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盤錦市人民政府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21年

索 引 號: pjsrmzf-2021-000347 主題分類: 2021年
發文機關: 盤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標  題: 對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關于推進鄉村振興產業化發展的提案》第36號提案的答復(市農業農村局)
發文字號: 發布日期: 2021-10-12
主 題 詞:

對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關于推進鄉村振興產業化發展的提案》第36號提案的答復(市農業農村局)

發布時間:2021-10-12 瀏覽次數:871

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貴委提出的關于推進鄉村振興產業化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產業園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一)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快速發展。盤錦以高升和遼東灣新區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為平臺載體,加大項目建設,初步已形成集聚式發展格局。截止2020年,高升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已入住企業44家,建成投產40家。園區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52億元,同比增長7.04%。主要產業為大米加工、肉食加工、水飛薊加工以及果蔬加工等。主要項目包括長壽樂集團、豐澤園米業等企業大米加工、深加工;遼寧開味蘿卜深加工;阿妙食品、宋大房肉食、鶴鄉旺升肉聯等企業肉食加工、深加工;沃德藥業、華瑞天成生物科技等企業水飛薊深加工等。遼東灣新區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現聚集中儲糧、匯福糧油、益海嘉里、京糧集團等糧食加工物流企業17家,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75.8億元。主要以大豆、稻米、花生加工和深加工為主。目前年處理大豆能力300萬噸,年處理水稻能力17萬噸,年處理花生能力25萬噸。2020年處理大豆298萬噸,產出豆油57萬噸,豆粕232萬噸。

(二)現代農業產業園融合發展。大洼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于2018年被批準創建。2020年12月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正式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區總面積6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7.22萬畝,涉及6個鎮街。三年來,大洼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建立了“領導小組+管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三位一體組織架構。園區緊緊圍繞水稻、河蟹兩大主導產業,以“綠色、生態、循環、集約”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綠色種植基地規?;⑥r產品加工精深化、生產過程綠色化、產業要素集聚化“四化”建設,成功打造出集科技研發、生產加工、交易展示、觀光休閑于一體、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營銷、為抓手,以標準化、規?;?、集約化為目標,整合域內22家大米生產加工企業和18家河蟹養殖加工企業,將原有的“家庭農場+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優勢延伸擴大,全面形成并落實產業集聚聯合、龍頭企業聯盟、金融科技聯扶、稻蟹品牌聯帶、創新模式聯動的“五聯”機制,實現了園區建設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相統一。

(三)鄉村振興產業園常態發展。該產業園成立以來,堅持“管委會+公司”的發展模式,于2019年成立了盤錦鄉村產業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鄉村產業項目融資、公共基礎建設、鄉村產業品牌打造、產業產品推廣、會展經濟服務等職責,并為園區完善路網建設、配套產業發展設施,在產業區建設產業孵化廠房,同時將產業園logo品牌化并進行市場推廣,建設鄉村振興網上商城推廣盤錦鄉村振興產品。2020年初,完成行政審批權限下放工作,實現項目審批、園區一站式辦理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服務效能。產業區重點引進以生態環保廁所、小型污水設備、燃氣裝備等產品制造為代表的鄉村振興相關產業,打造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集聚區、集散地。展示區主要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會展經濟、總部經濟、開展商貿洽談、創新孵化、創業服務等,實現發展成果展銷、科技成果研發、優秀人才引進、高端產業引領。園區通過“產業園+博覽會”模式,已成功舉辦兩屆鄉村振興博覽會。通過鄉博會,成功把盤錦打造成鄉村振興“建設商、服務商、集約商、供應商”,首創了全國鄉村振興品牌,匯集了美麗鄉村建設康養與文創旅游、糧油精深加工智慧農業與裝備農業農村產業服務、水產養殖與加工、農作物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與設備、特色優質農產品、農資農具、未來鄉村與智慧生活等成果,形成了盤錦民居建設、鄉村裝備制造、生態種養精深加工、商貿物流鄉村旅游、科技創新等鄉村振興產業輸出“盤錦模式”同時鄉博會吸引了國內外千余家企業客商前來參展投資洽談集中展示了來自各地30余種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的鄉村振興成果及美麗鄉村建設、現代農業裝備、智慧農業鄉村旅游、名特優新農產品五大領域500多家企業產品,豐富了農品品類,為盤錦生產生活市場帶來了生機,激發了活力。下一步,將繼續創新“產業園+博覽會+專業展會”模式,籌備辦好第三屆鄉村振興博覽會,貫通線上線下渠道,把盤錦鄉村振興博覽會辦成“永不落幕”的展會,構建長期、常態、常駐與集中、集聚集散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成果展示展銷平臺和集散中心

