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19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19-001394 | 主題分類: | 2019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對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關于促進我市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第012號)的答復意見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9-09-29 | |
主 題 詞: |
關于對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關于促進我市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第012號)的答復意見
盤工信發〔2019〕103號
簽發人:徐光
尊敬的魏鳳艷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我市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我局按照《提案》要求,重點調研全國及我市石化產業情況,結合我局上半年重點工作開展情況,現答復如下:
一、全國石化行業情況
(一)大批新項目密集投產,市場競爭激烈
當前我國煉化行業已經形成了以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大集團為主,中國海油、中國化工、中化、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等多重主體參與的多元化市場格局。尤其是近年來,民營企業產能擴展,目前其煉油市場份額已占26%,在聚酯和合成纖維領域更是成為了主力,芳烴份額達到45%,部分實力雄厚民企正向乙烯領域拓展。
2019-2020年將是我國煉化能力密集投產最多的時期,也將極有可能是石油消費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前的最后一輪投產高潮。無論是煉油格局還是乙烯為龍頭的石化格局都即將發生重大變化,面臨重新洗牌,行業競爭將異常激烈。
(二)煉油能力快速增長,能力過剩加重
2018年我國煉油能力達到8.3億噸/年,全年原油加工量6.04億噸,同比增長6.8%;開工率從70%提升到73%,但遠低于83%的全球煉廠平均開工率。我國煉油行業已屬于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過剩產能約9000萬噸/年。預計到2020年,我國煉油能力將達到9億噸/年,屆時過剩產能將達1.1~1.3億噸/年,產能過剩態勢進一步加劇。
(三)乙烯產能持續增長,高端化工產品自給率低
2018年我國乙烯產能達到2532.5萬噸/年,產量1841噸,增長1%,表觀消費量為2090萬噸,消費缺口持續增大。隨著今后2年內新建石化裝置陸續投產,2020年乙烯產能將達到3000萬噸/年左右,當量消費量約為4800萬噸,仍有2000萬噸/年左右的缺口需要進口來彌補,主要體現在高端石化產品產能嚴重不足,需要進口大量的聚乙烯和乙二醇等乙烯下游衍生物來滿足市場需求旺盛的高端聚烯烴、高性能合成橡膠及工程塑料等產品需求。尤其是我國高性能石化材料自給率偏低,工程塑料自給率只有51%,高性能橡膠63%,高端聚烯烴塑料低至43%,供需缺口較大。
二、盤錦石化行業情況
多年來,盤錦一直為打造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而不懈努力。特別是近年來,我們以產業為先、以項目為王,依托遼東灣新區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園區、盤錦精細化工產業開發區和遼寧北方新材料產業園區招商引資上項目,以項目“大樹”培育產業“森林”,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成為遼寧第一個超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我市也成為國家級石油化工新型產業示范基地。
全市現有原油加工能力2500萬噸/年,乙烯70萬噸/年,成品油570萬噸/年,瀝青550萬噸/年,潤滑油基礎油150萬噸/年,其中環烷基潤滑油基礎油110萬噸/年、石蠟基潤滑油基礎油40萬噸/年。合成樹脂97萬噸/年,其中聚乙烯43萬噸/年、聚丙烯30萬噸/年、ABS樹脂19萬噸/年、環氧樹脂5萬噸/年。合成橡膠24萬噸/年,其中(鹵化)丁基橡膠6萬噸/年、溶聚丁苯橡膠10萬噸/年、順丁橡膠8萬噸/年。環氧乙烷衍生物系列產品3萬噸/年、1,4-丁二醇15萬噸/年,聚醚醚酮產能1000噸/年。
2019年我市規模以上石化及精細化工企業共91戶,上半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957億元,同比增長14.5%;上繳稅金56.8億元,同比增長27.4%;實現利潤17.8億元,同比下降27.3%。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石化及精細化工企業累計完成原油加工量1243.7萬噸,同比增長3.6%。生產汽油63.6萬噸,柴油225.4萬噸,瀝青262.3萬噸,液化石油氣34.4萬噸,乙烯27.3萬噸。
目前石化產業整體產能已全面過剩,未來幾年將更加嚴重。今年上半年我市規上石化企業整體利潤已出現全面下滑,形勢不容樂觀。因此,石化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是我市今后面臨的主要問題。
三、面臨的突出問題
我市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存在煉油大、化工小的結構性矛盾,生產技術工藝及產品研發水平落后,企業分散等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
煉油能力相對較大,烯烴和芳烴占比小。烯烴、芳烴是拉長石化產業鏈條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烯烴、芳烴資源不足,制約我市下游精細化工的發展。目前,我市煉油能力超過2500萬噸,但烯烴產能不足100萬噸,芳烴產能不足80萬噸。
