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20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20-003477 | 主題分類: | 2020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關于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推進盤錦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第056號提案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0-11-03 | |
主 題 詞: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關于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推進盤錦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第056號提案的答復
劉紅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推進盤錦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不斷夯實‘一產’基礎”問題。一是大力培育產業融合發展主體。2019年2月21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盤錦大米(集團)有限公司、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牽頭,分別成立了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產業聯盟。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現已成為全市三產融合發展的主力軍和“領頭雁”。下一步,兩個聯盟將繼續通過“產業聯盟+產業集團+新型經營主體+農戶+基地”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整合農業生產資源、市場營銷資源,推進土地規模化、品種優質化、生產標準化、品牌系列化,實現產業做深、產品做精、鏈條做長、品牌做大。同時,充分利用省政府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扶持政策,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領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以合理分工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形成一體化經營模式,助推農業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出光合蟹業、千鶴米業2個示范聯合體,并向上爭取資金400萬元用于聯合體項目建設。兩個聯合體共計帶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22個,涉及農戶6000余戶。二是不斷擴大機械化作業面積。盤錦市已率先成為全國首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市,全市水稻綜合機械化率95.5%,面積達到152萬畝。三是加大農業內部交叉融合力度。盤錦市是“中國河蟹第一市”,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創造性地開啟了水稻、河蟹互利共生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目前,在盤錦大米和盤錦河蟹兩個產業聯盟帶領下,稻蟹種養模式得到進一步推廣,已達到了78萬畝以上,占水稻種植面積近50%。稻田養蟹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同時,我市近年來又推出稻田養泥鰍魚、小龍蝦、澳洲龍蝦等模式。由金花源養殖有限公司、繞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牽頭,30余個水產養殖大戶在雙臺子區統一鎮、盤山縣太平鎮、甜水鎮、壩墻子鎮等地分別進行了小龍蝦、中華小長臂蝦、澳洲龍蝦養殖試驗,試養面積2000余畝。目前繞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小龍蝦孵化、澳洲龍蝦養殖取得成功。稻田養殖小龍蝦大面積鋪開后,畝產可達150公斤,畝增加產值12000元,實現毛利5000元左右,將進一步帶動農戶增收。
二、關于“不斷拓展‘二產’規模”問題。我市圍繞水稻、水產、蔬菜、林葦等主導產業,積極推進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聯結機制,引導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同步推進,延長和擴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條,促進了農民收入不斷增長。以大米加工業為例,盤錦大米產業聯盟成立以來,加大整合土地力度,擴大規模化經營。聯盟按照“精品打市場、市場保訂單、龍頭結聯盟、聯盟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要求,將逐步走出一條靠精品打市場之路,推動盤錦大米品牌價值繼續攀升,帶動農戶穩步增收。同時,我市積極引導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重點發展高升農產品加工集聚區農產品加工產業。目前已有遼寧開味食品有限公司、遼寧沃德藥業有限公司、盤錦宋大房食品有限公司、盤錦豐澤園蟹田米業有限公司等44家企業入駐園區。截至2019年底,園區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近30億元,已形成生產基地18萬畝,帶動周邊農戶近9000戶。近年來,中儲糧、匯福糧油、益海嘉里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及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落戶盤錦,為盤錦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如今,盤錦特色農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品牌價值不斷攀升,分別達到529億元和295.49億元。千鶴米業“郁鑫香”、盤錦大米集團“全球”牌盤錦大米在2019廣州世界高端米業大會上拿得粳米類6個獎項中2個,分獲銀獎和銅獎。盤錦“蟹稻家”河蟹、“義林”鴨蛋、“華成”水飛薊油等9種農產品獲得“遼寧禮物”稱號。
三、關于“不斷創新‘三產’種類”問題。農村三產包含很多內容,我市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最為突出,它是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續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各縣區結合區位、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等優勢,大力推動“農耕文化依托型、農事節會帶動型、農業景觀拉動型”等多樣化鄉村旅游業發展。鼓勵經營主體通過要素流動、資本重組和品牌整合,培育出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知名品牌。已打造出以紅海灘與鼎翔景區,遼河口蘆葦蕩景觀,繞陽灣,王家鎮七彩莊園,唐家鎮生態新村為主的五大休閑旅游農業特色區和大洼區、繞陽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兩大省級精品線路。已形成以果蔬采摘、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水上垂釣為特色的游覽項目。如,錦輝農業的草莓、堿地柿子采摘,大唐紫韻農業的葡萄、火龍果采摘,繞陽灣的水上垂釣,七彩莊園旅游觀光和休閑民宿等。盤山縣傾力打造世界上第一個農產品博物館群,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盤錦特產博物館。該館由大米館、蒲筍館、河蟹館、葦藝草編館和中國北方畫家村組成,已成為融農業、文化、旅游、服務業及“互聯網O2O”模式為一體的農業旅游綜合體。大洼區立足把“田園野趣”轉化為發展資本,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開發以休閑垂釣、特色采摘、認養農業等為主題的民宿村,形成了“多家企業聯動,企業帶動農戶”的民宿發展氛圍。目前域內共有精品民宿181戶,被評為“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區”。在認養基地探索實踐了“稻田慢行系統”,以“石廟子-白家-朱家-北窯-疙瘩樓水庫兩側沿線”為主線路,利用原有的稻田排灌溝渠,改建成自行車騎行道、人行道以及電瓶車觀光道,沿路融入水稻種植的歷史文化、休憩小品景觀,配套單車驛站、親子樂園、果蔬采摘等體驗性活動設施,打造了中國第一個“行走中的稻田博物館”,一條“稻路”盡賞“盤錦特色”鄉村美景。此外,鑫陽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的稻田畫與天下奇觀紅海灘相映襯,已成為盤錦標志性風景,受到來自全國各地游人的好評。
四、關于“強化科技和人才要素保障”問題。在科技創新方面。2019年盤錦市成立了遼寧省農科院盤錦分院,引進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加強省中華絨螯蟹育種重點實驗室、光合蟹業專用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優質水稻研發力度,許雷研發的“錦稻109”榮獲全國優質稻谷品種食味品質金獎。與阿里集團合作ET農業大腦項目有序實施,未來,必將引領盤錦農業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同時,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支持和扶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力度,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創新發展。以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為例,近年來,公司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40余個科研項目通過省市科技成果驗收,獲得了5項國家專利。與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簽訂合作共建、共同培養博士后及一批科研合作協議,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遼寧省海洋科學研究所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協議。二是在人才要素方面。出臺了《盤錦市鄉村振興戰略鄉村人才振興規劃》《關于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意見》,著力打造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支撐體系。構建鄉村人才定向委派機制,已認定農村教育培訓基地10家,農村教育實訓基地13家。2019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780人,開展“一村一技”專業技能培訓600余人次。在相關職業院校設立涉農專業4個,開辦“送教下鄉”教學班15個。支持返鄉創業,舉辦“五送下鄉”活動3次,提供就業崗位5100余個,推介創業項目500個。
非常感謝您對我市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工作的支持與關注,您的建議將對我市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希望今后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議和意見。
盤錦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