二、培育經營主體力度不斷加大

(一)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各級農業重點龍頭企業79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32家,市級44家。涵蓋種植加工業40家,畜禽養殖加工業10家,水產養殖加工業9家,以及果蔬苗木、食品飲料、飼料加工、農資、育種、農機服務、油脂加工等20家企業。2020年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固定資產凈值27.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6.7億元,占產業鏈產值225億元的51.8%,實現凈利潤3.3億元,帶動農戶17.8萬戶。今年,向上爭取資金800萬元,主要用于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壯大龍頭企業實力。

(二)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截止到2020年末,家庭農場名錄系統收錄了2029個家庭農場和規模經營戶,其中實際運營的省、市、縣級示范家庭農場74個。注冊登記167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實際運營的800多個。各縣區制定完善了縣級示范家庭農場評選辦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縣級示范社評選辦法。2020年,積極向上爭取資金,9個省級示范家庭農場獲得72萬元補助資金;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國家級示范社補助資金30萬元。今年,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5個家庭農場獲得糧食類新型經營主體貸款貼息10萬元。同時,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宣傳農業農村部開展的新農信貸直通車活動,以及郵儲銀行的惠農貸款政策,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搭建融資平臺,截至目前,在新農直報系統申請資金的主體33個,初審通過30個,已有2個合作社和5個家庭農場獲得省農擔公司授信額度,共計371.2萬元。與盤錦郵儲銀行積極溝通,幫助盤錦源泉奶業專業合作社、盤山縣金秋種植專業合作社協調申請郵儲銀行解決貸款資金,近期省擔公司將赴兩個合作社進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貸款額度。目前,盤山縣已獲農業農村部批準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國家試點縣,試點期為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將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

(三)支持組建產業化聯合體。2019年起,我市按照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加大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以合理分工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截至目前,已成功組建聯合體9家,其中省級示范聯合體7家,帶動合作社76個,帶動家庭農場及種養大戶183個,涉及土地16萬多畝。今年還將培育聯合體6家以上。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1500萬元,用于扶持聯合體發展壯大。

(四)推進農墾企業化改革。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以國家和省深化農墾改革專項試點為抓手,創新農業經營管理體制,建立完善了與農墾土地性質和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土地經營管理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農墾規?;⒔M織化、產業化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主導產業已經顯現,資源要素逐步盤活,有效促進了全市農墾企業向做大做強方向發展。截至目前,盤山農墾、大洼農墾運行平穩,在盤錦大米產業聯盟中正在發揮“主力軍”作用。