為破解產業結構矛盾,近年來我市圍繞促進石化產業規模化、一體化、精細化、高端化發展,進一步拉伸產業鏈條。通過實施“鏈長制”,推動石化中下游及精細化工產業鏈建設,以重大項目為依托,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產品和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培育完善乙烯、丙烯、碳四、芳烴四大產業鏈,不斷提升基礎化工原料供給能力,提高精細化率,將產業價值鏈“吃干榨凈”。
上半年市工信局依托“鏈長制”,緊緊圍繞石化產業鏈及我市重點石化企業及未來項目剩余原料情況,重點包裝43個石化及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項目,為我市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拉伸產業鏈提供支撐。
(二)企業生產技術及產品研發水平落后
我市部分石化企業存在裝置系列多、單系列規模小、裝置構成復雜、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能耗較高等問題,先進產能嚴重不足,產業發展質量欠佳;企業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投入不足,低端同質化產品形成惡性競爭,難以對石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形成有力支撐。目前我市石化產業體量已居于全省第2位,企業數量近350家,但我市擁有省級以上技術中心不足10家,國家級技術中心僅擁有1家。
為解決我市企業科研實力薄弱問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引進高端人才全面振興發展工作,將院士工作站的建設納入盤錦市人才服務全面振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盤錦海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盤錦鑫安源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先后與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設立院士工作站,這將為我市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升技術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開展產學研項目奠定扎實的基礎。
為破解企業生產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助推企業快速發展,市工信局積極服務企業開展校企對接。上半年面向全市石化企業廣泛征集企業技術難題,并實地調研25戶重點企業。6月份市工信局帶領全市重點石化企業赴清華大學與化工系開展對接,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全市6戶企業與清華大學專家教授達成初步意向。7月份借助盤錦海創行活動平臺,市工信局邀請清華大學6位有意向的專家教授來盤與全市重點石化企業開展進一步深入對接,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現場共計完成意向簽約8項。今后市工信局將繼續借助清華大學等高端產學研平臺助力全市石化產業向高端、綠色、高附加值方向飛速發展。
(三)企業分散,缺乏聯動
我市石化企業中,呈現兩極分化態勢。以華錦集團、遼河石化、寶來集團為代表的大企業體量巨大,其他多數企業均為中小型企業,多年來企業之間溝通不暢,未形成發展合力。
為破解這個問題,在寶來集團、盤錦鑫安源等企業倡議下,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盤錦市化學工業暨新材料產業協會于7月16日正式成立。協會的成立,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代表著我市大中小石化企業的共同愿望,標志著我市化工行業及新材料發展邁入一個新的起點。協會的成立,將有利于推進化工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雙向交流,打造協同創新平臺,實現產業高端人才和優勢資源的匯聚和共享,促進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對推動我市建成集約化、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著重打破產業政策瓶頸,力爭納入國家級石化基地或拓展區
緊盯國家政策導向,積極對接省發改委、省工信局,大力推動盤錦遼東灣石化產業基地列入國家相關規劃和政策文件中,為新建乙烯、PX項目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力爭將遼東灣石化產業基地納入國家級石化基地或拓展區,打破政策瓶頸。
(二)加快石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推進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建設
以優化產業結構、補短板為抓手,注重產業發展質量,深入開展新項目對接合作,不斷提高軟環境質量。加快推進遼東灣新區沿海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園高起點高水平發展,以兵器集團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寶來輕烴綜合利用等重點項目為龍頭,以骨干企業為支撐,重點發展芳烴下游聚酯產品,烯烴下游三元乙丙、異戊橡膠等新材料產品,優先發展有規模、上水平、競爭力強的精細化工產品,建成沿海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核心區。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區,壯大精細化工產業園區、北方新材料產業園產業集中區。精細化工產業園區圍繞承接華錦集團下游產品,以北方戴納索、北化魯華等企業為支撐,以精細化工科技園項目為平臺,發展以三苯三烯為原料的下游石化產品、日化紡織助劑、電子化學品、高附加值聚合物、化工新材料等精細化工領域。北方新材料產業園依托北方化學、金田集團、龍光EPS等企業,重點發展環氧乙烷下游衍生物、石墨烯、環氧樹脂、合成橡膠等高分子新材料產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石化產業園依托遼河石化、北方瀝青、中潤特塑、大力集團,重點發展以成品潤滑油等清潔環保型后續加工產業。盤錦石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依托浩業化工,重點發展石腦油、芳烴、液化石油氣、潤滑油、異辛烷等。
