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20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20-003323 | 主題分類: | 2020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關于促進我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第009號提案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0-10-30 | |
主 題 詞: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關于促進我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第009號提案的答復
民進盤錦市委:
你們提出的關于促進我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多年來,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充分利用向上爭取的財政補助資金,積極撬動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下鄉,創辦和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規模化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了我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進程。
一、關于“加快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突出示范引領作用”問題。盤錦市政府長期以來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主體培育工作,在全國率先提出成立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產業聯盟。2019年2月21日,在市政府支持下,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個產業聯盟掛牌成立。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運行,已經成為全市三產融合發展的主力軍、新動能。今年又在聯盟基礎上,以股份合作形式成立了盤錦純正河蟹大米有限公司。近期又將以基地為紐帶推出聯盟“十大莊園”品牌。下一步,繼續通過“產業聯盟+產業集團+新型經營主體+農戶+基地”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將農產品加工業與現代農業結合,借助“互聯網+”技術,整合農業生產資源、市場營銷資源,實現產業做深、產品做精、鏈條做長、品牌做大,推動產業全環節升級,帶動農民全鏈條增收,引領高質量發展,再造盤錦農業。目前,兩個聯盟通過流轉、訂單、股份制合作等方式整合土地80萬畝,占全市水稻種植面積50%。土地規模化、管理集團化、生產標準化、品種優質化、種養生態化、品牌系列化的示范引領作用已經顯現。同時,充分利用省政府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扶持政策,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爭創省級示范聯合體,帶領相關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以合理分工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形成一體化經營模式,助推農業產業集約集聚發展。目前,我市已成功培育出光合蟹業、千鶴米業等2個示范聯合體,并向上爭取資金400萬元用于聯合體項目建設。2個聯合體已經帶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主體20多個,涉及農戶6000余戶。根據省農業農村廳文件規定,省級示范聯合體優先享受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有關扶持政策,聯合體成員優先享受各級出臺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相應的扶持優惠政策。
二、關于“大力鼓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農業產業化”問題。我市積極引導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緊緊抓住盤山縣高升經濟區農產品加工園區被認定為首批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集聚區大好機遇,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目前已有遼寧開味食品有限公司、遼寧寶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遼寧沃德藥業有限公司、盤錦宋大房食品有限公司、盤錦豐澤園蟹田米業有限公司等44家企業入駐園區。截至2019年底,園區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近30億元,形成生產基地18萬畝,帶動周邊農戶近9000戶。近幾年來,中儲糧、匯福糧油、益海嘉里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及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落戶盤錦,為盤錦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中儲糧兩條大豆壓榨線、兩條油脂精煉線、兩條小包裝油生產線,年加工大豆能力300萬噸、油脂精煉能力60萬噸;匯福糧油年加工大豆能力300萬噸,年產食用植物油60萬噸;益海嘉里集團在盤錦市先后注冊7家公司。其中用稻殼加工白炭黑項目年產可達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從米糠油副產品中提煉脂肪酸、米糠蠟、米糠脂、谷維素、阿魏酸及香蘭素等都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以香蘭素為例,其國際市場價格噸折合人民幣價格達到800萬元左右。和田食品有限公司利用碎大米加工大米蛋白粉、麥芽糖漿,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目前,該公司正在與江南大學合作開發大米蛋白肽,該產品達產后,年產1000噸,可實現利稅近9000萬元。
