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19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19-001535 | 主題分類: | 2019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對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關于以經濟發展支撐鄉村振興的提案》(第056號)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9-10-08 | |
主 題 詞: |
關于對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關于以經濟發展支撐鄉村振興的提案》(第056號)的答復
盤農發[2019]18號
尊敬的侯玉虹委員:
非常感謝您對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您提出的《關于以經濟發展支撐鄉村振興的提案》已收悉。市農業農村局對此高度重視,并對您提出的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及辦理,現答復如下。
我市2019年出臺了《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盤錦市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實施方案》,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盤錦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夯實農業基礎,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守耕地紅線,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分別不少于213萬畝和169萬畝。加強資金整合,建立多元籌資機制,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農業水利設施鞏固提升工程,做好水利基礎設施維護管理。繼續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建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大力推進164萬畝糧食(水稻)生產功能區建設。落實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農機深耕深松等項目。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
(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做好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工作,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實施優質品種工程,選育推廣適宜地域生長的水稻、河蟹等優質品種,積極推動良種畜禽的引進。減少旱田玉米種植面積,重點發展以堿地柿子為主的設施農業。減少灘涂圍海養殖面積,控制近海捕撈,推動漁業養殖減量增效,加強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縣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實施,穩步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鞏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成果,提升農產品監管檢驗檢測水平。加大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力度。
(三)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推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及高性能農機裝備等核心技術。鞏固和建設農業領域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基地。加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推進 “產校地企融”合作。切實支持落實農村科技特派制度。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2019年新增稻蟹種養面積10萬畝。加強畜產品、水產品深加工技術創新,延長產業鏈。繼續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加快先進實用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
(四)擴大農業農村對外開放。發揮盤錦港區位優勢和物流節點優勢,加強糧食加工及物流產業基地建設,依托中儲糧、益海嘉里、匯福糧油、北大荒等龍頭企業,開展與主銷區糧食企業戰略合作,打造東北最大的糧食加工及物流產業基地。實施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提升行動,加強域內河蟹出口示范區運行管理。
二、發展壯大鎮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一)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開展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依托水稻、河蟹等特色優勢農產品資源和 “一縣一業”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中央廚房、主食加工、農產品副產物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推進益海嘉里“白炭黑”“米糠油”等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建設。落實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支持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宜的農產品初加工。培育壯大盤錦大米產業聯盟和盤錦河蟹產業聯盟,嚴格執行聯盟章程,建立精品打市場、市場保訂單、龍頭結聯盟、聯盟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實施品牌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省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產業興村強縣示范建設。深入開展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推廣 “生鮮生產基地+冷鏈物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等商業模式。
(二)加快發展鎮村特色產業和新型服務業。大力發展認養農業。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引導農產品注冊商標,強化大米、河蟹等5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推進旅游資源整合,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重點力推紅海灘風景廊道晉升為5A 級景區。發展 “互聯網+農業”,開展電子商務進村綜合示范工作。開展 “互聯網+高質量農產品”行動,完善縣鎮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深化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運營,以12316為依托,強化村級公共服務平臺應用。
(三)加快 “飛地經濟”發展。支持各縣 (區)依托現—有園區共建“飛地經濟”園區,完善產業鏈條,承接產業轉移,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在符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整合涉農資金,用于“飛地經濟”園區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建設特色農產品原料供應基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項目。
(四)支持農村人才培養和鄉村創新創業。全面落《盤錦市人才服務全面振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建立縣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和鄉村人才定向委托培養制度,探索通過崗編適度分離、在崗學歷教育、創新職稱評定等多種形式,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推進縣級職教中心轉型發展,提高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宣傳推進高校畢業生 “三支一扶”計劃。支持星創天地建設。完善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場地補貼等政策。搭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信息平臺,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人員返鄉創業。扶持培育農民致富帶頭人,幫助做好技術指導、政策支持、金融服務、市場營銷,做大農村致富帶頭人群體,做強個體,帶動農民增收。探索設立鄉村就業創新引導基金,按規定安排專項資金以貼息方式支持個人涉農創業擔保貸款。落實金融機構農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力度。深入開展 “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大力宣傳有突出貢獻的優秀農村人才。
(五)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積極爭取上級投資支持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開展農民技術員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支持企業在鄉村興辦生產車間、就業基地,增加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崗位。加大縣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對創業孵化基地給予一定獎補。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三、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一)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重點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家庭農場名錄建設,完善市級示范家庭農場、合作社示范社評選辦法。鼓勵支持小農戶入股土地發展 “共營制”,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快水權分配,改善供水計量設施,落實灌溉用水成本監審和價格核定工作。繼續深化農墾改革發展,實現農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經營,高質量完成省農墾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工作。繼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加快供銷社服務功能向基層延伸。
(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 《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實施意見》,指導縣區政府做好政策銜 接。開 展 農 村 承 包 地 確 權 登 記 頒 證 工 作 “回 頭 看”, 2019年6月底前縣區人民政府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頒發工作。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建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業務模式,開展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業務。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在縣域內盤活建設用地,重點支持“飛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嚴格農業設施用地管理,滿足合理需求。鞏固 “大棚房”問題整治成果。
(三)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按期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試點工作,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收尾工作,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股權設置等工作,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積極探索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辦法。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公開規范運行。
(四)發展壯大村級經濟。應收盡收國有和集體土地營權,整合土地資源,通過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增加土地經營效益。對閑置資產開展租賃、入股、合作,變存量資產為增量經濟。完善生產服務體系,發展服務遼河油田、華錦等大企業配套項目增加村級收入。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村級領辦村宿產業、休閑農業。村級領辦土地、農機服務、綠色防控等股份合作社,鏈接龍頭企業,增加經營效益。通過電商平臺營銷特色優勢農產品,在服務農戶與市場連接中獲得收益。配強村支部書記,發揮駐村 “第一書記”智力和政策資源優勢,帶動村級經濟發展。完善 “三資”經營管理制度,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五)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落實國家各項補貼政策力度。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業發展,暢通產融對接渠道,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改善和優化農村信用環境,提高農民的社會信用意識。推動村鎮銀行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農業貸款模式,提高農業貸款金額。全面落實國家各類農業保險政策,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做好農業重大災害的預報和防范工作。
最后,衷心感謝您為加快我市鄉村振興提出的寶貴意見,希望您繼續關心和支持我市“三農”工作。
盤錦市農業農村局
2019年7月30日