三、農產品品牌建設不斷加強

(一)品質提升行動不斷推進。一是以完善農業地方標準為支撐,進一步推進標準化生產。圍繞盤錦大米、河蟹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制修訂地方標準14項,加快構建安全、綠色、優質的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引領農業綠色發展。二是以充分利用種質資源為前提,進一步推進優質化生產。擬與市財政局聯合下發盤錦市優質水稻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遵循“優品種、提品質、強科技、樹品牌、增效益”的發展思路,旨在提高稻米生產質量和效益,推進水稻種植結構調整,持續引進、選育一批品質好、食味佳的優質水稻品種,試驗示范推廣優質新品種,促進優質稻米產業轉型升級。目前依托兩個聯盟和新型經營主體,已成功推廣錦稻109、錦稻香103、鹽粳219、鹽粳939等優質水稻品種,種植面積達到近35萬畝。光合蟹業的“光合1號”優質河蟹品種在全市推廣覆蓋面已超過45%。以鑫葉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堿地柿子種植企業正在選育適合我市生長的柿子新品種,通過舉辦品種推介會,推出精心推選60多個國內外優良柿子品種。三是以實施肥藥負增長行動為保障,進一步推進無害化生產。制定了《盤錦市化肥農藥負增長專項行動方案》《盤錦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典型利用方式技術方案》,全面實施農藥化肥負增長行動。兩年來大力鼓勵聯盟企業施用有機肥,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了市政府提出的化肥農藥施用量分別下降5%和10%目標要求盤錦大米集團東郭有機肥廠項目已經投產,目前已生產有機肥有機無機復合肥3萬余噸通過測土配方,搭配使用,大大降低了農作物農殘含量。四是以推廣稻蟹生態種養模式為基礎,進一步推進生態化生產。依托大洼區現代農業園盤山縣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以及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等項目建設,大力推廣稻蟹生態立體種養模式,打造盤錦稻米綠色生態品牌截至目前,全市稻蟹生態種養面積已達到85萬畝占水稻種植面積53.1%。五是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推進高效化生產2018年以來,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43個,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33.6萬畝,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實現了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二)品牌宣傳推介不斷加強。2020年以來,為提升盤錦特色農產品在全國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組織農事企業參加全國各地國字號農產品博覽會、交易會、推介會,參與遼寧百強品牌評選等活動30余次,各企業30余個產品在不同展會上分獲金獎。其中千鶴米業“郁鑫香”、盤錦大米集團“全球”牌盤錦大米在2019廣州世界高端米業大會上分別獲得銀獎和銅獎,這是盤錦大米有史以來含金量最高的獎項。2020年我市出資950萬元,與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大連、丹東市農業農村局共同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投放廣告,宣傳以盤錦大米為代表的遼寧特色農產品品牌,以此提升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份額。光合蟹業冠名蟹稻家”、長壽樂冠名神州沃良.盤錦大米兩列沈陽到北京高鐵,不斷擴大稻蟹品牌影響力今年在“2021‘中國好大米’區域公用品牌”網絡評選中,盤錦大米進入2021年度“中國好大米”區域公用品牌10強榜單。至此,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品牌價值分別已經達到529億元、298.7億元。

(三)產品營銷覆蓋不斷擴大。以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盤錦堿地柿子為代表的盤錦特色農產品品牌不斷加大市場營銷,市場覆蓋進一步擴大。線下,一是建設實體體驗店盤錦大米集團投資3000萬元在盤錦桔子廣場建設米樂商業圈,其中十大莊園旗艦店投資200萬元,還將在北京建設5000平方米米樂世界商超”。二是拓展銷售渠道盤錦市糧庫有限責任公司與中石化簽訂協議盤糧大米打入全國各地中石化加油站市糧庫、鼎翔米業、秀玲河蟹合作社、錦輝農業等企業將盤糧”“粳冠牌大米秀玲牌河蟹及堿地柿子入駐中石油遼寧銷售公司昆侖好客便利店市糧庫、鼎翔米業等企業與京糧集團古船米業即將達成大米OEM銷售協議。龍人農業與中化合作,利用中化分布在農資銷售網點銷售盤錦大米。線上,以盤錦大米聯盟為例一是打造直播基地。已建設7000平米融孵化直播、倉儲、物流功能為一體的魔筷直播基地目前在冊網紅3700余名,常駐基地100余名。日均直播帶貨銷售額15-20萬元,河蟹季、新米季銷售可達到日常銷售10-20倍。二是投資電商平臺。先后投資300萬含運營設計流量采購、外圍推廣傳統電商平臺,建設盤錦大米官方網上旗艦店三是建設微商平臺。與幸福小站合作投資500萬設計米樂世界App,打造盤錦大米微商銷售平臺

四)質量追溯體系不斷完善。盤錦利用“互聯網+農業”,搭建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建立完善追溯管理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逐步構建從產地到市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充分利用國家追溯平臺,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集中,促進“兩品一標”企業及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生產主體信息錄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推進“互聯網+農業”,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建設,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借助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遠銷全國各地,產品實現了可追溯,可查詢。推廣“盤錦大米”二維碼包裝標識技術,全市大米加工重點企業基本實現了質量可追溯。全力推進農墾改革,做好農墾優勢產業質量追溯整體推進試點工作,實現了對70萬畝河蟹、80萬畝水稻進行整體追溯。