三、關于“大力支持發展多種類型的產業新業態,為三產融合奠定堅實基礎”問題。我市重點圍繞兩個產業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并取得豐碩成果。一是發展鄉村旅游業。鄉村旅游業是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續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截至目前,休閑農業經營主體227個(其中農家樂209個,休閑觀光農莊18個),資產總額12億元。年接待300多萬人次,帶動農戶1.2萬人。各縣區結合區位、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等優勢,大力推動“農耕文化依托型、農事節會帶動型、農業景觀拉動型”等多樣化鄉村旅游業發展。鼓勵經營主體通過要素流動、資本重組和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知名品牌。積極參與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美麗莊園、“一村一品”示范村以及全國休閑農業星級評定等品牌培育工程,創新開展市級休閑農業特色村、星級戶、精品線路等創建推介活動,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已打造出以紅海灘與鼎翔景區,遼河口蘆葦蕩景觀,繞陽灣,王家鎮七彩莊園,唐家鎮生態新村為主的五大休閑旅游農業特色區和大洼區、繞陽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兩大省級精品線路,并形成了以果蔬采摘、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水上垂釣為特色的游覽項目。如,錦輝農業的草莓、堿地柿子采摘,大唐紫韻農業的葡萄、火龍果采摘,繞陽灣的水上垂釣,七彩莊園旅游觀光和休閑民宿等。盤錦市休閑農業發展逐步形成了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星級示范企業,到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再到休閑農業示范區的協同發展格局,呈現出點線面同步協調發展態勢。盤山縣傾力打造世界上第一個農產品博物館群,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盤錦特產博物館。該館由大米館、蒲筍館、河蟹館、葦藝草編館和中國北方畫家村組成,已成為融農業、文化、旅游、服務業及“互聯網O2O”模式為一體的農業旅游綜合體。大洼區立足把“田園野趣”轉化為發展資本,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開發以休閑垂釣、特色采摘、認養農業等為主題的民宿村,形成了“多家企業聯動,企業帶動農戶”的民宿發展氛圍。目前域內共有精品民宿181戶,被評為“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區”。在認養基地探索實踐了“稻田慢行系統”,以“石廟子-白家-朱家-北窯-疙瘩樓水庫兩側沿線”為主線路,利用原有的稻田排灌溝渠,改建成自行車騎行道、人行道以及電瓶車觀光道,沿路融入水稻種植的歷史文化、休憩小品景觀,配套單車驛站、親子樂園、果蔬采摘等體驗性活動設施,打造了中國第一個“行走中的稻田博物館”,一條“稻路”盡賞“盤錦特色”鄉村美景。此外,鑫陽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的稻田畫與天下奇觀紅海灘相映襯,已成為盤錦標志性風景,受到來自全國各地游人的好評。二是扶持電商業發展。我市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建設。目前,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盤錦堿地柿子等特色農產品借助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遠銷全國各地。盤錦大米產業聯盟企業盤錦大米集團擬投資3000萬元建設盤錦大米銷售平臺,將實現專銷聯盟大米產品。盤錦河蟹產業聯盟組織企業加盟順豐、天貓、京東“淘寶特產遼寧區”等網絡平臺,擴大線上銷售量。盤山縣胡家鎮抓住產業強鎮示范項目,建設農副產品電商平臺,擴大河蟹網上銷售渠道。盤山縣幸福小站、東北快遞(電商)物流產業園輻射帶動能力初步顯現。同時依托郵政系統網絡優勢,積極推進盤山縣“村郵樂購”項目電子商務進農村,為農民提供網絡代購服務和農產品銷售服務。大洼區創新發展“互聯網+認養農業”模式,在認養基地成功推出“品牌形象旗艦店+自有電商平臺+KA賣場+第三方網購平臺+部分地區加盟代理”模式,通過互聯網,使認購率明顯增加。此外,還利用網絡電商、微商城、APP平臺進行大力宣傳推介,利用拼多多、快手、抖音等進行網紅帶貨。大洼區蟹田大米、堿地柿子因多次刷新全國農產品電商網銷記錄而躋身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上行百強縣區。
四、關于“加大農民培訓和人才引進,通過農業領軍式人物助力三產融合和城鄉融合”問題。市政府先后出臺了《盤錦市鄉村振興戰略鄉村人才振興規劃》《關于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意見》,著力打造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支撐體系。鼓勵吸引城市人才、資金到農村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引導優質生產要素流向農村聚集,吸引城里人到農村投資、文創、研學、康養,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構建鄉村人才定向委派機制,認定農村教育培訓基地10家,農村教育實訓基地13家。加大農技培訓推廣力度,2019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780人,開展“一村一技”專業技能培訓600余人次。此外,在相關職業院校設立涉農專業4個,開辦“送教下鄉”教學班15個。支持返鄉創業,舉辦“五送下鄉”活動3次,提供就業崗位5100余個,推介創業項目500個。大力培育“三農”領軍人物,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光合蟹業有限公司不斷成長,已經成為水產行業創新發展的“領頭羊”。近幾年來,公司已經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40余個科研項目通過省市科技成果驗收,獲得5項國家專利。并與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簽訂合作共建、共同培養博士后及一批科研合作協議,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遼寧省海洋科學研究所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非常感謝您對加快推進我市三產融合發展工作的支持與關注,您的建議將對我市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希望今后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議和意見。
盤錦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