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監督檢查 > 公共衛生
索 引 號: | govswsjkwyh-2023-146235 | 主題分類: | 公共衛生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馬曉春——二十余年潛心重癥醫學探索鑄就“生命之盾”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3-05-22 | |
主 題 詞: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馬曉春——二十余年潛心重癥醫學探索鑄就“生命之盾”
他是全國重癥醫學的重要推動者、遼寧省重癥醫學的領軍人,牽頭創立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填補了遼寧重癥醫學科的空白。他就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馬曉春。
憑借著對醫學事業的一腔熱忱,馬曉春從醫三十年如一日,近乎全年無休的奮戰在臨床、科研、教學的第一線。2002年,在缺少前輩指導和專業人員及物資支持的條件下,他牽頭創立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使重癥醫學科在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落地生根,改寫了醫院大型手術和新技術的開展受到制約的歷史。
“所有研究和技術革新,最終都要回歸到病人。” 這是馬曉春經常說的一句話。為了讓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療,他帶領科室陸續開展ICU臨床信息化建設,床邊重癥超聲,休克患者床旁微循環監測等一系列新技術,使得中國醫大一院重癥醫學科的救治水準不斷提高,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臨床專科。
這些年,他帶領團隊深耕重癥醫學學科,通過萬余例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經驗,逐步確立以膿毒癥微循環及凝血功能障礙領域為研究方向。自2006年起,他帶領研究生在肝素對微循環的保護與改善作用的研究方面,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作為重癥醫學專家,哪里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及重大事故、災害,哪里就有馬曉春的身影。2020年,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他率先提出建立“專門醫護團隊、專家指導和省級專家全程跟蹤”的救治機制,對重癥患者集中救治,實行“一人一案一策”,建立預備應急分隊、ECMO小組,全省一盤棋的管理模式。不僅在如此,他還將抗疫戰線延長至省外,3年內他18次背上行囊,先后奔赴黑龍江、吉林、河北、甘肅等9省18市指導當地重癥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總里程19855公里。
在治病救人的同時,馬曉春時刻不忘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他帶領重癥醫學教師團隊不僅承擔了中國醫科大學各層次的教學任務及臨床培訓任務,他先后培養的百余名博、碩士研究生,均成為省內外醫院ICU的骨干力量。此外,他還牽頭建ICU醫生培訓基地,承擔省內ICU專科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中國醫大一院重癥醫學科更是因此于2018年獲準成為首批重癥醫學國家專科培訓單位。近年來,已培訓來自東北三省、內蒙及全國各地區進修醫生200余名,進修護士近500名。
二十余年潛心重癥醫學探索鑄就“生命之盾”,各種榮譽更是紛至沓來。對于榮譽,馬曉春淡然處之,對于事業,他從未止步。“堅守在重癥醫學的最前沿,在每一個生命危在旦夕的時刻,用精湛醫術救回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讓他們得以重返社會。”這對于他來說是最幸福的事。
記者 : 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