(五)品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我市先后制定出臺了《盤錦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實施方案》《盤錦市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實施辦法》,引導生產經營主體建立監管名錄,推動全市深入貫徹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采取日常巡查和快速檢測相結合等手段,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促進全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有序開展。通過實施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有效督促種植養殖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

四、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不斷加速

一)打造鄉村旅游產品品牌。各縣區結合區位、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等優勢,大力推動“農耕文化依托型、農事節會帶動型、農業景觀拉動型”等多樣化鄉村旅游業發展。鼓勵經營主體進行要素流動、資本重組和品牌整合,已培成功育出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知名鄉村旅游品牌。大洼區被評為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盤山縣被評為國家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北旅田園景區和七彩莊園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七彩莊園等4家企業被評為五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企業,驪珠旅游等5家企業被評為四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企業,米域鄉舍等3家企業被評為三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企業。北窯、石廟子、楊家、新村、大堡子、平安等村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大洼區榮獲“遼寧省鄉村旅游貢獻獎”。唐家鎮、西安鎮、太平街道、甜水鎮等21個鎮街被評為省級特色旅游鄉鎮。大堡子村、石廟子村、紅巖村、新村村等19個村被評為鄉村旅游示范村。新村村民宿民俗餐飲一條街、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等12戶農家樂被評為星級農家樂。已成功打造出以紅海灘與鼎翔景區,遼河口蘆葦蕩景觀,繞陽灣景區,王家鎮七彩莊園,唐家鎮生態新村五大休閑旅游農業特色區。大洼區休閑生態之旅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0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精品景點線路和2021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行(夏季)精品景點線路。

(二)完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紅海灘”為核心,健全配套設施,豐富下游產品,延伸產業鏈條,不斷完善以繞陽湖、七彩莊園、北旅田園、繞陽灣為代表的鄉村游產品,打造采摘、垂釣、野營、漁獵等鄉村旅游新業態。高升草莓,羊圈子覆盆子,唐家、甜水葡萄,胡家、唐家、新立堿地柿子,石山櫻桃等采摘遍布東西南北,已成為消費者休閑旅游的最好去處。葦藝、草編、油雕等旅游商品已成規模化生產,使盤錦一日游、二日游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備。紅海灘廊道稻夢空間景點的稻田畫已成為與紅海灘相映襯的又一風景。去年冬季的“我愛你中國”“瑞鶴福稻”,今年夏季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成為最美大地藝術景觀。

(三)改變鄉村旅游整體環境。我市全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工作以來,實施了綠化美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道路暢通等九大類治理工程,鄉村基礎設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徹底改變了鄉村整體面貌,各行政村全部達到“美麗村”標準,為打造旅游度假村提供了新的平臺載體,為全域旅游拓寬了發展空間。

(四)開展鄉村旅游特色活動。結合各縣區鄉村特點,不斷強化四季旅游主題,重點突破冬季旅游瓶頸,充分利用民風民俗和地域文化資源,廣泛開展采摘節、插秧節、豐收節、二界溝開海節、臥龍湖冬捕節、激情冰雪季等系列主題活動,撬動冬春旅游市場,形成了“淡季不淡,四季不斷”的鄉村旅游新局面。

(五)實施民宿“百村萬床”工程。我市民宿產業發展迅猛,截至目前,建成民宿及農家樂床位8000多張,民宿村4個,特色民宿在全市各鎮街均有分布,主要包括七彩莊園的木屋、北旅田園的溫泉等依托鄉村景區型民宿;稻作人家民俗村依托村屯改造型民宿;新立楊家、唐家北窯村依托特色產業型民宿;甜水鎮二創村、紅巖村依托空閑房屋型民宿;西安鎮上口子村依托傳統文化型民宿;田家街道大堡子村依托外來資金型民宿等。這些民宿使全市的“美麗村”升級為“旅游村”。下一步,以民宿資源整合為突破口,推動民宿產業集聚發展,通過跨縣區、經濟區整合重組的方式,將零散資源進行統一調配和整合,更加有效地承接域內外客源市場。以打造國家旅游重點村為契機,本著“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發展理念,打造以農業認養、果蔬采摘、特色美食為主題的產業特點突出的“旅游特色村”。在特色民宿村建設基礎上,以A級旅游景區標準,對道路、導覽、指示等相關環節進行整改提升,打造出一批以民宿村、美麗村為核心的鄉村旅游景區,帶動農產品銷售,創造農民致富增收新途徑,滿足“食住行游娛購”市場需求。以出臺《盤錦市旅游專項資金使用辦法》,設立2000萬元旅游專項資金為引導,對民宿、鄉村景區、旅游廁所等建設明確獎補標準,鼓勵季節性農家樂按照“農民主體、統籌管理”的原則,建立“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模式,擴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覆蓋面。