以國家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為契機,加快全市石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升級,將搬遷改造作為促進石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搬遷改造中實現產業升級。進一步加強石化產業招商選資工作,實施精準招商,重點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產品生命周期長的高質量項目,加快建設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
(三)堅持項目支撐,拉伸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鏈
圍繞簽約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竣工、竣工項目抓達產達效,以問題為導向,落實責任,分層次推進項目建設。按照年初市政府下發的《關于落實重點項目三級領導定點聯系工作機制的意見》,形成項目投資主體具體實施、工信系統牽頭推進、行業管理負責審批、分管領導負責協調、主要領導負責包扶的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全力協助簽約項目盡快做好開工前期準備工作,確保開工時間,加快實施進度;在建項目要倒排好項目工期,確保項目早日竣工,達產達效,確保從源頭上做實工業經濟增量。全力以赴推進華錦阿美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寶來輕烴二期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四)堅持創新驅動,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持續深化“產校地企融”合作,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全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協同融合,加快構建以創新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政府的紐帶作用,為高校和企業、金融牽線搭橋,搭建合作平臺,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撐作用,有針對性地打造高水平學科、設立實踐教育基地、培養高素質人才;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強化關鍵技術攻關,不斷完善成果對接轉化機制;充分發揮金融保障作用,持續加強科技金融供給,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五)依托石化產業,全力打造接續產業
依托我市優勢石化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一要做優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以優化發展石油天然氣裝備、培育發展清潔能源裝備等產業鏈為重點,以遼河重工、天意石油裝備、陸海石油裝備研究院、中天容器、華潤電力等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為引領,統籌發展石油鉆采設備、天然氣裝備、石化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清潔能源裝備產業,打造國內領先的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二要做細新材料產業。以發展合成橡膠、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樹脂等產業鏈為重點,以和運新材料、北方戴納索、勝友橡膠、中潤特塑、長春化工等企業為牽動,積極發展高端丁基橡膠、鹵化丁基橡膠等特種橡膠產品,大力發展高端工程材料和特種環氧樹脂材料,培育發展金屬材料產業,構建特色新材料產業集聚區。三要做精電子信息產業。以培育攝像頭模組產業鏈為重點,以中藍電子、華晨寶馬合作車載項目為基礎,依托興隆臺區電子產業園,大力發展移動設備攝像頭用超小型自動變焦馬達、磁石、印刷電路板等產品,輻射發展光學主動對準封裝設備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載可視等移動終端的攝像頭模組,培育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拓展培育智能制造產業。四要做實新能源產業。以培育發展LNG、LPG產業鏈為重點,依托遼河油田天然氣儲氣庫和現有儲氣管網基礎優勢,發揮盤錦港區位優勢,提升雙六儲氣庫儲備能力,積極搭建天然氣交易平臺,爭取納入全省LNG接收站規劃布局,著力打造國家級能源交易中心培育,培育發展LNG運輸存儲、應用等相關產業。五要做深現代農業及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以發展農產品和糧油精深加工產業鏈為重點,以中儲糧、匯福糧油、益海嘉里、光合水產、沃德水飛薊素等重點企業為引領,大力發展糧油加工和果蔬、菌類、調味品、特色水產品等食品加工產業,延伸發展米糠油、稻殼發電等產品。充分發揮盤錦大米、盤錦河蟹等農產品優勢作用,積極發展高附加值的種養殖產業,推動農產品品牌產權化、質量高端化、價值市場化,著力打造綠色生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全力支持盤錦忠旺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擠壓型材項目、長春化工1.8萬噸/年鋰電池銅箔項目、曙光高效能計算機生產線建設項目、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OIS防抖馬達、Lens鏡頭、IR Filter濾光片高清攝像組件項目、遼寧百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萬噸/年啤酒酵母衍生物產業鏈項目、遼寧開味食品有限公司泡菜食品生產基地項目等一系列非石化項目的建設,打造我市石化接續產業,為我市工業注入新的活力,實現多元化轉型升級。
盤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19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