心”“兩極”加快建設三大產業集群,還是布局發展“三新”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都需要項目支撐牽動。而高質量推進項目群建設,努力形成千億領航、百億帶動、十億支撐、億元集聚的項目方陣,又需要土地要素保障供應。工業項目是建設用地大戶,“標準地”改革可以有效解決工業項目長期以來“重前端引入、輕后端監管”的問題,推動實現“拿地即開工”,讓項目跑出“加速度”。
報告要求,全面盤活閑置資源資產,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油田工礦低效再開發利用。依靠改革才能喚醒沉睡資源資產,不斷促進低效存量轉化為優質增量。
關于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報告提出要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破除勞動力和人才流動障礙,就是要在公共資源配置方面補短板,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服務好實體經濟是重要的出發點。在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報告提出要深化“政銀企”合作機制,提升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服務水平,創新“債券發行+信用保護工具”模式,暢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通道。一項項硬核舉措,就是要進一步破解融資難問題,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入更多市場主體。
明確了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方向和重點任務,把報告相關部署落到實處,必將推進我市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從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今后五年盤錦必須下好的“先手棋”。每一個堵點痛點都是工作的發力點,每一項改革任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全市上下要擔當作為抓好落實,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的問題,用改革的精神下好改革“先手棋”。改革前進一步就會推動發展前進一步。改革“先手棋”下好了,先行區建設這“一盤棋”就會滿盤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