五、金融支持產業發展不斷“加碼”

一)鼓勵涉農貸款投放助力春耕備耕。今年以來,全市各銀行機構為春耕備耕工作提供資金支持,涉農貸款余額達到361億元,同比增長19.7%,涉及稻蟹養殖、稻米加工、禽蛋、畜牧、棚菜等業態。

(二)利用貼息政策解決農民創業難題。各涉農銀行機構加大貼息貸款投放力度,各縣區積極利用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相關政策,中央、省、市、縣對息進行比例分擔,大大降低了農民的貸款成本,激發了農民創業積極性。2020年全年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27筆,貸款利1.45億元,共發放貼息6750筆,848萬元。

(三)建立農業信貸風險擔保補償機制。市擔保集團與農行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擔保集團通過批量盡調、批量審查、批量放款、降低擔保費率等措施,全力扶持“三農”主體運營發展。目前,已辦理“惠農貸”擔保業務293筆,擔保金額1.89億元,其中,擔保費率為1%的擔保業務213筆,擔保金額1.6億元。截至目前,累計投放“惠農貸”10272筆,金額29.05億元,惠及60余戶企業和4500余戶農戶,為盤錦市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市政府與省農擔公司建立風險共擔機制,由市政府首期出資200萬元設立信貸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用于省農擔在我市開展農業信貸擔保業務給予代償補償,對信貸擔保項目實際到期未清償債務本金的20%承擔補償責任,同時鼓勵有條件的縣區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目前,省農擔公司在盤錦地區擔保業務累計放款金額5.14億元,項目1746筆,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收20084人;涉農擔保貸款累計放款金額1.37萬,擔保項目976筆;在保金額2.78億萬,擔保項目1285筆。

(四)金融機構積極服務鄉村產業振興。一是農發行今年累計投放各項貸款15.8億元,貸款凈增11.77億元,其中,投放糧油類貸款0.82億元,分別為龍頭企業短期糧食收購貸款0.45億元和倉儲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0.37億元;投放基礎設施類中長期貸款14.98億元,支持了大洼區疙瘩樓水庫、三角洲水庫PPP項目、盤山縣西部鎮街宜居鄉村及土地復墾建設項目 、雙臺子區遼河半島觀光園建設項目、臨港經濟區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等多個重點項目。二是農業銀行積極順應農業規?;?、產業化經營發展方向,全力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增加信貸供給,累計投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7筆,0.46億元,投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貸款319筆,0.9億元。持續加大鄉村特色產業支持力度,圍繞“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累計投放特色產業支持貸款1.5億元,率先實現行政村電子機具更新全覆蓋,農村地區小額取現、刷卡消費、轉賬匯款、生活繳費等便民金融服務更加便捷、高效。三是郵儲銀行始終堅持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戰略定位,秉承“普之城鄉,惠之于民”的發展理念。本年投放“三農”貸款4.21億元,凈增1.16億元,增量市場占有率35%。支持“春耕備播”農戶1692戶,投放貸款2.28億元。累計建設信用村145個,服務農戶3237戶,投放無抵押、無擔保貸款5.38億元,行政村覆蓋率41%。四是大洼恒豐村鎮銀行依托多個電子渠道的金融產品,以“普惠金融 鄉村振興”為服務宗旨的專業化的流動銀行服務車開到了百姓家門口,便攜式自助繳費機在老百姓炕頭為客戶完成燃氣繳費,使大洼地區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全省一流的農村金融服務,共建成便民金融服務站25家,鄉鎮覆蓋率達到84%,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6%,受益農民達11萬人,安裝“農金通”“自助繳費機”等便民金融機具28臺,累計完成金融性業務交易達28萬筆。五是盤山安泰村鎮銀行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便民金融服務之旅已近4萬公里,覆蓋了40余個村,服務受眾農戶超2萬戶。同時站點配備了標準化的助農終端機具,幫助農民不出村就可以辦理存取款、轉賬匯款、查詢余額等各種金融業務,并根據民眾業務需求,定期組織業務人員開展農村金融知識宣傳。

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力

一)完善三個體系,打造精品農業。我市創造性推出產業聯盟模式,加快了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構建,有效、有力地推進全市農業發展質量、效率、動力變革。一是通過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產業體系現代化,為打造精品農業開辟途徑。目前,盤錦農產品產業鏈不斷延伸拉長。以益海嘉里、長壽樂企業為代表的稻米深加工企業將水稻“吃干榨凈”;以匯福、中儲糧為代表大豆加工、深加工項目,促進產業規模超百億;以華瑞天成、沃德藥業為代表的水飛薊產業鏈,使盤錦成為全國最大的水飛薊提取物出口基地。二是通過加強技術裝備建設,加快生產體系現代化,為打造精品農業奠定基礎。目前,全市農機裝備、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烘干、冷鏈等設施完備。以農機為例,目前擁有拖拉機243臺,收獲機械209臺,種植機械500臺,配套農機241臺,植保機32臺,工廠化育苗大棚1735棟,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6.2%。三是通過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加快了經營體系現代化,為打造精品農業提供保障。目前家庭農場名錄系統收錄2029個家庭農場和規模經營戶,其中在冊家庭農場935家,通過高質量發展,提高了規模經營效益;現有注冊農民合作社1677家,通過不斷規范服務,增強了為農民服務能力;已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社會化服務組織9家,有效促進了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目前聯合體共帶動農民合作社76家,家庭農場或種養大戶183家;已培育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9家,進一步健全了聯農帶農機制;成立了兩大產業聯盟,促進了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大品牌價值全面提升,進一步推進兩大產業做大做強。截至目前,兩個聯盟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精品打市場、市場保訂單、龍頭結聯盟聯盟帶基地、基地連農戶”要求,采用“產業聯盟+聯盟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模式,通過訂單、流轉、自建基地、聯合產銷、股份合作等方式已整合土地104.4萬畝(其中盤錦大米聯盟82.2萬畝);推廣種植優質水稻34.5萬畝;稻蟹綜合種養面積達到73.2萬畝,帶動全市實現85萬畝。

(二)瞄準兩個市場,擴大出口貿易。2020年,全市特色農產品出口持續增長。全年河蟹出口創匯1909萬美元,同比增長18.2%;冷凍辣椒1250萬美元,同比增長16%。水飛薊出口創匯1657萬美元,大米蛋白300多萬美元,此外,腌制蘿卜、文蛤也有出口。為鼓勵農事企業拓展與國外企業合作,增加出口份額,積極對上爭取項目。日前,農業農村部已認定遼寧每日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為全國第一批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該企業在擴大農產品出口,提高國際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將會對盤錦農產品出口起到示范引領作用。2020年,做為盤錦第一大農產品盤錦大米列入“中歐地理標志產品清單”,正式得到歐盟保護,標志著盤錦大米有權使用歐盟官方認證標志,將推動盤錦大米出口歐盟。

三)利用一個展會,推動產業輸出。盤錦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優勢,在全國率先規劃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創新形成“產業園+博覽會”模式,瞄準全國鄉村振興大市場,連續2年成功舉辦了鄉村振興博覽會。鄉博會增加了盤錦大米、盤錦河蟹銷售量,擴大了兩大品牌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鄉博會進一步擴大了河蟹產業輸出,目前域外養殖面積已擴大到150萬畝,僅遼寧境內就達60萬畝,產量1.2萬噸。下一步還將通過舉辦第三屆鄉博會,同時舉辦“體驗鄉土風情,暢游大美盤錦”旅游推介會暨盤錦夏季旅游啟動儀式,推出濕地游、鄉村游、文化游、溫泉游、民宿游等夏季旅游系列精品線路,積極引客入盤,以此提升鄉村博覽會的影響力和我市文化旅游產品的招徠力,助推文化、旅游、體育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盤錦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